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开发的障碍,并以某中职院校开展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为例,通过引入行业专家授课和实验实训项目临床化,破除现阶段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进程中专业老师缺乏、设备滞后等障碍,为中职医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明新方向。
关键词:中职;院校合作;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23-02
一、引言
自从18世纪雷文霍克用自制显微镜看到细菌,使微生物病原学得以成立,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方面)这门新兴学科就开始萌芽。但我国医学检验起步晚,解放前虽有北京协和、湖南湘雅、山东齐鲁、广州中山等医学院校开展相关专业建设,但组织形式松散,多附设在院校的各个教研室内,全国仅有两三所医学院校能培养出少数检验医学技术人员。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医技型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职院校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结构、规模、质量、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从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院校合作模式入手,分析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难点,并通过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果找出发展的新途径。
二、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困境
1.校内实训场室和经费有限。学生技能训练离不开与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操作室。但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只能提供基础性的实践训练,跟行业的实际情况往往脱节。其次,实践操作需要标本,某些稀有标本(如脑脊液、骨髓等)学校无法获得,多数试验仪器设备昂贵,但使用率不高,有的甚至一年只用一次(医学类仪器专业性强,有些仪器只专用于特定检查项目,因此只有在讲解特定章节的时候才会使用)。
2.严重缺乏专业课老师。该学校的医学检验专业从间断招生到现在每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猛增。但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办学条件差,缺乏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先进设备。大部分老师没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新理念少,天天忙于备课改作业,办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僵化,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造创新意识。
3.解决思路。通过到国内先进的示范校学习、听取专家建议、学生调查问卷等方法集思广益,尝试新的教师引进模式——聘请行业专家、临床一线高技能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专业课,同时将部分实验实训与临床结合,直接将实验室放入临床检验科相应科室。
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方法
该校结合实际,通过征求专家、学生的意见,设置2个实验班,共计80名学生,并将专业建设与能力提升联系起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采用“会课”、“串讲”的方式,开展最能符合临床要求的理论教学;将一些实验项目放在医院专业实验室进行。参与教学的行业专家共计12人,累计授课600学时;开展的校外实验项目65个,每个学生至少参与380个学时的实验教学,整个院校模式历时1年。
1.行业专家授课模式。针对现有中等医药卫生职业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标准还在进一步规划和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做出探索性的尝试,该学校聘请了当地三甲医院临床检验一线专家开展授课,其中授课内容按照与临床一线实践实际联系紧密的理论讲解,并且将内外科等其他专业知识穿插起来,用整体、系统的观点深入讲授。值得一提的是,《免疫学检验》与《微生物检验》使用的是串讲模式,将两种教材、两门学科中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累计授课1992学时。
2.实验项目临床化。实验实训的项目同样是按照《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4门核心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包括了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粪便形态检查、尿沉渣检查\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血清葡萄糖测定\免疫比浊测定法(C3定量测定)、间接凝集试验(类风湿因子检测、甲胎蛋白检测)、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的检验、链球菌属的检验、肠球菌属的检验等。实验实训的方法采用“一对一”、“一点多面”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是针对难点、重点,尤其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实验项目,导师统筹安排学生单独指导,在时间上实现了轮换调度,既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同时节省实验时间。“一点多面”指的是实验导师通过示范操作讲解实验的基本点和重难点,要求学生自行按照学过的理论和操作说明展开练习,主要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的训练课程上,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四、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效
这种“一引进”、“一走出”方式,充分挖掘有效教学资源,实现通过院校深入合作提高师资水平、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这一建设目标。首先解决该校医学检验专业专业课老师缺乏的燃眉之急,保障了应有的教学质量,且在这种行业专家授课的模式下,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财富,进一步为改革中等职业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技术资料。其次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院校合作实验班的毕业生本年度就业率达到了95%,且均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通过后期的追踪回访,90%以上的医院表示这种院校合作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基本达到了现阶段临床实践的要求,病患家属以及社会反映均为良好。从学生个人的角度阐述院校合作模式的优缺点,第一巩固了已有的理论知识,第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带来学习的成就感,第三保障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各方面的需求。
五、前景与不足
纵观本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院校合作模式开展的前前后后,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专业老师缺乏且培养慢、教学设备滞后且更新快的障碍,通过校院之间的深度合作,让学生技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它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前瞻性,可以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更为广泛的医学教育中,如现阶段的护理专业、药剂专业、助产专业等,都需要用行业需求的角度去挖掘更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当然,这种院校合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如对环境的要求高,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更有专业方面的限制,如护理专业在实践过程中,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就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思。
值得肯定的是,该学校现已在国家第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项目中,将院校模式扩大到护理、药剂等专业的建设中,并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有理由相信,一个完善、系统、工教结合的卫生职业教育将向我们徐徐走来。
参考文献:
[1]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22-22.
[2]翟悅.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的需求与基础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30):9-11.
[3]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22-22.
[4]常冰梅.校院合作培养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28-29.
[5]徐克前,李登清.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4):3-4.
