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对于提高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目前多媒体课件中情景创设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有效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多媒体课件中情境创设的现状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对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每年举行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奖中,不仅要评价课件的科学性、教育性等,还要看课件是否创设了情境,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大多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将特定情境融入到课堂中去,有的即使进行了融合,却没有将其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上。
  
  二、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的实施方法
  
  多媒体情境创设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主题)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实施方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
  创设故事情境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种感官的刺激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因此,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例如教师在教学“8加几”时设计制作了动画片“小动物数学竞赛”的故事情境。在巩固练习时,出现了“小动物找家”、“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人》”等画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解决了传统课堂中提问只能面向少数学生的问题,这有利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水平、学习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参与到相应的问题讨论、问题探索和问题解决中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培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网上寻宝——FTP”时,首先利用课件展示一个问题情境:为了建设书香校园,学校需要搜集大量资料,某教师从外地发回了一个邮件包,因为内容繁多,他把众多文件资料压缩成了一个文件包,可是我们的微机“打不开”压缩软件,因为没有安装“新版本解压缩文件”,怎么办?接着进行任务驱动——下载压缩和解压缩工具“winRAR”。学生带着疑问,在网上进行探索,不会的问题看书解决,探索一段时间后,让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打开教师上传到电脑上的课件包,学习下载的方法。教师逐人检查学生下载的软件winRAR,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最后,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演示并讲解操作步骤,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创设模拟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所学内容更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加以认真思考,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但由于课堂条件所限,有些实验无法实现,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拟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意识。创设模拟实验情境首先要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例如“布朗运动”的教学,很多学校没有特殊的显微镜,致使学生不能亲眼观察到真实的布朗运动。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布朗运动演示课件来模拟实验。用黑色圆点代替小微粒,设置闪烁的动画效果,制成两张幻灯片。第一张幻灯片为无痕迹布朗运动,单击鼠标后,可以观察到小黑色圆点在模拟镜头所观察的范围中无规则地不停闪烁,就好像小微粒由于受力不平衡,一会儿被撞击到这儿,一会儿被撞击到那儿。第二张幻灯片为有痕迹布朗运动,单击鼠标后首先可以观察到一个小黑色圆点在某一位置闪烁一下,接着小黑色圆点又在另一位置闪烁一下,迅速将这两个位置用一条直线连起来;接着小黑色圆点又在另一位置闪烁一下,再迅速将这两个位置用一条直线连起来……这样,不断地进行下去,就可得到小微粒每隔30秒的位置连线图。通过此课件的演示,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小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演示的效果很好,为“布朗运动”的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四)创设协作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是指利用网上多种交流工具如BBS、可视化语音聊天室、电子邮件及Internet等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很相似,容易实现知识向现实世界的迁移,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信息化环境中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同时,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学习者的角色也可以进行隐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例如在教学《小统计》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车辆通过一座大桥的录像,要求学生统计出2分钟内通过大桥的货车、客车、小轿车、摩托车的各车辆数。放第一遍时,学生手忙脚乱,统计很困难。这时有一位学生向教师提出能否将录像放慢一点,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将录像慢放了一遍,学生还是难以统计。这时一个学生提出:“老师能否让我们4个人一起数?”“4个人怎么数?”“我数小轿车,孙赛数货车,刘阳数客车,任琪数摩托车。”按照这种小组合作的方法,同学们轻松、快乐地统计出2分钟内通过大桥的各种车的辆数。
  
  (五)创设网络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机整合。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例如在“虎门硝烟”这一事件中,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网络(http://www.ndcnc.gov.cn),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虎门硝烟”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r解到更多的历史事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另一方面,21世纪的学生对网络的运用和爱好甚至高于对其他新事物的热爱,这样借助于学生对网络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挖掘师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因素,引起共鸣,更加有利于教与学的正常进行,并且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及时解疑释惑。
  总之,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更多样化的创造。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其他文献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我第一次执教这课是在七年前刚踏上讲台时,那时最好的教具就是挂图和投影,可山里小学当时连这些东西都很难寻到。我感到很棘手:难道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颐和园景色只能用白纸黑字泛泛而读?我费尽心思从别人那里借来几张早年拍摄的颐和园的风景照,上课时就用这几张巴掌大的照片在手中来回晃动。没想到,这些身居大山里的孩子们尽管看得模模糊糊,但眼神中透露出的渴
一、教学设想    《后赤壁赋》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选修)》中的重点篇目,主要对高三学生开放选修课程。此教学案例为《后赤壁赋》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了初步分析,使学生初步感知作品表达的情感。本课通过网络探究,使学生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复杂思想感情有一个较为深层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立足文本,结合网络资源,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  2.使学生提高从网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朵瑰丽的花朵。发表时,由《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和《人民日报》(1978年2月17日)重力推出,随后产生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哥德巴赫猜想》不仅将中国报告文学推向一个高潮,使报告文学成为文学领域的宠儿,推动了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体的自觉,更以“轻骑兵”的姿态直接介入现实,促发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尤其是有力地改变了知识分子的命运。虽然只是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室中配备了多媒体,建立了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教师来说,制作一份HTML电子教案要花费很长时间,投入很多精力。准备教案的内容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制作和修饰一个个网页页面,同时又要实现在各个页面之间方便地跳转。本文将结合一个实例介绍如何使用MindManager简单快捷地生成电子教案网页,生成的页面美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种创造性、超越式的系统变革活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长,更应不断地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除了使自己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广博的科技素质、锐意进取的创新素质外,还要有现代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率领学校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这种“一把手”负责的规制管理中,学校校长扮演着学
编者按:  短短数年,专题学习网站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组织形式,已在全国蓬勃发展,各种专题学习网站雨后春笋般地在网络上不断涌现。现阶段,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设计、内容组织及开发制作等依然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但我们关注的不止于此,我们期望这一期专题能以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应用为切入点,向大家展现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以及如何产生更好的应用效果等问题。因此,我们邀请了全国各地较有影响力的专题学习网站的实
学习机在日常学科教学中该怎么用?这是教师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新起点”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的Unit 5《Numbers》为例,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阐述小学英语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便于教师模仿、改造和创新。教学环境为:教师机(与互联网相连) 投影仪 大屏幕;学生和教师人手一台学习机(已下载好本课用到的课件资源)。    课前应用    学习机在课前预习中的应
信息技术教育这十年的发展可谓不平凡。十年回望,作为课程的实践者,信息技术一线教师一定有许多值得回顾的故事和值得铭记的瞬间。我们在论坛上发布“十年故事”征集令之后,许多教师积极地将自己那些难忘的经历发了过来。我们从中选择了十个有代表性的故事,并尽量沿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脉络进行编排,呈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领域的真实场景和真切感受。  请大家跟着他们笔下记叙的故事,重温信息技术教育十年来经历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加深对酶高效性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步骤,分析实验结论。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夏烈是中国网络文艺研究的著名专家,曾拜读过他的一些文章,颇为佩服。一次开会的机会,我收到了他的大作《中国网络文艺的常识与趋势》。说实话,这类书的写作难度很大。越是“常识”的东西,越难以清晰准确的描述,写出大家能满意的结论,比如,“何为网络文艺”“网络文学是否有价值”“如何认识网络文学的文学性”“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有何关系”这些问题,就是在学术界,也是“吵吵闹闹”了很多年,难以达成共识。而说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