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芦笙词曲文化的发展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芦笙是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机和传感器,能展示出优美动听的音乐节奏。芦笙词曲是芦笙演奏的血脉,每句芦笙词曲都展现出雷山苗族生活的状态和情感,记载了苗族生活的点点滴滴,是芦笙演奏内容的灵魂。芦笙词曲丰富,发展形式多样,文章就雷山苗族芦笙词曲的产生、种类、发展特征等加以研究分析。
  关键词:芦笙词曲;芦笙;苗族
  一、芦笙词曲的产生
  芦笙词曲是雷山苗族人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的情感表现。芦笙词是一种无曲(旋律)的民族音乐文化,是芦笙音乐表现的独有特点之一,由此语言是芦笙词的源头和组合体。而芦笙曲是一种无词的音乐形式,靠芦笙音色、节奏等抒发苗族人的内心情感,两者都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对苗族事物的反映,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雷山苗族人们经过了五次的迁徙而到青山秀水美丽的雷山定居,属于苗语支黔东方言,但在不同村寨的苗族人们有着不同的服饰、方言、习俗等差异,形成了丰富的芦笙词文化,是一种有词无曲的芦笙音乐内容演奏[1]。
  几千年来,雷山苗族芦笙词在发展和传承方面,靠苗族先人的祖祖辈辈,以口语说唱方式,代代相传至今。例如雷山“讨花带”芦笙词,苗话称之为“敢觉勒”,是苗话的谐音,汉字代替,同音,字义不同。从雷山的丹江镇与桃江乡“讨花带”词汇和音调来看,丹江镇的“讨花带”苗话谐音词汇为“达甘木,达甘木,巴觉巴觉勒甘晓,巴劳巴劳恳吊闹,恳吊闹啊达甘木,达甘木啊达甘木,恳敢恳敢吊帮默,巴劳巴劳恳吊闹,恳吊闹啊达甘木,达甘木啊达甘木,巴劳巴劳达甘木,巴劳恳帮敢帮默”。其词意为:“表姑娘,表姑娘,送根好花带,捆在芦笙上,捆了我好走。”而桃江乡“讨花带”苗话谐音词汇为“威德威德巴觉刹,巴觉刹敢秀,恳吊闹机有。恳敢一般默”。其词意为:“拿根花带送我们,拿根好花带送我们,捆在我们芦笙上,捆好一起跳芦笙。”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得知,名称相同,但两地的词汇、音调、涵义等存在差异和不同,这就是苗族村寨的方言和生活习俗所产生的结果。
  二、芦笙词的主要种类
  第一,纪念性芦笙词。在雷山苗族人民的生活中,纪念性芦笙词主要目的是纪念和缅怀前辈。而雷山苗族演奏芦笙词纪念前辈时,一般都是在过苗年时节,以演奏芦笙来感念。例如雷山田垻村的纪念性芦笙词,苗语称之为“敢努略”,它的词句以汉字代替苗语谐音为“老边懂啊老边懂,老边懂家朽弄谁,老边懂家了夯益,休挪六大了弄德,达捌达阳木啊木,达勒达欧老边懂,嫌捌嫌阳木啊木,嫌勒嫌欧老边懂”,译为“来欢乐啊来欢乐,现在快快来欢乐。以后老了乐不成,年轻时期来欢乐。坏的恶的走一边,好的善的来欢乐,坏鬼恶鬼走一边,好的祖先来欢乐”。这表现了苗族人民弃恶扬善、崇尚前辈优秀品质的精神。
  第二,叙事性芦笙词。叙事性芦笙词主要是讲述苗族人民的生活生产习俗和简单故事情节等,不同村寨有着不同的叙事芦笙词。例如雷山田坝村 “月亮落坡了”的芦笙词,汉字代替苗语谐音为“冷流嘎野闹,丢目冷流嘎野闹,冷流冷流嘎野闹,木咱边当木,波少欧恶翡,翡少啊勾木”,译为“月亮落坡了,半夜月亮落坡了,回家睡觉去,明天才早起,早起干活去”。这种芦笙词,演奏过程讲究规范,形式丰富,节奏有序,音乐内容时段不长,但能婉转和含蓄地表现出苗族人民的内心情感世界,具有典型苗族芦笙词音乐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第三,娱乐性芦笙词。娱乐性芦笙词以玩乐性芦笙词音乐为主,内容丰富,节奏欢快,演奏风格多样,一般在过苗年和节日时演奏。例如雷山八一村“朋友紧紧跟我走”的芦笙词,苗语谐音汉字代替为“斗边高啊斗边高,干补很很斗边高,边娘当否捞出呼,牡懂敢玩斗边高,斗边高啊,斗边高,干补很很斗边高”,译为“跟我走啊,跟我走,朋友紧紧跟我走,我在前面吹芦笙,你们跟着身后跳,跟我走啊,跟我走,朋友紧紧跟我走”。这类娱乐性芦笙词音乐,演奏形式和花样较多,音乐节奏感及舞蹈动作等欢快奔放而优美动人,能让众多人喜爱和接受。
  第四,恋爱性芦笙词。在雷山苗族的生活中,苗族男青年经常采用芦笙来演奏芦笙词音乐与苗族姑娘交流思想情感,是苗族村寨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表现方式。在雷山苗族地区,芦笙是男生心中爱慕的乐器,同时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媒介,词是芦笙替代苗族青年男女表现思想感情的内容之一,除了芦笙词音乐之外,还有无词的芦笙旋律。恋爱芦笙词,是一种无旋律(曲)的民族音乐文化,它的内容丰富,表现手段深刻,能婉转地打动苗族姑娘的内心世界。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雷山地区有好多苗族青年因会演奏芦笙而找到新娘,也有的从苗族姑娘那里讨到自己喜爱的礼物等。
