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域播撒经典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结合学校诵读目标,在几年序列诵读与积累的基础上,做了五点尝试:立足曲阜地域特色,确立目标,诵读经典;创设氛围,经典熏陶;依托地域,凸显经典;凸现主题,诵读经典;立足校本,体验经典。“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
  [关键词]依托地域;彰显经典;凸现主体;体验经典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与积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而经典诵读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此,结合学校诵读目标,在几年序列诵读与积累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确立目标 诵读经典
  
   从《诗经》到现代诗歌,从《论语》到当代散文,中华民族的古今名著名篇不胜枚举。结合我校《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课题组成员首先确立诵读篇目与目标,分年段进行论语、三字经、诗词元曲、格言警句、经典美文等的背诵、赏析。在时间上给予确保,在方法上有所创新,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力求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1.1 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与下午大诵读十分钟。背诵每周四言三字经,八个成语,两句论语,三句格言警句,周末亲子共读一首诗,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1.2 自主确立家庭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根据学生家长反馈,有的学生喜欢晨间读书;有的喜欢午睡前的30分;有的则愿意伴着书香进入梦乡,时至今日,每个孩子均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1.3 每周一阅读课进行评价赏析、评点。
  
  1.4 每学期开展“诗文朗诵会”、“诵读擂台赛”、“我钟爱的一本书”“最佳读书笔记”等各种读书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2 创设氛围 经典熏陶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我与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基调,共同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以传统文化作为铺垫,创造经典氛围。
  且看教室环境设计:走进教室,后面的园地中间以“我们与经典同行”为班级文化主题,“读古今书,友天下士”等各种书法楹联,各式以“经典诗文”为主题的手抄报彰显学生的诗文内涵;北面墙壁一幅对联——“仕途一时荣”“文章千古在”,横批为“德才兼备”,给学生思想启迪;南面墙壁上张贴着四幅国画作品:“梅、兰、竹、菊”,清馨、高雅;三字经、格言警句、论语伴我行小栏目等,琅琅上口,为学生最宝贵的记忆时光增添厚重的一笔。更为特色的就是我们的教室外墙壁的壁报设计——“乘着歌声飞翔”。“畅想奥运”、“主体空间”“我的座右铭”“我参与”“我快乐”,这些展区、展台,设计新颖,富有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学生驻足着、欣赏着,在经典的熏陶中滋润心灵。
  再探每日经典诵读:论语、格言、三字经、名言警句互相交融,说读背唱竞相交错。课前两分钟是我们的诵读时光,每日的导读员自创的诵读方式精彩纷呈,读中有悟,背中有感,演中有创,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诗文陶冶着情操,经典激励着成长。
  让班级充满经典诗文韵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幸福感时,会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满意,从而更加积极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岂不是更加激发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有较高的满意度,有较好的幸福感吗?
  
  3 依托地域 凸显经典
  
  “人类若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从孔子学说中寻找智慧。”这决不是科学和科学家的宣言。而《论语》更是一部经天纬地、博古通今的经典,学生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上学后,每天都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那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经典格言》时时在学生耳际回响。下面是我们在组织“我爱诵读”活动中的两个场景,可以说是我们论语诵读活动的缩影。
  其一——
  自我介绍:我叫***。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出生在举世闻名的东方圣城:山东·曲阜。我成长的道路上深受《论语》等诗文的熏陶。我最喜欢《论语》中这样一句话,从中我领悟到怎样学习,怎样交友,怎样做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场景设置:教师在一旁毛笔书写。
  学生(走过去):“老师,您在写什么?”
  老师(拿起其中一幅展示):来,老师读给你听……(教师起头后,学生抢读)
  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生(拿起旁边另一幅)说:“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我来试试吧!”(老师考考你:“这儿还有一幅,你来试试!)之间怎样联系?
  学生读: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其二——
  自我介绍:我叫***,来自山东省曲阜师范附属小学。在我的家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家乡人常说的话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它代表着曲阜人的热情好客。今天,我把它献给所有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场景设置:
  同伴上,同伴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得真好!”
  “说起朋友,让我想起好多诗词……”
  “我知道。”“我也知道。”“赞颂友情的诗篇太多了,我最喜欢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伴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配乐:竹笛起
  王勃用“天涯若比邻”送别了杜少府,李白又把“桃花潭水深千尺”写在了离别的船头。伙伴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体会那深厚的友谊吧!
  赠汪伦·李白
  拍手齐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于尺,不及汪伦送我特。
  深情独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话外:领诵与轮诵同伴形成告别场景,挥手慢慢,其离别凄清的场面感动 人心。)
  在曲阜这块文明圣土上,《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已经成为学生言词交际中的闪光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为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动,仁者静”,等等语句在学生之间耳熟能详。
  
