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结合学校诵读目标,在几年序列诵读与积累的基础上,做了五点尝试:立足曲阜地域特色,确立目标,诵读经典;创设氛围,经典熏陶;依托地域,凸显经典;凸现主题,诵读经典;立足校本,体验经典。“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
[关键词]依托地域;彰显经典;凸现主体;体验经典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与积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而经典诵读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此,结合学校诵读目标,在几年序列诵读与积累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确立目标 诵读经典
从《诗经》到现代诗歌,从《论语》到当代散文,中华民族的古今名著名篇不胜枚举。结合我校《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课题组成员首先确立诵读篇目与目标,分年段进行论语、三字经、诗词元曲、格言警句、经典美文等的背诵、赏析。在时间上给予确保,在方法上有所创新,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力求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1.1 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与下午大诵读十分钟。背诵每周四言三字经,八个成语,两句论语,三句格言警句,周末亲子共读一首诗,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1.2 自主确立家庭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根据学生家长反馈,有的学生喜欢晨间读书;有的喜欢午睡前的30分;有的则愿意伴着书香进入梦乡,时至今日,每个孩子均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1.3 每周一阅读课进行评价赏析、评点。
1.4 每学期开展“诗文朗诵会”、“诵读擂台赛”、“我钟爱的一本书”“最佳读书笔记”等各种读书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2 创设氛围 经典熏陶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我与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基调,共同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以传统文化作为铺垫,创造经典氛围。
且看教室环境设计:走进教室,后面的园地中间以“我们与经典同行”为班级文化主题,“读古今书,友天下士”等各种书法楹联,各式以“经典诗文”为主题的手抄报彰显学生的诗文内涵;北面墙壁一幅对联——“仕途一时荣”“文章千古在”,横批为“德才兼备”,给学生思想启迪;南面墙壁上张贴着四幅国画作品:“梅、兰、竹、菊”,清馨、高雅;三字经、格言警句、论语伴我行小栏目等,琅琅上口,为学生最宝贵的记忆时光增添厚重的一笔。更为特色的就是我们的教室外墙壁的壁报设计——“乘着歌声飞翔”。“畅想奥运”、“主体空间”“我的座右铭”“我参与”“我快乐”,这些展区、展台,设计新颖,富有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学生驻足着、欣赏着,在经典的熏陶中滋润心灵。
再探每日经典诵读:论语、格言、三字经、名言警句互相交融,说读背唱竞相交错。课前两分钟是我们的诵读时光,每日的导读员自创的诵读方式精彩纷呈,读中有悟,背中有感,演中有创,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诗文陶冶着情操,经典激励着成长。
让班级充满经典诗文韵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幸福感时,会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满意,从而更加积极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岂不是更加激发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有较高的满意度,有较好的幸福感吗?
3 依托地域 凸显经典
“人类若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从孔子学说中寻找智慧。”这决不是科学和科学家的宣言。而《论语》更是一部经天纬地、博古通今的经典,学生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上学后,每天都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那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经典格言》时时在学生耳际回响。下面是我们在组织“我爱诵读”活动中的两个场景,可以说是我们论语诵读活动的缩影。
其一——
自我介绍:我叫***。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出生在举世闻名的东方圣城:山东·曲阜。我成长的道路上深受《论语》等诗文的熏陶。我最喜欢《论语》中这样一句话,从中我领悟到怎样学习,怎样交友,怎样做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场景设置:教师在一旁毛笔书写。
学生(走过去):“老师,您在写什么?”
老师(拿起其中一幅展示):来,老师读给你听……(教师起头后,学生抢读)
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生(拿起旁边另一幅)说:“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我来试试吧!”(老师考考你:“这儿还有一幅,你来试试!)之间怎样联系?
学生读: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其二——
自我介绍:我叫***,来自山东省曲阜师范附属小学。在我的家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家乡人常说的话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它代表着曲阜人的热情好客。今天,我把它献给所有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场景设置:
同伴上,同伴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得真好!”
