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探析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一、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等同语言,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在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
  其次生动的教学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学,要发掘语文精神,鼓励个性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语文而言,这“剩下的东西”便是语文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掘语文自身的潜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二、语文生动的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包揽一切,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生动的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行为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组织生动的教学,一是教学设计的动态性,一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上课只不过是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走下来便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活动,所以课堂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也不会像我们事先设计的那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脱去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的生机。
  三、语文生动的教学是读写结合的教学
  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条经验,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关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现在被认为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好的做法。以读促写,是独立阅读课改为“阅读评赏课”,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自我理解课文内容,自我评论、欣赏课文,自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汇报自学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变过去那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去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学会读书,读是关键,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先反复阅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出重点,读出感情,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在读中感悟道理,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设计,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写促读,是针对在阅读教学中有好多学生不认真读书,上课听听老师讲书,课下一点不懂的状态,发动学生动笔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独特生活。所谓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精心设计写作练习,使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写是读书的出发点,读书是写的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使读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它是通过写来提高读的能力。
  四、语文生动的教学是“文”、“情”、“理”高度融合的教学
  语文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都有其精神实质。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情味,是文学大师们对生活、对自然的“情”和“感”,是“文”、“情”、“理”高度的融合。語文教学的生动性,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教学生读出作品的情味,品味语言的艺术,纵观人生百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读文字,在脑中理解文字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情与理融合在文字中的那种情味。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是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的千差万别,所以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在于将学习的共同性要求转化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使学习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发展起个人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生活化与教学艺术化的表现,是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必要做法。
其他文献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在人们热衷于对教材、教学模式的探讨时,我们也要想想“人”这一最根本要素的作用。事实上,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已不堪重负。  如何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亟须提高。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借鉴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广泛征引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学生认知方面,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学生情感方面,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时间上来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也会对学
期刊
【摘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各种情境中去感悟、去探索、去学习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贴近学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情境教学艺术。  【关键词】 情境教学;兴趣;探究;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无疑,“情境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阐述了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创造人文環境,
期刊
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改革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都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更有价值。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期刊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速度、力和动量等,这些量必须用一种数学方法来表示,也就是向量。向量在数学、物理学以及许多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新编高中数学教材》中增加平面和空间向量的学习,通过向量的学习,将使学生对量的数学表达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同时学生对平面几何乃至立体几何的定理及有关性质的推导和证明,对解析几何有关问题的理解及应用,三角函数公式及其性质的来源
期刊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创新型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有了创新意识,教师才更有教学魅力;有了创新思维训练,课堂才更有活力;有了创新的精神,学生才更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应该如何培养学牛的创新精神呢?本文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谈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创新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语文;创新;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时代在发展,教育在
期刊
【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借着新课改的东风,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拓展;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極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
期刊
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恢弘的知识空间区别于其它任何一门学科。其深远的影响延伸到学生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影响到他们终身的生活质量。学科的性质要求我们做一名精神领袖型的语文老师,这类老师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巨大的人格魅力  古人讲“亲其师则信其道。”就是说,学生首先是喜欢上了他们的老师,然后才喜欢上了他们所教的课程。精神领袖型的语文老师能勾起学生对他们的崇拜心理。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心灵
期刊
《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是个性积极性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