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施创新教育,不但要讲解文化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来说,良好的思维意识更是必备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创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他们的敢问能力,要强化思维训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初中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当然老师也不例外,他们需要用新的思路来指导学生。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应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因材施教,开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创新思维,在思考与实践相融合的数学教学中不断追求,大胆创新。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数学教学更是逻辑推理、思维训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如果学生拥有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其创新潜能就能被激活和释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师要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从而确立创新教育原则,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心理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情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1]。还有,教师要克服创新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勤观察,勤思考,勤研究,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独到的见解,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让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结合和体现。教师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前提条件。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勤学好问
有一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很多问题喜欢问“为什么”,教师要鼓励他们这种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并由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数学新课导入时,我会用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图片或数据等作为素材,学生一个个便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求知欲也激发了。得到鼓励或赞扬,将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反之,他们会因失去信心而抑制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为培养创新能力作准备[2]。学生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即使是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之中存在疑惑,也不敢当面向老师提出质疑,由此创新意识便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了。所以,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善于以启发式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一方面给学生们树立起大胆质疑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在面对问题的同时懂得思考,创新意识便会慢慢形成。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之中,教师可以大胆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边边角定理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学生勤于思考,才会在思考之中摸索出经验,便有了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体现。
3、提升敢问能力,关注学生的创造活动
学生有了对问题的疑惑,才有了对问题的研究,在整个分析问题的过程之中才能有所创新。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应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提升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创造活动。第一,应告诉学生不懂就问。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对那些不爱问“问题”、害怕问“问题”的行为加以批评,从而提升学生问“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应学会指导学生,指引学生寻找和研究新问题;第二,引导学生问。通 常情况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问问题。例如,几何知识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可以提出类似下列问题:“什么是正方体?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等;第三,应准确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正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答案不是最终目标,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研究来解决问题。爱问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表现学生的创造力[3]。
4、注重强化训练,加深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能力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让他们终身受益。有些数学教师往往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注重知识的灌输,这样只会培养知识的机器人,而没能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做以引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获取灵活多變的思维方法。思维的条理性和敏捷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很多学生表现出回答问题的迅速和反应的快捷,都是其思维品质良好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训练[4]。如注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及时应用相关的概念知识。在解题效率和速度上,教师应对他们加强知识理解的锻,通过各种记忆手段,强化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在头脑中很快反应出来,达到思维敏捷的目的。在教学中,每一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和特定的使用范围,可以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既能巩固知识,也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让学生从不同思路、不同方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获得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不拘泥于现成的知识,展开合理的思维想象,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全方位的提高。
结语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实践,勇于探索创新,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与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具有个性化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和学生求异思维的不可分割性,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白俊杰 . 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4(08):42-43.
[2]戚振艳 .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12):58-59.
[3]郑亚玲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亚太教育,2016(09):73.
[4]孙美强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考试周刊,2017(04):5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初中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当然老师也不例外,他们需要用新的思路来指导学生。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应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因材施教,开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创新思维,在思考与实践相融合的数学教学中不断追求,大胆创新。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数学教学更是逻辑推理、思维训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如果学生拥有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其创新潜能就能被激活和释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师要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从而确立创新教育原则,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心理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情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1]。还有,教师要克服创新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勤观察,勤思考,勤研究,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独到的见解,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让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结合和体现。教师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前提条件。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勤学好问
有一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很多问题喜欢问“为什么”,教师要鼓励他们这种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并由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数学新课导入时,我会用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图片或数据等作为素材,学生一个个便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求知欲也激发了。得到鼓励或赞扬,将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反之,他们会因失去信心而抑制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为培养创新能力作准备[2]。学生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即使是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之中存在疑惑,也不敢当面向老师提出质疑,由此创新意识便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了。所以,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善于以启发式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一方面给学生们树立起大胆质疑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在面对问题的同时懂得思考,创新意识便会慢慢形成。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之中,教师可以大胆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边边角定理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学生勤于思考,才会在思考之中摸索出经验,便有了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体现。
3、提升敢问能力,关注学生的创造活动
学生有了对问题的疑惑,才有了对问题的研究,在整个分析问题的过程之中才能有所创新。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应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提升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创造活动。第一,应告诉学生不懂就问。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对那些不爱问“问题”、害怕问“问题”的行为加以批评,从而提升学生问“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应学会指导学生,指引学生寻找和研究新问题;第二,引导学生问。通 常情况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问问题。例如,几何知识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可以提出类似下列问题:“什么是正方体?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等;第三,应准确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正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答案不是最终目标,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研究来解决问题。爱问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表现学生的创造力[3]。
4、注重强化训练,加深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能力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让他们终身受益。有些数学教师往往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注重知识的灌输,这样只会培养知识的机器人,而没能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做以引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获取灵活多變的思维方法。思维的条理性和敏捷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很多学生表现出回答问题的迅速和反应的快捷,都是其思维品质良好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训练[4]。如注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及时应用相关的概念知识。在解题效率和速度上,教师应对他们加强知识理解的锻,通过各种记忆手段,强化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在头脑中很快反应出来,达到思维敏捷的目的。在教学中,每一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和特定的使用范围,可以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既能巩固知识,也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让学生从不同思路、不同方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获得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不拘泥于现成的知识,展开合理的思维想象,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全方位的提高。
结语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实践,勇于探索创新,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与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具有个性化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和学生求异思维的不可分割性,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白俊杰 . 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4(08):42-43.
[2]戚振艳 .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12):58-59.
[3]郑亚玲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亚太教育,2016(09):73.
[4]孙美强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考试周刊,2017(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