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从技术教学上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应该在教学中加强讲解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训练与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与健身的目的。
一、胆怯心理产生的原因
体操中的跳跃具有较高的锻炼效用,经常进行跳跃练习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掌握超越障碍的实用技能,在教学中老师首先遇到的并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惧马”心理,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或胆小的学生,会产生犹豫不决、情绪紧张、动作僵硬、运动不协调、怕摔等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在起跳时不敢起跳或起跳后“骑马”的现象,给整个教学过程带来很大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是:
(一)学生比较胆小,练习时技术动作稍有难度或危险就会害怕,产生躲避的心理,根本就没想用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
(二)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估计不足,缺乏自信心,对能完成的动作不敢做,心中胆怯,不能放开来去做动作。在以往的练习、生活中曾经因跳跃动作跌倒或受过伤,因而对跳跃项目产生恐惧和焦虑。
(三)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当,教法单调,没有正确处理好不同程度学生的身体索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同时教学环境不好也易使学生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二、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对学生傳授知识的一个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训练的过程,也是心理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时,教师不应该把原因归结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或身体条件,而应该去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多方面因素。教师应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成功教育的思想,运用准确生动的讲解,去消除学生存在的其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分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手段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一)身体本身对学生的心理施加一定的影响
在身体运动中,肌肉的运动知觉、平衡感、触觉及运动中肌体的自我感觉等因素对完成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学生有意识的积极参与、注意集中与分配、对刺激信号的迅速反应等心理活动过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知觉、理解、逐步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对发展运动的综合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体育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身体训练,而忽视学生心理活动的综合过程。
(二)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
1.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并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2.消除和医治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某些心理障碍。对于在体操跳跃项目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惧马”现象,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讲解来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对于在体操跳跃项目中出现“惧马”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脱敏训练,具体的方法是:
(一)教师讲解时的语言必须准确,就是运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准确的技术概念。必须鲜明,就是指观点、内容、要求等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必须生动,就是对动作的讲解应该形象、活泼,使学生听了情趣盎然、跃跃欲试;必须精练,就是言简意赅,重点、难点突出。有些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某些体育技能编成口诀进行教学,既符合精讲多练的原则,又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效果很好。如助跑时“不垫不跨加速跑”,上板时“大步双脚制动跳”等,用这样的语言教学,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运用运动心理学的意念作用,在教师的语言诱导下对技术动作进行意念训练,以达到练习动作的目的,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技术动作过程。通过想象训练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改和发展,只有重复产生生动、鲜明的形象,才能记住这个动作形象。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复演,即在头脑中通过表象来浮想练习时的场面和练习过程,为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动作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加强其它方面的心理训练,如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信心、运动动机和成就动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总之,准确、风趣的讲解和成功教育的理念,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一、胆怯心理产生的原因
体操中的跳跃具有较高的锻炼效用,经常进行跳跃练习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掌握超越障碍的实用技能,在教学中老师首先遇到的并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惧马”心理,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或胆小的学生,会产生犹豫不决、情绪紧张、动作僵硬、运动不协调、怕摔等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在起跳时不敢起跳或起跳后“骑马”的现象,给整个教学过程带来很大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是:
(一)学生比较胆小,练习时技术动作稍有难度或危险就会害怕,产生躲避的心理,根本就没想用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
(二)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估计不足,缺乏自信心,对能完成的动作不敢做,心中胆怯,不能放开来去做动作。在以往的练习、生活中曾经因跳跃动作跌倒或受过伤,因而对跳跃项目产生恐惧和焦虑。
(三)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当,教法单调,没有正确处理好不同程度学生的身体索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同时教学环境不好也易使学生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二、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对学生傳授知识的一个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训练的过程,也是心理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时,教师不应该把原因归结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或身体条件,而应该去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多方面因素。教师应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成功教育的思想,运用准确生动的讲解,去消除学生存在的其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分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手段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一)身体本身对学生的心理施加一定的影响
在身体运动中,肌肉的运动知觉、平衡感、触觉及运动中肌体的自我感觉等因素对完成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学生有意识的积极参与、注意集中与分配、对刺激信号的迅速反应等心理活动过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知觉、理解、逐步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对发展运动的综合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体育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身体训练,而忽视学生心理活动的综合过程。
(二)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
1.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并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2.消除和医治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某些心理障碍。对于在体操跳跃项目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惧马”现象,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讲解来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对于在体操跳跃项目中出现“惧马”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脱敏训练,具体的方法是:
(一)教师讲解时的语言必须准确,就是运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准确的技术概念。必须鲜明,就是指观点、内容、要求等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必须生动,就是对动作的讲解应该形象、活泼,使学生听了情趣盎然、跃跃欲试;必须精练,就是言简意赅,重点、难点突出。有些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某些体育技能编成口诀进行教学,既符合精讲多练的原则,又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效果很好。如助跑时“不垫不跨加速跑”,上板时“大步双脚制动跳”等,用这样的语言教学,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运用运动心理学的意念作用,在教师的语言诱导下对技术动作进行意念训练,以达到练习动作的目的,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技术动作过程。通过想象训练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改和发展,只有重复产生生动、鲜明的形象,才能记住这个动作形象。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复演,即在头脑中通过表象来浮想练习时的场面和练习过程,为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动作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加强其它方面的心理训练,如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信心、运动动机和成就动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总之,准确、风趣的讲解和成功教育的理念,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