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座谈会上说:“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而语文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交际的工具”,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在进入大学之前,高中阶段是进行系统训练的最后阶段,而体现其语文综合素质高低,又恰恰是通过写作来体现的。这就是我们历来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的根本原因。因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作文教学的探讨和尝试。我以为,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大前提下,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粗略地谈谈笔者的个人教学体会。
一、写作素材之“导”
面对一个作文命题,很多同学都会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纠结。这就是因为他们写作素材十分贫乏。因此,我们必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积累素材。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大致可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生活中的人、事、物应当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仔细体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性格特点,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山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建筑物等等,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件,也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和规律。这一切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就会丰富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二是引导他们拓宽阅读面,获取间接写作素材,只要有条件,结合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引导他们阅读古今中外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的读物,来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无论是直接获取写作素材,还是间接获取写作素材,都必须随时加以记录,做成纸质卡片或摘录到自己的笔记本里。把它们分类“归档”。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只要写作素材丰富了,他们在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搜肠刮肚,冥思苦想的尴尬局面了。
二、写作方法之“导”
首先,引导他们根据命题的要求,确立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为立意。然后,根据自己所确定的中心,选取合适的材料。平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的作用。千万不要以为那些所谓的“大材料”才是“好材料”。因为有些看似平常的“小东西”,却能反映出非常深刻的大主题。所谓的好材料,往往是带有“典型”、“新颖”、“特别”的特点。而所谓的典型、新颖和特别,又往往取决于自己的挖掘能力和视角。因此,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展开想象和联想,就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开阔的联想,才能文思泉涌,神采飞扬。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只翱翔在万里晴空的雄鹰,那么,联想和想象就是雄鹰的双翼。记得郭沫若先生有一首写蜘蛛结网的小诗,第一句说“屋角新添雨后丝”,第三、第四句则写道“可怜蜂蝶频投网,尽在高飞得意时”。面对一张极其普通的蛛网,诗人可以说是神思千里,遐想万翩。如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再如,夏日里有小虫向烛火扑过来,我们常说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可巴金先生却认为飞蛾有追求光明、奋不顾身的勇气。可见,同一个素材,同一个事例,通过联想和想象,就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表现出不同的境界。
喻旭初老师曾谆谆告诫过我们:高考作文要写得“像模像样”,就是说,文章要写得规范。这是我们在写作方法的引导中要认真思量的。所谓规范,就是文章要合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抑或是应用文(比如书信)都各有各的“格式”。当然,记叙中允许出现议论,议论中允许出现记叙,或抒情。记叙文中也不排除议论或记叙。但是,孰轻孰重,孰多孰少,应当有适当的比例,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明确的认识,不至于犯“四不象”的低级错误。
三、文章修改之“导”
一篇好文章,是经过精心设计,认真构思,反复修改才能形成的。因此,引导学生认真修改文章,可以培养他们认真写作的良好习惯。
平时作文的修改之“导”,可以从点评和自改两方面进行。关于点评,我们可以选取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运用多媒体在班上进行集体面批。优劣之处当面点评。这种点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过程,或由教师提问,学生点评或修改,或学生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讨论。内容涉及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过渡照应、开头结尾、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联想想象等等,以至于错别字的改正,都在其中。这样的引导,不但提高了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能力,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绝大部分同学都热切地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有这样的点评机会。再说自改,可以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粗批略改,然后再交给学生自改。在粗批时,只是对文章中的优劣之处分别做上记号,或给眉批,然后交由学生批改,并给所批改的文章加上综合性批语,给出评论性意见。这种引导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评价,鉴赏的能力,还能从同伴的文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启示,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而多得。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通过阅读教学,又能对写作引导起到巨大的作用。只要引导学生加强平时的实践积累,再认真阅读,用心研读,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只要我们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悉心引导,刻苦琢磨,那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定会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中学)
一、写作素材之“导”
面对一个作文命题,很多同学都会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纠结。这就是因为他们写作素材十分贫乏。因此,我们必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积累素材。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大致可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生活中的人、事、物应当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仔细体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性格特点,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山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建筑物等等,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件,也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和规律。这一切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就会丰富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二是引导他们拓宽阅读面,获取间接写作素材,只要有条件,结合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引导他们阅读古今中外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的读物,来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无论是直接获取写作素材,还是间接获取写作素材,都必须随时加以记录,做成纸质卡片或摘录到自己的笔记本里。把它们分类“归档”。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只要写作素材丰富了,他们在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搜肠刮肚,冥思苦想的尴尬局面了。
二、写作方法之“导”
首先,引导他们根据命题的要求,确立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为立意。然后,根据自己所确定的中心,选取合适的材料。平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的作用。千万不要以为那些所谓的“大材料”才是“好材料”。因为有些看似平常的“小东西”,却能反映出非常深刻的大主题。所谓的好材料,往往是带有“典型”、“新颖”、“特别”的特点。而所谓的典型、新颖和特别,又往往取决于自己的挖掘能力和视角。因此,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展开想象和联想,就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开阔的联想,才能文思泉涌,神采飞扬。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只翱翔在万里晴空的雄鹰,那么,联想和想象就是雄鹰的双翼。记得郭沫若先生有一首写蜘蛛结网的小诗,第一句说“屋角新添雨后丝”,第三、第四句则写道“可怜蜂蝶频投网,尽在高飞得意时”。面对一张极其普通的蛛网,诗人可以说是神思千里,遐想万翩。如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再如,夏日里有小虫向烛火扑过来,我们常说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可巴金先生却认为飞蛾有追求光明、奋不顾身的勇气。可见,同一个素材,同一个事例,通过联想和想象,就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表现出不同的境界。
喻旭初老师曾谆谆告诫过我们:高考作文要写得“像模像样”,就是说,文章要写得规范。这是我们在写作方法的引导中要认真思量的。所谓规范,就是文章要合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抑或是应用文(比如书信)都各有各的“格式”。当然,记叙中允许出现议论,议论中允许出现记叙,或抒情。记叙文中也不排除议论或记叙。但是,孰轻孰重,孰多孰少,应当有适当的比例,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明确的认识,不至于犯“四不象”的低级错误。
三、文章修改之“导”
一篇好文章,是经过精心设计,认真构思,反复修改才能形成的。因此,引导学生认真修改文章,可以培养他们认真写作的良好习惯。
平时作文的修改之“导”,可以从点评和自改两方面进行。关于点评,我们可以选取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运用多媒体在班上进行集体面批。优劣之处当面点评。这种点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过程,或由教师提问,学生点评或修改,或学生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讨论。内容涉及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过渡照应、开头结尾、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联想想象等等,以至于错别字的改正,都在其中。这样的引导,不但提高了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能力,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绝大部分同学都热切地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有这样的点评机会。再说自改,可以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粗批略改,然后再交给学生自改。在粗批时,只是对文章中的优劣之处分别做上记号,或给眉批,然后交由学生批改,并给所批改的文章加上综合性批语,给出评论性意见。这种引导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评价,鉴赏的能力,还能从同伴的文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启示,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而多得。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通过阅读教学,又能对写作引导起到巨大的作用。只要引导学生加强平时的实践积累,再认真阅读,用心研读,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只要我们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悉心引导,刻苦琢磨,那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定会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