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发展,人们对金融系统性风险有了更深的认识。近年来在国民的支持下,金融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三产业,不仅保障、丰富了我国国民的生活生产方式,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影响日益深远。当今时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发展增速放缓,能否建立金融系统风险防范机制是能否保障金融业科学稳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
引言
我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较短,发展程度较低,发展经验有限,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金融业的后备力量强劲,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面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日益显露,相关金融机构流动风险处于扩张态势,相关机构防范力量薄弱,金融市场基础薄弱等问题正在威胁我国金融业的长足发展,建立完善的金融系统性防范机制刻不容缓。
一、浅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内涵
(一)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概念
虽然业内还没有统一定义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但从其描述分析,大致可以归纳出三个方面:一是从风险传染的角度分析,当一家金融机构倒闭或崩溃时产生连锁效应引发其它金融机构产生问题,从而对经济市场产生影响。从金融风险的传染角度分析可知,系统性金融风险于金融体系内产生;其次,分析金融性系统风险的影响范围,金融性系统风险在金融体系内引发矛盾,影响经济发展;另外,从影响结果的角度切入,可发现金融系统性风险将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服务流程方面增加负面影响,对市场经济产生破坏作用。
因此,虽业内未有定义共识,本文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播、影响范围、影响内容分析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特性,特将金融系统性风险定义为,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产生,需参与者共同承担,影响相关金融机构且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损害的系统风险。
(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
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回顾历史,引发系统性金融的过程往往是复杂又曲折,在多种相关因子的作用下产生特定事件,该事件的是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伴随现象。在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往往伴随特定事件的产生,因为金融市场和机构并非脱离实体经济存在,两者存在一定关联,而当金融机构遭遇风险接连倒闭,甚至是金融机构出现崩溃,都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相关金融风险和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宏观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行业整体范围内无一幸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范围最广,影响效果最大。中观金融风险是指导致行业面临风险的系统性风险。微观金融风险是指个别金融机构范围内发生的风险问题带来的小范围损失,该类风险通常由个别机构的生产经营管理不当导致,不具备传染扩散的属性。
金融系统的风险具备隐藏性,就像一些病症具备潜伏期,在潜伏期阶段难以被发现从而实现修正,而当金融机构出现问题乃至影响金融体系发生时,金融系统俨然出现问题,此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必然产生,难以通过系统修正规避,需要多方机构和部门联合应对才能缓解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因此,在风险发生前予以监管和防范有利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度量
度量系统性风险是指通过方式和方法对金融形式进行分析,进而探究未来的风险范围,实现风险的定性、定量框定的过程,通过对多方风险进行数据研究和数据支撑,以便后续监管部门及及相关金融监管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督管理。
由于金融系统性风险无法实现完全规避,为了减少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耗,保障市场经济稳步发展,需要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实施严格的把控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计算系统性风险,依据计算结果对风险进行多方检验和识别,发现危险前兆对其实施防范措施。金融压力指数是近年金融管理实践中常用的概念,金融压力指数能够通过其连续变化的状态和特征分析金融风险发生的程度,当金融压力指数逼近临界值时代表宏观金融危机即将爆发。金融压力指数的计算内容按照各个国家经济状况有所不同,为制定适应我国发展的金融压力指数,需要我国按照现有金融业的监管现状和发展特征分析,从而准确判断系统风险,减小误差。
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一)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机构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载体,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是从金融机构开始。以银行为例,银行对用户办理存款行为,而后将资金流入其它机构或领域,产生流动资金,即对外负债。当挤兑行为发生时将加大资金流动的风险,且机构之间存在资金流动,多家挤兑行为将相互影响且愈演愈烈,以制影响整个市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号角吹响,民众对银行逐步失去耐心,纷纷想要取出银行存款,银行资金有限,民众的信任感降低将进一步扩大风险,最终被迫宣告破产。
(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仍处于发展不均衡、不成熟的阶段。当系统性风险爆发,我国金融市场高效发展失效,进而影响货币市场的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在交易规则、产品类型等方面均未成熟,货币较以缺乏透明化管理,缺少合理的交易机构和交易媒介,货币市场竞争态势紊乱,存在大量盲目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阻碍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俨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即将突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发展将影响国际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行为以及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汇率风险不断上升。汇率风险的产生将影响资本流动,当偿还能力远小于贷款金额时,企業被迫撤资,影响生产资金链,致使生产缓慢。而当金融系统风险不断上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大部分企业存在负债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偿还债务能力,企业还款能力下降,经济活动减弱,经济发展活力下降,影响企业以及市场的发展。
三、浅析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完善金融压力指数
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分析债券、基金、股票、保险等市场内变量信息,将该类信息纳入金融压力指数的计算范围,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压力指数。首先可通过银行的贷款利率及利率变化与同期拆借市场的利率变化做比对,以加权平均利率的插值衡量压力权衡;其次,可用股票市场的指数变化衡量金融压力指数,或者利用债券市场的价格波动状况以及信用变化状况建立金融压力模型。从多维度完善金融压力指数的算法,为金融风险提前预警。
(二)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许多金融风险是由不合理行为导致,完善金融法律体系,明确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定,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能,建立完善的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机制,实现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体系的建立。当监管体系建立后,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通过具体措施深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的运行制度,保障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有关金融业制度制定、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金融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和我国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态势都息息相关,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降低金融系统风险,保障良好的发展事态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完善金融压力指数计算模型、完善法律体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是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的重要途径,希望本文的浅薄研究能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控制带来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胡博洋.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度量[J].中国科技投资,2019,(3):108.
[2] 刘子渲.刍议金融经济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2):108.
[3] 刚健华,赵扬,高翔.短期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与系统性风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4):98-112.
