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总结得出民营企业外部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私有财产权缺失、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借款方道德风险、所受政策歧视与中国金融体系不健全,进而通过对改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特别是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以及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源优势的外部融资方式进行分析以探求解决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路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问题 外部融资
中国的民营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增长率最快的所有制类型。然而,民营企业再高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诸多方面的约束,特别是金融方面的约束。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近些年来,中国以及国外对于民营企业外部融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研究表明,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可获得性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外部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私有财产权缺失增加了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
目前,在中国经济转型期,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依然不明确,民营企业的发展前途不确定,存在很大风险,导致民营企业融资与再投资行为受到限制。银行因为民营企业的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对其采取谨慎的贷款态度,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乱摊派、乱收费等来自权力部门的腐败行为,对民营企业的私有财产权造成了严重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更加困难。
(二)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贷款方道德风险直接影响外部融资
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水平低,信息披露意识差,而且财务报表是真程度严重,银行通过企业财务报表难以收集到民营企业的真实信息。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没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不能信任民营企业之外,银行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使得他们没有积极性去对民营企业信用良好者进行筛选。这些问题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加剧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困难。
(三)政策歧视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像世界上很多转型经济国家的民营企业一样,面临着政策歧视问题。政策歧视源于非国有企业在转型经济的中国传统上处于非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处于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对立的经济状态中,国家政策严格限制其发展。改革开放后,虽然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地位逐步升高,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也在渐渐改善。但是,由于政策传导与实施的时滞性,所以中国的民营企业至今为止依然在一些方面受到政策性歧视。
(四)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融资困难的局面
金融资源分布与民营企业布局不匹配,商业银行结构与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失配。政策性银行因为其性质因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小。城市信用社的能力弱小,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过小。发挥作用很有限;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占市场份额较大,但是對企业的贷款比重却普遍不高。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中国股票市场主要为国有企业融资,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机会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由于证券市场缺乏规范和有效监管等问题,难以成为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的场外交易市场。
二、改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中小金融机构
从中国看,当前中小型金融机构有这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而占据中国金融存贷款市场最多份量的四大国有银行不愿意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这就给中小型金融机构留下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小金融机构有着天然的相辅相成性。中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在产权关系,内部机制、经营方式等方面与民营企业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所以更容易形成融洽的银企关系。其次,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兴起,必将会给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垄断经营下无竞争力、无活力的中国金融服务体系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会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竞争压力也会加速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运作进程。
(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源解决融资问题
国际金融公司(IFC)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宗旨就是促进发展中国家民营部门的可持续投资。从而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国际金融公司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国际资源,同时中国也已经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加强与国际经济和融合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长期以来,国际金融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过程中重要的资金和知识来源,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了助推器的作用。他们的贷款和相关援助,是中国从国际社会获得必要的开发资金,专业知识、创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国际金融公司的资源优势具体体现在核心战略、服务手段和与普通商业银行的差异上。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公司的优势来解决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三、结论及进一步思考
本文总结造成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私有财产保护,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政策歧视及金融体制不健全,建议采取培育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外部融资方式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从本文进一步思考可知,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一个“瓶颈期”,即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较大,而处于创业阶段或者初步发展、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差,当企业逐步成长成大规模、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有利的外部融资环境,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应该关注中国经济转型期环境下的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及融资状况,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问题 外部融资
中国的民营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增长率最快的所有制类型。然而,民营企业再高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诸多方面的约束,特别是金融方面的约束。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近些年来,中国以及国外对于民营企业外部融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研究表明,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可获得性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外部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私有财产权缺失增加了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
目前,在中国经济转型期,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依然不明确,民营企业的发展前途不确定,存在很大风险,导致民营企业融资与再投资行为受到限制。银行因为民营企业的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对其采取谨慎的贷款态度,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乱摊派、乱收费等来自权力部门的腐败行为,对民营企业的私有财产权造成了严重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更加困难。
(二)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贷款方道德风险直接影响外部融资
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水平低,信息披露意识差,而且财务报表是真程度严重,银行通过企业财务报表难以收集到民营企业的真实信息。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没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不能信任民营企业之外,银行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使得他们没有积极性去对民营企业信用良好者进行筛选。这些问题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加剧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困难。
(三)政策歧视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像世界上很多转型经济国家的民营企业一样,面临着政策歧视问题。政策歧视源于非国有企业在转型经济的中国传统上处于非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处于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对立的经济状态中,国家政策严格限制其发展。改革开放后,虽然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地位逐步升高,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也在渐渐改善。但是,由于政策传导与实施的时滞性,所以中国的民营企业至今为止依然在一些方面受到政策性歧视。
(四)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融资困难的局面
金融资源分布与民营企业布局不匹配,商业银行结构与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失配。政策性银行因为其性质因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小。城市信用社的能力弱小,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过小。发挥作用很有限;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占市场份额较大,但是對企业的贷款比重却普遍不高。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中国股票市场主要为国有企业融资,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机会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由于证券市场缺乏规范和有效监管等问题,难以成为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的场外交易市场。
二、改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中小金融机构
从中国看,当前中小型金融机构有这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而占据中国金融存贷款市场最多份量的四大国有银行不愿意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这就给中小型金融机构留下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小金融机构有着天然的相辅相成性。中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在产权关系,内部机制、经营方式等方面与民营企业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所以更容易形成融洽的银企关系。其次,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兴起,必将会给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垄断经营下无竞争力、无活力的中国金融服务体系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会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竞争压力也会加速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运作进程。
(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源解决融资问题
国际金融公司(IFC)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宗旨就是促进发展中国家民营部门的可持续投资。从而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国际金融公司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国际资源,同时中国也已经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加强与国际经济和融合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长期以来,国际金融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过程中重要的资金和知识来源,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了助推器的作用。他们的贷款和相关援助,是中国从国际社会获得必要的开发资金,专业知识、创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国际金融公司的资源优势具体体现在核心战略、服务手段和与普通商业银行的差异上。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公司的优势来解决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三、结论及进一步思考
本文总结造成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私有财产保护,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政策歧视及金融体制不健全,建议采取培育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外部融资方式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从本文进一步思考可知,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一个“瓶颈期”,即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较大,而处于创业阶段或者初步发展、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差,当企业逐步成长成大规模、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有利的外部融资环境,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应该关注中国经济转型期环境下的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及融资状况,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