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桂华,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专家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审查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上海教育考试院语文学科专家组成员,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他发表语文教育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主持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语文教师教科一体化培养”项目。出版的著作有《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建构》《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听郑桂华老师讲课》《高中语文教师能力必修》等。
最近,与几名刚接手高一的青年教师聊天,注意到他们比较关心的是这样一类问题:“高一要学生读哪些课外书好?”“一个学期要学生写几篇作文?”“要不要早一点让学生做高考卷子?”这些问题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益,当然都是有意义的,但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知道初中语文学习与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学生养成适合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可能更加重要。前者主要是指从整体上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后者主要指在教学中增加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有人说,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高中是求发展的阶段。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从初中到高中这个阶段,不仅是年龄的增长,还是他一生中在身体发育方面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经历这个阶段后,大多数学生在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方面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如:在自我控制力方面,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变长,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有明显提高;在关注的对象、话题方面,他们渐渐从身边、家庭、学校开始部分地转向社会、人生、世界等重大问题;在思维方式上,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可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作理解和分析。
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要根据学生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满足这些变化的要求,帮助他们实现学业成绩进步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双重目标。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应该突出以下特点:
超越感性思维的培养,着重发展其逻辑思维;
超越接受性学习,对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改变原来布置较多被动性机械训练类作业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改变原来以掌握课文内容为主的教学取向,转向注重学习策略的引导;
改变只关注教材的习惯,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其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其阅读的层次;
改变简单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多完成综合性学习和较复杂的学习任务。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转变,促进他们在学习方式方面的转变,不同版本的语文高中教材都设有一些选修课系列。但是这些选修课的教学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把选修课教材当作第二本教材,仅仅从选修课的课本中选几篇课文到课堂里“一讲”了事;二是不能把选修课教材当作一般课外读物,任由学生“想翻就翻一下”, 而是要充分发挥选修课在拓展阅读视野、引领学习方法方面的示范作用,使其充当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到学、从学习到交流的桥梁。
学习方法需要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相适应。高中语文从课程目标的制订到教材的选文类型,从学习要求的侧重点到作文的文体等,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体现,这就为高中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与载体。不过,有经验和追求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应自觉地去运用这些条件,以促成高中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除了按照高中课程的要求完成计划内的学习活动以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习方法的训练。
我们把学习方法分为一般学习方法和专门学习方法。这里所说的一般学习方法是指所有学科、所有学习阶段都可使用的方法,如背诵、预习、听课、讨论、做作业等,这些方法,不论在初中还是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都会普遍地运用。只不过到了高中以后,在方法的具体运用上,教师应明了高中阶段的特点,有所选择和侧重。
背诵是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必不可少的方法。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习容量增大,需要记忆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如需要背诵的古诗文的数量大增,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名言警句,对学好语文也很重要。如何解决时间、精力与数量的矛盾呢?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去学习。如让学生自己梳理初中、高中阶段所有必须背诵的古诗文,按照难易程度制订背诵计划,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即将背诵任务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坚持十分钟,循序渐进地完成。
学生适宜制订计划的语文学习内容还有阅读经典名著,积累文化知识,积累名言警句,书法练习,口语能力提高等。例如,有的学生会利用吃饭时间与父母交谈,把学校发生的事件、媒体上的新闻拿来进行讨论,只不过,讨论时话题应集中在一点上,可对社会现象作些深入分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再如,有的学生经常要练书法,如果练习以名人名言或古诗文为内容的字帖,就可以一举两得。
预习是学习的前期准备,也是使学习变主动的好方法;自习是不需要教师讲解监督,自己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活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文章的分析能力还比较弱,一般来说,教师都不太要求学生作复杂的预习,自习一般也是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到了高中阶段,语文课时变少了,课文变长了,教师一般不会去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甚至一些课文都会跳过去。有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只会顺便提一下,不会来检查你到底做得怎么样。这时候,部分学生会变得有些“偷工减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运用“作业纸”“学习自测报告”以及适当的激励手段,“迫使”更多的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自习的质量以及课后巩固的效果。
