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北宋时期的钱币铸造,无论从实物和史料记载看,主要采取翻砂方法,这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这就是说,这一时期作为铸造钱币工序的重要环节,也是钱币收藏界所关注的母钱——翻铸钱币不可或缺的标准模具,也应当理所应当地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后世得到遗存和面世。
这一点从理论上说,没有任何一位学者提出过质疑,但以实物而论,却存在着重大的空缺。目前所有研究古钱的书籍资料,包括从上世纪40年代丁福保等老一辈泉家所编著的较有权威的《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等至当今的众多图录,只见有铁母或铁范铜(翻铸铁钱用的钱模或母钱)的记载和图样,如“太平通宝”、“宋元通宝”(小平)、“政和通宝”、“元丰通宝”、“元通宝(折三)”等。而作为宋代铸造钱币主流铜钱的母钱,却很少有人论及,只有上海孙仲汇先生在其有关论著中有少量涉猎。
这样,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宋代铜母钱是一个断层,但实际上出土和传世的实物中却有一些具备雕母钱条件的钱币,因得不到承认而流失,给中国古老而优秀的钱币文化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也给钱币收藏造成误区,一些原本存留不多的母钱,就这样黯然失色而被废弃,不见天日。
而对我国古钱研究一贯持慎重态度且取得硕果的日本学者,却频频公开其所发现的中国宋代铜母钱,如十多年前的日本《泉货》杂志,就曾刊登过诸如“崇宁通宝”等母钱的数据与拓片。这是颇令我国泉界深思的一件事。
最近整理旧藏,发现先父董策三先生遗藏的宋钱,其中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抄家遗失,中有一小批品相极精美,被集中缝在数张纸板上,由于缺乏文字说明,抄家退回时,并未引起我注意,后研究母钱,方知先公早有集研宋代母钱之志。其后,我亦集到少数北宋母钱,现将拓片、彩照介绍于后,抛砖引玉,以引起藏界的关注。吸取前时教训,其钱币数据暂不公布,以免仿造、危害市场。其中几枚钱专门作了特写拍照。请注意其钱体的厚度与文字的深度与精度,有不少读者来信并附彩照,称其收到了母钱或者雕母,经目测实物或彩照,均为一般品相稍好的流通钱,关于母钱的标准多次著文谈及,不再赘述。
(责编:丁丑)
这一点从理论上说,没有任何一位学者提出过质疑,但以实物而论,却存在着重大的空缺。目前所有研究古钱的书籍资料,包括从上世纪40年代丁福保等老一辈泉家所编著的较有权威的《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等至当今的众多图录,只见有铁母或铁范铜(翻铸铁钱用的钱模或母钱)的记载和图样,如“太平通宝”、“宋元通宝”(小平)、“政和通宝”、“元丰通宝”、“元通宝(折三)”等。而作为宋代铸造钱币主流铜钱的母钱,却很少有人论及,只有上海孙仲汇先生在其有关论著中有少量涉猎。
这样,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宋代铜母钱是一个断层,但实际上出土和传世的实物中却有一些具备雕母钱条件的钱币,因得不到承认而流失,给中国古老而优秀的钱币文化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也给钱币收藏造成误区,一些原本存留不多的母钱,就这样黯然失色而被废弃,不见天日。
而对我国古钱研究一贯持慎重态度且取得硕果的日本学者,却频频公开其所发现的中国宋代铜母钱,如十多年前的日本《泉货》杂志,就曾刊登过诸如“崇宁通宝”等母钱的数据与拓片。这是颇令我国泉界深思的一件事。
最近整理旧藏,发现先父董策三先生遗藏的宋钱,其中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抄家遗失,中有一小批品相极精美,被集中缝在数张纸板上,由于缺乏文字说明,抄家退回时,并未引起我注意,后研究母钱,方知先公早有集研宋代母钱之志。其后,我亦集到少数北宋母钱,现将拓片、彩照介绍于后,抛砖引玉,以引起藏界的关注。吸取前时教训,其钱币数据暂不公布,以免仿造、危害市场。其中几枚钱专门作了特写拍照。请注意其钱体的厚度与文字的深度与精度,有不少读者来信并附彩照,称其收到了母钱或者雕母,经目测实物或彩照,均为一般品相稍好的流通钱,关于母钱的标准多次著文谈及,不再赘述。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