“说起朋友,让我想起好多诗词……”
“我知道。”“我也知道。”“赞颂友情的诗篇太多了,我最喜欢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伴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配乐:竹笛起
王勃用“天涯若比邻”送别了杜少府,李白又把“桃花潭水深千尺”写在了离别的船头。伙伴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体会那深厚的友谊吧!
赠汪伦·李白
拍手齐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于尺,不及汪伦送我特。
深情独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话外:领诵与轮诵同伴形成告别场景,挥手慢慢,其离别凄清的场面感动 人心。)
在曲阜这块文明圣土上,《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已经成为学生言词交际中的闪光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为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动,仁者静”,等等语句在学生之间耳熟能详。
4 凸现主题 诵读经典
中华古诗词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写入民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治乱盛衰:有的情意缠绵,有的豪迈奔放。我们有意识地把经典诗文重新组合,徜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引领学生用心去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4.1 情境渲染倾诉浓浓亲情
我叫***,来自曲阜,小时候,妈妈常常吟诵一首诗。每当读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常会有一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我不解地问:“妈妈,您怎么哭了?”妈妈说:“我也想妈妈了”。今天,我想把这首诗献给我的妈妈,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生轮诵:
《繁星》·冰心
女儿诵读: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诵读:心中的风雨来了,
你只躲到我的怀里。
孩子诵读: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母亲诵读:孩子呵!
我是红莲,你是荷叶。
孩子诵读: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搁天空下的荫蔽?
母子合诵: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搁天空下的荫蔽?
接《论语》——(配乐、舞蹈)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由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2 诗词雅赋感受民生疾苦
导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朋友们,这首唐诗,你一定很熟悉肥?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农民痛苦的生活。下面几首古诗同样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让我们用心去感受。
苕之华
诗经·小雅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样羊坟首,三星在罾。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台温处树旗谣
元·民谣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赤曰炎炎似火烧
宋·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是一组描写古代农民痛苦生活,灾荒之年民不聊生的悲惨情景。学生对诗词可能不甚理解,但是,从他们那略带凝重的表情里,在悠悠诵读中却深深地被震撼了,每个字每个音都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无限感怀!
4.3 端午情结感悟爱国情怀
又是一年端午节!今年,端午节被列为传统文化重要节日,更是具有非凡的意义。借助这个端午情结,我先后组织了与端午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丰富内涵,端午文化凝聚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首先,以“端午”为载体,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各小组的汇报精彩纷呈,呈现方式各具特色。端午手抄报文图并茂,涵盖丰富;《和端午》、《五月五日》、《端午节悼屈原》等端午诗词丰富了笔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选句成了习作中的感悟。
其次,“情系灾区”,开展端午情怀诗词赛。
三尺讲台彰显学生风采,同学们展示了良好的朗诵基本功,《离骚选句》、《端午节悼屈原》《春江花月夜》、《满江红》、《赤壁怀古》等中华经典的古诗词作品竟相登台,他们用一篇篇古学经典来迎接端午节,怀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经过老师这样点拨,学生在课后一定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与同学们的心中;对屈原的《离骚》,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它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最重要的是,他们曾深深地震撼与屆原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当中。
中国的古诗词,一直由于它的词句优美,意境深远而被人们所喜爱。用窦桂梅老师的话来说:“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被‘统整’之后,就如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渗透到生命深处,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诤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实现学习的快慰、成长的欢欣和人生的积极。”这就是中华古诗词的深厚影响力。
5 立足校本体验经典
《走近孔子》是我校开设的以了解孔子及家乡、解读圣贤诗文和圣城历史为内容,涵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综合性校本课程,内容上涵盖丰富;形式上,既有听说讲诵读演辩写,又有阅读、观看、收集、实践、体验、采访等,注重儿童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低年级,听读故事,走近孔子,中年级,游历家乡,探寻历史,高年级,诵读诗文,涵养心灵。孔子故事伴成长;遍足三孔悟儒学。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品质,孩子们在走近孔子的旅途中一路欢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曲阜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古迹浩瀚、人文荟萃,文明飞扬,学生在中华诗文的熏陶中健康成长。“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作为圣地的为人师者,教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我们在诗文诵读伴随学生成长的路途中,孜孜追求,渐行渐远。
