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和老师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在课前能够好好地预习,那么学生在老师讲授相应知识时,理解的会更加深刻,教学质量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在预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产生问题不仅是因为教师做的不够好,学生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在少数民族地区最大化发挥小学生语文预习作用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预习;策略
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必要的一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预习的有效性。有用的预习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等。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很多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语文预习的带来的作用。
1.语文教学现状
资源利用率低:在少数民族地区,没有重复利用到教育的资源。一方面由于该地区没有合理地管理各种教育资源,因为对教育资源不了解,因此很多教育资源没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该地区很多的小学没有足够的汉语教材。
教学环境非母语:少数民族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汉语之间的语法等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肯定很有很多的困难。因此,教师不应该直接应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的语文讲授方法,而是应该对其进行优化,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语言观念差异:因为少数民族语言体系和汉语之间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很难将汉语转换为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这就导致学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完成语言的转换和理解,那么在课堂上的理解也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2.语文预习现状
虽然语文预习已经走进了少数民族小学的课堂中,但是产生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预习时只是简单地完成老师的作业,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去预习。这些学生只是完成了生词的学习,并没有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且老师并不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检查学生是否预习,因此很多学生只是随便预习了一下。有些老师并没有将预习任务细分,而只是让学生预习。这就导致学生不了解预习的方法和目的,产生的效果并不好。
3.提高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3.1 建立预习标准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重点难点设定有针对性的预习标准。比如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可以进行预习了。在第次上语文课时,应该告诉学生这次预习的内容和标准是什么。比如对于生字,要查字典,记住读音,记住这个词的意思。对于重点的词语或句子,学生要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并且要在课堂上分享。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能够熟读整篇文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抽查。对于有疑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在课堂上重点听教师讲。
3.2 预习检查
预习也是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一,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检查可以监督学生自觉完成预习,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检查学生对于文章词语、句子的标注,可以在课堂上抽查学生读课文,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等。
3.3 建立循序渐进的标准
在小学的不同阶段中,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预习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在不同的阶段中建立不同的预习标准。比如在刚进入小学的几年,预习标准主要关注认识并记忆生字,通读文章等。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语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那么对于高年级的语文预习需要有更高的标准,可以概况如下:
确定单元目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知识重点。学生要在比较分析各单元文章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重点知识范围,比如单元的特点是了解文章体裁。那学生在预习此单元的文章时,就应该重点关注文章的类型及写作手法。如果文章是议论文,那么就要从文章中分析出文章的论点,还要标注出哪些是文章的论点,哪些是文章的论据等。
分析文章背景。在分析一篇文章時,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出发,文章的题目一般就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从文章的题目中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认真读文章,找到答案。另外,学生在读一篇文章前,需要找到作者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这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点,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分析课前提示。在读一篇文章之前,往往课本上会有一些问题提示。学生可以首先分析这些提示,这是预习文章的关键点。通过提示,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正确地分析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
3.4 预习三步曲
为增强课前预习的实效性,教师可将要求具体化:第一步,结合《语文词语手册》阅读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如有的疑难字词《语文词语手册》里没有,要求学生用字典查询,并将该知识写在预习本上。第二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并写出一百字左右的读后感。第三步,分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如有某个题目不能解决的,摘抄到预习本内。
3.5 借助朗读法
朗读在预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有感情地朗读,能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秀美的山水、迷人的画卷、优美的歌曲、感情丰富的人物、绕梁三日的意境;能把学生带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使学生的语言更丰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使文章的内容在头脑中产生立体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预习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当地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预习,发挥出预习的最大作用。教师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建立不同的预习标准,并且要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程度。这将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也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巫呷.怎样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9(12):34-34.
[2]杨观玉.刍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37-37.
[3]陈爱妹,林光禄.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6(19).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预习;策略
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必要的一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预习的有效性。有用的预习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等。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很多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语文预习的带来的作用。
1.语文教学现状
资源利用率低:在少数民族地区,没有重复利用到教育的资源。一方面由于该地区没有合理地管理各种教育资源,因为对教育资源不了解,因此很多教育资源没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该地区很多的小学没有足够的汉语教材。
教学环境非母语:少数民族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汉语之间的语法等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肯定很有很多的困难。因此,教师不应该直接应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的语文讲授方法,而是应该对其进行优化,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语言观念差异:因为少数民族语言体系和汉语之间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很难将汉语转换为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这就导致学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完成语言的转换和理解,那么在课堂上的理解也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2.语文预习现状
虽然语文预习已经走进了少数民族小学的课堂中,但是产生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预习时只是简单地完成老师的作业,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去预习。这些学生只是完成了生词的学习,并没有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且老师并不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检查学生是否预习,因此很多学生只是随便预习了一下。有些老师并没有将预习任务细分,而只是让学生预习。这就导致学生不了解预习的方法和目的,产生的效果并不好。
3.提高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3.1 建立预习标准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重点难点设定有针对性的预习标准。比如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可以进行预习了。在第次上语文课时,应该告诉学生这次预习的内容和标准是什么。比如对于生字,要查字典,记住读音,记住这个词的意思。对于重点的词语或句子,学生要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并且要在课堂上分享。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能够熟读整篇文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抽查。对于有疑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在课堂上重点听教师讲。
3.2 预习检查
预习也是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一,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检查可以监督学生自觉完成预习,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检查学生对于文章词语、句子的标注,可以在课堂上抽查学生读课文,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等。
3.3 建立循序渐进的标准
在小学的不同阶段中,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预习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在不同的阶段中建立不同的预习标准。比如在刚进入小学的几年,预习标准主要关注认识并记忆生字,通读文章等。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语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那么对于高年级的语文预习需要有更高的标准,可以概况如下:
确定单元目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知识重点。学生要在比较分析各单元文章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重点知识范围,比如单元的特点是了解文章体裁。那学生在预习此单元的文章时,就应该重点关注文章的类型及写作手法。如果文章是议论文,那么就要从文章中分析出文章的论点,还要标注出哪些是文章的论点,哪些是文章的论据等。
分析文章背景。在分析一篇文章時,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出发,文章的题目一般就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从文章的题目中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认真读文章,找到答案。另外,学生在读一篇文章前,需要找到作者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这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点,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分析课前提示。在读一篇文章之前,往往课本上会有一些问题提示。学生可以首先分析这些提示,这是预习文章的关键点。通过提示,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正确地分析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
3.4 预习三步曲
为增强课前预习的实效性,教师可将要求具体化:第一步,结合《语文词语手册》阅读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如有的疑难字词《语文词语手册》里没有,要求学生用字典查询,并将该知识写在预习本上。第二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并写出一百字左右的读后感。第三步,分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如有某个题目不能解决的,摘抄到预习本内。
3.5 借助朗读法
朗读在预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有感情地朗读,能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秀美的山水、迷人的画卷、优美的歌曲、感情丰富的人物、绕梁三日的意境;能把学生带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使学生的语言更丰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使文章的内容在头脑中产生立体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预习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当地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预习,发挥出预习的最大作用。教师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建立不同的预习标准,并且要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程度。这将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也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巫呷.怎样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9(12):34-34.
[2]杨观玉.刍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37-37.
[3]陈爱妹,林光禄.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