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决地震领域出现的信息重叠问题,需要将信息共享技术彻底应用到地震领域当中。随着Web网和语义网等数据共享技术的出现,数据共享的途径开始增多,但这些方法并不是针对一个特定的领域,而是具有大而全的特点,它很难单纯地针对某一个领域出现的问题提供特殊的解决办法,依赖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很难解决目前在地震领域存在的问题。但信息数据共享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能够充分使用已有数据,减少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等重复劳动和相应费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
【关键词】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方式
一、引言
地震事件的频繁发生为我国经济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使得我国必须增强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以减少经济损失。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国家就开始重视地震领域的开发与建设,并且兴建了一大批对应的地震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涉猎范围广泛,其中包括台站行政管理、地震灾害预测、地震预警等多个方面。随着地震系统的建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业务独立现象,数据信息开始重叠。建设地震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将重复数据进行整合,提升资源利用率,通过平台资源的统一整合,提升数据交换效率以及地震行业的信息化效率。
二、地震信息共享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20年9月发布了第四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当中显示截至2020年6月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范围已经过大半,中国大众使用网络的人数超过了9.40亿,在这些使用网络的人当中有高达九成的人是使用手机上网。这些数字都反映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生活中的一切都与网络有关,而互联网也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震领域若是依旧固步自封的话,就有可能会被社会大众忽视。在进行信息数据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对信息数据进行收纳整理,更重要的是做到对数据的开发利用。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数据就是一堆“废物”,若是能将数据的价值最大化,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正是因为如此,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起互联网对信息数据共享的重要性,改变心态、转变思维,努力适应新情况并迎接在改变当中的新挑战。
(二)顺应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地震信息数据当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地震相关信息的数据内容,这些是提高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数据。比如说大地形变的测量数据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局了解城市情况,并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GPS的观测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到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的出现;而对于地下流体的观测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分析地下水的水质是否产生了变化。这些原始数据都可以在检测的过程当中,逐步转化为地震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跨领域的信息共享,这十分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具体数据,辅助政府决策,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顺应科学研究的需要
现如今的科学发展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状态,逐步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合作局面,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开始共享,而地震信息数据的共享,正是顺应了共享的客观需求。对于地震的研究本身就会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不仅仅在地壳运动以及地震应急方案等研究方向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环境的监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是仅仅将地震信息局限于地震局之内没有进行共享,就会造成国家资金投入或者是科研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十分不利于我国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科技创新。
(四)顺应社会公众的需要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的监测,在2020年到2021年间全球发生一级地震的次数是10243次,发生四级以上地震的次数是2108次。如此频繁发生的地震,会使社会公众更加关注地震信息,尤其是当大众感受到震感时就会想要知道震中在哪里,距离震中多远,所在地震感多强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若是当一个地区发生地震时,没有及时公布地震信息,容易在公众当中产生地震谣言,引起公众恐慌,这十分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发展,这也彰显了地震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三、地震信息共享内容
(一)测震数据
测震数据属于地震观测数据的一种,主要是地震台记录的每一个地震事件的数据,这当中包含了地震目录数据以及地震所在地区的波形图等。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在向公众传递地震信息,而且在向政府提供地震时地壳运动的变化情况。由于地震是一种不可抗事件,所以地震的监测数据属于当今社会十分宝贵的数据信息,也是相关部门研究地球运动的重要依据。由于地震数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仅仅为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很少被公众使用,因此在共享测震数據的过程当中,应当将地震数据当中的部分信息进行转变,使其成为社会公众可以理解的内容,发挥地震数据在防震方面的作用。
在对地震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其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公众可以理解的地震速报信息,另外一部分是对于地震的预警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共享可以给予公众
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在地震当中的人员伤亡,同时政府也可以根据这些共享信息决定是否采取应急救援方案,城市的供电系统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确定是否采取应急措施。若是没有将这些地震信息进行共享,不仅仅会影响到政府在面临灾难时的决策,还很容易会影响公众对于地震的恐慌,产生各种负能量。
(二)地震探测数据
地震探测数据的开发与共享可以提高政府部门对地震的预防,可以为城市规划建设以及重大灾难紧急救援预案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地震局经常开展地震探测实验,将这个实验所产生的数据用于共享,不仅有利于相关科技人员研究地壳运动查明地震断裂带的构造,还可以提高对于地震发生位置的精准预判。同时,也可以加强山西省在面临灾难时的紧急预案以及建筑的修建。
(三)防震减灾综合数据 在对地震信息进行监测的科研人员可以将地震信息当中较为高深的数据进行提取加工,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地震科普信息。比如地震防护基础知识、灾难紧急对策以及相关的纪录片宣传片等等,通过这些防震减灾数据的共享,可以引导社会公众了解到与地震相关的知识,并且了解到正确的避难方法。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可以有效降低公众在面对灾难时的慌乱,并且抵制地震谣言的产生,同时了解到一些紧急救灾的方法。
四、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方式
