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是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文章通过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野性与文明之间的对照,说明人性本来是善良的,是可以教化的;现代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野性与文明 爱情悲剧 复仇 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艾米莉·勃朗特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是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小说描写弃儿希斯克利夫与收养他的庄园主女儿凯瑟琳·恩萧相爱,却因社会地位悬殊而不能结合,凯瑟琳嫁给了附近富有的画眉山庄的主人林敦,导致希斯克利夫出走。数年后,希斯克利夫回到山庄,对夺走他爱情和幸福的人进行残酷无情的报复。复仇虽然成功了,但希斯克利夫并未得到幸福,最后凄凉死去,与凯瑟琳的阴魂相结合,成为旷野里的一对游魂情侣。
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表达了她对野性与文明的理解。现在让我们穿越小说中的“象征森林”,探讨作品中野性与文明的真谛。
二 野性与文明的对照——环境与人物
1 野性荒蛮的自然环境——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是小说中两个主要场景地。这两个庄园不仅仅以主控全景的地点出现在小说中,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首先,呼啸山庄的地理位置非常突出,它建在一个光秃秃的山顶上,高耸入云,似乎与天相连。因此,每每暴风雨来临时,山庄的桀骜不驯与大自然的威力成为一体,形成一种天然的威慑之势。其次,该小说英文书名“Wuthering Heights”也说明了呼啸山庄的特点。“wuthering”意指暴风雨席卷而来时,大自然发出的咆哮声;“heights”是“高地”的意思,“Wuthering Heights”预示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境。由此,呼啸山庄的原始荒野、内在破坏力及其顽强的生命力等野性特征一目了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 野蛮粗狂的人物个性——恩萧一家
生活在呼啸山庄的恩萧一家野性粗旷,桀骜不驯。尤以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为典型代表,他们健康粗野、脾气暴躁,经常在旷野里整天游荡,犹如真正的自然之子,充满活力与激情。凯瑟琳有着黑色的眼睛,棕色的卷发,而希斯克利夫则是深陷的黑眼睛,黑头发和微黑的皮肤。他们不矫情、不势利,也不虚伪,在共同反抗辛德雷的压迫中结成了坚固的同盟,也萌发、产生、结成了深深的依恋和爱情。呼啸山庄的野性气息使他们形成了狂热强烈的情感欲求、蓬勃的生命激情和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等独特的个性特征。
3 文明和谐的自然环境——画眉山庄
相比之下,另一场景地点——画眉山庄(Thrushcross Grange)则是一片和谐宁静的景象。“画眉”是一种喜欢唱歌的鸟,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它才会一展歌喉,唱出委婉动听的歌来。山庄周围的一排排绿树成了阻挡狂风的天然屏障;山庄内的大花园,繁花锦簇,风景怡人。房屋内部的陈设使得这幅画面更趋于完美。难怪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见此情景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啊!真是美哪!——华丽的房间,铺着大红的地毯,桌子、椅子上盖着大红的绣布;纯白的天花板镶着金边,玻璃吊灯上的玻璃坠子像雨珠般从中央的银链子上挂下来,闪烁着一支支柔软的小蜡烛。”
4 温和脆弱的人物个性——林敦一家
生活在画眉山庄的林敦一家文明富有、温文尔雅,但脆弱而又胆怯。他们有着蓝色无邪的眼睛,浅黄色的头发和洁白的皮肤。画眉山庄宁静优雅的文明氛围培养了他们宽容谦和、仁爱高尚、美德与修养的个性特征。
三 野性与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夜闯画眉山庄
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虽然只隔四英里,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却大相径庭,但相安无事。自从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偶然间的一次夜闯画眉山庄后,两个山庄独立、均衡的状态就被打破了。两个山庄从此进入激烈而又持久的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抗争的格局之中。两个山庄的人们各自发现了迥异于自己原有生存形态的生存方式,而这种生存方式对他们来说竟是如此富有魅力,以至于让人无法忽视其存在。埃德加·林敦在挨了凯瑟琳一巴掌后竟然还向她求婚,而凯瑟琳则在还深爱着希斯克利夫的情况下嫁给了埃德加·林敦。
1 完美的野性代表——夜闯画眉山庄前