到了高中,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学生的作业量会越来越大,如何用好“作业”这种学习方法,就变得比平时更要紧。关键是教师要控制好作业的数量、难度、质量三者的关系,以提高作业训练的效率。
他发表语文教育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主持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语文教师教科一体化培养”项目。出版的著作有《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建构》《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听郑桂华老师讲课》《高中语文教师能力必修》等。
最近,与几名刚接手高一的青年教师聊天,注意到他们比较关心的是这样一类问题:“高一要学生读哪些课外书好?”“一个学期要学生写几篇作文?”“要不要早一点让学生做高考卷子?”这些问题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益,当然都是有意义的,但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知道初中语文学习与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学生养成适合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可能更加重要。前者主要是指从整体上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后者主要指在教学中增加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有人说,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高中是求发展的阶段。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从初中到高中这个阶段,不仅是年龄的增长,还是他一生中在身体发育方面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经历这个阶段后,大多数学生在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方面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如:在自我控制力方面,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变长,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有明显提高;在关注的对象、话题方面,他们渐渐从身边、家庭、学校开始部分地转向社会、人生、世界等重大问题;在思维方式上,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可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作理解和分析。
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要根据学生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满足这些变化的要求,帮助他们实现学业成绩进步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双重目标。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应该突出以下特点:
超越感性思维的培养,着重发展其逻辑思维;
超越接受性学习,对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改变原来布置较多被动性机械训练类作业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改变原来以掌握课文内容为主的教学取向,转向注重学习策略的引导;
改变只关注教材的习惯,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其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其阅读的层次;
改变简单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多完成综合性学习和较复杂的学习任务。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转变,促进他们在学习方式方面的转变,不同版本的语文高中教材都设有一些选修课系列。但是这些选修课的教学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把选修课教材当作第二本教材,仅仅从选修课的课本中选几篇课文到课堂里“一讲”了事;二是不能把选修课教材当作一般课外读物,任由学生“想翻就翻一下”, 而是要充分发挥选修课在拓展阅读视野、引领学习方法方面的示范作用,使其充当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到学、从学习到交流的桥梁。
学习方法需要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相适应。高中语文从课程目标的制订到教材的选文类型,从学习要求的侧重点到作文的文体等,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体现,这就为高中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与载体。不过,有经验和追求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应自觉地去运用这些条件,以促成高中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除了按照高中课程的要求完成计划内的学习活动以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习方法的训练。
我们把学习方法分为一般学习方法和专门学习方法。这里所说的一般学习方法是指所有学科、所有学习阶段都可使用的方法,如背诵、预习、听课、讨论、做作业等,这些方法,不论在初中还是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都会普遍地运用。只不过到了高中以后,在方法的具体运用上,教师应明了高中阶段的特点,有所选择和侧重。
背诵是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必不可少的方法。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习容量增大,需要记忆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如需要背诵的古诗文的数量大增,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名言警句,对学好语文也很重要。如何解决时间、精力与数量的矛盾呢?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去学习。如让学生自己梳理初中、高中阶段所有必须背诵的古诗文,按照难易程度制订背诵计划,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即将背诵任务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坚持十分钟,循序渐进地完成。
学生适宜制订计划的语文学习内容还有阅读经典名著,积累文化知识,积累名言警句,书法练习,口语能力提高等。例如,有的学生会利用吃饭时间与父母交谈,把学校发生的事件、媒体上的新闻拿来进行讨论,只不过,讨论时话题应集中在一点上,可对社会现象作些深入分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再如,有的学生经常要练书法,如果练习以名人名言或古诗文为内容的字帖,就可以一举两得。
预习是学习的前期准备,也是使学习变主动的好方法;自习是不需要教师讲解监督,自己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活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文章的分析能力还比较弱,一般来说,教师都不太要求学生作复杂的预习,自习一般也是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到了高中阶段,语文课时变少了,课文变长了,教师一般不会去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甚至一些课文都会跳过去。有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只会顺便提一下,不会来检查你到底做得怎么样。这时候,部分学生会变得有些“偷工减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运用“作业纸”“学习自测报告”以及适当的激励手段,“迫使”更多的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自习的质量以及课后巩固的效果。
到了高中,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学生的作业量会越来越大,如何用好“作业”这种学习方法,就变得比平时更要紧。关键是教师要控制好作业的数量、难度、质量三者的关系,以提高作业训练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