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动词「おろす」的多义性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おろす」是由动词原型「おる」派生而来,属于使役移动动词,汉字用[降ろす、下ろす、卸す]表示。作为他动词的「おろす」的意义用法非常复杂而且具有多样性,这个动词的原始意义是[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物体从上面的领域移动到下面的领域]。像日本学者国広指出的那样[多义的分歧并不是无原则性产生的,普遍来说这些分歧总是会存在某些在心里上或认知上的契机。]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动词认知的方法,对这一日语动词做出分析,旨在为初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种强记词典义项之外的、系统简洁的学习方法。原型是指在范畴的成员中,位于中心位置且更加典型的事物。「おろす」的最基础的意义是用法1的[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物体从上面的领域移动到下面的领域]这就是「おろす」的原型意义。在这片文章中,「おろす」是如何从原型意义转变为各种各样其它的意义的,在「おろす」意义扩张的进程中,人们的认知起了怎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从认知的视角来整理一下「おろす」的意义用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考察「おろす」的语义网络。
  【关键词】认知 典型 语义网络
  用法1:通过外力使物体对象从上面的领域移动到下面的领域,即“外力によって、対象を上の領域から下へ移動させる”
  例句:
  ①腰をおろす 坐下
  ②幕をおろす 落幕
  ③旗を降ろす 降下旗帜
  ④カーテンをおろす 放下窗帘
  ⑤観覧車を下ろす 放下观光车
  ⑥飛行機をおろす 降下飞机
  ⑦押入れから布団をおろす 从壁橱中取下被子。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通过外力使对象从上而下的移动,移动主体一般是具体的。如:腰、旗帜、窗帘、飞机、被子等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人身体的某一部分,这种移动主体不确定而且具有多样性。这种移动的共同特点往往会伴随着空间的起点或者终点使用,而经过的路径往往省略不交代,默认用自上而下的移动图示。
  这个典型意义用图表表示的话如下:
  图1用来说明通过外力使移动主体对象A移动到B,这个图示是他动词[おろす]基本的用法。这个图式反映了经验的空间认识,属于典型的移动现象,属于[起点-经过-终点]的移动图示。在空间上,连接起点和终点的径路经常会被省略。
  用法2:物体对象的一部分从上面的领域移动到下面的领域然后再去除掉。即“対象の一部分は上から下へ移動させて除く”。
  (1)切り落とす 生えているものを切ったり、そったりして落とす(树枝)剪下、砍下;(头发)剃掉;鱼(切开)
  ①松の枝を下ろす 剪除松枝
  ②髪を下ろす 剪掉头发
  ③さばを三枚におろす 把青花鱼片成三片。
  ④柳の枝をおろす 剪除柳枝
  (2)下の方へ伸ばす 扎根,伸展
  ①根をおろす 扎根
  ②農村に根をおろす 扎根农村
  从以上的移动主体(松枝、头发、青花鱼、柳枝等)运行轨迹可以看出,移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由原本的自上而下的垂直运动变成了去除的含义,此时的动作方向性并不明显,因为这时候的主体一般是多余的没有用的东西,并不强调运动的方向或路径,只是用“去除、去掉”的义项。
  图2的意向图示属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此图是将A作为整体去除其中一部分最后剩下部分B,此时移动主体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用法3:使主体对象中包含的一部分从上面移动到下面。即“対象の中に含まれた部分は上から下へ移動させる”。
  (1)乗り物から外へ出す 卸下(货物)让…下车(船、飞机)
  ①車から荷をおろす 从车上卸货
  ②乗客をおろす 让乘客下车
  ③子供をバスからおろす 让孩子下巴士。
  (2)擦って、細かくする。擦碎磨碎
  ①大根をおろす 擦碎萝卜
  ②白菜を下ろす 擦白菜
  ③りんごをおろす 擦苹果泥
  (3)体内から外す 从体内打下
  ①虫をおろす 打虫子
  ②胎児をおろす 打胎;堕胎
  (4)預けていたお金を引き出す 提取(取出存款)
  ①貯金をおろす 提取存款
  「おろす」所表示的[使主体对象中包含的一部分从上面移动到下面]这不仅仅是单纯的物理移动,也可以是通过对象向下方领域的抽象移动,实现其抽象效果是认知语言学通过隐喻进行的语义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基于[使其移动到新领域]这一用法涉及到有关容器的意向图示。例如:「車から荷をおろす」「子供をバスからおろす」「胎児をおろす」中的「車、バス、人の体」比喻成容器。在这里「おろす」表示的意思是[去除容器内所包含对象的一部分]。其中例(4)是隐喻中的实体隐喻的用法,所谓实体隐喻就是将感情、思想、主意等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来表现。例如:「悲しみは苦いコーヒーだ」在这个句子里,将悲伤比喻成实体的咖啡,喝苦咖啡的感觉和悲伤的感觉有着相似之处。
  图3这个用法的意象图式是移动的主体有意识的通过外力自上而下的动作,达到预期想要得到的使物体向下方移动的效果,例如卸货、乘客下车、打胎、打虫子等。
  用法4:使对象的职务降级,地位降低,工作丢失;也就是使事物的地步、价值等贬值。即:対象を役目、地位、仕事からはずす;物事の段階や地位、価値や力などを下したり、低下される。
  ①会長から降ろす 辞去会长之职
  ②主役から彼を降ろす 卸掉他的主角。
  ③重役から彼を降ろす 撤掉他的董事
  ④映画監督はそのわがわわの主役をおろした。电影导演把那个我行我素的主角给撤换掉了。   用法4表示的是通过参照一定的基准(即在人们心里都有统一的、默认的参照标准)通过外力使其向基准下方移动的意思。这时的「おろす」多翻译为“辞去,辞掉(某种工作)”。『上』『下』并不单纯表示的是空间位置,还可以由空间位置转移到其他的范畴,比喻成人们的主观概念或者是社会关系等。从认知的观点来看,降低自身的地位是不幸的表现。这个方向性和语言学的[嬉しいことは上、悲しいことは下](happy is up,sad is down)相吻合。这并不是像文字表面所描述的意义那样,高兴和开心的事情在我们的上方,悲伤地事情会跌落到地面。这种用法被认为是隐喻的认知方法,当人们高兴的时候一般都脸部朝上或是双手高举、跳起来;而当人们悲伤或沮丧时身体常常呈弯曲状,低头耷拉着肩膀或是坐在地上。这和[ 猿も木から落ちる ]所要表达的意思一样,「悲しい」和「下」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谓方向性的隐喻就是具有上下的方向性和具有位置空间的隐喻,用来表示心情、价值等方位的词语。例如:[处于支配地位和有权势者为上,处于被支配地位和服从者为下;数量多为上,数量少为下;地位高为上,地位低为下;健康和有生命力者为上,疾病和死亡为下;开心为上,悲伤为下;品行高为上,品行低为下]等等。以[健康和有生命力者为上,疾病和死亡为下]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句:「彼は体力の絶頂期にある]。翻译为:[他正处于身体强健的鼎盛时期。」作为[支配者为上,被支配着为下」的例句有:「彼は最近重要なポストに昇格された]。翻译为:[他刚刚晋升到一个重要的职位。」等等。把以上的例句作为原型意义例句来比较的话,你就能注意到主体的差别。在这种类型的例句中,并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移动而是表示抽象事物的位置变化。在这些抽象事物中,代表性的< 价格、数量、温度>等被认为是和品质、社会地位等具有类比性。另外,虽然表示社会地位等这种抽象的状态变化,我们所谓的认知也是和我们人类身体方位为基础并且密切相连的。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意义是原型意义通过事物的类似性的隐喻扩张得来的结果。通过这些用法表现抽象的概念也变得比较简单起来。
