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思维导图为理论基础,搜集相关理论和教学研究,设置实验班级和参照班级,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看法,在实验班级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从而证实了思维导图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 独立学院 英语阅读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2015059YP。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9-02
一、概述
现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入学词汇量的要求为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要求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掌握常用的语法结构和掌握篇章结构的分析理论。英国学者东尼·伯赞基于脑科学研究成果提出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已经被应用于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它可以和语篇分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可视化的方式,启发大脑的活力,让思维处于不断的探索、修正、延伸中。
二、实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5级非英语专业四个班级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为实验班级,两个班级为参照班级,实验班87人,参照班88人。本研究从2015年9月起至2016年1月结束。
(二)案例教学
本案例选取了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文章“Catch 22”。
首先课前提醒学生进行文章生词的预习。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分类整理,互相关联的单词做标记。这样绘制的词汇图经过课堂教学的补充,在课后有利于进行单词复习背诵。
教学中前十分钟,首先由教师提出两个与文章相关的话题,本文标题“Catch 22”,可以思考标题和文章的体裁是否有联系、预测第22条军规的具体内容等。接着介绍小说的背景资料,带领学生阅读正文前的介绍材料,完成导入。然后让学生泛读课文,概括出文章主题并该主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对文章关键词的提炼可以从形容词、语法、情节、人物等不同角度并找出每一段的中心。接着精读课文,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二级、三级分支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次精读课文,由教师总结绘制的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软件Mind Manager,这样图式可以整体呈现,也可以层层展开并对所绘内容进行放大和缩小。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中难点的讲解,并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复述。课堂的最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思维发散,完善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对文章从粗到细,从段落到关键词的分析过程,可以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复述环节可以增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联想环节会增加思维的广度。
三、研究数据分析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在实验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87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85份。实验前,73%的同学对思维导图不太了解;对其感兴趣的学生占72%;46%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重点应该是语篇分析,其次是语法句子结构分析,占32%。实验后,70%的学生同意思维导图能够激发阅读兴趣;75%的学生同意思维导图能培养发散思维;80%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能提高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76%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
(二)英语测验数据分析
实验前四个班学生的测验平均分和标准差水平相当,实验后,实验班和参照班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测试分数的提升是参照班的三倍。
四、结论
思维导图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它可以使个人的思维可视化,更容易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在课堂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提高对文章的组织和概括能力;它有助于节省阅读时间,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在思考时从问题焦点出发;它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思维导图的最大的特点—发散性,对相关话题进行不断拓展,激发联想,从而发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學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海森.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
[2]赵佳娜.思维导图在认知结构构建中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
作者简介:
李琳婧,女,1994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3级经济系本科生,研究方向:会计学CIMA方向,教学法。
孙晓云,女,1979年10月生,籍贯:山东日照,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学历:硕士,职称:讲师。
王瑞丽,女,1982年9月生,籍贯:河南周口,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历:硕士,职称:讲师。
【关键词】思维导图 独立学院 英语阅读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2015059YP。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9-02
一、概述
现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入学词汇量的要求为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要求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掌握常用的语法结构和掌握篇章结构的分析理论。英国学者东尼·伯赞基于脑科学研究成果提出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已经被应用于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它可以和语篇分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可视化的方式,启发大脑的活力,让思维处于不断的探索、修正、延伸中。
二、实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5级非英语专业四个班级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为实验班级,两个班级为参照班级,实验班87人,参照班88人。本研究从2015年9月起至2016年1月结束。
(二)案例教学
本案例选取了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文章“Catch 22”。
首先课前提醒学生进行文章生词的预习。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分类整理,互相关联的单词做标记。这样绘制的词汇图经过课堂教学的补充,在课后有利于进行单词复习背诵。
教学中前十分钟,首先由教师提出两个与文章相关的话题,本文标题“Catch 22”,可以思考标题和文章的体裁是否有联系、预测第22条军规的具体内容等。接着介绍小说的背景资料,带领学生阅读正文前的介绍材料,完成导入。然后让学生泛读课文,概括出文章主题并该主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对文章关键词的提炼可以从形容词、语法、情节、人物等不同角度并找出每一段的中心。接着精读课文,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二级、三级分支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次精读课文,由教师总结绘制的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软件Mind Manager,这样图式可以整体呈现,也可以层层展开并对所绘内容进行放大和缩小。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中难点的讲解,并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复述。课堂的最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思维发散,完善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对文章从粗到细,从段落到关键词的分析过程,可以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复述环节可以增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联想环节会增加思维的广度。
三、研究数据分析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在实验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87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85份。实验前,73%的同学对思维导图不太了解;对其感兴趣的学生占72%;46%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重点应该是语篇分析,其次是语法句子结构分析,占32%。实验后,70%的学生同意思维导图能够激发阅读兴趣;75%的学生同意思维导图能培养发散思维;80%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能提高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76%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
(二)英语测验数据分析
实验前四个班学生的测验平均分和标准差水平相当,实验后,实验班和参照班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测试分数的提升是参照班的三倍。
四、结论
思维导图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它可以使个人的思维可视化,更容易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在课堂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提高对文章的组织和概括能力;它有助于节省阅读时间,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在思考时从问题焦点出发;它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思维导图的最大的特点—发散性,对相关话题进行不断拓展,激发联想,从而发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學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海森.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
[2]赵佳娜.思维导图在认知结构构建中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
作者简介:
李琳婧,女,1994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3级经济系本科生,研究方向:会计学CIMA方向,教学法。
孙晓云,女,1979年10月生,籍贯:山东日照,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学历:硕士,职称:讲师。
王瑞丽,女,1982年9月生,籍贯:河南周口,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历:硕士,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