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不花:商业也是一种修行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re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岁辍学北漂,一年后就给当时的中国首富刘永好上过课,19岁当董事长,21岁成为企业咨询界的翘楚,34岁转型担任《罗辑思维》CEO,并创办得到App。“脱不花”李天田的经历被无数职场人士艳羡,但她自己却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遵从了内心的选择。”

这是有心人的世界


  1996年夏天,17岁的山东临沂姑娘李天田奔赴北京补习英语,准备半年后去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留学。初到北京,每天的见闻都让她感到无比新奇,仿佛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她自作主张辍学到三里屯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做了办公室文员,虽然月薪只有380元,但她仍口出豪言:“我要凭自己的本事闯一闯!”她为此和父亲闹翻了,憋着劲要“证明自己”。
  为了表达决心,李天田“行走江湖”前给自己起了个网名“脱不花妹妹”。“脱不花”源自梁羽生的小说《萍踪侠影录》,那个姑娘豪爽义气,活得实在痛快。李天田也要做一个痛快的女孩,自此,脱不花成了她的名字。
  彼时广告代理行业兴起不久,风头正劲,虽然学历不高,且身无分文,但激情澎湃的脱不花一入行便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
  一个月后,当全公司的人都在为一份竞标方案发愁时,当时还只负责买盒饭、管仓库的脱不花暗自上了心。她犹豫了很久,终于拨通了时任北京奥美广告公司总经理湛祥国的电话。电话是秘书接的,脱不花单刀直入:“您好!我是听过湛先生讲座的一名学生,我有些问题想要请教他,能否请他给我回一个电话?”挂了电话,她才发觉手心冒汗。
  或许是对脱不花的勇气起了好奇心,湛祥国竟没摆一点架子,与她相约见面,耐心地一步步教她。那次提案虽未通过,但之后客户却与公司陆续进行了多个项目的合作。公司领导欣赏她的敢想敢拼,第二年便破格提拔她为重要项目的负责人及培训师。
  工作中锐意进取的脱不花其实也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她的理想人生是“做一点事,养两个娃,住三间房,饮四季茶,闲了烧五六道小菜,常往来七八户人家,醇酒只饮九分,十全大补书中达”。可是,当开足马达为此奋斗时,她才发现胸中的那股冲劲让自己停不下来。
  那时,脱不花全身心投入事业拓展。路过一家酒店的会议室,她无意中旁听了一场培训会,见主讲老师侃侃而谈,企业运营观点新颖超前,便产生浓厚兴趣,大胆邀约:“如果我们也举办公开课,可不可以请您来讲课呢?”没场地,她就和酒店经理谈;没学员,她就去熟悉的客户那里复印了一大本企业名人通讯录,一个个打电话,最后凑来了20多人;活动缺少主持人,她就亲自上阵,还设计抽奖环节、评选优秀学员,忙得不亦乐乎。会后,一位优秀学员对她的服务大加赞赏:“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这位学员就是蒙牛乳业的创始人牛根生,之后的10年他成为脱不花重要的合作客户。

最好的排序是遵从内心选择


  过了30岁,事业风生水起的脱不花反而日渐恐慌,觉得自己这些年一直风风火火做事,没有什么沉淀,而且个人情感也没有着落。好友建议她:“你有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为什么不把它总结出来让更多人受益呢?”于是,脱不花开始阅读写作,逐渐打通商业观察的“任督二脉”,一跃成为商业杂志的专栏作者。
  视野的拓展,让脱不花看到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2014年,当好友罗振宇邀请她加入《罗辑思维》一起创业时,脱不花二话不说抛下了深耕多年的咨询公司,一头扎入了互联网创业公司。进入一个新兴的行业,脱不花的生活陷入了空前的忙乱,常常开会到半夜,天不亮又投入到战斗中。大概是怕她“走火入魔”,好友纷纷给她介绍对象缓解压力。
  就在那一年,脱不花和丈夫张大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之初,罗振宇就传授经验说:“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一个只属于彼此的特定仪式,哪怕只是为对方挤个牙膏。”脱不花夫妇深以为然,于是将每天晚上睡前一起刷美剧作为仪式,还笑称这样可以“一刷泯恩仇”。
  2016年,“得到”App创立,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的脱不花,生二女儿的前一天晚上还在开会,第二天分娩结束不到四小时,她就开始在工作群里布置工作,以至于同事大加感叹:“真是疯了!”
  脱不花5岁的大女儿很喜欢一位邻居阿姨,那是位全职妈妈,美丽温柔。“媽妈,你为什么不能像阿姨那样天天在家照顾我呢?长大以后我也要当全职妈妈。”一度,这成了大女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脱不花认真想了想,说:“你喜欢做的事我会尊重你的选择,但妈妈想上班,你是不是也应该尊重妈妈的选择?”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每年公司的跨年演讲,脱不花都会把女儿接到工作的地方,让她们在现场感受她的焦虑、紧张,以及顺利完成后的喜悦和泪水。她相信,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会在无形中告诉孩子: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排序是遵从内心的选择。

