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党委提出“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建校思想,在强调文化引领、抓好原有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更是将高水平的舞蹈普及教育提上了日程。
“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内涵包括:第一,打破舞蹈教育服务于舞台表演的局限,推进其由少数精英向人民大众的历史性转变,即通过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和成人舞蹈普及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进行舞蹈普及教育的具体实践。第二,培育舞蹈观众群和传播者,通过作品展演的形式,培养健康良性的舞蹈艺术市场;通过举办国际舞蹈赛事、建立英国舞蹈孔子学院、进行国际交流演出、派出访问学者等途径,搭建国内外舞蹈交流对话的广阔平台。第三,以舞蹈普及教育的理论形态为引领,充分重视舞蹈普及教育的科研,并将其成果及时转化到实践中去。目前,学院已积累相当数量的学术成果,多项专门的舞蹈普及教育研究课题已结题,更有多项课题相继申报成功并正在实施过程中。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让舞蹈普及教育由少数精英走向人民大众
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之一。这就是说,舞蹈教育要打破服务于舞台表演的局限,让舞蹈教育走下神坛,由少数精英走向人民大众。学院党委书记王传亮指出:“舞蹈普及教育工作是舞蹈学院必须做的,这也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应有之义。”对此,学院的考级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都承担了舞蹈普及教育的重要任务。
舞蹈考级制度在学院起始于1986年。它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艺术教育中新出现的一种普及型的舞蹈学习制度。由于舞蹈考级的培训学习与考试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的特点,现已成为舞蹈普及教育的成功方式,并成为社会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考级教育学院以“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实现高水平舞蹈普及教育为目标;以舞蹈考级的教材研发、师资培训、考试评价、课程推广为载体,搭建了立足首都、面向全国及海外的舞蹈素质教育服务平台,成为学院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目前,主要设有中国舞考级、芭蕾舞考级两个专业方向。2012年注册学生共计23万余人,培训教师共计2万多人次。学院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也落地开展舞蹈考级教育。
在教材编写上,《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1-13级)和《芭蕾舞分级考试教程》(1-8级)是我国第一套专门为儿童及青少年编写的校外舞蹈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主编分别由学院著名舞蹈教育家孙光言教授和曲皓教授担任。学院现已形成集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起规范化的校外舞蹈普及课程,拥有科学系统的自编出版的舞蹈普及教材。
舞蹈继续教育学院创立已有30年,主要以成人学历函授舞蹈教育和非学历舞蹈教育培训为主,工作重心是在职人员的提高培训、待业人员的就业培训以及社会各阶层的舞蹈素质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舞蹈继续教育学院为社会大众量身定制课程内容,不断开发适合成人特点的舞蹈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员的需求。课程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汉唐古典舞、团扇、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等,此外,还成功获批了有关成人舞蹈高等学历函授教育的专升本层次的新专业,并首次获批了有关成人舞蹈高等学历函授教育的高中起点本科教育,这些都为普及大众舞蹈教育奠定了基础。以2012年为例,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141个班,学生总人数达到3,000余人。在2012年第六届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中,继续教育学院参赛的8个节目分别获创作和表演一、二、三等奖共24项,成绩斐然。
以精品演出为平台,培育高素质的舞蹈观众群体
2012年11月17日,“北京舞蹈学院2012演出季(第一届)”在学院内新落成的剧场拉开帷幕。这是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战略,以及学院服务于首都文化发展的服务定位的具体体现;是大众了解舞蹈艺术的机遇,也是学院培育高雅舞蹈观众群,建构良性舞蹈艺术市场的策略之一。
第一届“演出季”推出《跨艺:舞动无界——光与水》《桃李争艳——北京舞蹈学院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获奖剧目展演》《沉沉的厝里情——厦门风情舞蹈诗》《明星之梦——芭蕾舞精品剧目专场》《窗外、情·缘——中、小型舞剧》《大美不言·国舞集萃——中国民族民间舞专场》《大美不言·国舞集萃——中国古典舞专场》7台21场精彩演出;融合了国内外高水平的舞蹈作品,汇聚了众多优秀的舞蹈演员,展现了近年来学院坚持高层次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坚持高水平普及教育的丰厚成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张克辉以及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的领导观看了演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以及中央芭蕾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业内单位领导、专家也在观演后给予一致好评。
