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学习汉语》中法语言年征文获奖作品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t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按:2011年-2012年是中法两国领导人确定的中法语言年,旨在促进两国人民间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值此机会,全国友协和法中友协联合会在中法两国举办征文比赛,分别向全国友协各地方友协和法中友协各分会征集《我的法语情结》、《我为什么要学习汉语》为题的文章,并各选出5篇获奖征文。本刊刊载法中友协联合会评选出的5篇获奖征文,以飨读者。
  我为什么学习汉语
  贝内迪克特·科贝叶
  直到今天,我还在问自己为什么对中国的语言、历史、文化、电影、照片、经济发展如此着迷。和中国的邂逅并不是一瞬间的命中注定,而是从小到大的种种机缘让我对这个泱泱大国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兴趣。我出生在布雷斯特海边的一个小城,在上世纪70年代,能看到的外国人只有开餐馆的印度人和在港口卸货的各国水手。六七岁的时候,我问爸爸那些穿着中山装制服的水手是哪国人,爸爸告诉我,应该是中国人,而且这些水手特别幸运,因为在这个国家只有极少的人有机会出国。
  几年之后,我问奶奶那些只有在重大场合才拿出来的茶杯是哪里来的?她说是她在东印度公司工作的叔叔在中国工作时买的,同时还带回来两个很大的景泰蓝瓶,现在放在她家巨大的办公桌两边。每次我去奶奶家,都会憧憬那个奇幻的世界,那里有扛在肩上的轿子,弯弯翘起的屋檐,撑着小伞、拿着扇子的公主,穿着宽大无比的袖子的贵妇。还有一次,我7岁的英国表妹穿着一身旗袍,骄傲地装扮成一个黄头发的中国公主,让我非常吃惊。后来我才明白,对我祖父母那代人来说,中国就是强大的代名词。再后来,我们城里开了一个中国商店,里面有艳丽的中国色彩,闪闪发光的丝绸、佛像、奇形怪状的项链,还有令人沉迷的香薰。在店主的介绍下,我喜滋滋的买了一个中国盘香回家,兴奋地在我房间里点上,我的父母则很不高兴地劝我及时开窗通气。
  慢慢地,很多相悖的言论和思想在我脑海里碰撞却无解。在我生活的圈子里,中国是集权制、共产主义的代名词,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被认为是敌人,是谈话的禁忌。直到一个美国电视连续剧《功夫》的播出,才唤醒了我对中国的记忆,我一集不落地看完了这部连续剧,又到图书馆借了赛珍珠写的《母亲》,《落泪的花轿》,后来还有《红高粱》等等。
  高中和大学时期,我基本没有接触任何关于中国的情况,除了高中会考的时候在地理课上出现了中国的位置。我家里并不缺少书籍和杂志,只有中国是一片空白。
  再后来,我搬到了雷恩,那里有新锐电影放映室。在那里我发现了好几部中国武打片,满足了我对中国的想象,之后中国电影节上的亚洲影片又让我大饱眼福。
  我经常好几个小时泡在集美博物馆,追寻在巴黎展出的任何有关中国的展览,其中一个关于孔子的展览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孔子的思想和我自己的宗教何其相似,孔子和基督留下的信息有着共通的意义。
  我甚至在我的数学课上教孩子打算盘和用中国字计数。一天晚上,我看了一个法国人到中国生活的纪录片,看到那些谜一样的中国字,似乎永远都学不会,难怪总说:“这是天书,这是中文”。但是我说服自己开始上中文课,并在上了3年之后到中国旅游了一次,这次美好的旅行让我对学习中文充满信心。
  后来我碰巧看到一个中文角的广告,我在这里练习的时候遇到一个年轻的中国姑娘并和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她成为我女儿西碧儿的教母,而我女儿正好长了一双乌黑的杏眼。随着学习的深入,交流的加深,我更多地懂得中国人的想法和行为方式,我对中国似乎怀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一种与生俱来的情义,也许我的上辈子就是一个中国人!
