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方法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最终的结果是:高耗低效。老师和学生往往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是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在下面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很充实,教师尽力了,但从学习效果来看却不尽如人意。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真正能够付诸实践的操作指导。以下是我结合教学实际对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一、激发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了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一个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我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生动感知与体验。在导入新课时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体验到语文课堂的生机活力、富于激情和想象。例如蒲松龄的《狼》这一课,传统教法是先让学生把字词解释搞懂,句子准确译成现代文,文章结构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就算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了。但如要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我安排学生通过表演形式把故事情节演绎出来,这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学生同时又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在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语文。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
二、创造一个有感悟的课堂。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感悟、体验、领悟文本的深刻含义,为他们打造一个能有所感悟的课堂。读课文把握内容,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学生往往只能理解课文但要真正体会还需要下苦工夫,教师要多引导体会。例如《生命生命》描写的是作者的三次对生命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生命、希望生命有意义的情感呢?通过交流生命如何体现价值,而后通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生命的奇迹故事,如霍金、贝多芬等人的故事,孩子们带着深深的敬佩,饱含着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之情赞美着,思考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自己也深受感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主动地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应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鲁庄公真的是昏君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分组进行了讨论,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赞同教参的主张,还有的同学则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困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接见曹刿,还能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能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通过讨论,同学们公认:鲁庄公并非是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
四、注重全体学生相互间的合作,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在教《水调歌头》一文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月亮在苏轼的笔下代表两种情感,失意和怀念。其实,中国有许多咏月诗词,文人在月亮上寄托的感情也各不相同。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感情到底有哪几种?月亮在他们笔下代表什么?(老师用投影仪出示选辑的若干首古代咏月诗词,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各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代表1: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故乡。依据是李白在《静夜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代表2: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亲人。证据是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代表3: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朋友……
代表4: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文人笔下代表愁绪。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感情到底有哪几种?月亮在他们笔下代表什么?”这一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互相启发,取得了个人独立学习难以取得的学习效果,并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壮大了学生的胆子,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从实际出发,尊重教学规律,更新教学方法,又要解放思想。我们只有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创设教学佳境,丰富语文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方法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最终的结果是:高耗低效。老师和学生往往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是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在下面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很充实,教师尽力了,但从学习效果来看却不尽如人意。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真正能够付诸实践的操作指导。以下是我结合教学实际对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一、激发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了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一个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我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生动感知与体验。在导入新课时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体验到语文课堂的生机活力、富于激情和想象。例如蒲松龄的《狼》这一课,传统教法是先让学生把字词解释搞懂,句子准确译成现代文,文章结构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就算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了。但如要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我安排学生通过表演形式把故事情节演绎出来,这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学生同时又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在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语文。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
二、创造一个有感悟的课堂。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感悟、体验、领悟文本的深刻含义,为他们打造一个能有所感悟的课堂。读课文把握内容,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学生往往只能理解课文但要真正体会还需要下苦工夫,教师要多引导体会。例如《生命生命》描写的是作者的三次对生命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生命、希望生命有意义的情感呢?通过交流生命如何体现价值,而后通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生命的奇迹故事,如霍金、贝多芬等人的故事,孩子们带着深深的敬佩,饱含着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之情赞美着,思考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自己也深受感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主动地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应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鲁庄公真的是昏君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分组进行了讨论,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赞同教参的主张,还有的同学则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困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接见曹刿,还能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能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通过讨论,同学们公认:鲁庄公并非是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
四、注重全体学生相互间的合作,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在教《水调歌头》一文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月亮在苏轼的笔下代表两种情感,失意和怀念。其实,中国有许多咏月诗词,文人在月亮上寄托的感情也各不相同。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感情到底有哪几种?月亮在他们笔下代表什么?(老师用投影仪出示选辑的若干首古代咏月诗词,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各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代表1: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故乡。依据是李白在《静夜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代表2: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亲人。证据是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代表3: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朋友……
代表4: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文人笔下代表愁绪。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感情到底有哪几种?月亮在他们笔下代表什么?”这一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互相启发,取得了个人独立学习难以取得的学习效果,并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壮大了学生的胆子,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从实际出发,尊重教学规律,更新教学方法,又要解放思想。我们只有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创设教学佳境,丰富语文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