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实用策略。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十分有效。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设计适合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导学案,来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呢?这是本文阐述的核心问题。笔者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愿以此文,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 导学案;信息技术;编写模式
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大量研究,再加之自身基于教学一线的不断实践、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导学案的编写模式。我们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归纳为六部分:课前检测、引导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检测、总结归纳。
1 课前检测
课前检测的的作用就是实现知识链接,温旧导新。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且和本课新知识紧密相联的知识内容的简单测试,来达成为新知识做学习铺垫的效果。这个环节除了能让学生在很好地复习相关知识内容以外,还内让学生满怀自信地和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 引导自学
引导自学是导学案编写时的一个非常重要且较费心思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将新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礎知识,融入到若干道探究题目中,根据现有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层递进的小问题,待学生一一破解后,再掌握较难的综合问题就变得很容易了,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较好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做到最充分的预习,在充分地了解新知识后,发现自己的学困点,以便在新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学困点进行高效地学习、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此环节,教师应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积极创设轻松、恰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
3 探究·展示
对于新课中的难点知识,各学习小组会在课前根据导学案中“探究·展示”环节中的题目进行研究、讨论,在课上展示交流,提出本组的疑难点,在展示交流后,各小组提出疑难点由教师或其他组的同学解决,让各组学生深透地掌握新课中的难点知识。
此环节意在锻炼、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学生小组的研究、探讨,互为老师、互相帮助、答疑解惑、突破难点。可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强与人合作的能力,树立探究精神。也可以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解决中、低层次学生学不会、听不懂、跟不上教师讲课进度的问题。这种小组学习探究的形式,能较好地激发了中低层次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提升学习的效率、也能让高层次的学生在给他人讲解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入地掌握。
4 精讲点拨
此环节安排在“引导自学”和“探究·展示”两个环节后,教师梳理新课中的重难点,重点解决学生的学困点和各组的疑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精讲点拨”这个环节是和探究·展示环节融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展示时遇到什么难点,教师在第一时间给予点拨,效果会更好。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会在此环节进行集中精讲。在精讲时一定是要言简意赅对难点知识进行解析,很多时候学生弄不明白,只是对一个或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不清,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有的时候,若引导得当,还会让学生在弄清楚一个问题时,也对一个新问题产生兴趣,便于后续的课程的学习。
此环节在实施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五点:先学后教;忌面面俱到;有针对性;精讲要有启发性;能产生新的问题。
5 综合训练
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难度的达标检测题,意在检查各层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几个原则:题目的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生活化、趣味性。还应在题目的上方附以激励性的话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更好地练习效果。
6 总结反思
导学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归纳”,此环节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总结本课的收获,反思遗留的问题,并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效果、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自评。此环节的信息反馈对于学生梳理总获、反思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优化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恰切、合理地运用导学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个性化学习的实现,都会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需要长期实践、不断优化的。本文只是给出了笔者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待完善的部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曹凤芹,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导学案教学的实验研究[D],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栋,“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
关键词 导学案;信息技术;编写模式
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大量研究,再加之自身基于教学一线的不断实践、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导学案的编写模式。我们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归纳为六部分:课前检测、引导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检测、总结归纳。
1 课前检测
课前检测的的作用就是实现知识链接,温旧导新。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且和本课新知识紧密相联的知识内容的简单测试,来达成为新知识做学习铺垫的效果。这个环节除了能让学生在很好地复习相关知识内容以外,还内让学生满怀自信地和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 引导自学
引导自学是导学案编写时的一个非常重要且较费心思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将新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礎知识,融入到若干道探究题目中,根据现有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层递进的小问题,待学生一一破解后,再掌握较难的综合问题就变得很容易了,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较好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做到最充分的预习,在充分地了解新知识后,发现自己的学困点,以便在新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学困点进行高效地学习、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此环节,教师应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积极创设轻松、恰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
3 探究·展示
对于新课中的难点知识,各学习小组会在课前根据导学案中“探究·展示”环节中的题目进行研究、讨论,在课上展示交流,提出本组的疑难点,在展示交流后,各小组提出疑难点由教师或其他组的同学解决,让各组学生深透地掌握新课中的难点知识。
此环节意在锻炼、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学生小组的研究、探讨,互为老师、互相帮助、答疑解惑、突破难点。可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强与人合作的能力,树立探究精神。也可以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解决中、低层次学生学不会、听不懂、跟不上教师讲课进度的问题。这种小组学习探究的形式,能较好地激发了中低层次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提升学习的效率、也能让高层次的学生在给他人讲解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入地掌握。
4 精讲点拨
此环节安排在“引导自学”和“探究·展示”两个环节后,教师梳理新课中的重难点,重点解决学生的学困点和各组的疑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精讲点拨”这个环节是和探究·展示环节融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展示时遇到什么难点,教师在第一时间给予点拨,效果会更好。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会在此环节进行集中精讲。在精讲时一定是要言简意赅对难点知识进行解析,很多时候学生弄不明白,只是对一个或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不清,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有的时候,若引导得当,还会让学生在弄清楚一个问题时,也对一个新问题产生兴趣,便于后续的课程的学习。
此环节在实施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五点:先学后教;忌面面俱到;有针对性;精讲要有启发性;能产生新的问题。
5 综合训练
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难度的达标检测题,意在检查各层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几个原则:题目的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生活化、趣味性。还应在题目的上方附以激励性的话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更好地练习效果。
6 总结反思
导学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归纳”,此环节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总结本课的收获,反思遗留的问题,并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效果、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自评。此环节的信息反馈对于学生梳理总获、反思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优化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恰切、合理地运用导学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个性化学习的实现,都会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需要长期实践、不断优化的。本文只是给出了笔者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待完善的部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曹凤芹,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导学案教学的实验研究[D],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栋,“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