  我为什么学习汉语
  王易安
  生在法国,法国人,我叫贞,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的贞,但是我姓王,因为我的父母是中国人,带着这个有双面性的名字,我的故事开始了。
  父母从小就想让我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法国人,因此我小时觉得和其他法国小朋友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到了学校,我的老师却当着我的面告诉全班小朋友我是“亚洲人”,而我竟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我喜欢文字、词句和文学,热爱阅读,从童话故事到莫里哀、拉辛、伏尔泰、狄德罗、巴尔扎克、雨果、赛琳和加缪等等。中学的时候我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预备班,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当了一名法语老师,就像一条已经设计好的生命线,我一边在巴黎教书,一边准备着论文,一切按部就班。
  命运来敲门的时候,是一个奥弗涅人把我带到了弗朗什一孔泰大区,就是在这个地方我开始接触中国,我血统来源的地方。在孔泰大区的时候,奥弗涅大学、国际学习部包括后来的孔子学院都邀请我去教汉语课,但是我当时遇到了一次爆炸,继而又怀孕生子,种种事情让我没有时间研究汉语,也没有准备好打开这扇大门。
  我的童年沉浸在汉语氛围中:我父母都是汉学家,爸爸在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文化,妈妈和法国汉学家一起工作,像雅克·谢和耐,皮埃尔·递尼这样著名的汉学家经常是家里的座上客,他们一边品尝着父母准备的美味中国菜,一边谈论着中国文学,我经常听到“孔子”,“杜甫”,“王维”这样的名字。但是当时父母想让我在别的领域发展,我的“觉醒”还没有到来。
  直到我有了女儿爱华,这个小姑娘听到她的外祖父母讲汉语,突然感兴趣起来。爱华(即夏娃一编者注)也是圣经里的第一个女人,音译成汉语也就是热爱中华,长大以后,她果然对汉语、书法很感兴趣。
  突然,我意识里的开关启动了:与父母分开居住、追赶失去的时间的紧迫感,女儿对中国文化的渴望,都让我燃起了对汉语的热情,渴望变成中法之间的一座桥梁。我热爱法语、法国文学和她伟大的作家,我也渴望了解遥远而神秘的中国,渴望向法国朋友述说真实的中国,纠正那些对中国的偏见和指责。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让我自由发展,自己选择职业,但是我今天找到了我的发展道路,我希望成为一个中法两个千年文明古国对话的载体。
  基于这种想法,去年10月,正值法国汉语年,在奥弗涅法中友协和舒维尔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在协会内部开了一个汉语角,帮助中国和法国学生在此自由交流两种语言和文化,彼此更加接近,互相了解,用心记住另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色。   加缪曾经说过,“我的祖国就是我的语言”。我有两个祖国,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小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现在却痴迷于学习汉语。因为通过这种美丽、丰富、复杂的语言,我了解了一个对我特别重要的民族,并成为中法两种文化和语言的桥梁。再加上对父母的怀念,对女儿的期望,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责任,都是我全身心地学习汉语的原因。
  (易安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字,也是我的中文名,我永远记得这个父母为我起的名字。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母和我的女儿爱华,希望她也不要忘了这个名字。)
  我学习汉语是因为我喜欢侦探小说、猜谜和诗词
  马克·舍瓦利尔
  为什么我要学习汉语?因为我喜欢侦探小说、猜谜和诗词。
  你问我这两者有什么关系?我解释给你听。
  很多年以前,我偶然发现了一部侦探小说《狄公案》,主角是唐代大法官。我立刻沉浸在这个完全陌生的神秘世界里。这本书是根据中国古代小说为原本,由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荷兰外交官编写的小说,绘声绘色地描写出唐代社会的构成和每个案件的侦破细节以及狄公的智慧和勇气。在唐代,狄公既代表皇帝,即中央集权的代表,又是地方官和审判官,既要明察秋毫又要做最终审判。而此时的西方处于中世纪,我们的国王不会写也不会读,没有完善的社会构成。小说中描绘的世界虽然离我很远,但是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想知道的更多。我觉得如果能了解中国字的构成也许就是解开这个世界的钥匙。
  于是我买了一本介绍中国字的书,书中介绍了一些中国字从简单的图示如何发展演变到现在的构成。
