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常常运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有关知识。其实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教学的艺术,是实现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使课堂提问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必须对课堂提问认真设计,巧妙运用提问的技巧,做到恰到好处,使课堂教学形成积极的师生互动,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实效性提问
首先我们要做到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能把问题提得太深太难。把问题提得太深太难,学生回答不出来,既影响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气氛陷入僵局。当然,老师可以事先提出一些探测性的问题,并根据反馈情况调整后续问题。
其次做到目标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什么知识是学生应了解的,什么是应理解、掌握的,这一切都得让学生知道,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时,教师再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思维,才能把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紧扣教学目标来提问,有的放矢,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授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1. 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例如,我在上《皇帝的新装》一文,先分角色朗读全文,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课后的思考题再次品读原句,思考问题,并分析文中“皇帝”、“两个骗子”、“大臣们”、“老百姓”、“小孩”各是怎样的性格?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真话,这是为什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子,看到这番情景后,你会怎么做?你会说些什么?由此启发学生的想念能力。
2. 思考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让问题处于“最近发展区”中,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在山的那边》,先让学生朗读全诗,之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诗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信念?请同学们结合诗中的重点语句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
3. 目标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展开,这样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重点段落设计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扣题质疑,围绕关键词句质疑。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所提问题当中梳理出几个关键问题。
4. 针对性。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目标明确,要针对学生实际及所要掌握的知识设疑,或者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或者引导学生深入品析课文重点的字词句段,或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或者引发学生进行超越文本的深度思考。例如我给学生上《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把文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给学生勾出来,让学生仔细的品读并且揣摩语句,体会文中写景的妙句,最后我再做总结。
5. 层次性。在课堂中,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度,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甚至待进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例如我上《济南的冬天》,首先我提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老舍在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老舍是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写济南的冬天的?请找出对应的语句。接着我请同学分析每一句中的重点词语,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的好,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讲出理由。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慢慢的理解了课文,从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实效性提问
首先我们要做到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能把问题提得太深太难。把问题提得太深太难,学生回答不出来,既影响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气氛陷入僵局。当然,老师可以事先提出一些探测性的问题,并根据反馈情况调整后续问题。
其次做到目标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什么知识是学生应了解的,什么是应理解、掌握的,这一切都得让学生知道,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时,教师再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思维,才能把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紧扣教学目标来提问,有的放矢,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授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1. 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例如,我在上《皇帝的新装》一文,先分角色朗读全文,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课后的思考题再次品读原句,思考问题,并分析文中“皇帝”、“两个骗子”、“大臣们”、“老百姓”、“小孩”各是怎样的性格?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真话,这是为什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子,看到这番情景后,你会怎么做?你会说些什么?由此启发学生的想念能力。
2. 思考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让问题处于“最近发展区”中,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在山的那边》,先让学生朗读全诗,之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诗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信念?请同学们结合诗中的重点语句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
3. 目标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展开,这样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重点段落设计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扣题质疑,围绕关键词句质疑。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所提问题当中梳理出几个关键问题。
4. 针对性。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目标明确,要针对学生实际及所要掌握的知识设疑,或者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或者引导学生深入品析课文重点的字词句段,或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或者引发学生进行超越文本的深度思考。例如我给学生上《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把文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给学生勾出来,让学生仔细的品读并且揣摩语句,体会文中写景的妙句,最后我再做总结。
5. 层次性。在课堂中,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度,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甚至待进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例如我上《济南的冬天》,首先我提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老舍在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老舍是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写济南的冬天的?请找出对应的语句。接着我请同学分析每一句中的重点词语,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的好,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讲出理由。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慢慢的理解了课文,从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