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70年代兴起于美国,90年代传入我国。当前我国以班级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中,学生成绩优秀,个性缺乏,缺少民主意识,会竞争,不会协作等问题突出,联想到美国是当今头号强国并始终保持强势,时时焕发生机,这种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注重個性,科学培养的教学模式让人振奋。本着拿来主义和我班实际,在我班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前提:科学划分小组;
  我班56个人,我核定每组4人,分成14组。有人建议说组太多,每组人太少,建议每组7人,分成8组。我再三研究,保持原分组方式,因为一则偶数组不落单,免得有人有失落感,二则4人一组好沟通,免得形成小集团,三则可以两两成对,密切配合,提高效率。这样利于形成团队意识,克服唯我独尊的独生子女潜意识,便于组内协作。
  具体来说,这14组是依据上学期期末成绩排名,按龙摆尾大循环排好4列后,每列14行,再依次按每行4人组合,即为各小组,共分为14组。即:先按1-14、28-15、29-42、56-43排成四列,再按每行的四个序号组成一组即:1、28、29、56为第1组;2、27、30、55为第2组……14、15、43、43为第14组。这样排成的小组学生平均成绩接近,资源均分,优势互补,互相帮助,比较客观。(组内异智,组间同智)
  二、核心:确立组长的产生机制;
  第一任组长由小序号自然产生,如1号为1组组长,2号为2组组长……14号为14组组长,任期固定为2周,下一个周期由其他组员轮流任职,即实行组长轮流坐庄制度。这样可以从小就培养孩子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组内分工由组长根据当期的学习任务、日常任务和科学实践等的需求自行安排,不设统一名称,不设框框,发挥组内成员自主创意。
  小组产生后,学期内固定,不调整,不重组,防止有的学生在重组时挑选小团体成员,让学生把精力放在依现有情况,扬长避短,通过组内合作完成预定目标。
  小组做为最基本单位,还随时依教学任务和教学设计临时组合成大组,如在本学期内实施的机电兴趣队、手工创意队和大力水手队等科学实践课,就将各小组组合成三个队,每队由几个小组组成,具体选择由小组自行决定,选好后,备案到班级,学校。之后按各实践队的任务要求,各小组自行研究,确定课题,再在小组内展开对抗比赛,看成绩,如机电组的比赛,看哪组的电路装得快,飞蝶最先飞上天。这样既能让小组内的成员开动脑筋,查找资料,通力合作,又能在组间展开激烈竞争,赛场如同战场,学生们勇争第一,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这样学生们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三、保障:丰富小组文化
  在平时,听到很多“小组”,熟知的有党小组、团小组、村民小组和民兵小组,社会实践证明这种小组体制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机。在教学实践中要发展好小组合作机制,就要培育好小组合作学习特定文化。
  首先:确立评价与激励机制,我与各小组长约定,在小组成绩、遵章守纪、内外卫生和文明礼貌等方面,制定了考评细则,由各小组互相监督、对号入座,共同评比。
  其次:由组长牵头、组员参与,制定组徽、组牌、口号,确立奋斗目标,形成温馨环境和合作氛围。
  一般情况下,第一任组长的气质决定了本组的气质,总体来讲,第一任组长是本班的前14名,学习成绩较好,表明小组要以学业为主,兼顾兴趣、爱好、品质、性格,形成平等合作、激励启迪、倾听分享、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氛围。
  在半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著名教育家盛群力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十大特点:“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目标依赖,利益一致;责任明确,义务感强;参与度大,沟通面广;集体奖励,共享成功;公平竞争,合理比较;角色轮换,分享领导;既有帮助,又有协同;过程评议,注重实效;学生为主,教师促进”。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授课制下,使学生个体间竞争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由教师、学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创造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条件,培养了听取别人意见的了品质,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善于思考,增强社会适应性,增强民主意识,通过集思广益,达成科学决策,这样从小就潜移默化的确立了民主集中制意识和理念。
  同时也应该看到,发源于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使美国的教育充满勃勃生机,但在我国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还要我们正视现实和不懈努力,我们的班型大,教师少,一个教师,50多个学生,相对于美国一个教师就仅几名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显然是不同的,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体制,最终会不会制约这种新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机制选人才、建好基地搭舞台、利用平台勤练兵、专业发展定方向、科学评价促发展的培训途径,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教师 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为社会、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期刊
[摘要]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整合,就是在保持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各自性质特点的前提下,通过联系、渗透、互补等方式和手段,重新综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策略是转变以往单一是教学旧观念、对高校的进行法制化管理、充分发挥“两课”课堂教学的作用、建立文明向上的校园环境,这些都能很好地实现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整合。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整合 策略  发达国家学校德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从教学观念、方法、手段、内容、教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 改革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拓宽和前进。《高等数学》是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在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高等数学》课程,使其真正变得“实用”,并“与时俱进”,这
期刊
[摘要]实践技能培养是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中医药院校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对策和思路,以培养高素质制药工程人才。  [关键词]制药工程 实践技能 人才培养  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为主并相互交叉,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既熟悉制药工艺又熟悉工程设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1]。实践技能培养是制药
期刊
[摘要]任务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放在重要位置,教师位于辅助的地位,其教学结构的要素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操作程序是教学结构设计的重点,而教学任务的设计是操作程序设计的关键。本文以《汽车拆装》课程为例,对操作程序中教学任务进行了总体设计,并对教学任务进行优化。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 教学结构 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优化  一、有关概念  1.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类型分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结合笔者一年来对实验教材的运用实践,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师院校化学专业开始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目的,进行了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师化学专业 环境化学 教学 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教师的环保素养对环境教育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教师的摇篮,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期刊
[摘要]在边远地区的农村中学,不少初中生由于种种原因所导致的厌学情绪已经相当严重,厌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所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问题。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主要从家庭因素来分析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厌学 分析 对策  原因:  1.家庭不完整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情况下,在边远贫困地区,父母为了一家生计,或为了更好的生活,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关键之举在于强化服务,强化服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图书馆只有拓展服务方向,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图书馆建设。  [关键词]服务 图书馆 建设  [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3  图书馆是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图书馆的工作中心是什么?就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责任,必须强化服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价值目标包括最大限度内化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和促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其实施的基本原则有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地点的就近性和时间的灵活性原则、方法与途径的多样性原则;其方法主要有参观访问、观看视频影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