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敏捷、充满活力的青春期,也是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教育的根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加强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教育,不以教师的“指挥棒”来统一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领悟、探究化学的本质与现象变化过程,从中掌握新知识,获取新信息,要求学生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通过想象、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总结、归纳出物质的现象和本质,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望,一旦学生喜欢上了某门课程,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教师要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一些具有悬念的化学课堂实验,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感受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再利用化学领域的名人名家等先进事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由紫罗兰遇酸变红的现像发明了酸碱指示剂,门捷列夫由原子的质子数的变化规律制定元素周期表:讲燃烧时,介绍拉瓦锡敢于向当时的燃素学说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氧化学说:阿拂伽德罗、道尔顿不迷信五行学说提出了分子一原子论……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化学故事和实验来教育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与创新思维的胆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实验以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爆炸实验、钠与水反应等,通过这些办法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奥妙与真知。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与情境教学环境,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尖端科技等各个领域中的巨大作用。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幽默风趣的授课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也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有着不可或缺的情感作用。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根据化学学科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想象性、操作性,再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要脚踏实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断开发智力,不要总是依赖教师的答案进行思维,更不可以停留在书本、老师等固定的思维模式里。例如:学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时,教师用实验证明CaO能不能跟H2O化合?而CuO能不能跟H2O化合?怎样鉴别MgSO4溶液和MgCl2溶液?怎样用Ca(OH)2制取CaCl2?先让学生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主动探究、总结归纳,通过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积极创新、敢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创设实验情景,不断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奥妙,探索自然科学的现象和原理。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中,实验一直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不仅能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欲望、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另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也不容忽视,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如正确认识和利用一氧化碳(CO)在生活中的现象。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也是一种可燃气体,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见煤炭燃烧时的情景,它的用途是可以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以及气体燃料,但一氧化碳还会污染环境。懂得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的运用要靠平时的积累。化学注重知识的社会性、实用性。因此,教学中如何将社会性、实用性、创造性相融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有益的科技活动。如:组建科技课外兴趣小组,创建科技活动场所,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这可通过学生的认真钻研、教师的细心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活动中,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科技小实验到结合课本,运用平时积累的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范围,再动手实践一些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实验,加强感性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撰写科技活动心得体会,总结学生的创新成果,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八中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望,一旦学生喜欢上了某门课程,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教师要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一些具有悬念的化学课堂实验,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感受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再利用化学领域的名人名家等先进事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由紫罗兰遇酸变红的现像发明了酸碱指示剂,门捷列夫由原子的质子数的变化规律制定元素周期表:讲燃烧时,介绍拉瓦锡敢于向当时的燃素学说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氧化学说:阿拂伽德罗、道尔顿不迷信五行学说提出了分子一原子论……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化学故事和实验来教育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与创新思维的胆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实验以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爆炸实验、钠与水反应等,通过这些办法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奥妙与真知。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与情境教学环境,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尖端科技等各个领域中的巨大作用。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幽默风趣的授课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也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有着不可或缺的情感作用。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根据化学学科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想象性、操作性,再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要脚踏实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断开发智力,不要总是依赖教师的答案进行思维,更不可以停留在书本、老师等固定的思维模式里。例如:学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时,教师用实验证明CaO能不能跟H2O化合?而CuO能不能跟H2O化合?怎样鉴别MgSO4溶液和MgCl2溶液?怎样用Ca(OH)2制取CaCl2?先让学生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主动探究、总结归纳,通过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积极创新、敢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创设实验情景,不断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奥妙,探索自然科学的现象和原理。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中,实验一直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不仅能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欲望、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另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也不容忽视,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如正确认识和利用一氧化碳(CO)在生活中的现象。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也是一种可燃气体,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见煤炭燃烧时的情景,它的用途是可以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以及气体燃料,但一氧化碳还会污染环境。懂得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的运用要靠平时的积累。化学注重知识的社会性、实用性。因此,教学中如何将社会性、实用性、创造性相融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有益的科技活动。如:组建科技课外兴趣小组,创建科技活动场所,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这可通过学生的认真钻研、教师的细心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活动中,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科技小实验到结合课本,运用平时积累的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范围,再动手实践一些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实验,加强感性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撰写科技活动心得体会,总结学生的创新成果,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八中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