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级部制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
级部制管理模式将中层职能部门的“条状”组织指挥职能与以年级部为“块状”的组织实施职能进行了整合,校长室为第一层级,职能部门和级部为第二层级,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管理层次,加强了学校领导与教师、学生的直接沟通和交流。
1.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落实管理责任,一人操心为人人负责,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消除学校管理死角。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构建各方面工作的标准意识,规范程序、有章可循,健全计划,狠抓落实、突出重点、抓住中心,达到精益求精。
学校下放管理权限,实施级部制,各级部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相对独立运作,而具体的目标、责任、计划、措施等由级部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再由学校统筹。
2. 扁平化管理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系统,教师的工作与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对教学有很大的自主权,教学成绩的评价也绝非易事,特别是当学校发展到比较大的规模后,一个年级几乎就是一个中等学校的规模,仍然使用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已不合时宜。在过去层级管理的基础上,不增加新的管理层级,而是对原有管理层扁平化,即让权力中心下移,丰富中间层管理着的职权,使每个层级之间的距离缩短,使管理模型由“金字塔型”变为“橄榄球型”。
扁平化管理是通过增加管理幅度缩减管理层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下放管理权限,减少了管理的中间环节,强化了基层组织的自我管理。
对学校而言,实施偏平化管理的重心就是调整学校中层的职能,突出中层的服务功能,而对学生的管理直接由年级来承担。
二、级部制管理模式的管理职能
级部是该年级的管理组织。就职能而言,它不仅抓教育,抓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抓班集体的建设,也抓教学,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级部具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职能。一个级部就是一个小规模的学校,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可谓是“上面千条线”,到了级部就是“下面一根针”。作为级部工作的实际操作者,级部要把千条线的精神结合本年级的实际分解在每个具体的任务中贯彻下去,使级部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班主任、备课组长具有级部管理的协调职能。对于学校、教学处、德育处等职能部门分配的各项工作,以及年级的具体事务,级部负责统筹布置,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班。班主任按照部署,充分发挥主动性,有创造性的开展并完成工作。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级部负责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要将备课放在首位。级部充分依靠备课组,备课组支持级部。
三是级部具有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能。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毕业时间不长,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情感距离较近,但他们缺少工作经验,对教学常规和教育规律不太熟悉。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学校在每学年开学初都会由教学处牵头组织“师带徒”工作,但工作的具体落实仍然是在年级。生活上关心,业务上指导,让他们对级部有归属感,也就是对学校有归属感。
三、级部制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突出级部主任的级部核心地位和作用。级部主任是七八十位教师和千余名学生的领路人,级部制与级部主任的作用关系密切。通过各种措施和各种场合凸显级部主任的地位和作用,如级部主任列席校长办公会,具体工作直接向校长汇报,对年级组长、班主任有部分人事权等。
(二)理顺级部与部门的关系。在级部制的管理模式下,职能与级部的部分工作出现重叠和交叉,為此,我校重新梳理了职能部门与级部的分工,并以学校文件形式明确。同时,创建了“部门—级部对接联系表”,每个级部指定级长对接相应的职能部门,保障职能部门与级部的沟通顺畅、规范运行。
(三)理顺级部与级部的关系。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三个级部独立管理,但毕竟是一个整体,因此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搭建三个级部的沟通平台,以便在涉及到重大事件时能全校统一行动。
级部制管理模式将中层职能部门的“条状”组织指挥职能与以年级部为“块状”的组织实施职能进行了整合,校长室为第一层级,职能部门和级部为第二层级,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管理层次,加强了学校领导与教师、学生的直接沟通和交流。
1.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落实管理责任,一人操心为人人负责,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消除学校管理死角。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构建各方面工作的标准意识,规范程序、有章可循,健全计划,狠抓落实、突出重点、抓住中心,达到精益求精。
学校下放管理权限,实施级部制,各级部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相对独立运作,而具体的目标、责任、计划、措施等由级部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再由学校统筹。
2. 扁平化管理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系统,教师的工作与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对教学有很大的自主权,教学成绩的评价也绝非易事,特别是当学校发展到比较大的规模后,一个年级几乎就是一个中等学校的规模,仍然使用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已不合时宜。在过去层级管理的基础上,不增加新的管理层级,而是对原有管理层扁平化,即让权力中心下移,丰富中间层管理着的职权,使每个层级之间的距离缩短,使管理模型由“金字塔型”变为“橄榄球型”。
扁平化管理是通过增加管理幅度缩减管理层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下放管理权限,减少了管理的中间环节,强化了基层组织的自我管理。
对学校而言,实施偏平化管理的重心就是调整学校中层的职能,突出中层的服务功能,而对学生的管理直接由年级来承担。
二、级部制管理模式的管理职能
级部是该年级的管理组织。就职能而言,它不仅抓教育,抓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抓班集体的建设,也抓教学,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级部具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职能。一个级部就是一个小规模的学校,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可谓是“上面千条线”,到了级部就是“下面一根针”。作为级部工作的实际操作者,级部要把千条线的精神结合本年级的实际分解在每个具体的任务中贯彻下去,使级部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班主任、备课组长具有级部管理的协调职能。对于学校、教学处、德育处等职能部门分配的各项工作,以及年级的具体事务,级部负责统筹布置,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班。班主任按照部署,充分发挥主动性,有创造性的开展并完成工作。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级部负责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要将备课放在首位。级部充分依靠备课组,备课组支持级部。
三是级部具有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能。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毕业时间不长,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情感距离较近,但他们缺少工作经验,对教学常规和教育规律不太熟悉。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学校在每学年开学初都会由教学处牵头组织“师带徒”工作,但工作的具体落实仍然是在年级。生活上关心,业务上指导,让他们对级部有归属感,也就是对学校有归属感。
三、级部制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突出级部主任的级部核心地位和作用。级部主任是七八十位教师和千余名学生的领路人,级部制与级部主任的作用关系密切。通过各种措施和各种场合凸显级部主任的地位和作用,如级部主任列席校长办公会,具体工作直接向校长汇报,对年级组长、班主任有部分人事权等。
(二)理顺级部与部门的关系。在级部制的管理模式下,职能与级部的部分工作出现重叠和交叉,為此,我校重新梳理了职能部门与级部的分工,并以学校文件形式明确。同时,创建了“部门—级部对接联系表”,每个级部指定级长对接相应的职能部门,保障职能部门与级部的沟通顺畅、规范运行。
(三)理顺级部与级部的关系。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三个级部独立管理,但毕竟是一个整体,因此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搭建三个级部的沟通平台,以便在涉及到重大事件时能全校统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