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瑰宝之一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北宋时期的钱币铸造,无论从实物和史料记载看,主要采取翻砂方法,这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这就是说,这一时期作为铸造钱币工序的重要环节,也是钱币收藏界所关注的母钱——翻铸钱币不可或缺的标准模具,也应当理所应当地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后世得到遗存和面世。
  这一点从理论上说,没有任何一位学者提出过质疑,但以实物而论,却存在着重大的空缺。目前所有研究古钱的书籍资料,包括从上世纪40年代丁福保等老一辈泉家所编著的较有权威的《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等至当今的众多图录,只见有铁母或铁范铜(翻铸铁钱用的钱模或母钱)的记载和图样,如“太平通宝”、“宋元通宝”(小平)、“政和通宝”、“元丰通宝”、“元通宝(折三)”等。而作为宋代铸造钱币主流铜钱的母钱,却很少有人论及,只有上海孙仲汇先生在其有关论著中有少量涉猎。
  
  这样,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宋代铜母钱是一个断层,但实际上出土和传世的实物中却有一些具备雕母钱条件的钱币,因得不到承认而流失,给中国古老而优秀的钱币文化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也给钱币收藏造成误区,一些原本存留不多的母钱,就这样黯然失色而被废弃,不见天日。
  而对我国古钱研究一贯持慎重态度且取得硕果的日本学者,却频频公开其所发现的中国宋代铜母钱,如十多年前的日本《泉货》杂志,就曾刊登过诸如“崇宁通宝”等母钱的数据与拓片。这是颇令我国泉界深思的一件事。
  
  最近整理旧藏,发现先父董策三先生遗藏的宋钱,其中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抄家遗失,中有一小批品相极精美,被集中缝在数张纸板上,由于缺乏文字说明,抄家退回时,并未引起我注意,后研究母钱,方知先公早有集研宋代母钱之志。其后,我亦集到少数北宋母钱,现将拓片、彩照介绍于后,抛砖引玉,以引起藏界的关注。吸取前时教训,其钱币数据暂不公布,以免仿造、危害市场。其中几枚钱专门作了特写拍照。请注意其钱体的厚度与文字的深度与精度,有不少读者来信并附彩照,称其收到了母钱或者雕母,经目测实物或彩照,均为一般品相稍好的流通钱,关于母钱的标准多次著文谈及,不再赘述。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一、龙泉窑青花瓷产生的背景    1.青花、五彩瓷的崛起和流行  明代景德镇青花的大量生产及红绿彩、五彩的流行,在市场上逐步取代了单色釉瓷独霸市场的局面,而且渐渐地形成了以景德镇白瓷彩绘品种为中心的市场。最重要的是,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了由单色釉向青花及五彩转化的倾向,这也使流行了千余年历史的龙泉青瓷、越窑青瓷及北方黑瓷、白瓷、刻划花瓷等单色釉品种逐步走向衰落,很多单色釉瓷窑或停烧,或转向烧制青花瓷
期刊
三、其他玉石    根据《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的分类,天然玉石共有32个品种,除软玉、硬玉之外,其他的玉石还有以下几种。    玉髓(玛瑙)  玉髓俗称玛瑙。玛瑙一词源于佛经,原指一种羽色斑斓的鸟,玉髓因“色如玛瑙”而得名。玛瑙一般都有环纹带,如无环纹带,则称为玉髓,品质较玛瑙差很多。  玉髓的密度为2.60(+0.10,-0.05)g/cm3。硬度6.5~7。常见颜色有白、红、褐、蓝、绿等各种
期刊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最著名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中国情韵。从文化的角度看,古琴与中国的历史、政治、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散发着“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就目前的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来看,古琴并无产生的确切年代,只知它在中华民族形成之时当即有之。传说华夏祖先伏羲、神农
期刊
笔者热爱中国钱币文化,每当看到出土的古钱币,千方百计购买,十多年来,收藏历代古钱币千余枚,在《收藏》、《收藏界》杂志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自己的收藏水平不断提高。    上月收藏一品“宣和元宝”大铁钱,铸造精良,品相完好,宽缘、广穿、长冠“宝”,篆书旋读,大字大样,富有神韵。此钱千不见一,笔者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此钱径45毫米,广穿口12毫米,厚4毫米,重36克,为当拾“宣和元宝”大铁钱。此钱铸
期刊
我国自古就有谐音,以音取意的用法。“鱼”与“余”同音,以鱼为图案,鱼也有了剩余的意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更增添了人们对鱼的喜爱。连年有余、金玉满堂年画经久不衰,鲤鱼跳龙门等故事家喻户晓。以鱼为题材的吉祥图案在陶瓷、绘画、织绣、金石、雕器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涉及鱼的吉祥图案内容丰富,而且所寓意的美好意境也非常明确。笔者收藏银饰多年,今自荐几件家藏的清代
期刊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装饰工艺。其工艺程序是先在胎上用青花画好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青花轮廓线内填画各种低温彩料,又复入窑炉二次烧成。“斗彩”一名最先出现在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一书中,它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花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
期刊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天下大乱,魏、蜀、吴割据一方,成三足鼎立之势。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以图一统天下,三国分别建立了各自的货币制度,在沿用两汉旧钱的基础上,先后自行铸造了货币。  蜀汉在三国中地处西南边陲,民寡国弱,为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连年出兵,自始至终承受着巨大的军费开支,因而,该国实行的是一种“大钱”的政策。初据巴蜀时,刘备即听从臣属的建议,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始铸“直百五铢”,以一当百,
期刊
二十年前,我在《西泠艺报》(1985年6月第1期创刊号)上读到《力学斋藏名家合作〈八骏图〉简介》一文,还见到了附刊的《八骏图》照片(图1)。文章记述了上世纪40年代初(1943年),神州大地正惨遭日寇铁蹄的蹂躏。当时在上海文艺界,有一批出生于清季“甲午”(1894年)之岁的艺坛名流,组成了文艺团体“甲午同庚会”,他们互励节操,利用诗文、戏曲、书画等文艺形式来抒发爱国热情。1945年暮春,当时日寇未
期刊
笔者从民间收集到一枚“鹊桥相会”大花钱(见图),钱径较大,钱文和图案独特,制作精美,在花钱中十分少见。    鹊桥相会源于一段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是天上玉帝的孙女,牛郎是人间一个牧牛的少年。牛郎很小就没有了父母,哥嫂对他很不好。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黄牛。他只好与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有一天,老牛忽然对牛郎说起话来,“明天,织女和众姐妹要到山后的湖里洗澡,你若拿走织女那
期刊
在泉币界,戴志强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不论是在有关钱币的学术研讨会上,还是在普通的钱币交易市场,他的意见都举足轻重。他虽已年过花甲,还身兼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流通文物专家组成员、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科技大学等几所名校的客座教授等数职。近日,记者有幸在其办公室见到了这位儒雅、和善的老先生,一番寒暄之后,他饶有兴致地给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泉币故事。     “父亲是我的启蒙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