凯瑟琳·恩萧在夜闯画眉山庄之前无疑是呼啸山庄野性精神的典型代表:她桀骜不驯,把《圣经》扔进狗窝里;她强硬执拗,从不向父亲认错,不屑做乖孩子;她刁蛮任性,有强烈的占有欲和支配他人的欲望;她放诞不羁,常常逃学与希斯克利夫跑到狂野,在那儿待上一整天。正如管家丁耐莉所说的那样,她“像粗野的野人一样成长”。野性是她在与远离尘嚣的狂野的默默交流中,渗透到灵魂深处的精神特质。
2 难抵文明的诱惑——夜闯画眉山庄后
凯瑟琳这个完美野性的象征人物在闯入画眉山庄后却被现代文明所吸引。当她在画眉山庄被狗咬伤后,她被林敦一家温文尔雅的举止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所感染:
“一个女仆端来一盆热水,替她洗了脚;林敦调了一杯甜酒;伊莎贝拉把一满盆饼干都倒在她膝盖上,……然后,他们把她那美丽的头发擦干,替她梳头,给她一双大拖鞋,用轮椅把她推到火炉旁。”
她看到了一个与呼啸山庄完全不同的文明世界:高贵的身份、丰厚的财产、舒适的物质生活、体面的外表、优雅的生活方式等等。从其野性的本能出发,凯瑟琳渴望占有、渴望支配这一切,野心勃勃地想要征服这个文明世界。结果,欲征服者拜倒在被征服者的脚下。
“凯瑟琳在画眉山庄住了五个星期,举止大有进步。……她不再是一个不戴帽子的小野人,一跳进屋里就冲过来把我们搂得喘不过气来,而是从一匹漂亮的小黑马身上下来的一个非常端庄的人;棕色的发卷从一支插着羽毛的海狸皮帽里垂下来,穿一件长长的布质骑马服,她必须用双手提着衣裙,才能雍容华贵地走进。”
可见,凯瑟琳已由一个野孩子变成了贵夫人:衣着雍容华贵、举止温文尔雅、言谈乖巧亲切。在画眉山庄,她难抵文明的诱惑,逐渐丧失了自由蛮荒的野性。
四 野性和文明的第二次交锋——凯瑟琳的爱情选择
当面对野性和文明的代表——希斯克利夫和林敦时,凯瑟琳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
然而,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背弃实质上是对她自己的生存根基、灵魂归宿、精神家园的背弃。正如她对管家丁耐莉倾诉内心苦恼时所自我剖析的那样:
“在这个世界时,我最大的痛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痛苦……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毁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
由此可见,在内心深处,凯瑟琳非常不情愿离开希斯克利夫。她的选择不仅造成了她与希斯克利夫的隔阂与分裂,而且实质上也是和她内在野心的分裂。她本来是一只习惯在旷野中自由生活的野禽,却要在画眉山庄修整她的翅膀,压抑她的灵魂,丧失她的自然野性。在这场野性与文明的交锋中,文明暂时战胜了野性。
五 野性与文明的殊死搏斗——希斯克利夫的野性复仇
凯瑟琳的爱情选择最终带来的是她和希斯克利夫的生离与死别,并由此引发了希斯克利夫内心由巨大的爱转化为巨大的恨。在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说:
“你爱过我,那么你有什么权利离开我呢?……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我没有弄碎你的心,是你弄碎的;而在弄碎它的时候,你把我的心也弄碎了。因为我是强壮的,这对于我就格外痛苦。”
可见,受挫的爱是希斯克利夫报复的原因,强烈的野性报复又是爱的狂暴的表现。与凯瑟琳的生离与死别,毁灭了他活下去的所有温情的意志。他开始仇恨凯瑟琳以外的其他所有人。因此,他要诅咒乃至毁灭全人类的幸福。
在希斯克利夫的这场复仇风暴中,他选择了辛德雷、埃德加、伊莎贝拉等作为报复对象。他残忍地、处心积虑地报复辛德雷,让辛德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哈里顿越来越亲近希斯克利夫而远离甚至仇恨他的亲人,却无可奈何;他设阴谋,埋陷阱让埃德加不仅失去了与伊莎贝拉之间的温情脉脉的兄妹亲情,失去了他苦心带回来的侄子,失去了他全部的产业和画眉山庄,甚至于不能保护自己的女儿,而且眼睁睁看着她坠入希斯克利夫设计的陷阱却无力阻拦。在他死后,希斯克利夫更是买通律师使他不能和妻子凯瑟琳合葬,而是跟他的家族一起葬在教堂;他想方设法诱骗伊莎贝拉与其私奔,最后却回报给她嘲讽、贬低、压制甚至暴力。在这一阶段,野性复仇的风暴战胜了文明温情的和风,野性战胜了文明。
六 野性走向文明——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结合
哈里顿虽然在希斯克利夫的压迫下变得粗鄙、愚昧,但他并没有堕落,仍然友爱待人。他向令人厌恶的小希斯克利夫伸出援助之手。在希斯克利夫去世时,他善良仁爱的天性也自然流露。小说中这样写道:
“他(哈里顿)整夜坐在尸体旁边,真挚地苦苦悲泣。他握着他的手,吻那张人人都不敢注视的讥讽的、残酷的脸,以那种从一颗慷慨宽容的心里很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强烈悲痛来哀悼他。”
哈里顿具有诚实、善良的天性,只是这种天性长期地被幽禁在超强的野性外部环境下而无法得到发展。小凯瑟琳出身于文明家庭,但由于在呼啸山庄受到希斯克利夫的野性压迫激起了她对野性社会的强烈憎恨,以至迷失了自我,变得高傲、冷漠、刻薄。可是,当管家丁耐莉给她带来了文明的象征——书籍后,她的思想中文明的理性复归了。她开始理性认识并对待周围的人,她发现了哈里顿的善良本性并和他共同学习进步,共同走出愚昧、野性,回归文明。
