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和逻辑性很严密的学科,特别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 ;激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和逻辑性很严密的学科,特别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教师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趣”。
1 爱心激趣
教育就是实施爱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爱心面对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加以袒护,相反,我们要坦然的接受,还要用爱心帮助他们。例如,有的孩子对待作业马虎不负责,有的孩子随意拿别人的东西等,这些看似很小的习惯,但如果不加以制止,指正,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在教育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又要表现出慈爱,关怀。凡事我们都得站到孩子的立场上想想,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当他们受了委屈,遭到了不公,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就是他的依靠,我们就是他的希望,我们就是爱的使者。只有学生体会到我们在时刻关爱着他,我们的教育也算上了轨道,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2 谜语激趣
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教材内容,运用猜谜语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有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组织教学第四册认识“小时、分、秒”时,先出谜面:兄弟有三人,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 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 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3 设问激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劳动,教师能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得体的教姿和手势、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都应注意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学习了分数后,可布置这样一个练习。熊妈妈买了3张同样的饼,分给大儿子1/3,可老二非要2块,老三非要3块,你能帮忙分一分,既让他们如愿,又做到公平吗?这时,学生兴趣顿生,可以借助实物演示,也可以借图讨论的,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解解决方法。对创意性的解决方法教师及时送上我们发自内心的称赞,学生的学习热情定会更高涨,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4联系生活激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可以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准备的人民币(可复印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较轻重》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玩跷跷板,这样把教材中小熊和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变为本班同学间玩跷跷板的实践体验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在玩到瘦与胖的玩耍时出现跷跷板的一端不管怎么用力也压不起又胖又重的同学,教师进行引导太轻了的,根本压不过太重的。借助这一场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用眼观察识轻重的能力。
5 动手操作激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 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总之,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创建学生喜爱的课堂,尽力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育发展纲要》,2009、02.06;《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08.06北师大出版社;
[3] 《小学数学周报》2009—2010年度,陕西教育出版集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 ;激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和逻辑性很严密的学科,特别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教师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趣”。
1 爱心激趣
教育就是实施爱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爱心面对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加以袒护,相反,我们要坦然的接受,还要用爱心帮助他们。例如,有的孩子对待作业马虎不负责,有的孩子随意拿别人的东西等,这些看似很小的习惯,但如果不加以制止,指正,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在教育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又要表现出慈爱,关怀。凡事我们都得站到孩子的立场上想想,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当他们受了委屈,遭到了不公,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就是他的依靠,我们就是他的希望,我们就是爱的使者。只有学生体会到我们在时刻关爱着他,我们的教育也算上了轨道,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2 谜语激趣
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教材内容,运用猜谜语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有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组织教学第四册认识“小时、分、秒”时,先出谜面:兄弟有三人,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 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 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3 设问激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劳动,教师能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得体的教姿和手势、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都应注意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学习了分数后,可布置这样一个练习。熊妈妈买了3张同样的饼,分给大儿子1/3,可老二非要2块,老三非要3块,你能帮忙分一分,既让他们如愿,又做到公平吗?这时,学生兴趣顿生,可以借助实物演示,也可以借图讨论的,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解解决方法。对创意性的解决方法教师及时送上我们发自内心的称赞,学生的学习热情定会更高涨,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4联系生活激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可以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准备的人民币(可复印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较轻重》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玩跷跷板,这样把教材中小熊和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变为本班同学间玩跷跷板的实践体验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在玩到瘦与胖的玩耍时出现跷跷板的一端不管怎么用力也压不起又胖又重的同学,教师进行引导太轻了的,根本压不过太重的。借助这一场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用眼观察识轻重的能力。
5 动手操作激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 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总之,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创建学生喜爱的课堂,尽力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育发展纲要》,2009、02.06;《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08.06北师大出版社;
[3] 《小学数学周报》2009—2010年度,陕西教育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