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为探讨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本文运用三维运动解析法,分析形意拳“母拳”之一“劈拳”动作技术的各个动作技术环节,初步探讨了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
关键词 劈拳 动量(动量矩)积累 发放(击打)效能
本文以形意拳“母拳”之一“劈拳”为分析技术动作,运用三维运动解析法,分析其技术环节,总结其动作技术效能,因为其为“母拳”,这对形意拳其它动作技术的效能力学形成机制是有参考价值的。
一、研究方法
(一)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解析法
利用Vicon Motus9.2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形意拳“母拳”之一“劈拳”技术动作进行拍摄取样,拍摄频率为50帧/秒,再经三维坐标分析计算,得出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
(二)归纳推理法
通过分析形意拳“劈拳”动作技术运动学参数,结合形意拳拳法基础理论,归纳推理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形成的关键技术环节。
二、实验对象
以1名具有十年形意拳拳龄的武师为对象,其身高1.69米,体重56kg。
三、“劈拳”的动作技术过程(左手在前)
“进步劈拳”动作技术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三体式”、“摆步挑”、“上步刁”、“捋劈”。
四、实验测试
(一)实验仪器设备
Vicon Motus9.2三维运动解析系统由三维标定框架1台、专业摄像机2台、计算机工作站1台组成,后三者由同步器相连。
(二)实验测试过程
运用Vicon Motus9.2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1名形意拳拳师的“进步劈拳”分别进行10次运动学同步测试,后选取其中最成功的1次。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进步劈拳”的下肢运动——各关节的角速度
左踝关节在1.5秒到2.4秒期间波动较大,说明左踝关节在完成这一动作是起到最后发力的作用。
左右膝关节的角速度波动较大,而其他关节膝关节的角速度基本上在正反方向制动,因此,膝关节是下肢运动的主导关节,这样有利于膝关节的缓冲,体现了形意拳“前后互撑”的技术要求。
(二)“进步劈拳”的上肢运动
1.“进步劈拳”上肢各关节的角速度
动作开始时右腕关节动作幅度有较大变化,随后右肘关节角速度达到顶峰后回落,而肩关节变化很小。
左上肢各关节角速度变化都很大,一直都是呈正反两方向上下波动,呈现出“前手打人,后手用力”的动作技术要求。
结合两图可以看出各关节的运动有一个“左右争衡”的效果,也体现出“进步劈拳”的动作要领。
2.“进步劈拳”上肢各关节的角加速度
右上肢各关节的角加速度比较平稳,在0.35秒时腕关节有个反向加速度,这时有个“摆步挑”的技术动作,说明腕关节在这个阶段有个“快速回转”的技术动作。
左上肢各关节角加速度在两个时间段有较大幅度变化,说明在这两时段上肢各关节发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打击的力度瞬时增加到最大值,使对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反手之力。
(三)“进步劈拳”的躯干运动
1.“进步劈拳”的肩髋夹角
“进步劈拳”肩髋夹角转动幅度很大,它较大的转动幅度能加大肌肉收缩的距离,充分发挥强有力的腹外斜肌等肌肉的力量,有利于传递从下肢传来的动量,并产生较大的动量。
2.“进步劈拳”肩髋夹角的角速度
“进步劈拳”肩髋夹角角速度最大值达到反向380.53度/秒,髋轴转动先于肩轴,动量可由躯干传递到上肢。“进步劈拳”有明显较大的躯干转动速度,储备了较多的转动动能。
3.“进步劈拳”肩髋夹角的角加速度
在“进步劈拳”中后期,肩髋夹角角加速度达到最大值2983.22度/平方秒,躯干急剧的加速转动。当重心速度达到最大时,右足着地,右腿缓冲,躯干转动急剧加速,就是把向前动能转化为躯干的转动动能。
(四)“进步劈拳”的整体运动
1.“进步劈拳”的重心轨迹
“进步劈拳”的重心运动轨迹从低位往上升,后保持平稳,符合形意拳“进步要低”的技术要求。左右腿由屈到伸,地面给人体的反作用力增大,人体向上加速,并且重心到达平稳时,躯干开始急剧加速,有利于增大地面反作用力传递到对手身上。
2.“进步劈拳”重心的线速度
“进步劈拳”动作过程中,重心线速度达到最大值1.57米/秒,之后向下平缓。在“上步刁”阶段,右足着地缓冲,人体整体重心速度达到最大。这一阶段主要用来整体加速,储备较多的动能和动量。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第一阶段“三体式”、第二阶段“摆步挑”技术动作变化不大,动作幅度小,主要用来防守。
2.第三阶段“上步刁”是技术动作的重要阶段,动作幅度大,右脚着地,右腿缓冲,使人体整体速度加快,实现拳师的动能有效利用。
3.第四阶段“捋劈”是整个动作实施效果的关键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实现动作的连续性,也是拳师发放对手的效果体现。
(二)建议
1.通过步法的移动加大身体位移,实现形意拳要求的“消息全凭后脚蹬”,以便获得较大的身体整体动能。
2.每个技术动作都是完整连贯的整体,在分析对某一动作结构的划分不可视为训练的标准,应明确每个环节都是紧密连接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练习初期可由分动作开始,一旦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后就应完整练习。
3.身体各关节同时发力,并通过躯干的急速转动,加大动量和动量矩的传递效率,依照形意拳“外三合”要求,练习该拳。
4.在前足着地缓冲时,前手应该已经触及对方身体。
参考文献:
[1] 宋光华.宋氏形意拳续编(下册)[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1:180.