  我终于发现了一个谜语世界,中国字就像一个谜面,通过种种线索最后找到的答案就是这个字的意思。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电”(繁体字为“電”)就是在田野上面下雨,所以有雷电;电加上脑袋就是电脑,电形成影子就是电影。再比如,口中有水就是口水,眼边有水就是泪;女人在屋下就是安,鸟下有山就是岛。每次我猜出字和词的意思都是一次愉快的发现之旅。
  那么我学习汉语和诗词有什么关系呢?我发现汉字或词语的构成本来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词。“雪”就是素手掬水,一条会吐水的龙的脑袋就是龙头;我最喜欢的字是“秋”,就是火苗映红了稻田,秋天正是给漫山遍野染上金色的季节。
  当然,汉语另有很多要素还不能掌握,我很难弄明白四个声调,也很难发出“qu”,“ju”,“ch”,“ts”的音调。
  汉语对我来说,永远是一片我期待发现的诗意的新世界。
  我为什么学习汉语
  卡尔图姆·欧塔玛尼
  我今年18岁,在北加莱法中友协学习中文已经3年了。
  我将在我5年高校生活中继续学习中文,将来从事一份与中国有关的工作。
  我13岁那年就开始对中国感兴趣,并且一年更甚一年。
  我喜欢学习中文,这是一种和我的母语相差很大的语言,通过它我能了解一个有着古老文明却能在当今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国家,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0%,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中国非常吸引我,虽然我还没机会去过。我喜欢味道丰富多变的中国美食和中国音乐,我感谢我的中国朋友让我接触中国乐曲,了解更多的中国人文情况。
  我对学习的渴望和对中国的兴趣让我有了意愿和信心学习中文。
  一个梦
  塞西尔·福丽
  朝阳的光辉映红了云彩,我透过机窗欣赏包着金边的云朵。还有几个小时我就要踏上中国的土地,一个我魂牵梦绕的国家,我不禁浮想联翩。中国是一个遥远、陌生、神秘的地方,也许我一辈子都不能去那里。但是我却为此走过了这么多路。
  我在建筑学院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风水”,出于好奇,我研究了这个概念,没想到它透露给我一个令人兴奋的全新的文明。
  因此中国在我心中留下烙印,这个古老而现代的伟大文明,承载着传统和革新的历史,学习汉语的念头自然产生了,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的毕业论文就是“风水”。
  要加深对风水和中国文化的了解,怎能不学习语言?从此我坚定了学习汉语的决心,汉字也是美学和谜语的综合体。
  我通过接近文化、历史、与别人交流、到不同的地方去体验来学习语言,因此也学会了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学习汉语对我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
  来到中国的梦即将变为现实。
  我变得迫不及待,我透过机窗欣赏包着金边的云朵,马上就要抵达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太阳升起来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脸上。那是我卧室的窗户。
  原来到中国去旅行只是一个梦,一个美好的梦。
其他文献
转眼间,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高寿先生已去世近一年了。回想起与他相见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1993年,中俄关系还比较冷淡。我和101中学、十一学校的老校友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俄罗斯歌曲合唱团卡林卡合唱团。我任团长。那时唱俄罗斯歌曲很不入流。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倒认为唱俄罗斯歌曲是件新鲜事,是个热点,对我们活动做了许多报道。俄罗斯奥斯坦基诺电视台也报道了我们的活动,引发北京乃至全国重新掀起
期刊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4·20”四川芦山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对外友协收到全国友协和兄弟省市友协发来的慰问电函,纷纷表示愿为四川地震灾区提供必要支援和帮助。  4月20日,全国友协副秘书长韩光明在灾后第一时间打来慰问电话,询问雅安芦山地震灾情,转达了全国友协会长李小林的关心和问候。李小林会长的慰问电全文如下:  四川省友协罗会长并请转告雅安市外办及友协全体同志们:  惊悉贵省雅安一带发生七级以上地震,
期刊
我今年91岁,从事新闻工作有大半辈子,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傑出人物。其中,最让我永远怀念和无限崇敬的便是周恩来同志。我和他最长的三次零距离接触都是在重大历史时刻:1945年重庆国共谈判,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而这几次接触,也成为我一生无法磨灭的深刻记忆。  重庆谈判时的强烈感染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以后,中国面临着和平与内战两种前途