[关键词]依托地域;彰显经典;凸现主体;体验经典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与积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而经典诵读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此,结合学校诵读目标,在几年序列诵读与积累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确立目标 诵读经典
从《诗经》到现代诗歌,从《论语》到当代散文,中华民族的古今名著名篇不胜枚举。结合我校《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课题组成员首先确立诵读篇目与目标,分年段进行论语、三字经、诗词元曲、格言警句、经典美文等的背诵、赏析。在时间上给予确保,在方法上有所创新,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力求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1.1 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与下午大诵读十分钟。背诵每周四言三字经,八个成语,两句论语,三句格言警句,周末亲子共读一首诗,化整为零,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1.2 自主确立家庭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根据学生家长反馈,有的学生喜欢晨间读书;有的喜欢午睡前的30分;有的则愿意伴着书香进入梦乡,时至今日,每个孩子均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1.3 每周一阅读课进行评价赏析、评点。
1.4 每学期开展“诗文朗诵会”、“诵读擂台赛”、“我钟爱的一本书”“最佳读书笔记”等各种读书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2 创设氛围 经典熏陶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我与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基调,共同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以传统文化作为铺垫,创造经典氛围。
且看教室环境设计:走进教室,后面的园地中间以“我们与经典同行”为班级文化主题,“读古今书,友天下士”等各种书法楹联,各式以“经典诗文”为主题的手抄报彰显学生的诗文内涵;北面墙壁一幅对联——“仕途一时荣”“文章千古在”,横批为“德才兼备”,给学生思想启迪;南面墙壁上张贴着四幅国画作品:“梅、兰、竹、菊”,清馨、高雅;三字经、格言警句、论语伴我行小栏目等,琅琅上口,为学生最宝贵的记忆时光增添厚重的一笔。更为特色的就是我们的教室外墙壁的壁报设计——“乘着歌声飞翔”。“畅想奥运”、“主体空间”“我的座右铭”“我参与”“我快乐”,这些展区、展台,设计新颖,富有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学生驻足着、欣赏着,在经典的熏陶中滋润心灵。
再探每日经典诵读:论语、格言、三字经、名言警句互相交融,说读背唱竞相交错。课前两分钟是我们的诵读时光,每日的导读员自创的诵读方式精彩纷呈,读中有悟,背中有感,演中有创,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诗文陶冶着情操,经典激励着成长。
让班级充满经典诗文韵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幸福感时,会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满意,从而更加积极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岂不是更加激发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有较高的满意度,有较好的幸福感吗?
3 依托地域 凸显经典
“人类若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从孔子学说中寻找智慧。”这决不是科学和科学家的宣言。而《论语》更是一部经天纬地、博古通今的经典,学生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上学后,每天都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那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经典格言》时时在学生耳际回响。下面是我们在组织“我爱诵读”活动中的两个场景,可以说是我们论语诵读活动的缩影。
其一——
自我介绍:我叫***。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出生在举世闻名的东方圣城:山东·曲阜。我成长的道路上深受《论语》等诗文的熏陶。我最喜欢《论语》中这样一句话,从中我领悟到怎样学习,怎样交友,怎样做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场景设置:教师在一旁毛笔书写。
学生(走过去):“老师,您在写什么?”
老师(拿起其中一幅展示):来,老师读给你听……(教师起头后,学生抢读)
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生(拿起旁边另一幅)说:“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我来试试吧!”(老师考考你:“这儿还有一幅,你来试试!)之间怎样联系?
学生读: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其二——
自我介绍:我叫***,来自山东省曲阜师范附属小学。在我的家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家乡人常说的话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它代表着曲阜人的热情好客。今天,我把它献给所有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场景设置:
同伴上,同伴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得真好!”
“说起朋友,让我想起好多诗词……”
“我知道。”“我也知道。”“赞颂友情的诗篇太多了,我最喜欢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伴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配乐:竹笛起
王勃用“天涯若比邻”送别了杜少府,李白又把“桃花潭水深千尺”写在了离别的船头。伙伴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体会那深厚的友谊吧!