(一)构建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构建信息共享是一项涉猎广泛的系统工程,因为计算机存在许多特殊的编码方式,进而可以将每一类的信息进行多种的文件格式保存。我国计算机网络中有许多不同类型,比如说互联网、政务网以及行业专网等等,不同的网络应当提供不同的共享空间。若是因为文件格式或是网络类型不统一无法进行有效分享,那将得不偿失。正是因为如此应当建立一个被大家认可的,统一的地震信息共享机制。地震局应当对信息共享的规章制度进行标准化处理,比如对信息共享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严格的管控。同时应当建立稳定的网络运行机制,比如双方在使用同一个网络类型时,应当考虑如何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达到有效的信息共享。
(二)构建地震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在拥有了统一的共享机制之后,地震局应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地震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相关部门可以设计数据接收端口,完善地震数据的下载方法,开发符合公众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内容。并且要构建资源丰富的数据库,并且对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尽量避免由于数据陈旧无人访问的现象。除此之外,应当尽快将所有数据数字化,将现有数据转化成共享信息。国家对地震数据的研究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开通有关地震的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各类地震信息,完善信息下载途径和离线产品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对地震数据的需求。
(三)利用社会化媒体发布地震信息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化媒体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在逐步完善,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十分快,对地震信息的发布十分有利。这里所说到的社会化媒体是指微博、微信、浏览器以及各类软件。相关部门可以与这些单位进行紧密联系,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并在这些社会化媒体中设立一定的灾害信息服务专栏。同时可以指定专门人员向社会化媒体及时传递地震信息,通过微信、微博以及浏览器这些软件的推送功能,引导公众及时了解地震信息。也可以在微信以及微博内设立专门的公众化平台,向公众普及地震紧急避难场所以及避难方法,并且提供地震信息查询的窗口。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社会化媒体,发布正面并且及时的地震信息数据,满足公众对于这类信息的需求。
五、結语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地震局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到地震信息数据共享的重要性,深入发掘更多可以共享的地震信息,探索共享途径,提高地震信息数据的开放程度,寻找符合实际发展的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方式,以便更好地辅助政府做出决策,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维护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孙海鑫. 地震速报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平台搭建与实现[J]. 信息系统工程,2019(7):18-19.
[2]王忠义. 基于Oracle数据仓库的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技术的研究[D]. 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
[3]黄诗涵,韦廷岳,靳一飞,等. 基于Golang的地震数据共享平台Crawlab爬虫框架的实现[J]. 现代信息科技,2020,4(2):28-29.
[4]张鑫,杨振中,刘帅,等. 基于RBAC的权限管理在地震数据共享平台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信息科技,2020,4(2):13-14,17.
[5]俞超. 上海市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10.
[6]迟永贵. 探讨关于地震信息的共享和可视化平台[J]. 华章,2013(31):373-373.
[7]单德华,刘援朝. 辽宁省地震数据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C]. //辽宁省通信学会2011年通信网络与信息技术年会. 2011:9-14.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震局信息中心)
【关键词】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方式
一、引言
地震事件的频繁发生为我国经济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使得我国必须增强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以减少经济损失。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国家就开始重视地震领域的开发与建设,并且兴建了一大批对应的地震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涉猎范围广泛,其中包括台站行政管理、地震灾害预测、地震预警等多个方面。随着地震系统的建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业务独立现象,数据信息开始重叠。建设地震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将重复数据进行整合,提升资源利用率,通过平台资源的统一整合,提升数据交换效率以及地震行业的信息化效率。
二、地震信息共享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20年9月发布了第四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当中显示截至2020年6月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范围已经过大半,中国大众使用网络的人数超过了9.40亿,在这些使用网络的人当中有高达九成的人是使用手机上网。这些数字都反映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生活中的一切都与网络有关,而互联网也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震领域若是依旧固步自封的话,就有可能会被社会大众忽视。在进行信息数据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对信息数据进行收纳整理,更重要的是做到对数据的开发利用。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数据就是一堆“废物”,若是能将数据的价值最大化,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正是因为如此,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起互联网对信息数据共享的重要性,改变心态、转变思维,努力适应新情况并迎接在改变当中的新挑战。
(二)顺应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地震信息数据当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地震相关信息的数据内容,这些是提高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数据。比如说大地形变的测量数据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局了解城市情况,并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GPS的观测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到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的出现;而对于地下流体的观测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分析地下水的水质是否产生了变化。这些原始数据都可以在检测的过程当中,逐步转化为地震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跨领域的信息共享,这十分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具体数据,辅助政府决策,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顺应科学研究的需要