小说《呼啸山庄》结尾部分,哈里顿与小凯瑟琳这两个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代表人物各自告别旧我,挣脱环境带来的束缚,消融内在的隔阂与差异,最终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全新的人生。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结合从根本上保证了该作品所表达的关于野性与文明的主题。他们的爱情产生于两人对希斯克利夫的联合反抗之中,禀赋了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爱情相似的原始野性,但不完全同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因为相互尊重已进入他们的爱情生活。“他们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一个爱着想着并尊重对方,而另一个爱着想着被尊重。”因而,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结合也就具备了社会文明特征,原始野性最终还是走向了社会文明。
七 结语
《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被誉之为“最奇特的小说”。正如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评论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本文通过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野性与文明的对照,说明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类的现代文明只有深深扎根于原始野性的土壤,才有发展、成熟的可能性,而野性蒙昧走向文明开放也正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 [英]艾米莉·勃朗特,杨苡译:《呼啸山庄》,译林出版社,1998年。
[2] 王辉:《论〈呼啸山庄〉情节结构的神话原型模式》,《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 王洪宁等:《〈呼啸山庄〉中推动情节的三个冲突》,《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 肖四新:《西方文化的精神突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5] 叶舒宪:《文化与文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6] 鹿彬:《〈呼啸山庄〉蕴涵的现代主义艺术端倪》,《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付小平,男,1956—,湖南醴陵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工作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野性与文明 爱情悲剧 复仇 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艾米莉·勃朗特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是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小说描写弃儿希斯克利夫与收养他的庄园主女儿凯瑟琳·恩萧相爱,却因社会地位悬殊而不能结合,凯瑟琳嫁给了附近富有的画眉山庄的主人林敦,导致希斯克利夫出走。数年后,希斯克利夫回到山庄,对夺走他爱情和幸福的人进行残酷无情的报复。复仇虽然成功了,但希斯克利夫并未得到幸福,最后凄凉死去,与凯瑟琳的阴魂相结合,成为旷野里的一对游魂情侣。
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表达了她对野性与文明的理解。现在让我们穿越小说中的“象征森林”,探讨作品中野性与文明的真谛。
二 野性与文明的对照——环境与人物
1 野性荒蛮的自然环境——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是小说中两个主要场景地。这两个庄园不仅仅以主控全景的地点出现在小说中,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首先,呼啸山庄的地理位置非常突出,它建在一个光秃秃的山顶上,高耸入云,似乎与天相连。因此,每每暴风雨来临时,山庄的桀骜不驯与大自然的威力成为一体,形成一种天然的威慑之势。其次,该小说英文书名“Wuthering Heights”也说明了呼啸山庄的特点。“wuthering”意指暴风雨席卷而来时,大自然发出的咆哮声;“heights”是“高地”的意思,“Wuthering Heights”预示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境。由此,呼啸山庄的原始荒野、内在破坏力及其顽强的生命力等野性特征一目了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 野蛮粗狂的人物个性——恩萧一家
生活在呼啸山庄的恩萧一家野性粗旷,桀骜不驯。尤以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为典型代表,他们健康粗野、脾气暴躁,经常在旷野里整天游荡,犹如真正的自然之子,充满活力与激情。凯瑟琳有着黑色的眼睛,棕色的卷发,而希斯克利夫则是深陷的黑眼睛,黑头发和微黑的皮肤。他们不矫情、不势利,也不虚伪,在共同反抗辛德雷的压迫中结成了坚固的同盟,也萌发、产生、结成了深深的依恋和爱情。呼啸山庄的野性气息使他们形成了狂热强烈的情感欲求、蓬勃的生命激情和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等独特的个性特征。