[6]戴宝平.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学科有效合作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0):242-243.
基金项目:国家第二批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
关键词:中职;院校合作;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23-02
一、引言
自从18世纪雷文霍克用自制显微镜看到细菌,使微生物病原学得以成立,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方面)这门新兴学科就开始萌芽。但我国医学检验起步晚,解放前虽有北京协和、湖南湘雅、山东齐鲁、广州中山等医学院校开展相关专业建设,但组织形式松散,多附设在院校的各个教研室内,全国仅有两三所医学院校能培养出少数检验医学技术人员。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医技型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职院校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结构、规模、质量、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从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院校合作模式入手,分析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难点,并通过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果找出发展的新途径。
二、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困境
1.校内实训场室和经费有限。学生技能训练离不开与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操作室。但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只能提供基础性的实践训练,跟行业的实际情况往往脱节。其次,实践操作需要标本,某些稀有标本(如脑脊液、骨髓等)学校无法获得,多数试验仪器设备昂贵,但使用率不高,有的甚至一年只用一次(医学类仪器专业性强,有些仪器只专用于特定检查项目,因此只有在讲解特定章节的时候才会使用)。
2.严重缺乏专业课老师。该学校的医学检验专业从间断招生到现在每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猛增。但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办学条件差,缺乏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先进设备。大部分老师没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新理念少,天天忙于备课改作业,办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僵化,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造创新意识。
3.解决思路。通过到国内先进的示范校学习、听取专家建议、学生调查问卷等方法集思广益,尝试新的教师引进模式——聘请行业专家、临床一线高技能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专业课,同时将部分实验实训与临床结合,直接将实验室放入临床检验科相应科室。
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方法
该校结合实际,通过征求专家、学生的意见,设置2个实验班,共计80名学生,并将专业建设与能力提升联系起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采用“会课”、“串讲”的方式,开展最能符合临床要求的理论教学;将一些实验项目放在医院专业实验室进行。参与教学的行业专家共计12人,累计授课600学时;开展的校外实验项目65个,每个学生至少参与380个学时的实验教学,整个院校模式历时1年。
1.行业专家授课模式。针对现有中等医药卫生职业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标准还在进一步规划和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做出探索性的尝试,该学校聘请了当地三甲医院临床检验一线专家开展授课,其中授课内容按照与临床一线实践实际联系紧密的理论讲解,并且将内外科等其他专业知识穿插起来,用整体、系统的观点深入讲授。值得一提的是,《免疫学检验》与《微生物检验》使用的是串讲模式,将两种教材、两门学科中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累计授课1992学时。
2.实验项目临床化。实验实训的项目同样是按照《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4门核心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包括了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粪便形态检查、尿沉渣检查\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血清葡萄糖测定\免疫比浊测定法(C3定量测定)、间接凝集试验(类风湿因子检测、甲胎蛋白检测)、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的检验、链球菌属的检验、肠球菌属的检验等。实验实训的方法采用“一对一”、“一点多面”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是针对难点、重点,尤其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实验项目,导师统筹安排学生单独指导,在时间上实现了轮换调度,既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同时节省实验时间。“一点多面”指的是实验导师通过示范操作讲解实验的基本点和重难点,要求学生自行按照学过的理论和操作说明展开练习,主要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的训练课程上,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四、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效
这种“一引进”、“一走出”方式,充分挖掘有效教学资源,实现通过院校深入合作提高师资水平、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这一建设目标。首先解决该校医学检验专业专业课老师缺乏的燃眉之急,保障了应有的教学质量,且在这种行业专家授课的模式下,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财富,进一步为改革中等职业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技术资料。其次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院校合作实验班的毕业生本年度就业率达到了95%,且均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通过后期的追踪回访,90%以上的医院表示这种院校合作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基本达到了现阶段临床实践的要求,病患家属以及社会反映均为良好。从学生个人的角度阐述院校合作模式的优缺点,第一巩固了已有的理论知识,第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带来学习的成就感,第三保障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各方面的需求。
五、前景与不足
纵观本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院校合作模式开展的前前后后,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专业老师缺乏且培养慢、教学设备滞后且更新快的障碍,通过校院之间的深度合作,让学生技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它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前瞻性,可以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更为广泛的医学教育中,如现阶段的护理专业、药剂专业、助产专业等,都需要用行业需求的角度去挖掘更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当然,这种院校合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如对环境的要求高,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更有专业方面的限制,如护理专业在实践过程中,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就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思。
值得肯定的是,该学校现已在国家第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项目中,将院校模式扩大到护理、药剂等专业的建设中,并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有理由相信,一个完善、系统、工教结合的卫生职业教育将向我们徐徐走来。
参考文献:
[1]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22-22.
[2]翟悅.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的需求与基础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30):9-11.
[3]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22-22.
[4]常冰梅.校院合作培养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28-29.
[5]徐克前,李登清.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4):3-4.
[6]戴宝平.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学科有效合作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0):242-243.
基金项目:国家第二批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