  三、芦笙曲的主要种类
  从雷山苗族的芦笙曲来看,它是一种无词无谱的音乐形式,主要以苗语哼音唱法的方式来发展传承,由于各村寨的苗语方言和生活習俗不同,芦笙曲有很大的差异,如作品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演奏形式和技术等。根据芦笙曲意和演奏形式可划分为祭祖、求爱、礼仪、邀约、欢乐等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芦笙曲。祭祖曲在雷山苗族人民的生活中,主要是以缅怀为目的的演奏形式。例如雷山高岩村芦笙祭祖曲,此类芦笙曲通常都是在苗年时节演奏,以演奏芦笙的方式向祖先致敬和共同欢度节日等。苗族是一个迁徙民族,由于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其大部分文化精神都是依托乐器、民歌、服饰等形式来传承的,因此芦笙祭祖曲同时具有缅怀先辈和不忘传承的作用。
  娱乐曲是一种以自娱性和交流性为目的的演奏形式,芦笙曲中的礼仪、求爱、邀约都属于这一类。娱乐性芦笙曲内容丰富,节奏欢快,演奏风格多样。例如雷山岔河村的“抬脚抬手曲”,苗语称之为“敢勒”,此类芦笙曲一般是在苗年庆典、节日婚庆、苗族青年聚会求爱和邀约时演奏。
  在苗族古歌和苗族谚语中有这样的记载:“金竹叶子嫩青青,苗家自古爱芦笙,隔山听到芦笙响,牵动花裙牵动心。”“小伙不离笙,姑娘不离针,不会吹芦笙,不是好后生。”这体现了娱乐性芦笙词曲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的地位[2]。   四、芦笙词曲的发展特征
  根据芦笙词曲意和内容分析,芦笙词主要是以雷山苗族诗歌的说唱形式不断向芦笙词音乐发展。芦笙曲是以苗族语调为基础,不断采用哼音形式抒发苗族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怀。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是从苗族的人物、事物等故事情节发展形成了叙事性芦笙词,后来逐渐形成了祭祀性、娱乐性、恋爱性芦笙词曲等。不同主题的芦笙词曲有着不同的内容及涵义,有声有色地奏出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點点滴滴故事情节,从生产劳动到生活习俗,每句词曲都展现出雷山苗族人的智慧和芦笙文化的独特性。
  以前苗族无文字记载自己的芦笙音乐文化,芦笙词曲靠芦笙演奏和苗族的祖祖辈辈口头相传至今,据民间传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雷山苗族芦笙词曲的发展主要以苗歌说唱和哼音的形式,以及现代作曲手法等,并且分为传统芦笙词曲与改良芦笙词曲。传统芦笙词,如“月亮落坡了”和“讨花带”的词句,第一,具有三字句、五字句,也有的是七字句不等,并且每一句芦笙词都出现反复一至两遍的演奏,也有的两句词反复演奏,甚至五句词重复演奏特点等。第二,传统芦笙词曲都属于五声音阶音乐形式,音名为re、mi、sol、la、do。改良芦笙词曲,主要以传统芦笙词曲、苗歌、生活习俗等为素材,以re、mi、sol、la、do为音阶,节奏及旋律采用了现代民族音乐创作手段,加上作者的创新思想加工而成。第三,不管传统词曲还是改良词曲,作者都根据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劳动、故事情节、动物的声音和动作,以及苗族语言和苗歌说唱特点等加工创编,都表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景和内心世界[3]。
  对于雷山苗族芦笙词曲文化的挖掘整理,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发展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芦笙界三大名家金瓯、东单甘、杨昌树老师就根据此类原生态芦笙曲创作和改编了大量适宜大型舞台演出的乐曲,使苗族音乐文化得以有效传播,同时也注入了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雷山苗族芦笙词曲要实现有效保护、持续传承,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市场引导的发展路子。这样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持续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才能发扬光大。政府主导是实现有效保护、持续传承的基础和前提,专家指导是政府主导的工作目标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条件,市场引导是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传承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文毅.贵州苗族芦笙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7.