作为中国舞蹈教育的最高学府、高品质舞蹈作品和优秀舞蹈人才最大的生产基地,学院每年还定期在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天桥剧场、世纪剧院、海淀剧院等剧院进行演出,为北京的观众献上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舞剧、舞蹈诗等舞蹈作品,舞种涵盖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等。2012年12月,学院附中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舞蹈专场演出《未来之星》,演员均是12岁~18岁的在校学生。他们将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各舞种的课堂示范搬上舞台,让大众了解舞蹈象牙塔内的景象。通过这样的舞台演出形式,展示了中国舞蹈界莘莘学子们青春昂扬的风采,也勾画出中国舞蹈事业蓬勃繁荣的未来蓝图。这是学院回馈社会的方式,力求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以国际舞蹈交流为契机,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
学院本着建设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宗旨,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舞蹈文化和世界舞蹈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北京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自2006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逐渐成为国际芭蕾舞界的一次高端盛会。比赛期间,还开展了各舞蹈院校的精品剧目展演、“大师工作坊”和“芭蕾教学研讨会”等中外学术交流活动,这是中外芭蕾舞文化交流和国际院校间芭蕾舞教学互动,推动了芭蕾舞学科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国际芭蕾舞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0年8月,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学院主办了“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分论坛”。该论坛设置了美学与舞蹈教育、美学与舞蹈创作、美学与舞蹈科学三大主题,广邀百余名国内外舞蹈艺术家与学者深入探讨舞蹈美学议题,他们以舞论道,以舞释美,通过智慧和思想的碰撞,为我们揭开舞蹈世界的另一面。期间,学院还为大会精心准备了一台《大美不言,国舞集萃》的演出,其中包含汉唐、敦煌、古典身韵和当代审美的中国舞蹈优雅、纯粹、美轮美奂,对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审美显现着中国舞蹈特有美学原则,多样存在又协调一致,给世界舞蹈人士带来了一次中国舞蹈艺术的美的强烈震撼,用舞蹈的方式传递了中华文化之美。
2011年,学院首批“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3名访学师生按计划返校,这是学院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学院等国际院校的交换生合作交流项目实施开展的硕果。他们在访学期间,传播了优秀的中国舞蹈文化,也收获了国际化的文化视阈。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新西兰、韩国等多所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
2011年11月,经过努力,中国国家汉办批准北京舞蹈学院与英国金史密斯学院合作,建设金史密斯学院舞蹈与表演孔子学院;12月“舞蹈孔子学院”正式成立。目前,英国舞蹈孔子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已开展并落实,为传播中华文化和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打开了新天地 。
学院每年都组团出访演出,有的是国家任务,有的是专业交流,所到之处均受到高度赞誉,师生们作为文化使者,把灿烂的中国舞蹈艺术带到了全世界。2009年、2011年学院“大美不言”舞蹈团在美国东西海岸连演10余场中国古典舞集萃,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文化盛事。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提升国民舞蹈素质教育水平
在坚持高水平普及教育的工作目标下,2006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舞蹈普及教育的专门研究,目前已有多项相关科研课题展开研究,如《校园舞蹈教学与编创实践》《中国舞蹈人才再教育》《中国舞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舞蹈学院成人学历教育总结和探索》《中国青少年舞蹈素质教育研究》《流行舞蹈研究与实践》《中国舞普及教师专修课程——身韵课程研发》等,这些研究项目从不同角度切入,对舞蹈普及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并已形成研究成果反哺教学。
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的推进,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舞蹈对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性。2011年,由学院博士生导师吕艺生教授申报的《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已获教育部批准立项,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它打破了传统舞蹈教育模式,将普及型舞蹈美育落到实处,是创建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新型舞蹈课程体系。这个教材建设与课堂实践紧紧围绕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模仿能力、即兴表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造求新能力和综合融化能力。该项目中的实验性子项目《素质教育舞蹈课》,已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中小学舞蹈课教材,首批教材即将出版。学院用该教材已经先后在北京及全国多次开设教师培训班,所到之处无不给予高度评价。
学院将成立“北京中小学舞蹈教育研究中心”,大力加强研究探索,期望以舞蹈普及进入中小学课堂为突破口,带动全国舞蹈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执笔人:田 )