[4] 胡金星.存量房为主的时代要严控房地产金融风险[J].探索与争鸣,2017,(12):42-44.DOI:10.3969/j.issn.1004-2229. 2017.12.010.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关键词: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
引言
我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较短,发展程度较低,发展经验有限,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金融业的后备力量强劲,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面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日益显露,相关金融机构流动风险处于扩张态势,相关机构防范力量薄弱,金融市场基础薄弱等问题正在威胁我国金融业的长足发展,建立完善的金融系统性防范机制刻不容缓。
一、浅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内涵
(一)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概念
虽然业内还没有统一定义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但从其描述分析,大致可以归纳出三个方面:一是从风险传染的角度分析,当一家金融机构倒闭或崩溃时产生连锁效应引发其它金融机构产生问题,从而对经济市场产生影响。从金融风险的传染角度分析可知,系统性金融风险于金融体系内产生;其次,分析金融性系统风险的影响范围,金融性系统风险在金融体系内引发矛盾,影响经济发展;另外,从影响结果的角度切入,可发现金融系统性风险将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服务流程方面增加负面影响,对市场经济产生破坏作用。
因此,虽业内未有定义共识,本文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播、影响范围、影响内容分析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特性,特将金融系统性风险定义为,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产生,需参与者共同承担,影响相关金融机构且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损害的系统风险。
(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
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回顾历史,引发系统性金融的过程往往是复杂又曲折,在多种相关因子的作用下产生特定事件,该事件的是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伴随现象。在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往往伴随特定事件的产生,因为金融市场和机构并非脱离实体经济存在,两者存在一定关联,而当金融机构遭遇风险接连倒闭,甚至是金融机构出现崩溃,都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相关金融风险和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宏观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行业整体范围内无一幸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范围最广,影响效果最大。中观金融风险是指导致行业面临风险的系统性风险。微观金融风险是指个别金融机构范围内发生的风险问题带来的小范围损失,该类风险通常由个别机构的生产经营管理不当导致,不具备传染扩散的属性。
金融系统的风险具备隐藏性,就像一些病症具备潜伏期,在潜伏期阶段难以被发现从而实现修正,而当金融机构出现问题乃至影响金融体系发生时,金融系统俨然出现问题,此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必然产生,难以通过系统修正规避,需要多方机构和部门联合应对才能缓解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因此,在风险发生前予以监管和防范有利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度量
度量系统性风险是指通过方式和方法对金融形式进行分析,进而探究未来的风险范围,实现风险的定性、定量框定的过程,通过对多方风险进行数据研究和数据支撑,以便后续监管部门及及相关金融监管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督管理。
由于金融系统性风险无法实现完全规避,为了减少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耗,保障市场经济稳步发展,需要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实施严格的把控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计算系统性风险,依据计算结果对风险进行多方检验和识别,发现危险前兆对其实施防范措施。金融压力指数是近年金融管理实践中常用的概念,金融压力指数能够通过其连续变化的状态和特征分析金融风险发生的程度,当金融压力指数逼近临界值时代表宏观金融危机即将爆发。金融压力指数的计算内容按照各个国家经济状况有所不同,为制定适应我国发展的金融压力指数,需要我国按照现有金融业的监管现状和发展特征分析,从而准确判断系统风险,减小误差。
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一)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机构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载体,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是从金融机构开始。以银行为例,银行对用户办理存款行为,而后将资金流入其它机构或领域,产生流动资金,即对外负债。当挤兑行为发生时将加大资金流动的风险,且机构之间存在资金流动,多家挤兑行为将相互影响且愈演愈烈,以制影响整个市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号角吹响,民众对银行逐步失去耐心,纷纷想要取出银行存款,银行资金有限,民众的信任感降低将进一步扩大风险,最终被迫宣告破产。
(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仍处于发展不均衡、不成熟的阶段。当系统性风险爆发,我国金融市场高效发展失效,进而影响货币市场的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在交易规则、产品类型等方面均未成熟,货币较以缺乏透明化管理,缺少合理的交易机构和交易媒介,货币市场竞争态势紊乱,存在大量盲目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阻碍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俨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即将突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发展将影响国际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行为以及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汇率风险不断上升。汇率风险的产生将影响资本流动,当偿还能力远小于贷款金额时,企業被迫撤资,影响生产资金链,致使生产缓慢。而当金融系统风险不断上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大部分企业存在负债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偿还债务能力,企业还款能力下降,经济活动减弱,经济发展活力下降,影响企业以及市场的发展。
三、浅析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完善金融压力指数
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分析债券、基金、股票、保险等市场内变量信息,将该类信息纳入金融压力指数的计算范围,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压力指数。首先可通过银行的贷款利率及利率变化与同期拆借市场的利率变化做比对,以加权平均利率的插值衡量压力权衡;其次,可用股票市场的指数变化衡量金融压力指数,或者利用债券市场的价格波动状况以及信用变化状况建立金融压力模型。从多维度完善金融压力指数的算法,为金融风险提前预警。
(二)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许多金融风险是由不合理行为导致,完善金融法律体系,明确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定,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能,建立完善的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机制,实现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体系的建立。当监管体系建立后,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通过具体措施深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的运行制度,保障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有关金融业制度制定、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金融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和我国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态势都息息相关,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降低金融系统风险,保障良好的发展事态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完善金融压力指数计算模型、完善法律体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是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的重要途径,希望本文的浅薄研究能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控制带来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胡博洋.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度量[J].中国科技投资,2019,(3):108.
[2] 刘子渲.刍议金融经济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2):108.
[3] 刚健华,赵扬,高翔.短期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与系统性风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4):98-112.
[4] 胡金星.存量房为主的时代要严控房地产金融风险[J].探索与争鸣,2017,(12):42-44.DOI:10.3969/j.issn.1004-2229. 2017.12.010.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