摘 要 为探讨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本文运用三维运动解析法,分析形意拳“母拳”之一“劈拳”动作技术的各个动作技术环节,初步探讨了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
关键词 劈拳 动量(动量矩)积累 发放(击打)效能
本文以形意拳“母拳”之一“劈拳”为分析技术动作,运用三维运动解析法,分析其技术环节,总结其动作技术效能,因为其为“母拳”,这对形意拳其它动作技术的效能力学形成机制是有参考价值的。
一、研究方法
(一)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解析法
利用Vicon Motus9.2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形意拳“母拳”之一“劈拳”技术动作进行拍摄取样,拍摄频率为50帧/秒,再经三维坐标分析计算,得出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
(二)归纳推理法
通过分析形意拳“劈拳”动作技术运动学参数,结合形意拳拳法基础理论,归纳推理形意拳动作技术效能形成的关键技术环节。
二、实验对象
以1名具有十年形意拳拳龄的武师为对象,其身高1.69米,体重56kg。
三、“劈拳”的动作技术过程(左手在前)
“进步劈拳”动作技术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三体式”、“摆步挑”、“上步刁”、“捋劈”。
四、实验测试
(一)实验仪器设备
Vicon Motus9.2三维运动解析系统由三维标定框架1台、专业摄像机2台、计算机工作站1台组成,后三者由同步器相连。
(二)实验测试过程
运用Vicon Motus9.2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1名形意拳拳师的“进步劈拳”分别进行10次运动学同步测试,后选取其中最成功的1次。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进步劈拳”的下肢运动——各关节的角速度
左踝关节在1.5秒到2.4秒期间波动较大,说明左踝关节在完成这一动作是起到最后发力的作用。
左右膝关节的角速度波动较大,而其他关节膝关节的角速度基本上在正反方向制动,因此,膝关节是下肢运动的主导关节,这样有利于膝关节的缓冲,体现了形意拳“前后互撑”的技术要求。
(二)“进步劈拳”的上肢运动
1.“进步劈拳”上肢各关节的角速度
动作开始时右腕关节动作幅度有较大变化,随后右肘关节角速度达到顶峰后回落,而肩关节变化很小。
左上肢各关节角速度变化都很大,一直都是呈正反两方向上下波动,呈现出“前手打人,后手用力”的动作技术要求。
结合两图可以看出各关节的运动有一个“左右争衡”的效果,也体现出“进步劈拳”的动作要领。
2.“进步劈拳”上肢各关节的角加速度
右上肢各关节的角加速度比较平稳,在0.35秒时腕关节有个反向加速度,这时有个“摆步挑”的技术动作,说明腕关节在这个阶段有个“快速回转”的技术动作。
左上肢各关节角加速度在两个时间段有较大幅度变化,说明在这两时段上肢各关节发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打击的力度瞬时增加到最大值,使对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反手之力。
(三)“进步劈拳”的躯干运动
1.“进步劈拳”的肩髋夹角
“进步劈拳”肩髋夹角转动幅度很大,它较大的转动幅度能加大肌肉收缩的距离,充分发挥强有力的腹外斜肌等肌肉的力量,有利于传递从下肢传来的动量,并产生较大的动量。
2.“进步劈拳”肩髋夹角的角速度
“进步劈拳”肩髋夹角角速度最大值达到反向380.53度/秒,髋轴转动先于肩轴,动量可由躯干传递到上肢。“进步劈拳”有明显较大的躯干转动速度,储备了较多的转动动能。
3.“进步劈拳”肩髋夹角的角加速度
在“进步劈拳”中后期,肩髋夹角角加速度达到最大值2983.22度/平方秒,躯干急剧的加速转动。当重心速度达到最大时,右足着地,右腿缓冲,躯干转动急剧加速,就是把向前动能转化为躯干的转动动能。
(四)“进步劈拳”的整体运动
1.“进步劈拳”的重心轨迹
“进步劈拳”的重心运动轨迹从低位往上升,后保持平稳,符合形意拳“进步要低”的技术要求。左右腿由屈到伸,地面给人体的反作用力增大,人体向上加速,并且重心到达平稳时,躯干开始急剧加速,有利于增大地面反作用力传递到对手身上。
2.“进步劈拳”重心的线速度
“进步劈拳”动作过程中,重心线速度达到最大值1.57米/秒,之后向下平缓。在“上步刁”阶段,右足着地缓冲,人体整体重心速度达到最大。这一阶段主要用来整体加速,储备较多的动能和动量。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第一阶段“三体式”、第二阶段“摆步挑”技术动作变化不大,动作幅度小,主要用来防守。
2.第三阶段“上步刁”是技术动作的重要阶段,动作幅度大,右脚着地,右腿缓冲,使人体整体速度加快,实现拳师的动能有效利用。
3.第四阶段“捋劈”是整个动作实施效果的关键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实现动作的连续性,也是拳师发放对手的效果体现。
(二)建议
1.通过步法的移动加大身体位移,实现形意拳要求的“消息全凭后脚蹬”,以便获得较大的身体整体动能。
2.每个技术动作都是完整连贯的整体,在分析对某一动作结构的划分不可视为训练的标准,应明确每个环节都是紧密连接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练习初期可由分动作开始,一旦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后就应完整练习。
3.身体各关节同时发力,并通过躯干的急速转动,加大动量和动量矩的传递效率,依照形意拳“外三合”要求,练习该拳。
4.在前足着地缓冲时,前手应该已经触及对方身体。
参考文献:
[1] 宋光华.宋氏形意拳续编(下册)[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