(本刊文字统筹:迟行刚、刘岚、刘轰、吕圆;图片统筹:牟可)
[责任编辑:张 雯]
“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内涵包括:第一,打破舞蹈教育服务于舞台表演的局限,推进其由少数精英向人民大众的历史性转变,即通过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和成人舞蹈普及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进行舞蹈普及教育的具体实践。第二,培育舞蹈观众群和传播者,通过作品展演的形式,培养健康良性的舞蹈艺术市场;通过举办国际舞蹈赛事、建立英国舞蹈孔子学院、进行国际交流演出、派出访问学者等途径,搭建国内外舞蹈交流对话的广阔平台。第三,以舞蹈普及教育的理论形态为引领,充分重视舞蹈普及教育的科研,并将其成果及时转化到实践中去。目前,学院已积累相当数量的学术成果,多项专门的舞蹈普及教育研究课题已结题,更有多项课题相继申报成功并正在实施过程中。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让舞蹈普及教育由少数精英走向人民大众
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之一。这就是说,舞蹈教育要打破服务于舞台表演的局限,让舞蹈教育走下神坛,由少数精英走向人民大众。学院党委书记王传亮指出:“舞蹈普及教育工作是舞蹈学院必须做的,这也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应有之义。”对此,学院的考级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都承担了舞蹈普及教育的重要任务。
舞蹈考级制度在学院起始于1986年。它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艺术教育中新出现的一种普及型的舞蹈学习制度。由于舞蹈考级的培训学习与考试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的特点,现已成为舞蹈普及教育的成功方式,并成为社会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考级教育学院以“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实现高水平舞蹈普及教育为目标;以舞蹈考级的教材研发、师资培训、考试评价、课程推广为载体,搭建了立足首都、面向全国及海外的舞蹈素质教育服务平台,成为学院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目前,主要设有中国舞考级、芭蕾舞考级两个专业方向。2012年注册学生共计23万余人,培训教师共计2万多人次。学院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也落地开展舞蹈考级教育。
在教材编写上,《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1-13级)和《芭蕾舞分级考试教程》(1-8级)是我国第一套专门为儿童及青少年编写的校外舞蹈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主编分别由学院著名舞蹈教育家孙光言教授和曲皓教授担任。学院现已形成集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起规范化的校外舞蹈普及课程,拥有科学系统的自编出版的舞蹈普及教材。
舞蹈继续教育学院创立已有30年,主要以成人学历函授舞蹈教育和非学历舞蹈教育培训为主,工作重心是在职人员的提高培训、待业人员的就业培训以及社会各阶层的舞蹈素质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舞蹈继续教育学院为社会大众量身定制课程内容,不断开发适合成人特点的舞蹈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员的需求。课程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汉唐古典舞、团扇、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等,此外,还成功获批了有关成人舞蹈高等学历函授教育的专升本层次的新专业,并首次获批了有关成人舞蹈高等学历函授教育的高中起点本科教育,这些都为普及大众舞蹈教育奠定了基础。以2012年为例,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141个班,学生总人数达到3,000余人。在2012年第六届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中,继续教育学院参赛的8个节目分别获创作和表演一、二、三等奖共24项,成绩斐然。
以精品演出为平台,培育高素质的舞蹈观众群体
2012年11月17日,“北京舞蹈学院2012演出季(第一届)”在学院内新落成的剧场拉开帷幕。这是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战略,以及学院服务于首都文化发展的服务定位的具体体现;是大众了解舞蹈艺术的机遇,也是学院培育高雅舞蹈观众群,建构良性舞蹈艺术市场的策略之一。
第一届“演出季”推出《跨艺:舞动无界——光与水》《桃李争艳——北京舞蹈学院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获奖剧目展演》《沉沉的厝里情——厦门风情舞蹈诗》《明星之梦——芭蕾舞精品剧目专场》《窗外、情·缘——中、小型舞剧》《大美不言·国舞集萃——中国民族民间舞专场》《大美不言·国舞集萃——中国古典舞专场》7台21场精彩演出;融合了国内外高水平的舞蹈作品,汇聚了众多优秀的舞蹈演员,展现了近年来学院坚持高层次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坚持高水平普及教育的丰厚成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张克辉以及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的领导观看了演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以及中央芭蕾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业内单位领导、专家也在观演后给予一致好评。
