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者必须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着眼于促成“学”的课堂。思想品德课堂中需要尊重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唤起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并适时鼓励,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个性化结局”的“微环境”。
[关键词]素材学生课程资源个性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69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苏人版八年级第七课第二框)包括两方面内容:每个人的行为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自由权利为前提;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备课过程中,笔者看到前一框的一则作业:某地一辆载着某单位5万元人民币的汽车发生了车祸,车上人员身受重伤,钱撒了一地。请你续写该故事两个不同的结局,并分析不同行为会造成的后果。
笔者对该故事加以适当改用:首先出示故事,然后请各组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可能有哪些结局。一番激烈讨论后,大家纷纷举手。于是,笔者先喊了一组学生(派代表)将结局写到黑板上。
1.车翻了,钱被路人甲抢光了。
2.台风来了,钱都飞了。
3.车爆炸了,钱都烧了。
其他学生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笔者又喊了一组学生。(为了便于论述,笔者按书写先后顺序统一编号)
4.路人怕惹事,不管伤者,走了。
5.车上是黑社会赃款,被警察带走了。
这时有学生轻声问我:“老师,我能去写吗?”笔者立即欣然允许。
6.群众有的抢钱、有的旁观、有的制止(抢钱),引起争执,一片混乱,车上人员重伤无人抢救导致死亡,有的钱不知下落,单位损失很大。
7.有好心人撥打110,警方却未及时赶来,钱被抢走,伤员未能得到及时抢救导致死亡。
8.群众中有医生及时抢救伤员,伤员得救;但有人贪财,钱被抢得所剩无几。
9.群众及时拨打110、120,有好心人拾到钱交还给警察,救护人员及时赶到现场,重伤者被及时抢救脱离危险,单位收到5万元后,举行活动感谢群众。
与此同时,又有学生展现了他们的想象力。
10.车翻了,钱飞舞着,看到钞票的群众纷纷红了眼,上前去抢,情况十分混乱。几分钟后,警察到了,声波炮、放枪等一系列方法都用了,情况没有好转。这时,一个便衣警察上前抢了一张钞票撕了,说“假的”。于是大家都散了。单位最后还有49900元。
而后,笔者及时在电子白板上补充了有关“哄抢物品”的法律规定,并组织学生对各个结局中不同人物的行为展开评价,进而“水到渠成”地得出各种结论。
对该节课,笔者课后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唤起学习意识,着力主动建构
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还通过各种媒体了解了社会冷漠等现象,并且对很多社会现象形成了一些见解。本课中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着眼于促成“学”的课堂,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并不“喧宾夺主”。学生被纷纷调动起来,开动脑筋,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还收获了许多惊喜。
二、契合个性发展,力促创新人才
随着现在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竞争的加剧,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需要具有个性特长、完整人格的生力军,需要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育其创新力”。思想品德课堂中同样需要尊重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千差万别,才能素养各有千秋,心智发展各有不同,所处环境具有丰富性多样性,我们不可能运用一样的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培养同样的人才。
在本课中,笔者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并适时鼓励,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个性化结局”的“微环境”。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负众望地提出十种结局。即便同样是“钱没了”的结局也生成了多个版本。令笔者欣喜的是,在另外一个班级授课时,甚至有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结局。
试想,如果我们仅仅按部就班地满足于“不捡钱救人”和“捡钱不救人”两种结局,不再启发引导,虽一切显得“有条不紊”,但课堂势必缺少激情和灵动,也会将学生许多“独到”甚至“有价值”的灵感“扼杀在摇篮里”。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不经意间“任性”的一个学习过程也可以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揣摩学生心理,深入探讨教育理论,研读教材,筛选素材,精选认知策略,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收放自如”,以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素材学生课程资源个性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69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苏人版八年级第七课第二框)包括两方面内容:每个人的行为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自由权利为前提;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备课过程中,笔者看到前一框的一则作业:某地一辆载着某单位5万元人民币的汽车发生了车祸,车上人员身受重伤,钱撒了一地。请你续写该故事两个不同的结局,并分析不同行为会造成的后果。
笔者对该故事加以适当改用:首先出示故事,然后请各组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可能有哪些结局。一番激烈讨论后,大家纷纷举手。于是,笔者先喊了一组学生(派代表)将结局写到黑板上。
1.车翻了,钱被路人甲抢光了。
2.台风来了,钱都飞了。
3.车爆炸了,钱都烧了。
其他学生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笔者又喊了一组学生。(为了便于论述,笔者按书写先后顺序统一编号)
4.路人怕惹事,不管伤者,走了。
5.车上是黑社会赃款,被警察带走了。
这时有学生轻声问我:“老师,我能去写吗?”笔者立即欣然允许。
6.群众有的抢钱、有的旁观、有的制止(抢钱),引起争执,一片混乱,车上人员重伤无人抢救导致死亡,有的钱不知下落,单位损失很大。
7.有好心人撥打110,警方却未及时赶来,钱被抢走,伤员未能得到及时抢救导致死亡。
8.群众中有医生及时抢救伤员,伤员得救;但有人贪财,钱被抢得所剩无几。
9.群众及时拨打110、120,有好心人拾到钱交还给警察,救护人员及时赶到现场,重伤者被及时抢救脱离危险,单位收到5万元后,举行活动感谢群众。
与此同时,又有学生展现了他们的想象力。
10.车翻了,钱飞舞着,看到钞票的群众纷纷红了眼,上前去抢,情况十分混乱。几分钟后,警察到了,声波炮、放枪等一系列方法都用了,情况没有好转。这时,一个便衣警察上前抢了一张钞票撕了,说“假的”。于是大家都散了。单位最后还有49900元。
而后,笔者及时在电子白板上补充了有关“哄抢物品”的法律规定,并组织学生对各个结局中不同人物的行为展开评价,进而“水到渠成”地得出各种结论。
对该节课,笔者课后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唤起学习意识,着力主动建构
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还通过各种媒体了解了社会冷漠等现象,并且对很多社会现象形成了一些见解。本课中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着眼于促成“学”的课堂,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并不“喧宾夺主”。学生被纷纷调动起来,开动脑筋,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还收获了许多惊喜。
二、契合个性发展,力促创新人才
随着现在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竞争的加剧,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需要具有个性特长、完整人格的生力军,需要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育其创新力”。思想品德课堂中同样需要尊重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千差万别,才能素养各有千秋,心智发展各有不同,所处环境具有丰富性多样性,我们不可能运用一样的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培养同样的人才。
在本课中,笔者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并适时鼓励,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个性化结局”的“微环境”。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负众望地提出十种结局。即便同样是“钱没了”的结局也生成了多个版本。令笔者欣喜的是,在另外一个班级授课时,甚至有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结局。
试想,如果我们仅仅按部就班地满足于“不捡钱救人”和“捡钱不救人”两种结局,不再启发引导,虽一切显得“有条不紊”,但课堂势必缺少激情和灵动,也会将学生许多“独到”甚至“有价值”的灵感“扼杀在摇篮里”。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不经意间“任性”的一个学习过程也可以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揣摩学生心理,深入探讨教育理论,研读教材,筛选素材,精选认知策略,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收放自如”,以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