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拥有社会影响力,能够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企业和基金会手上拥有资源,能为公益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图书馆可以贡献专业力量,进行图书筛选。当媒体、企业和图书馆三方联合,把各种优势和资源投入到一个公益图书室项目时,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
去年底,第10所“启卉书屋”在汕尾市海丰县小漠镇中心小学揭牌。30年了,学校的师生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图书馆。
当日,小漠镇中心小学一下子来了六七十名志愿者。志愿者都是深圳一家企业的员工,他们带着一批物资从200多公里外的深圳来到小漠镇。中午时分,志愿者将一箱箱物资从货车上卸下,搬到学校内。孩子们很好奇,睁着眼睛在远处看,有人忍不住走上前问:“哥哥姐姐,你们在搬什么?”大哥哥大姐姐告诉他们,箱子里装着3000本图书和5台新电脑,“能帮你们建一间小小的图书室!”
孩子们有点惊讶。他们的学校已经建校30多年了,因为资源相对匮乏,一直没有图书馆。对于孩子们而言,“图书馆”只是教材书上看到的词语,要想坐在图书馆里,安静看上一本课外书,恐怕难以实现。
小漠镇中心小学的现状折射出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尴尬。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城市里的孩子能够阅读种类繁多的课外读物,但许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只能通过教材书来获取知识。
乡村教育的困局亟须各方求解。
2012年,南方都市报社尝试运用媒体的影响力,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寻找公益资源。他们找来了深圳少儿图书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爱心企业等公益小伙伴,发起公益项目“启卉书屋”,为广东偏远地区的学校援建图书室。
把图书馆建到偏远学校
小漠镇中心小学位于粤东地区,校舍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建成。限于当时条件艰苦,校方没能建个图书馆。但30年过去了,这个现状一直没有改变。
因为没有图书馆,又处在偏远地区,学生很少能够读到课外书,课外阅读率一直提不上来。小漠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陈再源告诉记者,学校目前拥有400多名学生,“每年能读10本课外书以上的孩子寥寥无几,学校一直为孩子们读不到课外书发愁。”
而在深圳,美景天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能够拿出一定资源,希望帮助偏远地区改善教育环境。但企业擅长于经营,做公益并不在行,美景天下有资源,却一直找不到好项目。
学校和企业都在寻找。
学校希望得到资助,企业希望给予资助,他们的需求,最终在南方都市报读书俱乐部完成对接。彼时,南都读书俱乐部正在推进“启卉书屋”公益项目,带着公益小伙伴在偏远学校建图书馆。经南都人牵桥搭线后,美景天下很快就和小漠镇中心小学“牵手”成功。
美景天下是真心想做公益,这家旅游公司除了出钱购买全新的电脑和阅读桌椅,还租了两辆大巴把六七十名员工从深圳送到海丰,从董事长到一线员工成为“启卉书屋”志愿者,搬书、组装电脑、擦洗书架,为小漠镇中心小学建起一所校园图书室。
这间图书室约有一间教室大小,几个大书架上摆着3000本经过挑选的图书。书架前空地上,摆放着一批全新的桌椅,孩子们能够舒服地坐着看书。图书馆里还有5台全新的电脑,只要接上网线,孩子们就能上网冲浪,了解外界的资讯。
图书室是建起来了,但能否从根本上改善孩子们的阅读环境,还不好下定论。从目前的硬件设备来说,至少看起来还不错。那么,启卉书屋的公益小伙们是怎么让一所乡村校园图书馆从无到有的?
“3+1”公益模式
“启卉书屋”诞生于沿海特区深圳。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这座城市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从2000年开始,深圳每年举办读书月活动,最终演化成一项大型综合性读书文化活动。许多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已经形成读书、捐书、赠书、换书的习惯。
到了2012年,南方都市报社顺势联合深圳少儿图馆发起成立深圳捐赠换书中心,不定期举行捐赠图书活动,将市民的参与热情引导到公益慈善领域。但市民的捐赠热情超出了发起方的预料,没多久,图书捐赠数量就超过了一万册。
怎么利用好这批图书?有人提议,要不捐给偏远地区的学校,帮他们建所乡村图书馆吧。
对于许多偏远学校而言,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条件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别说添置电脑、投影仪等现代教育设备,就连建成一间普通的图书室也不容易实现,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堪忧。
建乡村图书馆的提议很快被通过,南都读书俱乐部开始着手策划这个公益项目。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了新问题,要到偏远地区建乡村图书馆,光有图书还不够,还需要有钱呢。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南都读书俱乐部副秘书长高逸川找到了腾讯基金会。当时,腾讯基金会正在贵州实施“筑梦书屋”项目,他们也希望能在广东推进乡村图书馆建设。双方一拍即合,后者拿出3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
2012年9月,南方都市报联合深圳少儿图书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发起乡村图书馆援建公益行动,为广东贫困地区的学校免费建图书室。他们把行动命名为“启卉书屋”,寓意“开启梦想,万卉书香”。
