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风采】
张延芳,中学高级教师,福州市鼓楼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师。福州市小学数学廖秀梅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州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授课教师,福建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实践指导教师,全国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中级教练员。曾获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州市骨干教师、南平市优秀青年教师、南平市骨干教师、福建省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当教师源于必然
我出身于教师之家,家里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师,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从懂事起,我接触到的是教师,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有关教育的事,在逐渐成长的岁月里,很自然地想到了“我要当老师”。
1987年8月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山村。学生中有一大半是少数民族,很多学生夏天都不穿鞋子,因为他们的鞋子要留到冬天才穿;一年四季只有一套外衣裤的学生很多。那时候还没有新教师培训,更没有哪个教师能教你有关课堂教学的艺术,我每天都在稀里糊涂中度过。可能是家庭的影响,我和学生“混”得很好。有一天早晨起来,我发现阳台上挂着一串烤好的田鼠。接下来,我的阳台常常挂有东西:新鲜的青菜、烤好的野鸡、刚挖的红薯等等。有一回,挂着几大串的橙子,中间还夹着一张纸条:“张老师:如果你没有吃完,可以用塑料袋包好挂起来,可以放很久都不会坏掉。”我很感动,也想过要上好课,要对得起这些学生。可是有的仅仅是想法。我不知道从哪做起,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和别的教师“聊天”能学些“本事”,也许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偷师”吧。时间就在有意无意的“偷师”中渐渐流逝。还好不至于误人子弟,我所任教的毕业班在全县统考中成绩突出。
爱学生源于偶然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几年后我被调入另一所离县城较近的学区中心校。可把当教师看成一种必然的我,并没有找到自己在教学上的目标。在课余的时间里,我学裁缝、学刺绣、学音乐,同时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小时候体弱多病,半夜叫诊是常事。每每敲着急诊医生的门却不被搭理、孩子打针护士比较粗暴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锐器撞击似的疼。这时我便暗下决心,我要爱每一个学生,希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吃些苦。有了这个想法后,班上孩子的脸蛋渐渐变干净了,虽然冬天里有些干裂,可还是像苹果!班上有个孩子叫峰,都六年级了,写自己的名字时,还是常常在“峰”字的“丰”下面加上撇捺。接班时前任教师告诉我他是“痴呆”,数学成绩只有十几分。可我观察他在班上的表现却发现,他口头表达清晰,做事有条理,懂得与同学正常交往。一天放学,我决定送他回家。一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也知道了他长期被老师、家长忽视的原因。我告诉他我很爱他,想跟他一起把学习补一补(我不敢说补上,因为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没有太大信心)。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以70多分的数学成绩小学毕业。高兴之余,我想如果我的教学水平再高些,他是不是还能再上一个层次?
用执著连接必然与偶然
在渐渐爱上学生、爱上课堂后,我也渐渐感到自己的“本事”不够了:有时候我把一节课设想得很完美,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突然在某个环节卡住,怎么也下不去;有时候我很想把一个知识点讲得更透彻些,可是越讲学生眼里越是显露出迷茫……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一位年长的同事,她直接告诉我:把《福建教育之窗》看了,然后去开课。这能帮助我长“本事”吗?
于是我有了教学生涯的第一次县级公开课。有了一点小小收获后,我对开课就不再说“不”了,从数学课到音乐课甚至科技课、班会课,我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息息相通的地方。听说哪个周边学校的老师课上得很好,我就去听课,也把自己的课上给她听。我把白天没有弄懂的问题记在书上,晚上等孩子睡着了,开始翻阅教育类杂志。
1996年8月,我以招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南平市实验小学任教,并成为学校的“开课专业户”。南平实小的刘涤老师把我引进了“磨课”的世界,她说:“课,越磨越精彩。”王周闽副校长把我推上了“教师素质大赛”的赛场、“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的赛场,他说:“比赛,越比就会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这时的我,真恨不得自己是雨后的春笋,一夜能长一寸。穿梭在各种比赛、公开教学中的我同时进修了教育管理的本科和数学系的一些课程。
2005年8月,我以笔试面试总分第二的成绩进入了福州市钱塘小学任教,并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傅: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林瑜副校长、福州市钱塘小学的廖秀梅校长。这两位师傅各不相同,前者如指明灯,教学中我哪儿不明他就指哪;后者如扬起的马鞭,催促我迈开前进的步伐。
