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资历最老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商业地产时,也难掩其青涩。
所有房地产企业的最终命运和结局都是走向灭亡,不同的是,以怎样的过程,以怎样的方式。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开篇十三年,到处都是商机。无论是在几万人口居住的小县城,还是上千万人聚集的超级都市,人们都对房子充满了渴求。一切来得都很快。60年代初期,还有很多中国人在挨饿,但2011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人惊人的购买力让世界震惊。到2011年,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第二大市场,一年售出14785辆汽车;化妆品中的高端品牌雅诗兰黛去年在华销售增长30%……
贫穷和富裕仿佛隔了一个世纪那么遥远。但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深刻于民族脊髓的是勤俭节约。让绝大多数富起来的中国人,不愿意在奢侈品上浪费金钱,不愿意去旅游,不喜欢去消费,喜欢用钢筋和水泥凝固那来之不易的财富。“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一切士农工商的活动,最后都是以取得大量土地而称富为目的。
没有理由悲观,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发生在中国;中国有最多的处于婚育年龄的人口;投资渠道如此狭窄……虽然调控频频袭来,行业如此波动,但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造就下,3万家房企几乎拥有最好的生存土壤。
危机或在不远处。中国正在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近百年需要走过的道路。已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日本正在经历“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挑战,房地产仿佛昙花一现,在日本城市化进程的高潮期绽放后,走向衰落;美国更是经历了次贷危机,房地产滑向了另一个深渊。
“老龄化”出现苗头的中国,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没有理由乐观,二十年后的某一天,当中国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住宅时,3万家房地产企业是在记忆中风化,还是会顽强生存?结局已可想见。
但远见者们已经似乎找到了方向。众多品牌房企决定加大商业地产的投资。政策限制人们投机住宅,却不限制人们投资商铺;居住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多的消费,人民的富裕需要用更高层次的内容来诠释。
然而,选择意味着机会成本,获得的同时需要放弃。在中国,还没有一家企业会在当前完全放弃住宅,主攻商业,开发住宅的诱惑依然巨大。宣布向商业地产进军的房企,也同时深怀探索陌生领域的忐忑。缺乏专业的商业地产团队,缺乏多元的融资渠道,是当前绝大多数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时代赋予企业的命题。
今天,中国的房地产业还难以用衰老来形容,最终命运到来的那一天也“尚早”。而置于更长历史时空,几十年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如果说结局早已写好,不同的企业,又将会走过怎样的殊途?
所有房地产企业的最终命运和结局都是走向灭亡,不同的是,以怎样的过程,以怎样的方式。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开篇十三年,到处都是商机。无论是在几万人口居住的小县城,还是上千万人聚集的超级都市,人们都对房子充满了渴求。一切来得都很快。60年代初期,还有很多中国人在挨饿,但2011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人惊人的购买力让世界震惊。到2011年,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第二大市场,一年售出14785辆汽车;化妆品中的高端品牌雅诗兰黛去年在华销售增长30%……
贫穷和富裕仿佛隔了一个世纪那么遥远。但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深刻于民族脊髓的是勤俭节约。让绝大多数富起来的中国人,不愿意在奢侈品上浪费金钱,不愿意去旅游,不喜欢去消费,喜欢用钢筋和水泥凝固那来之不易的财富。“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一切士农工商的活动,最后都是以取得大量土地而称富为目的。
没有理由悲观,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发生在中国;中国有最多的处于婚育年龄的人口;投资渠道如此狭窄……虽然调控频频袭来,行业如此波动,但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造就下,3万家房企几乎拥有最好的生存土壤。
危机或在不远处。中国正在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近百年需要走过的道路。已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日本正在经历“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挑战,房地产仿佛昙花一现,在日本城市化进程的高潮期绽放后,走向衰落;美国更是经历了次贷危机,房地产滑向了另一个深渊。
“老龄化”出现苗头的中国,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没有理由乐观,二十年后的某一天,当中国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住宅时,3万家房地产企业是在记忆中风化,还是会顽强生存?结局已可想见。
但远见者们已经似乎找到了方向。众多品牌房企决定加大商业地产的投资。政策限制人们投机住宅,却不限制人们投资商铺;居住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多的消费,人民的富裕需要用更高层次的内容来诠释。
然而,选择意味着机会成本,获得的同时需要放弃。在中国,还没有一家企业会在当前完全放弃住宅,主攻商业,开发住宅的诱惑依然巨大。宣布向商业地产进军的房企,也同时深怀探索陌生领域的忐忑。缺乏专业的商业地产团队,缺乏多元的融资渠道,是当前绝大多数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时代赋予企业的命题。
今天,中国的房地产业还难以用衰老来形容,最终命运到来的那一天也“尚早”。而置于更长历史时空,几十年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如果说结局早已写好,不同的企业,又将会走过怎样的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