有书,有钱,但援建对象却还没有着落。高逸川打听到,深圳的小学大多拥有结对帮扶对象,能够了解到贫困学校的情况。他找到了深圳的10所小学,通过这批小学物色符合援建条件的乡村学校。
以媒体、图书馆、基金会为主体,再加一所小学辅助,“启卉书屋”创造了“3+1”的公益模式。
高逸川认为,公益是个专业的工作,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南方都市报社作为项目主导,搭建媒体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深圳少儿图书馆对捐赠图书进行筛选,挑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基金会作为出资方,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则物色援建对象。
现在,启卉书屋的公益小伙伴越来越多,还吸引了美景天下和一家豪车俱乐部成为资助方。高逸川说,“启卉书屋”是个开放的平台,只要理念相同,真心为孩子们做事的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成为公益伙伴。
公益伙伴越来越多
找到了合伙人,建起了图书馆,后续管理还得跟上。现实中,许多公益图书馆项目,在图书馆建好后,后续管理跟不上,造成资源浪费。
启卉书屋同样在考虑到图书馆的后续管理,项目主导者请来了专业公司,设计出一套管理系统,动态跟踪图书的流动情况。
据了解,这套管理系统从捐赠环节就开始发挥作用。市民捐出的每本图书,都会被贴上条形码,再通过扫描枪把图书信息录入电脑数据库。每间启卉书屋配备扫描枪,图书的借出和归还都会记录到数据库。数据库与深圳少儿图书馆系统连接,通过电脑能够查询到捐赠的书本流动到哪个启卉书屋,被孩子们借阅了多少次。
截至目前,已经有4万多册捐赠的图书流向各个乡村学校,在启卉书屋的设计中,未来不同学校间的图书是可以流动的,志愿者会不定期将同一个地区不同书屋之间的图书进行调整和更换,让孩子们有机会看到更多的课外书。
电脑系统可以监管图书的流动,但对于书屋的实际管理,还得用人。南都读书俱乐部给每个启卉书屋聘请一名管理员,由当地学校老师担任。管理员老师每个月能够拿到100元的补贴,每年还能到深圳一次,参加图书管理的专项培训。
不管是后期管理,还是专项培训,都得花钱。当书屋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笔费用将成为不小的成本。再加上前期建设的成本,可以预想,在不久的将来,30万元的启动资金将会捉襟见肘。
对于启卉书屋而言,腾讯基金会的支持是一次性的,未来怎么保证项目的持续运行,是高逸川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意思的是,他始终相信,公益领域缺的不是资源,而是项目,“只要是好的项目,肯定能够找到资源方,现在不是已经有企业和组织参与进来了吗?”
2015年已经到来,今年,他计划再建5所启卉书屋。
去年底,第10所“启卉书屋”在汕尾市海丰县小漠镇中心小学揭牌。30年了,学校的师生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图书馆。
当日,小漠镇中心小学一下子来了六七十名志愿者。志愿者都是深圳一家企业的员工,他们带着一批物资从200多公里外的深圳来到小漠镇。中午时分,志愿者将一箱箱物资从货车上卸下,搬到学校内。孩子们很好奇,睁着眼睛在远处看,有人忍不住走上前问:“哥哥姐姐,你们在搬什么?”大哥哥大姐姐告诉他们,箱子里装着3000本图书和5台新电脑,“能帮你们建一间小小的图书室!”
孩子们有点惊讶。他们的学校已经建校30多年了,因为资源相对匮乏,一直没有图书馆。对于孩子们而言,“图书馆”只是教材书上看到的词语,要想坐在图书馆里,安静看上一本课外书,恐怕难以实现。
小漠镇中心小学的现状折射出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尴尬。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城市里的孩子能够阅读种类繁多的课外读物,但许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只能通过教材书来获取知识。
乡村教育的困局亟须各方求解。
2012年,南方都市报社尝试运用媒体的影响力,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寻找公益资源。他们找来了深圳少儿图书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爱心企业等公益小伙伴,发起公益项目“启卉书屋”,为广东偏远地区的学校援建图书室。
把图书馆建到偏远学校
小漠镇中心小学位于粤东地区,校舍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建成。限于当时条件艰苦,校方没能建个图书馆。但30年过去了,这个现状一直没有改变。
因为没有图书馆,又处在偏远地区,学生很少能够读到课外书,课外阅读率一直提不上来。小漠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陈再源告诉记者,学校目前拥有400多名学生,“每年能读10本课外书以上的孩子寥寥无几,学校一直为孩子们读不到课外书发愁。”
而在深圳,美景天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能够拿出一定资源,希望帮助偏远地区改善教育环境。但企业擅长于经营,做公益并不在行,美景天下有资源,却一直找不到好项目。
学校和企业都在寻找。
学校希望得到资助,企业希望给予资助,他们的需求,最终在南方都市报读书俱乐部完成对接。彼时,南都读书俱乐部正在推进“启卉书屋”公益项目,带着公益小伙伴在偏远学校建图书馆。经南都人牵桥搭线后,美景天下很快就和小漠镇中心小学“牵手”成功。
美景天下是真心想做公益,这家旅游公司除了出钱购买全新的电脑和阅读桌椅,还租了两辆大巴把六七十名员工从深圳送到海丰,从董事长到一线员工成为“启卉书屋”志愿者,搬书、组装电脑、擦洗书架,为小漠镇中心小学建起一所校园图书室。
这间图书室约有一间教室大小,几个大书架上摆着3000本经过挑选的图书。书架前空地上,摆放着一批全新的桌椅,孩子们能够舒服地坐着看书。图书馆里还有5台全新的电脑,只要接上网线,孩子们就能上网冲浪,了解外界的资讯。
图书室是建起来了,但能否从根本上改善孩子们的阅读环境,还不好下定论。从目前的硬件设备来说,至少看起来还不错。那么,启卉书屋的公益小伙们是怎么让一所乡村校园图书馆从无到有的?