赠汪伦·李白
拍手齐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于尺,不及汪伦送我特。
深情独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话外:领诵与轮诵同伴形成告别场景,挥手慢慢,其离别凄清的场面感动 人心。)
在曲阜这块文明圣土上,《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已经成为学生言词交际中的闪光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为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动,仁者静”,等等语句在学生之间耳熟能详。
4 凸现主题 诵读经典
中华古诗词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写入民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治乱盛衰:有的情意缠绵,有的豪迈奔放。我们有意识地把经典诗文重新组合,徜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引领学生用心去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4.1 情境渲染倾诉浓浓亲情
我叫***,来自曲阜,小时候,妈妈常常吟诵一首诗。每当读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常会有一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我不解地问:“妈妈,您怎么哭了?”妈妈说:“我也想妈妈了”。今天,我想把这首诗献给我的妈妈,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生轮诵:
《繁星》·冰心
女儿诵读: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诵读:心中的风雨来了,
你只躲到我的怀里。
孩子诵读: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母亲诵读:孩子呵!
我是红莲,你是荷叶。
孩子诵读: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搁天空下的荫蔽?
母子合诵: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搁天空下的荫蔽?
接《论语》——(配乐、舞蹈)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由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2 诗词雅赋感受民生疾苦
导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朋友们,这首唐诗,你一定很熟悉肥?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农民痛苦的生活。下面几首古诗同样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让我们用心去感受。
苕之华
诗经·小雅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样羊坟首,三星在罾。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台温处树旗谣
元·民谣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赤曰炎炎似火烧
宋·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是一组描写古代农民痛苦生活,灾荒之年民不聊生的悲惨情景。学生对诗词可能不甚理解,但是,从他们那略带凝重的表情里,在悠悠诵读中却深深地被震撼了,每个字每个音都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无限感怀!
4.3 端午情结感悟爱国情怀
又是一年端午节!今年,端午节被列为传统文化重要节日,更是具有非凡的意义。借助这个端午情结,我先后组织了与端午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丰富内涵,端午文化凝聚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首先,以“端午”为载体,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各小组的汇报精彩纷呈,呈现方式各具特色。端午手抄报文图并茂,涵盖丰富;《和端午》、《五月五日》、《端午节悼屈原》等端午诗词丰富了笔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选句成了习作中的感悟。
其次,“情系灾区”,开展端午情怀诗词赛。
三尺讲台彰显学生风采,同学们展示了良好的朗诵基本功,《离骚选句》、《端午节悼屈原》《春江花月夜》、《满江红》、《赤壁怀古》等中华经典的古诗词作品竟相登台,他们用一篇篇古学经典来迎接端午节,怀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经过老师这样点拨,学生在课后一定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与同学们的心中;对屈原的《离骚》,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它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最重要的是,他们曾深深地震撼与屆原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当中。
中国的古诗词,一直由于它的词句优美,意境深远而被人们所喜爱。用窦桂梅老师的话来说:“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被‘统整’之后,就如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渗透到生命深处,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诤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实现学习的快慰、成长的欢欣和人生的积极。”这就是中华古诗词的深厚影响力。
5 立足校本体验经典
《走近孔子》是我校开设的以了解孔子及家乡、解读圣贤诗文和圣城历史为内容,涵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综合性校本课程,内容上涵盖丰富;形式上,既有听说讲诵读演辩写,又有阅读、观看、收集、实践、体验、采访等,注重儿童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低年级,听读故事,走近孔子,中年级,游历家乡,探寻历史,高年级,诵读诗文,涵养心灵。孔子故事伴成长;遍足三孔悟儒学。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品质,孩子们在走近孔子的旅途中一路欢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曲阜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古迹浩瀚、人文荟萃,文明飞扬,学生在中华诗文的熏陶中健康成长。“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作为圣地的为人师者,教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我们在诗文诵读伴随学生成长的路途中,孜孜追求,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