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语教学实践受一定的教学法指导,同时又不断促进相应的教学法的完善和进步。上世纪七十年代交际法逐步兴起,成为迄今为止对外语教学实践影响最深远的教学法之一。本文从交际法的基本理论谈起,找出其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合理的契合点,并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运用交际法作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交际法;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实践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外语教学的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推动外语教学的探索、发展和创新;同时,新的教学法能够指导教学实践的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加以完善。交际法的兴起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国内外大批外语工作者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改进。与此同时,我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走过了一个引进、吸收、推陈出新、对教学理念不断升华、对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的过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英语已经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在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给广大从事外语教学研究的同行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外语教师要不断加深对外语教学规律的认识,将起源于西方的交际法“本土化”,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
一、交际法的主要内容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外语教学界的主流——听说法和情景法逐渐被交际法所取代。乔姆斯基的“生成”理论、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理论以及威尔金斯的“意念”学说等在外语教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交际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其主要理论包括:1、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工具,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训练学生仅仅掌握所学外语的语言形式,同时还研究分析了影响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八大要素(如情景、功能、意念等)。
2、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及对外语能力的多种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并把语言教学分解成“单元”或“小单元”。每个单元针对学生的一项要求,单元之间彼此联系,构成整体,强调学用结合。以往的教学法多是根据语言的要求来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
3、在交际过程中进行语言教学。语言的运用不仅要求语法规范、句型正确,更重要的是看是否适合交际场合。因此交际法主张外语学习应放在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外语的获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而不是交际活动的目的,即学生进行交际活动必然取得学会语言的结果。《新概念英语》的作者之一L.G.Alexandar曾提出交际法是“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学生使用以一系列交际项目为中心进行编写的教材学习,教师讲解的目的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随着学生“内在语法(internal grammar)”的不断成熟,语言形式的偏差或错误会逐步自然的“标准化”。有些交际法学者认为,从交流思想的角度来看,外语讲得流利较之正确更为重要。在交际过程中稍微有些错误,但不影响理解与交流思想,比之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却结结巴巴难于表达思想更为实用,更能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二、交际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上述交际法的理论要点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学习外语已不仅为了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面对面的与外国人进行思想、文化及科技交流。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理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着重语言实践,进行启发式教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引入到语言交流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语言交流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交际技能与技巧。
三、交际法视角下如何看到大学英语教学
1、交际法起源于西方,要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首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只能是一种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国家有本质的区别。其次,大学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是在六、七十人以上的大班进行的,尽管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英语环境,大容量的班级却常使这种努力大打折扣。此外,不少学生在中学里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读、写训练,已习惯于一套不太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很难一下纠正。因此,教师宜遵循循序渐进、范围广泛、由难到易的原则开展交际法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搞活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交际法主张教师设计和创造交际环境,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交际活动。教师是交际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师也是反馈信息的收集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明确了交际这是交际活动的主体这一概念。它要求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围绕这个核心。课前,作为交际活动的策划者,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动机、兴趣及实际语言能力;课上,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促使交际活动发生,按预定计划发展;课后,作为反馈信息的收集者,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交际活动的体会和建议,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程》第一册中有一篇题为The Web Is Magic but Students’ Research Papers Are Not的课文,讲述了一位大学教授对当前大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网络撰写学业论文的担忧,其后的泛读课文则是两位持不同意见的教授对此的看法。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驳斥第一位教授的观点。这篇课文的中心是大学生,其中的经历大学生也大都有过,且课文中出现了许多表达类似主题的結构和词组,因此学生在写作文是应该是 “有话说”且“说得出”的。教师可以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还将引导学生阅读之后的阅读课文,从而在观点阐释及语言表达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3、关于流畅性与准确性的再讨论。流畅性与准确性都是语言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无论是对于外语学习者还是外语教师而言,很难兼顾二者。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既能够辨别和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二是可接受性,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在语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交际者能判断语言形式的可接受性及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有些大学生能够通过四级甚至六级考试,而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却常感无所适从。据此,流畅性较之准确性更为突出。在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时,应始终把学生明确的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学生开口讲英语的目的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盲目求快,要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停顿,应在清晰达意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对会话的要求。另外,教师要通过交流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结构知识,例如在学生参与交际活动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使用,使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常遇到学生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笔者认为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一般不打断学生的会话来纠正。如有些语法错误是学生表达的意思与事实相反或出现歧义,教师可以以提问、反问的方式来确认或提醒。