  4 凸现主题 诵读经典
  
  中华古诗词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写入民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治乱盛衰:有的情意缠绵,有的豪迈奔放。我们有意识地把经典诗文重新组合,徜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引领学生用心去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4.1 情境渲染倾诉浓浓亲情
  我叫***,来自曲阜,小时候,妈妈常常吟诵一首诗。每当读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常会有一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我不解地问:“妈妈,您怎么哭了?”妈妈说:“我也想妈妈了”。今天,我想把这首诗献给我的妈妈,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生轮诵:
  《繁星》·冰心
  女儿诵读: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诵读:心中的风雨来了,
  你只躲到我的怀里。
  孩子诵读: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母亲诵读:孩子呵!
  我是红莲,你是荷叶。
  孩子诵读: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搁天空下的荫蔽?
  母子合诵: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搁天空下的荫蔽?
  接《论语》——(配乐、舞蹈)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由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2 诗词雅赋感受民生疾苦
  导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朋友们,这首唐诗,你一定很熟悉肥?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农民痛苦的生活。下面几首古诗同样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让我们用心去感受。
  苕之华
  诗经·小雅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样羊坟首,三星在罾。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台温处树旗谣
  元·民谣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赤曰炎炎似火烧
  宋·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是一组描写古代农民痛苦生活,灾荒之年民不聊生的悲惨情景。学生对诗词可能不甚理解,但是,从他们那略带凝重的表情里,在悠悠诵读中却深深地被震撼了,每个字每个音都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无限感怀!
  
  4.3 端午情结感悟爱国情怀
  又是一年端午节!今年,端午节被列为传统文化重要节日,更是具有非凡的意义。借助这个端午情结,我先后组织了与端午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丰富内涵,端午文化凝聚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首先,以“端午”为载体,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各小组的汇报精彩纷呈,呈现方式各具特色。端午手抄报文图并茂,涵盖丰富;《和端午》、《五月五日》、《端午节悼屈原》等端午诗词丰富了笔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选句成了习作中的感悟。
  其次,“情系灾区”,开展端午情怀诗词赛。
  三尺讲台彰显学生风采,同学们展示了良好的朗诵基本功,《离骚选句》、《端午节悼屈原》《春江花月夜》、《满江红》、《赤壁怀古》等中华经典的古诗词作品竟相登台,他们用一篇篇古学经典来迎接端午节,怀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经过老师这样点拨,学生在课后一定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与同学们的心中;对屈原的《离骚》,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它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最重要的是,他们曾深深地震撼与屆原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当中。
  中国的古诗词,一直由于它的词句优美,意境深远而被人们所喜爱。用窦桂梅老师的话来说:“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被‘统整’之后,就如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渗透到生命深处,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诤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实现学习的快慰、成长的欢欣和人生的积极。”这就是中华古诗词的深厚影响力。
  
