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与能动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qiq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方式内容设置
  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觉得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一、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
  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能动地投入学习。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学校一位教物理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函,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许多学生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什么?你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人教版物理教材也就是如此。它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参与性强等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因此,我认为现行人教版物理教材在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动参与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现行人教版教材的插图中较多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该教材能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2、物理规律探究化:现行人教版教材已淡化了物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而是突出了找到这些规律和原理的过程。课本中不是几段干巴巴的黑体字一写就算了事,而是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由现象提出问题,假设,然后让学生自己開动脑筋去设计、进行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得出结论。其实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激发兴趣,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并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细致严谨的实验习惯,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3、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人教版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动画、投影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4、强化物理科学知识的介绍: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插入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尖端的科技知识等,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双耳效应与立体声收音机的知识,海市蜃楼等有趣的自然现象。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趣味性就更足了。
  激发兴趣是产生主观内需的不竭动力,只有学生对该学科真正有了兴趣才谈得上“能动”的去学,不是吗?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听了庞维国教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学的视角》,读了贵丽萍的著作《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听读感想。  一、听庞维国教授的讲座  在上次后备人才班集中培训中,华东师大的庞维国教授给我们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其中庞教授讲到的创新学习特别给我深刻印象。他从具体的例子入手,提到创新的三个层面,并特别提到微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绘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绘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专门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个单元,这个单元是三年级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起始单元。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的特殊作用,因此,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美术教学的着力点在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生活中在获得正确的审美情趣,提升诠释美、表现美的能力,达到以美益智、以美陶情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经常不断的问自己:通过什么样的有效策略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积极有效的情境式教学对完善新课程下的政治课的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进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得以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浅谈几点我在政治
【摘要】默读和朗读如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双翼,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对于默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默读常被语文课堂冷落。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默读训练的现状,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协调默读和朗读的关系,就一定能发挥默读的独特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默读 朗读 个性阅读 自主学习  新课改到目前为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
摘要:学习支持服务能力是基层电大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已深入每位开放教育工作者的人心。如何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是每位开放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在分析基层电大(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九龙坡分校为例)学习支持服务面临的现实问题及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了基层电大优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定位”。同时,笔者通过多年来深入教学一线的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多次与学生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到学员现实状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图画书。它不只是凝聚知识经验的语言文本,更是蕴含丰富情感的情感文本。孩子们年龄小还不会看字,但是会看图。在绘本的世界里,他们往往能比成人更能读懂图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更容易深入到绘本的童话世界里。因此,借助绘本开展陶艺教育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完善幼儿的品质。优秀的儿童绘本有着无穷的魅力,仔细阅读并加以联想,就能发现绘本中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教学资源
【摘要】当前,校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已成为教育管理改革的研究热点,本文将笔者的理论学习与学校管理经验相结合,主要探讨与分析了校本管理需要什么样的领导智慧以及如何在校本管理中生成、培育领导智慧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校本管理领导智慧办学思想决策与设计管理与服务  目前,校本管理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校长作为校本管理实施的关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校长必须加
【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带来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种种关系的思考如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基础知识与重难点的关系,教、看和做的关系。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关系课内课外  教学改革以后,学校实施的“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它严格的时间限制和高效化的要求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
【摘要】数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是有密切联系的,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靠两者的相互衔接和共同努力。本文通过讨论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课程的衔接问题,提出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现数学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等数学中学数学衔接能力  高等数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一方面,高等数学能为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