总而言之,交际法强调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更应看到语言的功能是进行交际活动,这与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十分吻合的。外语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理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观仪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Brumfit,Christopher (1984)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Richards,Jack C.and Rodgers,Theodore 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交际法;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实践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外语教学的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推动外语教学的探索、发展和创新;同时,新的教学法能够指导教学实践的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加以完善。交际法的兴起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国内外大批外语工作者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改进。与此同时,我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走过了一个引进、吸收、推陈出新、对教学理念不断升华、对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的过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英语已经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在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给广大从事外语教学研究的同行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外语教师要不断加深对外语教学规律的认识,将起源于西方的交际法“本土化”,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
一、交际法的主要内容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外语教学界的主流——听说法和情景法逐渐被交际法所取代。乔姆斯基的“生成”理论、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理论以及威尔金斯的“意念”学说等在外语教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交际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其主要理论包括:1、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工具,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训练学生仅仅掌握所学外语的语言形式,同时还研究分析了影响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八大要素(如情景、功能、意念等)。
2、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及对外语能力的多种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并把语言教学分解成“单元”或“小单元”。每个单元针对学生的一项要求,单元之间彼此联系,构成整体,强调学用结合。以往的教学法多是根据语言的要求来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
3、在交际过程中进行语言教学。语言的运用不仅要求语法规范、句型正确,更重要的是看是否适合交际场合。因此交际法主张外语学习应放在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外语的获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而不是交际活动的目的,即学生进行交际活动必然取得学会语言的结果。《新概念英语》的作者之一L.G.Alexandar曾提出交际法是“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学生使用以一系列交际项目为中心进行编写的教材学习,教师讲解的目的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随着学生“内在语法(internal grammar)”的不断成熟,语言形式的偏差或错误会逐步自然的“标准化”。有些交际法学者认为,从交流思想的角度来看,外语讲得流利较之正确更为重要。在交际过程中稍微有些错误,但不影响理解与交流思想,比之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却结结巴巴难于表达思想更为实用,更能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二、交际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上述交际法的理论要点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学习外语已不仅为了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面对面的与外国人进行思想、文化及科技交流。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理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着重语言实践,进行启发式教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引入到语言交流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语言交流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交际技能与技巧。
三、交际法视角下如何看到大学英语教学
1、交际法起源于西方,要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首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只能是一种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国家有本质的区别。其次,大学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是在六、七十人以上的大班进行的,尽管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英语环境,大容量的班级却常使这种努力大打折扣。此外,不少学生在中学里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读、写训练,已习惯于一套不太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很难一下纠正。因此,教师宜遵循循序渐进、范围广泛、由难到易的原则开展交际法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搞活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交际法主张教师设计和创造交际环境,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交际活动。教师是交际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师也是反馈信息的收集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明确了交际这是交际活动的主体这一概念。它要求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围绕这个核心。课前,作为交际活动的策划者,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动机、兴趣及实际语言能力;课上,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促使交际活动发生,按预定计划发展;课后,作为反馈信息的收集者,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交际活动的体会和建议,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程》第一册中有一篇题为The Web Is Magic but Students’ Research Papers Are Not的课文,讲述了一位大学教授对当前大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网络撰写学业论文的担忧,其后的泛读课文则是两位持不同意见的教授对此的看法。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驳斥第一位教授的观点。这篇课文的中心是大学生,其中的经历大学生也大都有过,且课文中出现了许多表达类似主题的結构和词组,因此学生在写作文是应该是 “有话说”且“说得出”的。教师可以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还将引导学生阅读之后的阅读课文,从而在观点阐释及语言表达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3、关于流畅性与准确性的再讨论。流畅性与准确性都是语言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无论是对于外语学习者还是外语教师而言,很难兼顾二者。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既能够辨别和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二是可接受性,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在语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交际者能判断语言形式的可接受性及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有些大学生能够通过四级甚至六级考试,而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却常感无所适从。据此,流畅性较之准确性更为突出。在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时,应始终把学生明确的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学生开口讲英语的目的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盲目求快,要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停顿,应在清晰达意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对会话的要求。另外,教师要通过交流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结构知识,例如在学生参与交际活动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使用,使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常遇到学生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笔者认为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一般不打断学生的会话来纠正。如有些语法错误是学生表达的意思与事实相反或出现歧义,教师可以以提问、反问的方式来确认或提醒。
总而言之,交际法强调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更应看到语言的功能是进行交际活动,这与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十分吻合的。外语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理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观仪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Brumfit,Christopher (1984)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Richards,Jack C.and Rodgers,Theodore 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