2005年10月,才进入钱塘小学不久,我就接到开课任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找到了林瑜副校长。没想到他一口就答应指导我,还立即与我讨论起教材。后来这堂《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课获省一等奖。当时我就想:师傅是怎么练就这“一身绝活”的?在后来的接触中,我看到了师傅收集的教材,有不同版本、不同年级的,就连2012版的一年级教材他也有。他的教材不是摆在书架上,而是照录心里,各册教材内容以及它们的地位作用,就像一张地图一样在师傅心里,哪位教师有需要了,他就引你到那“勘探”——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困难在哪?练习要怎样逐层深入?如今我也学着师傅把教材收到心里,把教师用书、理论课程、教学杂志等收到心里。2012年,我与师傅探讨一节课,师傅很快就想到在2009年的某一本杂志上曾有阐述,并很快地翻出了那本杂志。师傅对教学的这种执著深深地影响着我。每当遇到困惑我便请教于师傅,总能满载而归。2006年,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备了一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负数》,并入选中央电教馆国家新课程标准优秀课例。时隔6年后,我想重新上这节课。把当年的教学设计重新打印给师傅后,师傅没有因为这节课是出自于他的指导而只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而是建议我重新审视教材,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教学做新的设想。2012年重新设计的《负数》我在好多地方都上过,每次都能获得很多的赞誉。在师傅传递给我的对教学的执著中,我也有了许多可喜的收获:2009年9月,我光荣地从区委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第二届“鼓楼名师”的奖牌;2013年1月15日,《福州日报》对我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的另一位师傅廖秀梅校长对我的指导方式比较特别。2006年,我刚到鼓楼区工作一年,底气不足,不敢参加首届“鼓楼名师”的评选。事情过后,她就直接给我一份名师评选的要求,让我对照着去努力。2008年,她又给了我一份小中高评选的文件。在后面的日子里,她总是说:“还缺什么自己要努力啊!”她还说:“胆子小多开课,口才不好多听讲座多模仿。”是她带我走进福州市小学数学廖秀梅名师工作室,是她带我走上福州市高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讲坛,是她带着我走近全国名师,使我有机会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她在我人生的很多转折点等我,牵着我拐好弯。
如今,我评上了小中高、第二届“鼓楼名师”,成为了福州市小学数学廖秀梅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依旧执著于我的学生和课堂。我爱思考,常回顾前一节课,我想只要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一点不足,并加以改进,一年有近200节的数学课,那我的课堂就会得到更多学生的喜欢。我爱读书,甚至在假期自费去高校跟班上课,以弥补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不足。我爱上课,有人问我:“你都这年纪了怎么还常开课?”我却觉得我在课堂上是年轻的,因为我和学生的稚嫩贴在了一起。
张延芳,中学高级教师,福州市鼓楼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师。福州市小学数学廖秀梅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州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授课教师,福建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实践指导教师,全国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中级教练员。曾获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州市骨干教师、南平市优秀青年教师、南平市骨干教师、福建省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当教师源于必然
我出身于教师之家,家里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师,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从懂事起,我接触到的是教师,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有关教育的事,在逐渐成长的岁月里,很自然地想到了“我要当老师”。
1987年8月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山村。学生中有一大半是少数民族,很多学生夏天都不穿鞋子,因为他们的鞋子要留到冬天才穿;一年四季只有一套外衣裤的学生很多。那时候还没有新教师培训,更没有哪个教师能教你有关课堂教学的艺术,我每天都在稀里糊涂中度过。可能是家庭的影响,我和学生“混”得很好。有一天早晨起来,我发现阳台上挂着一串烤好的田鼠。接下来,我的阳台常常挂有东西:新鲜的青菜、烤好的野鸡、刚挖的红薯等等。有一回,挂着几大串的橙子,中间还夹着一张纸条:“张老师:如果你没有吃完,可以用塑料袋包好挂起来,可以放很久都不会坏掉。”我很感动,也想过要上好课,要对得起这些学生。可是有的仅仅是想法。我不知道从哪做起,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和别的教师“聊天”能学些“本事”,也许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偷师”吧。时间就在有意无意的“偷师”中渐渐流逝。还好不至于误人子弟,我所任教的毕业班在全县统考中成绩突出。
爱学生源于偶然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几年后我被调入另一所离县城较近的学区中心校。可把当教师看成一种必然的我,并没有找到自己在教学上的目标。在课余的时间里,我学裁缝、学刺绣、学音乐,同时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小时候体弱多病,半夜叫诊是常事。每每敲着急诊医生的门却不被搭理、孩子打针护士比较粗暴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锐器撞击似的疼。这时我便暗下决心,我要爱每一个学生,希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吃些苦。有了这个想法后,班上孩子的脸蛋渐渐变干净了,虽然冬天里有些干裂,可还是像苹果!班上有个孩子叫峰,都六年级了,写自己的名字时,还是常常在“峰”字的“丰”下面加上撇捺。接班时前任教师告诉我他是“痴呆”,数学成绩只有十几分。可我观察他在班上的表现却发现,他口头表达清晰,做事有条理,懂得与同学正常交往。一天放学,我决定送他回家。一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也知道了他长期被老师、家长忽视的原因。我告诉他我很爱他,想跟他一起把学习补一补(我不敢说补上,因为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没有太大信心)。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以70多分的数学成绩小学毕业。高兴之余,我想如果我的教学水平再高些,他是不是还能再上一个层次?
