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还不如养蛙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haiyan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低头看手机的人们不再只是刷朋友圈,还有很多在养蛙,各种母亲式挂念“蛙儿子”的念叨更是个性化十足。这只从日本风靡到了中国的小青蛙,来自游戏《旅かえる》(《旅行青蛙》)。
  


  在这个游戏里,除了给青蛙起名字之外,你能做的就是收割院子里的三叶草作为钱币,然后给蛙儿子买食物、工具和护身符,供它出去旅行,等它寄明信片或者带土特产回来。
  小蛙在家时,会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想要旅行时,它就会背起小背包离开。小蛙离家后,你会收到它寄的明信片,告诉你它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风景。
  这就是你能做的所有事。小蛙在家看书、写字、削木头还是吃饭,都只能由它自己决定。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离开,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自己养的青蛙,却不归自己管,这就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每只小蛙喜欢做的事情都不一样,去的地方和带回来的礼物也不一样。正是这种完全不受玩家控制的个性化结果,才成了朋友圈里“老母亲”们炫耀或抱怨的素材。
  很多攻略可以告诉你在这个佛系又玄学的游戏里,怎么给小蛙准备行囊它才会寄给你最珍稀的照片。但我从来不看,我还是愿意让我的小蛙自由成长,不让它被世俗的功利心绑架。所以,我的小蛙愛去哪里旅行就去哪里,不用非得刷出游戏里最稀缺的照片,只要自己快乐就好。
  在日语里,“青蛙”和“回家”的发音一样。所以,这个游戏的名字和青蛙本身,都有一层“回家”的意思。
  小蛙喜欢旅行,但无论去了哪里、有了哪些新朋友,家都是它最挂念的地方。在那些寄回来的照片里,小蛙和你分享在外看到的风景,你会欣慰地看到它戴着你给它准备的头巾,旁边还有你给它买的帐篷。每次旅行归来,小蛙第一件事就是给你发消息:我回来了!然后就是它从远方给你带回来的小礼物。
  可爱的“蛙儿子”和清新的游戏内容有种特殊的治愈感,也让我们提前体验到当妈的心情:小蛙在家里不出门的时候,就念叨怎么这么宅,看看别人家的蛙都快游遍日本了;小蛙出门不回家的时候,又念叨怎么还不回来,自己只能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呆——门口衣架上的草帽被它带走了,桌子上的小蜡烛也会熄灭。
  这简直跟放假回家时,我妈对我的态度一模一样。
  小蛙出门很久的时候,这种矛盾心理就更重了:既会想它,心说下次少给它准备些行囊,让它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又会看着收到的明信片和小礼物高兴,想给它最好的,让它继续去遥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
  我猜,我爸妈也这么想过:如果每次只给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那我每个星期没钱了都会联系他们;如果每次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那我大概就到每个月底才会联系他们了吧。
  我看着小蛙寄回来的明信片,大概跟父母看孩子朋友圈的心情差不多——想从这些点点滴滴的碎片里知道:他们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和朋友们相处得好不好。
  而对我爸妈来说,有一个像我这样不发朋友圈、平时不主动联络的孩子,养娃还不如养蛙吧。
  这个游戏,玩得让我想给妈妈打个电话了。
  (青芒摘自PingWest品玩微信号)
其他文献
           
期刊
那是一只灰色的陶罐,阔口,圆底,两边挂耳,穿上绳子晃一晃,犹如颤动的肚皮。我的谎言就深居其间,只要拍一拍罐身,它就会调皮地探出脑袋,将我精心编织的伪装一丝不留地扯去。  日头很大,直直地挂在头顶,我提着瓦罐,迈着沉重的步子回村子取水。六月正值农忙时,金黄的麦田一望无际,必须赶在半个月里收割完毕,否则一旦遭逢大雨,一年的劳动就将付之东流。为了抢收,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我们这些孩子,也要去田地里帮忙。
期刊
