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重视细微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zwoai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课堂专业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启迪学生的心灵,挖掘、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词语的运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我校有一位全国优秀教师,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当任课教师,都很成功。她成功的经验很多,里面有一些经验看似微不足道,但给我的教育很深,启发很多。比方说在词语的运用上,她就非常讲究,显得特别亲切,无形之中就起着一种教育作用。
  称呼学生,她从来不用“你”“你们”怎么样,都用“我”“我们”。在师生之间称呼时,看起来“我班”“你班”“我们班”“你们班”“我们”“你们”没有区别,可仔细一琢磨,可大有学问了。‘你’‘我’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从对象上来讲,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人民教师,一个是只能俯首听教的玩劣学生;从情感上来讲,师生之间应该保持距离,一个应该得到尊敬,一个理当自卑谦恭,里面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师生之间只能永远水是水油是油。毕业以后,学生远走高飞,老师停在原地不动,大多数老师们说,当老师无味,绝大多数学生终其一生也未能看过跟他朝夕相处三年的恩师,心里感到疼痛,痛过之后麻木了,就都这样想,把学生看作机器吧,老师无非就是每天对着机器工作的工人而已。殊不知,老师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反思过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是学生真的无情吗?非也。是我们的老师在情感的运用和表达方面还有值得注意和改进的方面,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情感,先从变“你”为“我”开始吧。多用“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好好努力!”“我们班是多好的一个班!”等,少用“你、你们怎么样”,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忧其所忧,乐其所乐,放心地跟你接近,跟你推心置腹,即使他今后远涉重洋,寄身国外,也会一个又一个的越洋电话打给你。如果你吝啬到连一个“我”“我们”都不用,不是你把学生当机器,而是轮到学生把你当机器了。
  她从来不用“同学们”这个词,一直都是用“孩子们”。我们一走进教室上课,首先是“同学们好!”最后走出教室是“同学们再见!”中间总是问“同学们,是不是呀?”“某某同学,你怎么啦?”“同学们,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没有?”……想来没错,一方面是问好道别询问情况;另一方面是降低“教”的身份,改为“学”的身份。但是里面没有亲近恳切的份儿,只能是一个习惯性的称呼。我想,我们在面对群体学生的时候,都不妨改为“孩子们”“我的孩子们”;面对个体学生,由直呼其名改为“我的孩子”“可爱的孩子”等,这样才更亲近些,更让我们时刻想起,自己不但是教师,更是父亲、母亲。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关爱。爱在左,知识在右。试想,现在留守学生何其多,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一年很难相聚,有的父母连过年都不能回家,家长把子女全权交给学校,不就是想要我们老师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吗?除了班主任外,我们任课老师真的是学生心中的父母形象、履行的是父母的责任、奉献的是父母无私的爱吗?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独生子、独生女,从称呼一声“孩子们”开始吧。让学生从“孩子们”的称呼中,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不仅是老师,也是自己的父母,让学生融我们老师于一身,让学生真正感知到我们身上的父爱和母爱,让学校真正变成自己的家,让老师变成家人。《福气又安康》里有一段福安说的关于家人的精彩话语:“只有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家人,才会全心全意地爱你,无条件地爱你,不顾一切地保护你。”同时我想起了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里那个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面对中国普通士兵,亲切地说:“孩子们,你们都是好样的!”多少关爱和将士之间的融洽全部浓缩在“孩子们”这三个字里,将士一条心应该是打胜仗的一个原因吧。我想,对于我们现在的学校班级而言,谁的师生关系处理得好,谁的班级管理得就好,谁的成绩就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句话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同时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初看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是从这句话开始上课的,不用想都会说这句话。可伍老师使用的却是“现在,我们来学习……”她认为:时代前进了,社会进步了,现在已是“秒杀”时代了,我们应该争分夺秒。使用“今天”,说明我们时间概念不强,今天包括二十四小时,那么我们学习的内容就可以在二十四小时的任何一个时间段来完成,不必是现在;也可能是这个原因,上课的时候,有人看小说,有人玩手机,有人讲小话,甚至有人下棋……只要我“今天”学习就行了,不必在这节课,不必是眼下,所以这节课可有可无。有了“今天”,我们就可以这一秒推下一秒,这一分推下一分,这一时推下一时,推来推去推到今天的最后一秒也没有做好。所以我们上课,都从“现在”开始吧。用“现在”跟时间亲近,强调珍惜时间;用“现在”能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用“现在”师生同步学习,跟学生亲近。让我们多使用“现在”吧;“现在开始学习……”“现在开始做作业。”“现在开始复习。”……
  良师一番经,胜读十年书啊。细微之处才能见着教育的真谛。
其他文献
【摘要】  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  【关键词】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它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有效的教学管理则需要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
期刊
【摘要】  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和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批评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应该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这门艺术。  【关键词】  班主任 批评 教学方法  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和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批评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应该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这门艺术。要使批评既有的放矢,有形式多样:既开门见山,又留有余地;既有响雷急雨,又有丝竹之声;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动人;这样,批评才生动,深
期刊
【摘要】  小学品德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帮助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有着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实践 培养  开展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帮助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有着的作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实验中占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交往的主体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实验中占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我认为,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交往的主体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了更多
期刊
【摘要】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首先要鼓励、支持学生的美术兴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评价时要采取鼓励和表扬的方式。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评价方式 美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话。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兴趣,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美术是一件乏味之事。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有意识地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渗透到美术
期刊
【摘要】素质教学发展的今天,教育该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文学等领域,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 思想教育 专业知识  自有人类以来,历史与教育就如江河与水流一样地共存着。而当今时代又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
期刊
【摘要】语文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浓缩,而写作则是对于生活的一种概括方式。在语文学科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始终是这门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各种语文考试中,作文都在其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写作是最能够体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激发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往往怕
期刊
【摘要】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提升学生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灵感的重要作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关键词】初中美术 美术教育 有效性  “美”多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因此美学家们对美的定义各不相同,派生出了多种美学理论。毕达哥拉斯说“美是和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全面负责的素质教育思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师 心理教育 心灵沟通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期刊
【摘要】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作品通过塑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表现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是怎样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摧残成了一个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丧失了起码的生存能力的社会的“多余人”;也通过展现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出在封建科举制度的侵蚀下,社会各阶层的人是怎样共同构成一种巨大的、可怕的社会合力,吞噬着人的魂灵。  【关键词】孔乙己 形象分析  《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于191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