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郎朗/天才,源自本性的光辉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jian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读郎朗,感受到的是激情,不是火山喷涌那种突然爆发式的激情,不是那种大江大海,汹涌澎湃令人几乎被淹没的激情。那是一种不故意张扬、却无处不在,需要你细细品味,不经意间你就会被他征服的激情。那是一种诗人般的激情。那种激情渗透于所有音符中,渗透于所有旋律里,渗透于所有乐章间,甚至,渗透在音乐的间歇里。在他纵横于黑白琴键的十指里,你可以听到他灵魂的渴望,渴望着对话,和大自然、和上苍的对话,渴望着理解和被理解。每一个音符都是他的祈祷,每一个音符都是他的呼号,于是不管是在强烈追求的呐喊中(如他演奏的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还是在宁静如水的叹息里(像他弹奏的肖邦“降D大调夜曲”),你都能感受到奔腾于他内心深处的激情。他是在演奏,他更像是在写诗。
  我读郎朗,感受到的是理解。不是哲学家条分缕析的理性思考,也不是在人生旅途中历经磨练,而后用饱经沧桑的眼睛冷眼看世界的“透辟”。他是用那双晶莹清澈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世界,他是用那颗纯洁真诚的心来感受着生活的天地,他努力倾听着乐曲要告诉他的话语,他细细品味着旋律要传递给他的欢乐和悲愤,他全身心地寻找着音符构筑起来的新世界。终于他溶化在音乐的新世界中,音乐也融化在他的心底里。郎朗说过,“最重要的是,不论弹奏哪个国家的曲子,你就能体会出那种情感和味道,自然地就从心里流淌出来”,用他娴熟的技巧,用他饱满的音色,用他驾驭的节奏和力度,还有,不能不特别提起的,还用他丰富的眼神,细腻的表情和肢体的语言,流淌到每一个听众的心里。你不由得不被吸引到他的世界里去,你不由得不被感染,不为之陶醉,你不由得不跟着他的感情走,于是在这样的旋律的流淌里,在情感的流淌里,每一位听众都感受到了理解,感受到了满足,感受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正在诞生。这就是音乐的使命,这就是音乐家奋力追求的、无法抵御的快乐。郎朗快乐了。
  我读郎朗,感受到的是爱。是对音乐赤诚的爱,和透过这所传递的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挚爱。一个不了解生命价值的人,是不可能真正理解音乐,热爱音乐的,他可以有很好的技巧,但是他的演奏是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他无法把握音乐的真谛。郎朗的演奏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充满了向上的活力,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在他演奏谭盾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家”中,这种深沉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是不太喜欢谭盾的作品的,我以为他关注了“音”(各色音等的加入),而忘记了“乐”(谐和)。这首乐曲是谭盾早期的作品,风格迥异。而经过郎朗的演绎,我们感受到了潺潺流水带过去的对家乡无尽的思念,感受到了芳香的泥土所孕育的无法忘怀的亲情和乡情,感受到了漂流在外的灵魂对过去岁月日益加深的渴望。郎朗传递着爱,我们感受着爱。
  这就是我在9月3日郎朗独奏音乐会中所读到的。
  (作者系原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
  
  天才,源自本性的光辉
  ——听郎朗而想到的
   刘洪
  
  心理学将天才的定义解释得很清楚:“具有高度发展的才能、智力超常者。它表现在能出色地完成一定的艰难复杂的任务上。”如果有一位心理学家能在2003年9月3日晚上,聆听和见证了一个名叫郎朗的青年钢琴家的演绎的话,他可能会在诧异中重新翻开教科书上陈旧的定义,继续补上文字:“别忘了天才还需要更伟大的情感来呵护!”
  对于郎朗这次上海之行的独奏音乐会毫无疑问的巨大成功,我觉得已经无需继续吹捧的必要,他成就的本身已昭然于世。相反,如果还用一些什么娴熟的技巧、绚烂夺目的音色、高贵的气质、极富魅力的个性等词来形容这样一位演奏家,我恐怕会大大吃不消。这些时常被媒体滥用在众多二三流演员身上的夸大之辞,实在是对天才的轻蔑了。对于一个21岁的天才少年来说,长者们往往会情不自禁以关爱备至的姿态叮咛教导几句,几乎是自古以来令世人感到“十分合理”的一种期待——尽管这些长者们头也昏了、眼也花了、并有着“古老而宝贵的艺术经验”。但是,这还是令我感到内心的颤栗。元老们在舞台下饱含热泪听完他的音乐会,激动地鼓掌,颤颤巍巍要指点江山:“你的技术无懈可击,然而对生活的理解……”。我要说,啊,我们的天才需要的是本性的流露,天才不应受到那些世俗的陈腐理论的侵蚀。啊,先生们,不要再用那些陈词滥调的教育法来妄加评说吧!天才需要的是天才的保护!
  天才的表现不是源自于平常的头脑和一般的理智,而是发自一种本性的光辉。对于郎朗,他惊人的才能来自于本性和头脑的融会贯通,来自对音乐的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之所以在青年时代就有了惊世骇俗的艺术成就,也许就是因为暂时没有受到太多世俗教育的侵扰吧!在他的心中,还没有什么东西阻碍了他、打扰了他。假如,有一天他感到了困难,那会是一些什么呢?啊,是那些盘旋在头上的幽灵语言——“要谦虚,要谨慎,……不要张扬个性,要含而不露……”于是,我们的天才处处如履薄冰、时时唯唯诺诺,因为社会会带着满意的表情怂恿他这样做。于是,在一天一天的流失中,天才消失了……事实上,某些所谓“正统的”凡人教育本身就偏离了众多人类的本性,所以大部分人成为平凡即归功于此。
  天才的教育,不要再拿毒害普通人的方法加以毒害了,让他们的本性自然流露吧,永远不要扼杀。大概,这正是普通教育无法理喻和企及的。我感到,也许众多天才的夭折,多是遭到了“凡人教育”的毒害的缘故了。
  这是遇到郎朗这位天才之后,我想到的东西。
   (作者系万方交响乐团首席)
  