现如今的科学发展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状态,逐步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合作局面,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开始共享,而地震信息数据的共享,正是顺应了共享的客观需求。对于地震的研究本身就会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不仅仅在地壳运动以及地震应急方案等研究方向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环境的监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是仅仅将地震信息局限于地震局之内没有进行共享,就会造成国家资金投入或者是科研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十分不利于我国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科技创新。
(四)顺应社会公众的需要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的监测,在2020年到2021年间全球发生一级地震的次数是10243次,发生四级以上地震的次数是2108次。如此频繁发生的地震,会使社会公众更加关注地震信息,尤其是当大众感受到震感时就会想要知道震中在哪里,距离震中多远,所在地震感多强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若是当一个地区发生地震时,没有及时公布地震信息,容易在公众当中产生地震谣言,引起公众恐慌,这十分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发展,这也彰显了地震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三、地震信息共享内容
(一)测震数据
测震数据属于地震观测数据的一种,主要是地震台记录的每一个地震事件的数据,这当中包含了地震目录数据以及地震所在地区的波形图等。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在向公众传递地震信息,而且在向政府提供地震时地壳运动的变化情况。由于地震是一种不可抗事件,所以地震的监测数据属于当今社会十分宝贵的数据信息,也是相关部门研究地球运动的重要依据。由于地震数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仅仅为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很少被公众使用,因此在共享测震数據的过程当中,应当将地震数据当中的部分信息进行转变,使其成为社会公众可以理解的内容,发挥地震数据在防震方面的作用。
在对地震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其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公众可以理解的地震速报信息,另外一部分是对于地震的预警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共享可以给予公众
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在地震当中的人员伤亡,同时政府也可以根据这些共享信息决定是否采取应急救援方案,城市的供电系统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确定是否采取应急措施。若是没有将这些地震信息进行共享,不仅仅会影响到政府在面临灾难时的决策,还很容易会影响公众对于地震的恐慌,产生各种负能量。
(二)地震探测数据
地震探测数据的开发与共享可以提高政府部门对地震的预防,可以为城市规划建设以及重大灾难紧急救援预案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地震局经常开展地震探测实验,将这个实验所产生的数据用于共享,不仅有利于相关科技人员研究地壳运动查明地震断裂带的构造,还可以提高对于地震发生位置的精准预判。同时,也可以加强山西省在面临灾难时的紧急预案以及建筑的修建。
(三)防震减灾综合数据 在对地震信息进行监测的科研人员可以将地震信息当中较为高深的数据进行提取加工,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地震科普信息。比如地震防护基础知识、灾难紧急对策以及相关的纪录片宣传片等等,通过这些防震减灾数据的共享,可以引导社会公众了解到与地震相关的知识,并且了解到正确的避难方法。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可以有效降低公众在面对灾难时的慌乱,并且抵制地震谣言的产生,同时了解到一些紧急救灾的方法。
四、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方式
(一)构建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构建信息共享是一项涉猎广泛的系统工程,因为计算机存在许多特殊的编码方式,进而可以将每一类的信息进行多种的文件格式保存。我国计算机网络中有许多不同类型,比如说互联网、政务网以及行业专网等等,不同的网络应当提供不同的共享空间。若是因为文件格式或是网络类型不统一无法进行有效分享,那将得不偿失。正是因为如此应当建立一个被大家认可的,统一的地震信息共享机制。地震局应当对信息共享的规章制度进行标准化处理,比如对信息共享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严格的管控。同时应当建立稳定的网络运行机制,比如双方在使用同一个网络类型时,应当考虑如何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达到有效的信息共享。
(二)构建地震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在拥有了统一的共享机制之后,地震局应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地震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相关部门可以设计数据接收端口,完善地震数据的下载方法,开发符合公众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内容。并且要构建资源丰富的数据库,并且对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尽量避免由于数据陈旧无人访问的现象。除此之外,应当尽快将所有数据数字化,将现有数据转化成共享信息。国家对地震数据的研究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开通有关地震的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各类地震信息,完善信息下载途径和离线产品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对地震数据的需求。
(三)利用社会化媒体发布地震信息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化媒体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在逐步完善,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十分快,对地震信息的发布十分有利。这里所说到的社会化媒体是指微博、微信、浏览器以及各类软件。相关部门可以与这些单位进行紧密联系,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并在这些社会化媒体中设立一定的灾害信息服务专栏。同时可以指定专门人员向社会化媒体及时传递地震信息,通过微信、微博以及浏览器这些软件的推送功能,引导公众及时了解地震信息。也可以在微信以及微博内设立专门的公众化平台,向公众普及地震紧急避难场所以及避难方法,并且提供地震信息查询的窗口。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社会化媒体,发布正面并且及时的地震信息数据,满足公众对于这类信息的需求。
五、結语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地震局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到地震信息数据共享的重要性,深入发掘更多可以共享的地震信息,探索共享途径,提高地震信息数据的开放程度,寻找符合实际发展的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方式,以便更好地辅助政府做出决策,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维护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孙海鑫. 地震速报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平台搭建与实现[J]. 信息系统工程,2019(7):18-19.
[2]王忠义. 基于Oracle数据仓库的地震信息数据共享技术的研究[D]. 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
[3]黄诗涵,韦廷岳,靳一飞,等. 基于Golang的地震数据共享平台Crawlab爬虫框架的实现[J]. 现代信息科技,2020,4(2):28-29.
[4]张鑫,杨振中,刘帅,等. 基于RBAC的权限管理在地震数据共享平台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信息科技,2020,4(2):13-14,17.
[5]俞超. 上海市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10.
[6]迟永贵. 探讨关于地震信息的共享和可视化平台[J]. 华章,2013(31):373-373.
[7]单德华,刘援朝. 辽宁省地震数据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C]. //辽宁省通信学会2011年通信网络与信息技术年会. 2011:9-14.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震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