  [2]龙世忠,姜涛.雷山苗族民间芦笙词曲选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3.
  [3]杨方刚.贵州苗族芦笙文化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7(S1):25-34.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曲艺作为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曲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虽然如今手机使用广泛,但电视节目在我国各年龄层中的普及率仍相当高,文章试从热播电视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挖掘可借鉴因素并应用于曲艺,从而提高曲艺的影响力。  关键词:曲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收视率  曲艺孕育于先秦,萌芽于秦汉时期,成于唐
期刊
摘 要:杜尚是20世纪西方艺术史上非凡的艺术家。他赋予艺术新的思想,将艺术放大,将生活演绎成艺术本身,让非艺术艺术化,让生活置于艺术之中,杜尚为我们开启多维艺术空间,为我们演绎自由无己的生活境界。  关键词:杜尚;艺术观;人生观;现成品;禅宗  在西方艺术史上,杜尚一直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杜尚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也有人称其为艺术史上的嘲弄者。然而,不可否认,杜尚具有一种天生的魅力,
期刊
摘 要:高校钢琴集体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展现出集体课的特质和音乐技能课程的特性。文章分析教学法、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探索钢琴集体课程的考核方法变革、内容创新等,以推动教学效果提升,改善教学面貌,切实展现集体课的优势。  关键词:钢琴集体课;钢琴基础;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高校钢琴集体课的开设兼顾了教学资源的集中和学生艺术表演、未来就业的培养需求,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区别于高校钢琴专业的“一对
期刊
摘 要:谈及人物画,无人不晓古老的高古游丝描、魏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隋唐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南宋梁楷的减笔写意,但在当代画院,风景最盛,人物次之。这种现象是受到以山水为宗的传统观念影响,亦多因复杂的人物较之风景更难表现,同时还受到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韩平刚的人物画在中国传统人物画和西方美学思想熏陶下另辟蹊径,文章通过多角度分析韩平刚的人物画美学特点,推动人物画创作的革故鼎新。  关键词:人物画;西方
期刊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在形体训练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近年来,高校教师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形式的创新探索,并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形体训练课程的学习。文章立足于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网络教学的创新理念,力图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实现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服装表演类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  关键词:网络课程;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  形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文化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关注的对象,我国陆续拍摄了许多相关的纪录片,比如《布达拉宫》《德拉姆》《沙与海》等,这些纪录片以淳朴、直观的画面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这些优秀的纪录片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几代纪录片创作者的努力,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已经在我国纪录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文章对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期刊
摘 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勤劳的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水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浩瀚灿烂的文化艺术,水族舞蹈就是水族文化宝库中闪亮的明珠,为我国少数民族艺术贡献出巨大的力量。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水族舞蹈艺术的传承是一个多方参与、动态创造的过程,它作为水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水族精神的标识、水族民俗中最为生动的部分,已经逐渐成为水族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水族;民俗学;水
期刊
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保护和传承。目前线上教学在各大高校也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应对民间美术课程进行研究、设计,巧妙地将其融入线上教学环节。在各高校开展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将手工艺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因此,开设民间美术手工艺课程线上教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民间美术手工艺课程;线上教学;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思想。由于时代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正在慢慢消失。有许多舞蹈都没有人进行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在慢慢被现代化所代替。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文章以山东日照水族舞为例针少数民族舞蹈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困境进行分析,得出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传承的对策。  关键词:民俗文化;少数民族舞蹈;水族舞  
期刊
摘 要:智能时代的发展改变着传统艺术行业,尤其是摄影艺术,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和机械领域、医学前沿、化学物理等科学技术进行多维度的对话,从而丰富了摄影艺术的形式内容和传播方式,并试图改变摄影美学的传统价值。文章从摄影艺术与科技的对话、摄影图像与受众之间的对话、传统摄影美学价值与新的审美可能性的对话这三方面,论述智能时代之下摄影艺术面临的多维度问题。  关键词:智能时代;摄影艺术;美学;转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