用执著连接必然与偶然
在渐渐爱上学生、爱上课堂后,我也渐渐感到自己的“本事”不够了:有时候我把一节课设想得很完美,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突然在某个环节卡住,怎么也下不去;有时候我很想把一个知识点讲得更透彻些,可是越讲学生眼里越是显露出迷茫……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一位年长的同事,她直接告诉我:把《福建教育之窗》看了,然后去开课。这能帮助我长“本事”吗?
于是我有了教学生涯的第一次县级公开课。有了一点小小收获后,我对开课就不再说“不”了,从数学课到音乐课甚至科技课、班会课,我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息息相通的地方。听说哪个周边学校的老师课上得很好,我就去听课,也把自己的课上给她听。我把白天没有弄懂的问题记在书上,晚上等孩子睡着了,开始翻阅教育类杂志。
1996年8月,我以招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南平市实验小学任教,并成为学校的“开课专业户”。南平实小的刘涤老师把我引进了“磨课”的世界,她说:“课,越磨越精彩。”王周闽副校长把我推上了“教师素质大赛”的赛场、“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的赛场,他说:“比赛,越比就会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这时的我,真恨不得自己是雨后的春笋,一夜能长一寸。穿梭在各种比赛、公开教学中的我同时进修了教育管理的本科和数学系的一些课程。
2005年8月,我以笔试面试总分第二的成绩进入了福州市钱塘小学任教,并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傅: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林瑜副校长、福州市钱塘小学的廖秀梅校长。这两位师傅各不相同,前者如指明灯,教学中我哪儿不明他就指哪;后者如扬起的马鞭,催促我迈开前进的步伐。
2005年10月,才进入钱塘小学不久,我就接到开课任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找到了林瑜副校长。没想到他一口就答应指导我,还立即与我讨论起教材。后来这堂《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课获省一等奖。当时我就想:师傅是怎么练就这“一身绝活”的?在后来的接触中,我看到了师傅收集的教材,有不同版本、不同年级的,就连2012版的一年级教材他也有。他的教材不是摆在书架上,而是照录心里,各册教材内容以及它们的地位作用,就像一张地图一样在师傅心里,哪位教师有需要了,他就引你到那“勘探”——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困难在哪?练习要怎样逐层深入?如今我也学着师傅把教材收到心里,把教师用书、理论课程、教学杂志等收到心里。2012年,我与师傅探讨一节课,师傅很快就想到在2009年的某一本杂志上曾有阐述,并很快地翻出了那本杂志。师傅对教学的这种执著深深地影响着我。每当遇到困惑我便请教于师傅,总能满载而归。2006年,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备了一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负数》,并入选中央电教馆国家新课程标准优秀课例。时隔6年后,我想重新上这节课。把当年的教学设计重新打印给师傅后,师傅没有因为这节课是出自于他的指导而只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而是建议我重新审视教材,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教学做新的设想。2012年重新设计的《负数》我在好多地方都上过,每次都能获得很多的赞誉。在师傅传递给我的对教学的执著中,我也有了许多可喜的收获:2009年9月,我光荣地从区委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第二届“鼓楼名师”的奖牌;2013年1月15日,《福州日报》对我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的另一位师傅廖秀梅校长对我的指导方式比较特别。2006年,我刚到鼓楼区工作一年,底气不足,不敢参加首届“鼓楼名师”的评选。事情过后,她就直接给我一份名师评选的要求,让我对照着去努力。2008年,她又给了我一份小中高评选的文件。在后面的日子里,她总是说:“还缺什么自己要努力啊!”她还说:“胆子小多开课,口才不好多听讲座多模仿。”是她带我走进福州市小学数学廖秀梅名师工作室,是她带我走上福州市高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讲坛,是她带着我走近全国名师,使我有机会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她在我人生的很多转折点等我,牵着我拐好弯。
如今,我评上了小中高、第二届“鼓楼名师”,成为了福州市小学数学廖秀梅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依旧执著于我的学生和课堂。我爱思考,常回顾前一节课,我想只要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一点不足,并加以改进,一年有近200节的数学课,那我的课堂就会得到更多学生的喜欢。我爱读书,甚至在假期自费去高校跟班上课,以弥补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不足。我爱上课,有人问我:“你都这年纪了怎么还常开课?”我却觉得我在课堂上是年轻的,因为我和学生的稚嫩贴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