“3+1”公益模式
“启卉书屋”诞生于沿海特区深圳。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这座城市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从2000年开始,深圳每年举办读书月活动,最终演化成一项大型综合性读书文化活动。许多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已经形成读书、捐书、赠书、换书的习惯。
到了2012年,南方都市报社顺势联合深圳少儿图馆发起成立深圳捐赠换书中心,不定期举行捐赠图书活动,将市民的参与热情引导到公益慈善领域。但市民的捐赠热情超出了发起方的预料,没多久,图书捐赠数量就超过了一万册。
怎么利用好这批图书?有人提议,要不捐给偏远地区的学校,帮他们建所乡村图书馆吧。
对于许多偏远学校而言,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条件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别说添置电脑、投影仪等现代教育设备,就连建成一间普通的图书室也不容易实现,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堪忧。
建乡村图书馆的提议很快被通过,南都读书俱乐部开始着手策划这个公益项目。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了新问题,要到偏远地区建乡村图书馆,光有图书还不够,还需要有钱呢。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南都读书俱乐部副秘书长高逸川找到了腾讯基金会。当时,腾讯基金会正在贵州实施“筑梦书屋”项目,他们也希望能在广东推进乡村图书馆建设。双方一拍即合,后者拿出3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
2012年9月,南方都市报联合深圳少儿图书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发起乡村图书馆援建公益行动,为广东贫困地区的学校免费建图书室。他们把行动命名为“启卉书屋”,寓意“开启梦想,万卉书香”。
有书,有钱,但援建对象却还没有着落。高逸川打听到,深圳的小学大多拥有结对帮扶对象,能够了解到贫困学校的情况。他找到了深圳的10所小学,通过这批小学物色符合援建条件的乡村学校。
以媒体、图书馆、基金会为主体,再加一所小学辅助,“启卉书屋”创造了“3+1”的公益模式。
高逸川认为,公益是个专业的工作,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南方都市报社作为项目主导,搭建媒体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深圳少儿图书馆对捐赠图书进行筛选,挑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基金会作为出资方,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则物色援建对象。
现在,启卉书屋的公益小伙伴越来越多,还吸引了美景天下和一家豪车俱乐部成为资助方。高逸川说,“启卉书屋”是个开放的平台,只要理念相同,真心为孩子们做事的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成为公益伙伴。
公益伙伴越来越多
找到了合伙人,建起了图书馆,后续管理还得跟上。现实中,许多公益图书馆项目,在图书馆建好后,后续管理跟不上,造成资源浪费。
启卉书屋同样在考虑到图书馆的后续管理,项目主导者请来了专业公司,设计出一套管理系统,动态跟踪图书的流动情况。
据了解,这套管理系统从捐赠环节就开始发挥作用。市民捐出的每本图书,都会被贴上条形码,再通过扫描枪把图书信息录入电脑数据库。每间启卉书屋配备扫描枪,图书的借出和归还都会记录到数据库。数据库与深圳少儿图书馆系统连接,通过电脑能够查询到捐赠的书本流动到哪个启卉书屋,被孩子们借阅了多少次。
截至目前,已经有4万多册捐赠的图书流向各个乡村学校,在启卉书屋的设计中,未来不同学校间的图书是可以流动的,志愿者会不定期将同一个地区不同书屋之间的图书进行调整和更换,让孩子们有机会看到更多的课外书。
电脑系统可以监管图书的流动,但对于书屋的实际管理,还得用人。南都读书俱乐部给每个启卉书屋聘请一名管理员,由当地学校老师担任。管理员老师每个月能够拿到100元的补贴,每年还能到深圳一次,参加图书管理的专项培训。
不管是后期管理,还是专项培训,都得花钱。当书屋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笔费用将成为不小的成本。再加上前期建设的成本,可以预想,在不久的将来,30万元的启动资金将会捉襟见肘。
对于启卉书屋而言,腾讯基金会的支持是一次性的,未来怎么保证项目的持续运行,是高逸川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意思的是,他始终相信,公益领域缺的不是资源,而是项目,“只要是好的项目,肯定能够找到资源方,现在不是已经有企业和组织参与进来了吗?”
2015年已经到来,今年,他计划再建5所启卉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