  5 立足校本体验经典
  
  《走近孔子》是我校开设的以了解孔子及家乡、解读圣贤诗文和圣城历史为内容,涵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综合性校本课程,内容上涵盖丰富;形式上,既有听说讲诵读演辩写,又有阅读、观看、收集、实践、体验、采访等,注重儿童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低年级,听读故事,走近孔子,中年级,游历家乡,探寻历史,高年级,诵读诗文,涵养心灵。孔子故事伴成长;遍足三孔悟儒学。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品质,孩子们在走近孔子的旅途中一路欢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曲阜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古迹浩瀚、人文荟萃,文明飞扬,学生在中华诗文的熏陶中健康成长。“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作为圣地的为人师者,教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我们在诗文诵读伴随学生成长的路途中,孜孜追求,渐行渐远。
其他文献
[摘要]“说教材”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教师对教材是否深入理解、对教学理念是否明晰的重要环节。“说教材”要遵循“履践课程理念、体现语文本色”的基本要求,要从“教材本身特点、蕴涵的语文思想”等若干方面,构建语文教材叙说的基本图式。  [关键词]专业素养;说教材;基本图式    我们作为一个对语文本身充满热爱之情的教师来说,在备课过程中,要遵循语文的课程理念,还要体现语文的本色之美。说
期刊
在历史上,英国政府较少干预教育。然而,近十几年来,教育成为英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在撒切尔时代,还是布莱尔时代,“提高教育标准”成了英国两党教育政策的共同焦点。英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正是在提高教育标准这一改革的宏大背景下展开的。  1998年,英国颁布的《教师:迎接变化之挑战》绿皮书,以管理、奖励、训练和支持为教师教育的政策核心,推出了不少新的教师教育改革措施。2001年3月,英国政府颁布
期刊
作者简介:夏丹,女,武汉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法律语言、语言教育研究.  摘 要: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口头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展示任务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组织材料和汇报材料,是综合训练学生学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产出困难,了解学生现有水平与产出目标的距离,帮助学生实现从i到i+1的能力提升。  关键词:学术英语能力;产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记住概念、公式、定理,记住老师讲的各种“题型”的解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从而模仿它们解题,这种学习方式根深蒂固,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
期刊
作者简介:1.于川,女,河北石家庄人,管理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校管理、教师教育研究;  2.郭艳肖,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生,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精神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如何评价“好教师”因其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提升而得到关注。研究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搜集到的某大学117名师范生撰写的“我喜爱的好
期刊
个人简历:赖玲,女,1971年6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天心一中的生物教师。所带班级每期都被评为区级、市级“先进集体”;获长沙市和天心区的“优秀班主任”、“芙蓉百岗明星”等荣誉;在天心区新课程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她撰写的案例被评为一等奖;并将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所写的论文《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刊登于《湖南教育》,另有多篇论文在教育刊物上发表。    1 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期刊
作者简介:郭检来,男,196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浏阳市名师,长沙市级骨干教师。1990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任浏阳六中副校长。先后有10余篇论文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仪器》、《数理化解题研究》等省级及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另有10余篇获省市级奖励。参编教辅用书二本,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3个。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
期刊
[摘要]调查研究了重庆江津区的花椒产业的发展,从发展现状到前景,挖掘出现有花椒生产、销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全国花椒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江津花椒产业的发展方向起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江津花椒;产业发展;前景    花椒(Zanthoxylumbungeagum Maxim)是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蜀椒的果实。被誉为“八大调味品之一”,是家庭常用烹饪调料和中药配料。花椒主产于中国,其次是日本
期刊
作者简介:1.张书宁,女,山东东营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2.殷玉新,男,安徽淮北人,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摘 要:当前,培养卓越教师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共同追求,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是培养卓越教师的有效途径。以美国“麦考利夫卓越教师教育项目”中更具教育实践课程研究价值的11所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师教育实践课程
期刊
[摘要]空白也叫留白,本是我国书画中的一门艺术,它用于科学教学实践,从教师语言、教学内容、探究过程中,给予师生充分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艺术创造,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调动情感;学生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不能及的教师为之。教师运用最少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空白艺术    教学既要注意科学性,也要注意艺术性,所谓艺术性,就是要有高明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