期刊
前言:今年是济南市与第一对友好城市——日本和歌山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30周年。翻开两市友好交流的一页,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他曾是抗日战争侵华日军的一个士兵,却帮助促成了济南市与和歌山市的结好,为中日两国民间友好打开“大道之门”。他也是导演陆川在《南京!南京!》里的日本士兵角川的生活原型之一。72年前,他因不堪忍受侵华日军的暴行当了“逃兵”;72年间,他放弃了归国与家人团聚的心愿,尽其所
期刊
2012年冬,德国纽伦堡大学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末代王朝图书”的小型展览。展出的图书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历史、艺术、哲学、中医、宗教等,如中国医药大典《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绘画教科书鼻祖的《芥子园画谱》,最为珍贵的是由西班牙多明我会修士万济国于1682年在福建完成并于1703年在广州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发行的汉语语法书《华语官话语法》。参加展出的虽然只有约30件展品,却吸引了很多德国观众和媒体
期刊
4月6日,戴秉国国务委员在对外友协会见了美国太平洋国际政策理事会代表团一行。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参加了会见。双方就中美关系、两军关系、人权等问题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戴秉国国务委员说,今年1月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双方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中美两国不是互不相容的竞争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无论是美国的发展还是中国的发展都互为机遇,而不
期刊
应中日友协邀请,大阪府日中友协副会长林昭嘉率日本日中友好高中生访华团一行94人于3月29日至4月4日访问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该团由日本社团法人日中友协派遣,团员为来自大阪府、爱知县等日本一府、六县的在校高中师生。    欢迎招待会  该团是中日友协在中日友好交流基金项目下的两国青少年交流项目,也是日本遭遇东北大地震后访华的首个大型青少年代表团。井顿泉副会长在招待会致词中首先代表中国对外友协和中日
期刊
叙利亚是个古老的阿拉伯国家,人民热爱和平。但事与愿违,历史上屡遭战乱,现在又处于长期内战,人民颠沛流离,成为世人注目的最大热点。尽快恢复战前的和平年代,是叙利亚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迫切愿望。  我有机会在叙利亚相对和平时期访问过这个国家。那是1992年6月,应叙利亚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我率领中国叙利亚友好协会代表团前往访问。现在翻阅当年的访问日记,每天的情况仍历历在目。现将印象深刻的几段摘录如下:
期刊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卢旺达西方省省长塞勒斯坦·卡巴希兹率团于3月下旬访问了北京和云南。 素有“千丘之国”称号的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虽然地处热带,又靠近赤道,但由于地势较高,境内多山,既没有中国北方的隆冬严寒,也没有中国南方的盛夏酷暑,四季如春。  卢旺达盛产咖啡和茶叶,香蕉和菠萝的产量也很高。代表团在华期间参观了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云南达利园食品有限公司和玉溪市猫哆哩食品加工厂,与有关方
期刊
5月4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以会长高村正彦为团长的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对外友协副会长井顿泉、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等会见时在座。  习副主席欢迎高村率日中议联代表团来访,对日本遭受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表示慰问。习副主席说,不久前,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作为近邻和自然灾害频发国家,我们感同身受。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主席亲赴日本驻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