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考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集体,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对写作更是特别反感,如何培养体育考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体育考生的作文水平,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作文;体育考生;善于积累;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高中的体育考生都是体育特长生,文化功底较差,对语文写作兴趣不足。因此,要使体育考生的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进行,并让考生能在作文上取得一定的分数,这就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工夫。在多年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体育考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进而“望而生畏”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语文基础太差,写作时“没米下锅”;学习兴趣不高,写作时“咬笔杆”“挠头皮”,显得信心不足。所以,要探索出一些适合高中体育考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接下来谈谈几点看法:
一、优化课堂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教师照本宣科布置,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话题进行,往往教学枯燥乏味,让学生头痛、老师劳神。学生往往搜肠刮肚琢磨半天,可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样既无法发挥学生那丰富而鲜活的想象力,又很难达到预期的练笔效果。那么怎样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走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在吸取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体育考生对这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诱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有极大的兴趣,提高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其次,作文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必过分强调其语言的准确性,应着力培养学生对书面表达的信心,这样会大大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在纸上敢写、愿写、有话可写。另外,教师要对体育考生的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把学生“领进门”。最后,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把身边所发生的有趣故事和遇到的疑难问题写入作文,拿到课堂中来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用作文交流的习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体育考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断提高。
二、消除恐惧,激发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研讨中注意到,有很多体育考生存在着害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感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处落笔,把写作当做是一种负担。那么要想提高体育考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消除其恐惧的心里,激发写作兴趣。
在平时作文的批改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挖空心思凑字数,胡编乱造编故事,甚至“偷梁换柱”搞“复制”、“粘贴”。认真思考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写作时受时间、字数、内容的限制,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自由。比如在学习有关写景散文后,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课文时了解到的各种表现手法,写一写家乡的春景。先要求他们在周末时与同学或家长结伴游游公园,或到野外农田中感受一下春播的气息,在舒心惬意中寻找春的足迹,感受春的气息。下一周写作文时,不限定时间两三周内交一篇写景散文。令我惊喜的是,九成以上的学生都能够信心满满地交上作文,也能写真话、抒真情,有感而发。看来,要想激发体育考生的写作兴趣,不妨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思维等方面开放学生写作的自由度,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汲取生活的养料,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想美好的未来,这样就会消除恐惧,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来。
三、注重材料积累,丰富作文内容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是的,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绝。对于体育考生来说,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巧婦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
由此看来,在作文教学上,就得明确地告诉学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即必须积累素材。而素材的积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积累作文素材从观察生活点滴开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无材可写的根源在于不善于观察。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生活,做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引路人。在作文指导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事哪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哪些人、事、物可以忽略不计,哪些细节可以发掘出深层涵义。告诉学生,我们课内课外的点点滴滴都要关注,都要思考我可以用于相关的一些什么样的作文话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用它。其次,得阅读,大量阅读,甚至海量阅读,我们积累的素材不仅可以来源于我们的课本,更多的是来源于课外的许多书刊杂志。看课外书时不要走马观花,只满足一时的兴趣和愉悦,要深入仔细的读,带着思考和记录的读,把阅读过程中觉得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利用课外或早自习的时间放声朗读,久而久之,积累多了,朗读多了,作文时好的语言就会信手拈来,就会觉得有下笔千言,文如泉涌的美好感觉。
总之,体育考生的作文教学有着它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根据体育考生的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爱护,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写作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最终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夫民.浅谈农村高中体育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18月
[2]莫雪冰.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4)
【关键词】高中作文;体育考生;善于积累;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高中的体育考生都是体育特长生,文化功底较差,对语文写作兴趣不足。因此,要使体育考生的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进行,并让考生能在作文上取得一定的分数,这就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工夫。在多年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体育考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进而“望而生畏”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语文基础太差,写作时“没米下锅”;学习兴趣不高,写作时“咬笔杆”“挠头皮”,显得信心不足。所以,要探索出一些适合高中体育考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接下来谈谈几点看法:
一、优化课堂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教师照本宣科布置,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话题进行,往往教学枯燥乏味,让学生头痛、老师劳神。学生往往搜肠刮肚琢磨半天,可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样既无法发挥学生那丰富而鲜活的想象力,又很难达到预期的练笔效果。那么怎样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走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在吸取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体育考生对这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诱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有极大的兴趣,提高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其次,作文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必过分强调其语言的准确性,应着力培养学生对书面表达的信心,这样会大大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在纸上敢写、愿写、有话可写。另外,教师要对体育考生的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把学生“领进门”。最后,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把身边所发生的有趣故事和遇到的疑难问题写入作文,拿到课堂中来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用作文交流的习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体育考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断提高。
二、消除恐惧,激发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研讨中注意到,有很多体育考生存在着害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感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处落笔,把写作当做是一种负担。那么要想提高体育考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消除其恐惧的心里,激发写作兴趣。
在平时作文的批改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挖空心思凑字数,胡编乱造编故事,甚至“偷梁换柱”搞“复制”、“粘贴”。认真思考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写作时受时间、字数、内容的限制,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自由。比如在学习有关写景散文后,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课文时了解到的各种表现手法,写一写家乡的春景。先要求他们在周末时与同学或家长结伴游游公园,或到野外农田中感受一下春播的气息,在舒心惬意中寻找春的足迹,感受春的气息。下一周写作文时,不限定时间两三周内交一篇写景散文。令我惊喜的是,九成以上的学生都能够信心满满地交上作文,也能写真话、抒真情,有感而发。看来,要想激发体育考生的写作兴趣,不妨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思维等方面开放学生写作的自由度,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汲取生活的养料,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想美好的未来,这样就会消除恐惧,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来。
三、注重材料积累,丰富作文内容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是的,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绝。对于体育考生来说,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巧婦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
由此看来,在作文教学上,就得明确地告诉学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即必须积累素材。而素材的积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积累作文素材从观察生活点滴开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无材可写的根源在于不善于观察。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生活,做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引路人。在作文指导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事哪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哪些人、事、物可以忽略不计,哪些细节可以发掘出深层涵义。告诉学生,我们课内课外的点点滴滴都要关注,都要思考我可以用于相关的一些什么样的作文话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用它。其次,得阅读,大量阅读,甚至海量阅读,我们积累的素材不仅可以来源于我们的课本,更多的是来源于课外的许多书刊杂志。看课外书时不要走马观花,只满足一时的兴趣和愉悦,要深入仔细的读,带着思考和记录的读,把阅读过程中觉得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利用课外或早自习的时间放声朗读,久而久之,积累多了,朗读多了,作文时好的语言就会信手拈来,就会觉得有下笔千言,文如泉涌的美好感觉。
总之,体育考生的作文教学有着它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根据体育考生的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爱护,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写作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最终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夫民.浅谈农村高中体育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18月
[2]莫雪冰.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