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从2018年开始,脱不花发现排队找她说事儿的人变少了,很少有人再需要寻求她的建议和帮助。她感叹说这是好事,说明年轻人做事越来越驾轻就熟。但与此同时,她内心却充满了深深的无用感。烦躁中,她翻开好友送给她的书,扉页上题写着:“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病苦者为作良医,于贫穷者令得伏藏。”看着这段话,她愣怔了许久,或许商业也是一种修行,无论做什么都不能为了赶路而忘了方向和初心。这份领悟让她醍醐灌顶。“建设一所全球领先的终身大学,让这个世界上各行各业的高手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影响更多人。”这是创办得到的初衷,何不一心一意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呢?
  在2020年得到跨年演讲中,罗振宇铿锵有力地表达出了脱不花的观点:“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给女性的机会。”的确,脱不花从来没有辜负这个机会。“永远都要打主力。”她跟其他创始人约好,“不论这家公司好或不好,咱都不下牌桌,坚决不下牌桌。只要不停,下一把就有机会。”为了让自己保持锐利,脱不花没有助理,自己订机票、写演讲稿、做PPT。她的手机屏保上写着今年要做的几件事:每周跑30公里,体重稳定在55公斤,每天学半小时英语。
  如今已经40岁的脱不花留着一头短发,整个人看上去又飒又美。虽然别人对她的称呼早已从“脱不花妹妹”变成了“花姐”,脱不花却觉得自己正在进入一生中最好的阶段。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前不久,“错换人生28年”事件当事人之一因肝癌去世,两个抱错孩子的家庭再次被推上热搜,到底是“错换”还是“偷换”至今未果,但其间的种种矛盾还是引起了人们对人性的深刻思索。  我突然想起上海作家滕肖澜的长篇小说《海上明珠》,当时有人评论故事情节的设定太过戏剧化,没想到如今却有了现实版,虽然小说与现实结局大不相同,但还是应了那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小说开门见山,由车祸切入,千余字后便道出了“女
期刊
村子搬迁,集中居住,许多缸被主人遗弃。过去盛水盛米盛糠、腌鱼腌肉腌排骨腌猪头等多种作用的家什,在崭新得一尘不染的家里找不到安身之处。我和70多岁的婆婆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到无人的院落里寻缸,然后用三轮车拖回来。婆婆惜物,她从城里穿连衣裙的小姑娘变成山区老太太,与缸结下不解之缘。  我心里早已计划好,准备培植一缸菖蒲、一缸莲、一缸茨菰、一缸荷。前面三样,第一年夏天已实现,唯独荷错过了下藕的机会。  娘
期刊
1985年~2020年,《莫愁》杂志从20世纪走到21世纪,历经35载春夏秋冬。遥想当年,江苏省妇联为更加有力地推动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决定创办一本全省妇女自己的期刊,在省委的重视关怀下,在宣传出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莫愁》应运而生。  35年,《莫愁》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以高站位大格局,向社会展示各界巾帼风采,为女性构建精神文化家园,成为妇女事业发展的舆论阵地。我们与女性交流职
期刊
编辑手记:马静(中)和下水道四班姐妹  20多年前,《莫愁》刊登了徐州市下水道四班的事迹,这个光荣集体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在《莫愁》创刊35周年之际,记者对下水道四班进行了回访,邀请第五任班长马静为我们讲述半个世纪以来她们眼中时代和城市的变迁。  6月一入梅,整个江苏便泡在了雨水里,大量的降水考验着每座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在徐州,有这样一群朴实乐观的人,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险,50年来守护着城市的
期刊
一本雜志的价值是什么?她是带有logo的文化产品,链接起生产线上下全部的努力。她链接起读者、报道对象、作者和编辑,链接起发行、印刷、物流以及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从策采编发到阅读、传播,到思考、回味……她链接的是每一个“看得见”的心灵和共同的记忆、情怀。  她书写时代、记录时代,属于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属于每一个奋斗者。35年来,《莫愁》记住了江苏热土和中国大地上一张张生动的面庞。大力发展种
期刊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1950年,华罗庚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引起强烈反响,海外学子受其感召,纷纷决定回国。这其中,就有夏培肃。  夏培肃1923年出生于重庆一个教育世家,父亲夏鸿儒在江津县办学办实业,母亲是小学校长。三四岁时,母亲便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诵《长恨歌》,引导她走进传统文化。她不仅博览群书,数学天赋也非常高,从小学到中学,始终保持第一名。枯燥的代数、几何,她却乐在
期刊
老人立下遗嘱  张伟与妻子唐钰共同孕育了五个子女。张魁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身体瘦弱,最受宠。2005年,张魁因病去世,唐钰不能承受打击,不久也撒手人寰。  幺儿、妻子相继离世,张伟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儿女们各自忙着生计,无暇照顾父亲,便想找个人来照顾他。2008年,陈翠应聘到张伟家当保姆。在陈翠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张伟对她心生好感。陈翠也觉得张伟心地善良,为人大方,可以托付。于是,两人从2009年起
期刊
编辑手记:刘晓佳  如数年前一样,刘晓佳依然忙忙碌碌,不同的是,这几年她帮助了更多的人,使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和城市待岗女性走上创业就业道路。面对记者采访,她说:“我的使命永不变,那就是在奋斗路上帮助更多的人学有所成、尊严就业。”  2020年6月8日,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育华职业培训学校非常热闹。“我是特意来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是你们教会了我一技之长,让我这个农村妇女可以有尊严地工作。”这名妇女手
期刊
编辑手记:  接受采访时,江苏淮安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建梅刚从云南考察回来。面对《莫愁》,她的话语中透露着对于果蔬种植合作社发展的乐观和自信。几年前,《莫愁》与李建梅有过一场对话,那时候的她正尝试着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展到电商领域。如今,在国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下,李建梅不但自我钻研农业技术,增产增收,还帶动了更多的村民一起奔向小康。李建梅  在农产品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李建梅深
期刊
“我们希望慧创计画是一个由多个小立方体组成的魔方,每个小立方体代表着一项创意技能。魔方每转动一次,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传递出温度、温暖和情感。”“慧创计画”是《莫愁》杂志近年来孵化的设计工作室。这个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设计工作室,也是《莫愁》35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莫愁》不断转型,具备了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漫等多种表现形式,滋养了多位优秀平面设计师。  慧创计画设计团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