作为中国舞蹈教育的最高学府、高品质舞蹈作品和优秀舞蹈人才最大的生产基地,学院每年还定期在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天桥剧场、世纪剧院、海淀剧院等剧院进行演出,为北京的观众献上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舞剧、舞蹈诗等舞蹈作品,舞种涵盖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等。2012年12月,学院附中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舞蹈专场演出《未来之星》,演员均是12岁~18岁的在校学生。他们将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各舞种的课堂示范搬上舞台,让大众了解舞蹈象牙塔内的景象。通过这样的舞台演出形式,展示了中国舞蹈界莘莘学子们青春昂扬的风采,也勾画出中国舞蹈事业蓬勃繁荣的未来蓝图。这是学院回馈社会的方式,力求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以国际舞蹈交流为契机,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
学院本着建设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宗旨,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舞蹈文化和世界舞蹈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北京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自2006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逐渐成为国际芭蕾舞界的一次高端盛会。比赛期间,还开展了各舞蹈院校的精品剧目展演、“大师工作坊”和“芭蕾教学研讨会”等中外学术交流活动,这是中外芭蕾舞文化交流和国际院校间芭蕾舞教学互动,推动了芭蕾舞学科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国际芭蕾舞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0年8月,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学院主办了“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分论坛”。该论坛设置了美学与舞蹈教育、美学与舞蹈创作、美学与舞蹈科学三大主题,广邀百余名国内外舞蹈艺术家与学者深入探讨舞蹈美学议题,他们以舞论道,以舞释美,通过智慧和思想的碰撞,为我们揭开舞蹈世界的另一面。期间,学院还为大会精心准备了一台《大美不言,国舞集萃》的演出,其中包含汉唐、敦煌、古典身韵和当代审美的中国舞蹈优雅、纯粹、美轮美奂,对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审美显现着中国舞蹈特有美学原则,多样存在又协调一致,给世界舞蹈人士带来了一次中国舞蹈艺术的美的强烈震撼,用舞蹈的方式传递了中华文化之美。
2011年,学院首批“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3名访学师生按计划返校,这是学院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学院等国际院校的交换生合作交流项目实施开展的硕果。他们在访学期间,传播了优秀的中国舞蹈文化,也收获了国际化的文化视阈。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新西兰、韩国等多所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
2011年11月,经过努力,中国国家汉办批准北京舞蹈学院与英国金史密斯学院合作,建设金史密斯学院舞蹈与表演孔子学院;12月“舞蹈孔子学院”正式成立。目前,英国舞蹈孔子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已开展并落实,为传播中华文化和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打开了新天地 。
学院每年都组团出访演出,有的是国家任务,有的是专业交流,所到之处均受到高度赞誉,师生们作为文化使者,把灿烂的中国舞蹈艺术带到了全世界。2009年、2011年学院“大美不言”舞蹈团在美国东西海岸连演10余场中国古典舞集萃,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文化盛事。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提升国民舞蹈素质教育水平
在坚持高水平普及教育的工作目标下,2006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舞蹈普及教育的专门研究,目前已有多项相关科研课题展开研究,如《校园舞蹈教学与编创实践》《中国舞蹈人才再教育》《中国舞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舞蹈学院成人学历教育总结和探索》《中国青少年舞蹈素质教育研究》《流行舞蹈研究与实践》《中国舞普及教师专修课程——身韵课程研发》等,这些研究项目从不同角度切入,对舞蹈普及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并已形成研究成果反哺教学。
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的推进,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舞蹈对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性。2011年,由学院博士生导师吕艺生教授申报的《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已获教育部批准立项,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它打破了传统舞蹈教育模式,将普及型舞蹈美育落到实处,是创建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新型舞蹈课程体系。这个教材建设与课堂实践紧紧围绕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模仿能力、即兴表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造求新能力和综合融化能力。该项目中的实验性子项目《素质教育舞蹈课》,已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中小学舞蹈课教材,首批教材即将出版。学院用该教材已经先后在北京及全国多次开设教师培训班,所到之处无不给予高度评价。
学院将成立“北京中小学舞蹈教育研究中心”,大力加强研究探索,期望以舞蹈普及进入中小学课堂为突破口,带动全国舞蹈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执笔人:田 )
(本刊文字统筹:迟行刚、刘岚、刘轰、吕圆;图片统筹:牟可)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