3 文明和谐的自然环境——画眉山庄
相比之下,另一场景地点——画眉山庄(Thrushcross Grange)则是一片和谐宁静的景象。“画眉”是一种喜欢唱歌的鸟,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它才会一展歌喉,唱出委婉动听的歌来。山庄周围的一排排绿树成了阻挡狂风的天然屏障;山庄内的大花园,繁花锦簇,风景怡人。房屋内部的陈设使得这幅画面更趋于完美。难怪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见此情景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啊!真是美哪!——华丽的房间,铺着大红的地毯,桌子、椅子上盖着大红的绣布;纯白的天花板镶着金边,玻璃吊灯上的玻璃坠子像雨珠般从中央的银链子上挂下来,闪烁着一支支柔软的小蜡烛。”
4 温和脆弱的人物个性——林敦一家
生活在画眉山庄的林敦一家文明富有、温文尔雅,但脆弱而又胆怯。他们有着蓝色无邪的眼睛,浅黄色的头发和洁白的皮肤。画眉山庄宁静优雅的文明氛围培养了他们宽容谦和、仁爱高尚、美德与修养的个性特征。
三 野性与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夜闯画眉山庄
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虽然只隔四英里,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却大相径庭,但相安无事。自从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偶然间的一次夜闯画眉山庄后,两个山庄独立、均衡的状态就被打破了。两个山庄从此进入激烈而又持久的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抗争的格局之中。两个山庄的人们各自发现了迥异于自己原有生存形态的生存方式,而这种生存方式对他们来说竟是如此富有魅力,以至于让人无法忽视其存在。埃德加·林敦在挨了凯瑟琳一巴掌后竟然还向她求婚,而凯瑟琳则在还深爱着希斯克利夫的情况下嫁给了埃德加·林敦。
1 完美的野性代表——夜闯画眉山庄前
凯瑟琳·恩萧在夜闯画眉山庄之前无疑是呼啸山庄野性精神的典型代表:她桀骜不驯,把《圣经》扔进狗窝里;她强硬执拗,从不向父亲认错,不屑做乖孩子;她刁蛮任性,有强烈的占有欲和支配他人的欲望;她放诞不羁,常常逃学与希斯克利夫跑到狂野,在那儿待上一整天。正如管家丁耐莉所说的那样,她“像粗野的野人一样成长”。野性是她在与远离尘嚣的狂野的默默交流中,渗透到灵魂深处的精神特质。
2 难抵文明的诱惑——夜闯画眉山庄后
凯瑟琳这个完美野性的象征人物在闯入画眉山庄后却被现代文明所吸引。当她在画眉山庄被狗咬伤后,她被林敦一家温文尔雅的举止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所感染:
“一个女仆端来一盆热水,替她洗了脚;林敦调了一杯甜酒;伊莎贝拉把一满盆饼干都倒在她膝盖上,……然后,他们把她那美丽的头发擦干,替她梳头,给她一双大拖鞋,用轮椅把她推到火炉旁。”
她看到了一个与呼啸山庄完全不同的文明世界:高贵的身份、丰厚的财产、舒适的物质生活、体面的外表、优雅的生活方式等等。从其野性的本能出发,凯瑟琳渴望占有、渴望支配这一切,野心勃勃地想要征服这个文明世界。结果,欲征服者拜倒在被征服者的脚下。
“凯瑟琳在画眉山庄住了五个星期,举止大有进步。……她不再是一个不戴帽子的小野人,一跳进屋里就冲过来把我们搂得喘不过气来,而是从一匹漂亮的小黑马身上下来的一个非常端庄的人;棕色的发卷从一支插着羽毛的海狸皮帽里垂下来,穿一件长长的布质骑马服,她必须用双手提着衣裙,才能雍容华贵地走进。”
可见,凯瑟琳已由一个野孩子变成了贵夫人:衣着雍容华贵、举止温文尔雅、言谈乖巧亲切。在画眉山庄,她难抵文明的诱惑,逐渐丧失了自由蛮荒的野性。
四 野性和文明的第二次交锋——凯瑟琳的爱情选择
当面对野性和文明的代表——希斯克利夫和林敦时,凯瑟琳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
然而,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背弃实质上是对她自己的生存根基、灵魂归宿、精神家园的背弃。正如她对管家丁耐莉倾诉内心苦恼时所自我剖析的那样:
“在这个世界时,我最大的痛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痛苦……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毁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
由此可见,在内心深处,凯瑟琳非常不情愿离开希斯克利夫。她的选择不仅造成了她与希斯克利夫的隔阂与分裂,而且实质上也是和她内在野心的分裂。她本来是一只习惯在旷野中自由生活的野禽,却要在画眉山庄修整她的翅膀,压抑她的灵魂,丧失她的自然野性。在这场野性与文明的交锋中,文明暂时战胜了野性。
五 野性与文明的殊死搏斗——希斯克利夫的野性复仇
凯瑟琳的爱情选择最终带来的是她和希斯克利夫的生离与死别,并由此引发了希斯克利夫内心由巨大的爱转化为巨大的恨。在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说:
