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科学利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f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学生德育教育中体现传统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根基就在于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名族历经千年而不腐不白的根本,是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表现为一种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的准则,体现着中华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和文化受到西方国家及其文化的寝室,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已经日渐弱化,爱国行为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已经变得非常淡薄。相反,当代大学生在拜金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的确立。
   中国历代的爱国主义仁人志士一直以爱国主义为己任,坚持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爱国主义思想使得中华民族在面对强敌外辱的时候能够勇于进取、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坚持下去,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推动中华民族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这样的历史形势下显得愈发重要。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中国人受到了深刻的传统文化熏陶,灵魂深处有着深深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恰当的引导下他们能够接过党和国家赋予其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能够将他们的赤诚之心奉献给国家的发展和祖国的人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自身的高尚情操、以义统利,意识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紧密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提升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度,将自己一切的知识和能力都风险给国家,成为有理想、有志气、有尊严的青年。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大多已经成年,他们已经在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和思想行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模式,但是受到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的思想总体上海很不成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一方面要面对大学生自身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改变自身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艰苦奋斗的意志的缺陷;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思想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可能性,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改革的攻坚时期和新旧体制的交换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思想道德体系尚没有完善起来,社会上暗涌着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现象,这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功利化和金钱花,这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重视人利益、物质利益的倾向,这些情况必须引起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认为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箭在弦上。
   想人格,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来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古人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道德品格,这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高尚文化,我们可以提取良好的道德思想和教育方法,在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中加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便于大学生形成朴实、传统的思想品格,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国家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举例来说,自省慎独这个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所倡导的自强、自爱、自重的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是很有寓意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时代进步和发展的 过程中把握传统文化倡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早就理想的人格,为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三)丰富高校德育资源,提高德育效果
   中国大学的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呆板的、强迫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对大学德育教育进行调查中发现的,大多数高校通过德育教育进行单方面的政治教育,而并不关注大学生个人品行的培养,造成了德育教育极其片面的局面。片面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对德育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歪曲,而且导致了当代大学生重视说教而轻视实践、重视外律而轻视自修的现象,这严重违背了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德育教育的社会价值在大学教育中根本无从体现。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德育教育是一个过程,它囊括了道德认识的掌握、内化和道德行为实践的全过程。所以道德素养的形成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反复和提升的过程,需要道德塑造者不断进行认识的内化和知识的外延。受教育者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受到主观能动性密切影响,这和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修身养性的思想是一致的。修身养性的思想是对大学生的主体思想的一种重要认识,突出了大学生的道德自居性,这为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明了道路。
   另外,大学德语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传授知识的方法,培养大学生自我修养才是提升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自我品行培养的过程中才能自觉地遵守道德约束和规范,这样德育教育才能实现其终极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思想,这也给大学德育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那就是教师要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帮助每个学生成为一个思想独立、人格完善的人,这也是我国德育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我国传统文化倡导以诱导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道德理想,让学生能够摆脱枯燥的课堂教学,形成好学、善学和乐学的习惯,形成道德自立的习惯。
   我国传统文化蕴藏着诸多瑰宝,是值得德育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充实和引进的。大学德育教育要注重运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并在自我超越中实现更好的自我,最终完成自我教育。如果高校德育教育能够正视并认真研究传统文化,那么势必会有实现不教而教的一天。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对策
   (一)社会环境的营造
   中国政府应该通过文化和教育等相关部门来强调文化普及和保护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主导地位。举例来说,政府可以在公民道德体系建设之中纳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制定相关的目标并进行相关的机制体制建设,在战略地位上给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优先权,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并在资源上给予大力的支持,让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章可依、有据可循,让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政府应该努力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喜爱,在当地政府举办有益于传统文化传宝的教育活动,比如说传统文化宣传月和相关的知识讲座。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丑陋现象,要采取雷霆措施对其进行严惩和整治,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让大学生意识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腐败问题、信用问题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须禁止的,也是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所不容的。政府要积极鼓励民间文化保护组织的盛行,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具有深远悠久和种类繁多的历史,这导致很多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中分的保护,最终沦落到自生自灭的境地。民间保护组织受到资金和人力的限制,在职能上难以承担传统文化保护者和传承者的重任。政府有责任将资源进行整合,调动社会力量来保护传统文化,运用民间组织来参与到传统文化保护的大业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让人们自发的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政府可以通过典型示范的方式来鼓励传统文化传播,比如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十大孝星等等。
   (二)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
   学校的灵魂和生命所在就在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之中摸索和积累的丰富的精神财富,历史悠久的高校必然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文飞。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甚至超过其在大学内所学知识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要回说话这样的话,这形象的说明了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的思想和学识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说明了我们要在校园之中营造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影响,大学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文化氛围的影响之中。