其他文献
一群偷渡的阿拉伯人从车上下来,迷途于丛林。其中的两个人: Narada和他年迈的老主人,走着走着就与众人失散了。主人感到非常渴,他靠着一棵树坐下,让年轻人去找点水来。  庄稼地里美貌的女郎骑着摩托车经过,载着一箱啤酒,在不远之处停下来。她的车坏了,Narada上前帮忙,修好之后跟随她来到小酒店。两人很快相爱、结婚、生子,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一日一家人开着新买的轿车出游,却不慎掉入河里。不过情况尚好
期刊
印象里的蔡依林,是被唤做“少男杀手”的那个大眼睛美少女。通常,这样的“杀手”是无需十八般兵器的,因为无招胜有招,美貌加清纯就是顶顶致命的一招,这估计是武林中最最精妙绝伦的境界了,美少女Jolin(蔡的英文名)只需一双大眼睛含情脉脉,就可以令十几二十岁的男孩子们统统都乖乖拜倒在石榴裙之下——不过想象里,“杀手”总归还是需要有一种特别的气质的,哪怕用的招数是歌声和眼神,也应该咄咄逼人。  然而见到蔡依
期刊
很多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换而言之就是七十年代生人都是在周末的午后中央电视台的电影展播中认识格里高利·派克的,那是个黑白片的年代,中央电视台每个周末午后播放一部好莱坞的经典影片,那时我们的物资还是匮乏的,但是通过周末的120分钟,我们看见了好莱坞式的绅士淑女的生活。  那样的电影里面人们是彬彬有礼的,穿着得体的西式服装,背景音乐永远是优雅的西洋舞曲或是独奏的钢琴,那是一个年代的象征,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向往
期刊
这两天,上海的天特别蓝,是那种透明的蓝,白云或零零散散的铺絮,或大朵大朵的堆积,风大时,它们就飞快地奔跑、追逐。一到晚上,天并没有如往常那样的彩色——这边一块红那边一片白,而是那种很厚重的深蓝色,映衬着厚实大云朵和漫天的小星星。那天,在一辆运货的火车前被堵了半小时,周遭的人开始埋怨不耐烦,我要了一杯酸奶,开始仰头观天。发msg给朋友,邀他们一同来享受这难得的景色,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的角度,同样美妙
期刊
前几天重看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说:“也许每一个男人全部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但红与白永远却在争持,争持一样她们永远都得不到的希望……”  那是三十年代上海的爱情,热闹的上海滩,放荡与保守、纵欲与传统并存着,碰撞着。七十年后台北,这些东西依旧伴随
期刊
这两年来,安吉丽娜·裘莉一直生活在意料之外,最好的和最坏的都在她身上发生。  生活总是这样变化莫测,就像阿甘不知道他生活里的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口味一样,我们,甚至连安吉丽娜·裘莉自己,也无法预测她下一步会给出怎样令人惊叹的牌。    跟老公掰了的裘莉    2001年,《古墓丽影I》热映的时候,安吉丽娜·裘莉正和她的新婚丈夫比利·鲍伯·松顿(Billy Bob Thormton)窝在洛杉矶的新家里
期刊
直至近一个月后的今天,当徐洋回忆那4天时,情绪仍然很激动,仿佛每说一遍就又去经历了一次。这一个月就生活在这样的回忆当中,不光是那4天,还有所有过去的心酸和努力。  我想徐洋永远忘不了2003年8月1日到4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吧,甚至还包括这前前后后的几个月。    赛前    今年3、4月份,徐洋接到文化部的通知,说要在她和一个少数民族的组合之间选一去参加第14届
期刊
“你反抗什么?”  “我得到过什么?”    这是马龙·白兰度1954年出演《飞车党》(The Wild One)的著名对白。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中一队开着摩托的黑衣车手横空出世,他们藐视传统、游戏人间,在身体的挣扎之中与世俗抗争,自此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神话。里面桀骜不驯的皮革装束也被接下去的反文化电影一而再再而三地沿用,从后来的《逍遥骑士》(Easy Rider)、《皮革下的赤裸》(The
期刊
对于很多很多年前就唱遍了大江南北的一首“迟来的爱”来说,它的演唱者李茂山似乎更能算得上是一个“迟来的人”。从1984年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开始,在台湾和东南亚,李茂山已经唱了近20年的歌了,可是,在内地歌迷的视野里,他却姗姗来迟——也许,从80年代末到现在,熟悉流行歌曲的人当中很少有人没有听过“无言的结局”和“迟来的爱”,可是,“李茂山”这个名字以及这个人,却是相当陌生的。  见到的李茂山,的确是
期刊
上华唱片(香港)有限公司提供版权  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  上海星汉音像制作有限公司发行  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在十七岁的初恋第一次约会  男孩为了她彻夜排队  半年的积蓄买了门票一对  我唱得她心醉  我唱得她心碎  三年的感情一封信就要收回  她记得月台汽笛声声在催  播我的歌陪着人们流泪  嘿 陪人们流泪  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在二十五岁恋爱是春光明媚  男朋友背着她送人玫瑰  她不听电话夜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