“你爱过我,那么你有什么权利离开我呢?……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我没有弄碎你的心,是你弄碎的;而在弄碎它的时候,你把我的心也弄碎了。因为我是强壮的,这对于我就格外痛苦。”
可见,受挫的爱是希斯克利夫报复的原因,强烈的野性报复又是爱的狂暴的表现。与凯瑟琳的生离与死别,毁灭了他活下去的所有温情的意志。他开始仇恨凯瑟琳以外的其他所有人。因此,他要诅咒乃至毁灭全人类的幸福。
在希斯克利夫的这场复仇风暴中,他选择了辛德雷、埃德加、伊莎贝拉等作为报复对象。他残忍地、处心积虑地报复辛德雷,让辛德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哈里顿越来越亲近希斯克利夫而远离甚至仇恨他的亲人,却无可奈何;他设阴谋,埋陷阱让埃德加不仅失去了与伊莎贝拉之间的温情脉脉的兄妹亲情,失去了他苦心带回来的侄子,失去了他全部的产业和画眉山庄,甚至于不能保护自己的女儿,而且眼睁睁看着她坠入希斯克利夫设计的陷阱却无力阻拦。在他死后,希斯克利夫更是买通律师使他不能和妻子凯瑟琳合葬,而是跟他的家族一起葬在教堂;他想方设法诱骗伊莎贝拉与其私奔,最后却回报给她嘲讽、贬低、压制甚至暴力。在这一阶段,野性复仇的风暴战胜了文明温情的和风,野性战胜了文明。
六 野性走向文明——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结合
哈里顿虽然在希斯克利夫的压迫下变得粗鄙、愚昧,但他并没有堕落,仍然友爱待人。他向令人厌恶的小希斯克利夫伸出援助之手。在希斯克利夫去世时,他善良仁爱的天性也自然流露。小说中这样写道:
“他(哈里顿)整夜坐在尸体旁边,真挚地苦苦悲泣。他握着他的手,吻那张人人都不敢注视的讥讽的、残酷的脸,以那种从一颗慷慨宽容的心里很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强烈悲痛来哀悼他。”
哈里顿具有诚实、善良的天性,只是这种天性长期地被幽禁在超强的野性外部环境下而无法得到发展。小凯瑟琳出身于文明家庭,但由于在呼啸山庄受到希斯克利夫的野性压迫激起了她对野性社会的强烈憎恨,以至迷失了自我,变得高傲、冷漠、刻薄。可是,当管家丁耐莉给她带来了文明的象征——书籍后,她的思想中文明的理性复归了。她开始理性认识并对待周围的人,她发现了哈里顿的善良本性并和他共同学习进步,共同走出愚昧、野性,回归文明。
小说《呼啸山庄》结尾部分,哈里顿与小凯瑟琳这两个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代表人物各自告别旧我,挣脱环境带来的束缚,消融内在的隔阂与差异,最终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全新的人生。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结合从根本上保证了该作品所表达的关于野性与文明的主题。他们的爱情产生于两人对希斯克利夫的联合反抗之中,禀赋了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爱情相似的原始野性,但不完全同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因为相互尊重已进入他们的爱情生活。“他们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一个爱着想着并尊重对方,而另一个爱着想着被尊重。”因而,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结合也就具备了社会文明特征,原始野性最终还是走向了社会文明。
七 结语
《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被誉之为“最奇特的小说”。正如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评论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本文通过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野性与文明的对照,说明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类的现代文明只有深深扎根于原始野性的土壤,才有发展、成熟的可能性,而野性蒙昧走向文明开放也正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 [英]艾米莉·勃朗特,杨苡译:《呼啸山庄》,译林出版社,1998年。
[2] 王辉:《论〈呼啸山庄〉情节结构的神话原型模式》,《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 王洪宁等:《〈呼啸山庄〉中推动情节的三个冲突》,《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 肖四新:《西方文化的精神突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5] 叶舒宪:《文化与文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6] 鹿彬:《〈呼啸山庄〉蕴涵的现代主义艺术端倪》,《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付小平,男,1956—,湖南醴陵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工作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