生命从未因随时离开而终止。  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从事动物研究的表哥罗拉格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最近他正在尤南附近的一个天然草场工作,想邀我去走走。  9月,我来到罗拉格野外研究基地——斯墨拉尔草场。这里地处北极圈内,却因温暖的海洋暖流而水草肥美。我好奇地问:“你们在这里研究什么?”  罗拉格说:“这个。”顺着他指的方向,我看到实验室里养的一只只灰黑色的老鼠,“它们不是一般的老鼠,而是旅鼠,旅行的
期刊
大概每一种类型的拍摄,都会有所谓的经典场面,拍摄警匪片会有飞车追逐、西部片会有沙地上的风滚草,而昆虫纪录片中最吸引我的经典场面,要算是:小甲虫滚粪球。  滚粪球的小甲虫,叫蜣螂,又称金龟子。金龟子遍及世界各地,细致的分类可多达六千种,无论在沙漠、森林、草原,人们都可以找到金龟子把动物粪便滚动成球的舞步。所谓舞步,除了是一种修辞,也是生物学家对金龟子滚动粪球的一种特别动作之描述。原来,当金龟子一路上
期刊
饶宗颐,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在诗词、书画等艺术领域颇有造诣,被誉为“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先后与钱钟书、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近日,这位101岁的国学大师在香港辞世,标志着一个学术时代的结束。  命定要做学问  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他的家族是当地首富,其父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
期刊
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解闷。忽然,视线里出现了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他棕黑面庞,西装革履,身材修长高挑,不笑的时候看着就是一副霸道总裁的样子,可是此时他不得不笑:一群人围着他,此起彼伏地寒暄着。终于挨到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来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奔过来,往他懷里塞了一大捧鲜花。  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
期刊
不久前,我在英国采访一位考古学家,她提到英国人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她认为,英国人之所以热衷于探险,是因为他们有海岸线,有好的造船技术,以及相对的贫困——需要找到新的资源。  “我们对海有很多恐惧,同时又很敏感。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我们有很多关于海洋的传说与童谣。”她说,“英国的天气变化很大,这都是因为海洋——风来自海洋。”  这段采访经历让我深深意识到自身一种目光的匮乏:我从来没有以这样的方式打
期刊
《十二個月的日本,吃吃喝喝玩玩》是被称为“日本摩西奶奶”的望月圣子创作的一本插画随笔集。  东京郊外多摩山区有一片农田,望月圣子就住在这里。春天,积雪初融,她一锄一锄唤醒沉睡的泥土,撒下蔬菜种子;夏天,她用新收的土豆煎软饼,用刚采的南高梅做梅子蜂蜜;秋天,喝热乎乎的绿茶配羊羹,放飞台风天救下的小鹎鸟;冬天,捣年糕,饮屠苏酒,看屋外大雪纷飞。  书中描画出了田园生活里让人心生温暖的各种细节。在望月圣
期刊
眉目舒朗的三星堆青铜人像眨着眼睛,暗自发话,“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胖胖的,自带“肌肉萌”,开口就是:“我超凶哦”;六千岁的人头壶哭起来,谁也劝不住……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多组海报近日走红网络,让国宝们大显“反差萌”。这部片子不只海报画风清奇、想象力惊人,拍得也有点“不正经”!    先导片一出来,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叮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纪录片开
期刊
那是多年前一个燠热的下午,当天的温度大概是入夏以来最高温吧。我赶往演讲会场,一进门,就发现状况不妙。  这是由一个电视台所办的演讲,为了配合一部主题与女性的刻苦耐劳精神有关的连续剧上档,该台特地办了一个看似有深度的两性演讲系列,作为宣传之用。  有了一些演讲经验,但并不算是个中老手的我开心地接受了邀约。主办人言明:虽然没有什么酬劳,但会在电视台大打广告宣传,供观众索票,当时对一个作者而言,已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