  在本篇文章中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网络分析了动词「おろす」的多义性。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日语动词「おろす」的各个扩展意义,原型意义被认为是「使对象从上面的领域移动到下面」,我们在构词造句中要灵活运用这个单词,只要能够掌握它的原型意义和语义扩展的认知方法,就很容易通过认知意象图式形成一个完整的语义网络,通过其语义网络来了解语义之间的的联系。所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无论是对语言学习还是对人类认知自我行为本身,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永刚.日语动词探究[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郭永刚.日语动词认知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6.
  [3]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李福印.如何阐释认知语言学[J].外语学刊.2009,(2).
  [5]彭玉海,吕烨.意象图示与动词喻义衍生-谈动词多义性[J].当代外语研究,2014,(10).
  [6]郭永刚,万洪英.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つめる的语义[J].外语,2012,(9).
  [7]郭永刚,周璐.日语动词かく的多义性认知[J].外语研究,2013.(9).
  作者简介:张晓英(1983-),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呼伦贝尔学院日语教师,助教,在读硕士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认知方向)。
其他文献
呼应语结构投射对研究双宾语结构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他借我十块钱”、He gave me a book,指出“借”和give都是双宾语动词。然后,本文进一步阐述“他借我十块钱”有
本文基于Wortham&Gadsden互动定位理论,对纪录片《我的抗战之八佰孤军》中国抗战老兵叙述话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口述者如何在叙事中运用一系列语言策略如指称语、转述语和元
【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认知的概念,然后从认知角度简要分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衔接手段与语篇连贯2.连接词语的认知分析3.语篇的认知分析。最后作者总结了连贯性是语篇生成和理解的基础,是语篇分析的关键,并就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提出了对听力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认知分析 衔接和连贯 语篇连贯性  一、什么叫认知  Cognition 在英汉词典中被译为“认识”和
【摘要】文章通过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英文描述了中文汉字和日文汉字的区别,并举实例阐述了 中文汉字和日文汉字在写法,发音,意思三个方面的不同。比如中文“气压”的日文汉字写 法是“気圧”。中文和日文里都有“娘”这个汉字,中文的意思是“母亲”,而日文的意思却 是“女儿”。通过不同语言的比较,提示我们在学习外语时不要太受母语的影响,避免中国 式英语或中国式日语。  【关键词】Chinese; Japanese
In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67, an American linguistic philosopher, Grice, firstly put forward Cooperative Principle. From then on, overseas and domestic scholar
期刊
【摘要】作为人际交流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幽默在人们的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给人类交流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性。因此,对幽默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关于幽默的内在生成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生成机制 认知探究 言语幽默  一、引言  幽默语言就是在特定交际环境中说话人借助某些特殊的语言手段表述的幽默
期刊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她的海拔高程数据历来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从1847年-2005年人们求证珠峰高程已经历10次之多,展现了人类用生命与心血勇攀高峰,探索自然奥秘的奋斗过
【摘要】由于英法两国地理位置毗邻,两国间有着频繁的政治和经济往来。在此过程中,英语和法语也相互影响,两种语言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互借词汇的现象,但语言的借出方和借入方是因时而异的。本文将结合英法两国发展的历史背景来分析不同时期英法两种语言间所出现的互相借用词汇的现象。  【关键词】英语 法语 借词  语言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反映,两种不同的语言间产生借词现象的前提是两个国家或民族在政治、
【摘要】礼貌是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并且存在于各种语言以及文化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等问题在礼貌语言等方面会产生误解。东西方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英汉语言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使得人际关系也会出现紧张。因此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差异进行分析,明确礼貌语言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