   首先,大学可以在学校各处布置传统文化中一些著名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在宣传栏和走廊墙壁上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一些历史名人和民族英雄有深刻的认识,将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在校园内部形成一股精致的气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习和受教,让学生在无形之中逐渐爱上传统文化,按照传统文化要求和约束自己。高校应该挖掘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建设,并将之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去,邀请一些在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很深造诣的学者来举办专题和讲座,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基础性了解,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高校可以挖掘校园社团的力量,成立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活动组织,让校园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具备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意义,最关键的是可以自己亲身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自然科学成果的研究上,但是却对人文学科的发展关注甚少。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忽视以及在制度保障上的匮乏导致了高校的人文学科教师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大削弱。高校应该完善自身的组织领导机构并进行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制度性的保障,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第一,大学应该成立和健全领导责任制,在校园内部成立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小组,吸引学生来负责校领导的主管工作,并由各个部门和院系的领导负责各自的领导责任;第二,高校应该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并在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的综合测评中融入传统文化学习和教学的考核,使得教师的职称评比和学生的评奖评优和教学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保证传统文化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高校不可一味地追求专业设置的完美和硬件设施的建设,而是要成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基金,并保证专项基金的专款专用,鼓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和普及,并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其他科学成果的研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将人文教师的地位提升到和自然科学教师同等的地位上,激发人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调整课程设置,以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德育内容
   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一直处于重理轻文,没有意识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在本质上的关联性,并且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严重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高校德育教育也集中在政治教育之上,而忽视对人格和道德的培养。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在传统的学科设置和专业设置上进行调整来实现对德育教育的改良,将原来的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学科设置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的学科发展趋势。尤其需要在人文学科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各个学科的大学生都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能够在传统和现代之中实现统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其次,教师应该主动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思想,比如说迷信思想和等级观念。因此在德育教育内容上,应该在对大学生进行以“两课”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适时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其中,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化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两课”的教育效果。
   (五)大学生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对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中,但是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急于求成的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难以持之以恒,也难以正视传统文化为自身带来的长远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各种思想进入到中国之中,大学生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冲击,这使得部分大学生摒弃了原有的传统文化,而在西方文化中寻找精神出路。看着周围的大学生,笔者觉得大学生的娱乐、饮食、服装和传统节日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也都偏爱西方舶来品。大学生自身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了解,中国文化包含的修身养性和个人修养的方式和方法是博大精深的,我们的文化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攒的智慧和结晶。大学生应该认真品味这其中的魅力和独特的价值,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荫,崔林.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资源教育[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
  [2]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古典文化大成·诸子百家卷》.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13.
  [3]庄甲鹏.浅析儒家传统道德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借鉴意义[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
  [4]张洪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实现[J].职业技术教育,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它们之间具有对抗性、斗争性和排斥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共存性、渗透性、互补性和可转化性。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解体,国际局势趋于缓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结合史实,对此做了一些粗略的探讨。全文分三个部分来论述。
期刊
【摘 要】随着手机取代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网络已经全面深入大学生日常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这种依托于手机网络的通讯软件正在逐步侵占由QQ、微博、百度贴吧和人人网等传统社交网站和客户端统治多年的领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研究微信与传统社交网站和客户端的使用现状,分析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进而积极开拓微信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微信;高
期刊
【摘 要】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专业大学生的生源相比,有其显著差异,文化底蕴相对薄弱,行为习惯、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与个性也有其特点,系统地研究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和心理健康特点,分析其成因,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心理;分析   一、思想政治现状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既有与一般高职院校学生类似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独特特色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建设在建国以来的60年中取得了巨人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新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始于一段屈辱的历史,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期刊
一、四个全面的重大布局及其相互关系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它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逐个强调每一个“全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四个全面”进行重要整合,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概念,使这“四个全面”成为一个相互
期刊
【摘 要】行政诉讼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在行政诉讼的问题处理上存在重重困难。人们对其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本文就其现状,检察制度的作用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行政诉讼法;修改;检察制度;完善   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与检察制度的完善情况的现状   行政诉讼法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对于行政机关没有打赢的案子实施起来特别难。究其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有些地区的行政机
期刊
【摘 要】苏联演变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展开的一场激烈斗争。研究苏联演变的原因及教训必须有正确的立场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苏联演变的原因,总结其中的深刻教训,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启示。  【关键词】苏联演变;社会主义;原因;启示   一、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简要剖析   研究苏联演变的原因,应当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马克思强调,重大的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联演变也是多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一种全新的制度植根于中华大地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毛泽东剖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针对新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理论。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这些理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内在矛盾。理清1956年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中内在矛盾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矛
期刊
【摘 要】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中美建交以来规格最高的经贸交流机制,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被美国冠以“战略”两字的中美之间的双边对话。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动已具备全球性和战略性的影响力,双边战略经济对话的意义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层面。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既加深了相互了解,也为双方更高层次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不仅有利于继续推进中美经济上的合作,而且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论证“高薪养廉”不是法官待遇改革的思维逻辑、案多人少不是法官待遇改善的现实需要、职业差异不是法官待遇提高的应有之义三种观念,反驳了这些观点。提出了法官的待遇是由其实现的价值决定的。法官在价值观、影响广度上、影响深度上的导向作用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群体和职业本身都无法做到的。  【关键词】法官待遇;价值   新一轮的司法改革正在紧张而不失度的进行当中,此次改革还涉及一个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