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教学方法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并重。笔者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并综合当今物理教学的实践基础,提出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途径。
【關键词】高中物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策略 培养途径
概述:通过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一个学生想要有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应当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它们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也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目标所在。现如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通过人的情绪或者举动对周遭是我的影响。在对心理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界定。
在许多的教学事例都告诉我们:保持良好的主导情绪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试想,教师若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学生的情绪会立即高涨兴奋,因为老师的快乐情绪感染了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反之,老师绷着脸,面无表情,或怒气冲冲,或烦躁不安等,学生会感到精神紧张、压抑。相比之下,学生心态轻松时接受知识效果会更好。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叹息物理是“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由于感到学习物理很困难,有的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和勇气,产生畏难情绪。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根据教育心理学,表扬带来的正面效应远远好于批评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即使他们做得不够好。
二.我国现今高中物理的实施现状
我国现今的高中物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三个现状:
第一,在三维教学目标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很具体、很明确,而“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有一定的模糊性,只给出了宏观要求,没有将其具体化。所以在实施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二,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的基础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内隐的,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不断建构。因此,过程体验的时间性与有限的教学时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
三.对高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的初步设计
“评估”的主要手段有:观察、无干扰技术、会谈、问卷等,用于了解学生发展状况及个性需求。
“诊断”即指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处的层次及影响因素。通过与学生的预期目标进行对照,有助于制定培养目标:分析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因素,及学生的兴趣方向,可以帮助制定培养的具体方法,使培养措施更有针对性。
“实施”即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实施”要针对诊断的结果进行,既要兼顾班级授课的现状,也要兼顾因材施教的原则。
反馈、调整步骤就是评价、诊断、实施步骤的再循环。
通过评价、诊断以判断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状况与相关因素,再对症下药实施合理的措施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反馈、调整就是对实施步骤的成效进行评估
并加以改进,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在这样循环上升的过程中展开。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当充分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能抛开学科的教育内容而进行单独的思想教育。通过不断的调节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心理活动,形成三性,即形成态度内外特征的积极性、一致性与科学性。
(一)端正认知态度
认知因素是个体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表象,通过讨论与延伸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的认知态度,相应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二)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
态度的情感因素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评价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如喜欢、厌恶、同情、自责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对态度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特殊的互助活动,师生之间交往的情感关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渗透于一切的师生关系之中,因此,师生中的情感会直接的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三)形成正确的行为倾向
行为倾向因素是个体对态度对象准备作出某种反应的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强化的几种形式:第一,直接强化。即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而受到强化。。第二,替代强化。指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间接受到的强化。
教学效果是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创造的。在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沟通和融洽,它将在教学中起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从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促进师生情感密切交融。
结束语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学生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它们共同组成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因此学生学习的环境将对学生的情感养成、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笔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培养态度的习惯阶段做起”这一观点,并且综合态度、行为倾向等方面对其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制定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理念,是以教师的真情付出与教学的精心设计不断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去渗透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态度。
参考文献
[1] 李晓芬,王春征.张亚茹 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刘月 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3] 冯函秋 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期刊论文].
【關键词】高中物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策略 培养途径
概述:通过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一个学生想要有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应当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它们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也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目标所在。现如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通过人的情绪或者举动对周遭是我的影响。在对心理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界定。
在许多的教学事例都告诉我们:保持良好的主导情绪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试想,教师若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学生的情绪会立即高涨兴奋,因为老师的快乐情绪感染了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反之,老师绷着脸,面无表情,或怒气冲冲,或烦躁不安等,学生会感到精神紧张、压抑。相比之下,学生心态轻松时接受知识效果会更好。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叹息物理是“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由于感到学习物理很困难,有的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和勇气,产生畏难情绪。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根据教育心理学,表扬带来的正面效应远远好于批评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即使他们做得不够好。
二.我国现今高中物理的实施现状
我国现今的高中物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三个现状:
第一,在三维教学目标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很具体、很明确,而“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有一定的模糊性,只给出了宏观要求,没有将其具体化。所以在实施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二,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的基础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内隐的,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不断建构。因此,过程体验的时间性与有限的教学时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
三.对高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的初步设计
“评估”的主要手段有:观察、无干扰技术、会谈、问卷等,用于了解学生发展状况及个性需求。
“诊断”即指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处的层次及影响因素。通过与学生的预期目标进行对照,有助于制定培养目标:分析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因素,及学生的兴趣方向,可以帮助制定培养的具体方法,使培养措施更有针对性。
“实施”即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实施”要针对诊断的结果进行,既要兼顾班级授课的现状,也要兼顾因材施教的原则。
反馈、调整步骤就是评价、诊断、实施步骤的再循环。
通过评价、诊断以判断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状况与相关因素,再对症下药实施合理的措施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反馈、调整就是对实施步骤的成效进行评估
并加以改进,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在这样循环上升的过程中展开。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当充分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能抛开学科的教育内容而进行单独的思想教育。通过不断的调节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心理活动,形成三性,即形成态度内外特征的积极性、一致性与科学性。
(一)端正认知态度
认知因素是个体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表象,通过讨论与延伸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的认知态度,相应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二)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
态度的情感因素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评价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如喜欢、厌恶、同情、自责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对态度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特殊的互助活动,师生之间交往的情感关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渗透于一切的师生关系之中,因此,师生中的情感会直接的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三)形成正确的行为倾向
行为倾向因素是个体对态度对象准备作出某种反应的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强化的几种形式:第一,直接强化。即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而受到强化。。第二,替代强化。指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间接受到的强化。
教学效果是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创造的。在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沟通和融洽,它将在教学中起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从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促进师生情感密切交融。
结束语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学生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它们共同组成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因此学生学习的环境将对学生的情感养成、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笔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培养态度的习惯阶段做起”这一观点,并且综合态度、行为倾向等方面对其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制定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理念,是以教师的真情付出与教学的精心设计不断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去渗透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态度。
参考文献
[1] 李晓芬,王春征.张亚茹 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刘月 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3] 冯函秋 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