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上涨,使得初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实施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理念,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德育教育应与多个学科相结合。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德育融入教学,让学生在获得运动技能与方法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体验,实现道德的建构。初中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尚不成熟,他们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缺乏道德实践,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时渗透德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在生理上,初中学生的体质发育较快,不管是在力量上、耐力上,还是在速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心理上,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开始关注自我,情感更加丰富,敏感性更强,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所以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教学重点,依据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观念,合理设置实践操作流程。重视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传授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要求。向学生渗透必要的德育知识内容。
一、初中体育课堂实施德育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理念的落实缺乏实践活动
现如今社会和国家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家长和学校对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理念的落实已经极为重视,具体表现在教材内容和课程改革中。 新课程改革后,新版教材中的学科内容以及涉及有与德育教育理念相关的知识点,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注入对此类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然而德育教育理念的灌输仅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将此理念贯穿至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因此除理论知识以外,教师也应为学生安排相关案例活动,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真实场景加深学生对立德树人理念的感悟和理解。 然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对德育学习的安排,导致立德树人理念虚有其表。 此外,虽然教师利用学科知识灌输了德育理念,但教师并未深究其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和道德影响到底有多深厚,只单一的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这非常不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
(二)德育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相比于以往初中教学工作对德育教育的忽视,新课改的推进使得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对德育教育的落实已经极为重视,也对此开设了专门的德育课程,同时,教育部门也强调各科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应深挖教材内容并借助于理论知识中有关德育知识的素材去感染学生。 然而,由于各种外在原因,导致德育的专业课程或其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课程教学方式均单一乏味, 教师也并不注重对德育素材的挖掘,仅是一味地依照教材内容阅读,教育方式和教学工具也缺乏创新性,这必然导致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虚有其表。
(三)对体育课程的忽视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导致家长和学校都过分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提升和成绩的追求,而对音乐、体育等素质教育的课程较为忽视。 多数家长普遍认为这类课程的设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不同于文化课程,这类课程的课时安排本身就极少,甚者还会被其他主课占用。 家长和学校的忽视也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在课堂学习中不集中注意力,这也是目前初中体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课程本身都极为忽视,何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与初中体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体育活动中蕴含的德育内容
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队列队形训练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动作的规范性,强调集体主义观念,提升他们的组织纪律意识;在田径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与顽强拼搏精神,以及自信果敢的意识品质;在球类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感受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能理性地面对挫败;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公平竞争的意识,强化学生团结互助的理念。
(二)依据学情施教
七年级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较差,教师要通过游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同时,学生面对学科多、压力大、难度大等问题,会产生焦虑情绪,教师要渗透顽强拼搏的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八年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强,他们易冲动,教师要选择理性谨慎和有规则意识的内容,让他们理性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给予他们思想上的引导。当学生到了九年级之后,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也会变得成熟,但学生忙于功课,彼此之间交流变少,教师要渗透团结协作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三)创新德育渗透的途径
在體育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进行融合和创新,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运用激励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不能一概以“很好”这种单调语言进行评价。教师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对他们加以肯定,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获得受挫的体验,让他们反思,激发他们训练的斗志。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不能困囿于课堂,要向课后延伸。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的视频,让他们对顽强的斗志、不屈的精神产生认同感。
(四)完善德育渗透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师既要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养、理论水平、道德品质等进行全面评价,这样评价才能更加客观。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学功能,以发展的眼光评价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并将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关注学生运动习惯、合作意识、顽强拼搏的水平与道德水平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是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而初中体育课文内容的特殊性为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该平台,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工具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初中体育教师应深挖教材内容和文章背景向学生灌输并传达德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张永军.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新课程(下),2019,{4}(10):276.
[2]林福现.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4}(10):242.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在生理上,初中学生的体质发育较快,不管是在力量上、耐力上,还是在速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心理上,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开始关注自我,情感更加丰富,敏感性更强,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所以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教学重点,依据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观念,合理设置实践操作流程。重视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传授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要求。向学生渗透必要的德育知识内容。
一、初中体育课堂实施德育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理念的落实缺乏实践活动
现如今社会和国家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家长和学校对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理念的落实已经极为重视,具体表现在教材内容和课程改革中。 新课程改革后,新版教材中的学科内容以及涉及有与德育教育理念相关的知识点,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注入对此类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然而德育教育理念的灌输仅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将此理念贯穿至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因此除理论知识以外,教师也应为学生安排相关案例活动,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真实场景加深学生对立德树人理念的感悟和理解。 然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对德育学习的安排,导致立德树人理念虚有其表。 此外,虽然教师利用学科知识灌输了德育理念,但教师并未深究其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和道德影响到底有多深厚,只单一的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这非常不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
(二)德育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相比于以往初中教学工作对德育教育的忽视,新课改的推进使得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对德育教育的落实已经极为重视,也对此开设了专门的德育课程,同时,教育部门也强调各科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应深挖教材内容并借助于理论知识中有关德育知识的素材去感染学生。 然而,由于各种外在原因,导致德育的专业课程或其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课程教学方式均单一乏味, 教师也并不注重对德育素材的挖掘,仅是一味地依照教材内容阅读,教育方式和教学工具也缺乏创新性,这必然导致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虚有其表。
(三)对体育课程的忽视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导致家长和学校都过分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提升和成绩的追求,而对音乐、体育等素质教育的课程较为忽视。 多数家长普遍认为这类课程的设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不同于文化课程,这类课程的课时安排本身就极少,甚者还会被其他主课占用。 家长和学校的忽视也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在课堂学习中不集中注意力,这也是目前初中体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课程本身都极为忽视,何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与初中体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体育活动中蕴含的德育内容
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队列队形训练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动作的规范性,强调集体主义观念,提升他们的组织纪律意识;在田径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与顽强拼搏精神,以及自信果敢的意识品质;在球类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感受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能理性地面对挫败;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公平竞争的意识,强化学生团结互助的理念。
(二)依据学情施教
七年级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较差,教师要通过游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同时,学生面对学科多、压力大、难度大等问题,会产生焦虑情绪,教师要渗透顽强拼搏的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八年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强,他们易冲动,教师要选择理性谨慎和有规则意识的内容,让他们理性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给予他们思想上的引导。当学生到了九年级之后,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也会变得成熟,但学生忙于功课,彼此之间交流变少,教师要渗透团结协作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三)创新德育渗透的途径
在體育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进行融合和创新,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运用激励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不能一概以“很好”这种单调语言进行评价。教师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对他们加以肯定,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获得受挫的体验,让他们反思,激发他们训练的斗志。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不能困囿于课堂,要向课后延伸。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的视频,让他们对顽强的斗志、不屈的精神产生认同感。
(四)完善德育渗透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师既要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养、理论水平、道德品质等进行全面评价,这样评价才能更加客观。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学功能,以发展的眼光评价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并将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关注学生运动习惯、合作意识、顽强拼搏的水平与道德水平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是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而初中体育课文内容的特殊性为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该平台,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工具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初中体育教师应深挖教材内容和文章背景向学生灌输并传达德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张永军.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新课程(下),2019,{4}(10):276.
[2]林福现.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4}(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