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金文书法美审刍议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dejing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商周金文书法审美的产生和发展
  上古时期人们把结绳记事符号发展为锲刻记事符号,作为事物或数据的假设,美化记事的要素,也视作一种美的事物的经验符号,存储于记忆之中。赏阅商周金文铭文时,一个吸引眼球的美感起点,如圆点、饰笔、肥笔特征,是金文书法审美的亮点,都是基于记忆中被唤醒的原始艺术美感经验。以此亮点作为审美的开始视点,并把视点作为金文书法点画的基本艺术母元素,奠定金文书法艺术审美基调。
  宏观金文书法艺术的审美基调,便发现金文的艺术审美是通过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器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外延的有机融合,从而汇聚成天人合一、鬼神共祭的和谐统一境界。上至王国都城、下至城乡聚落的礼乐秩序,上至君王贵胄、下至徒吏布衣的审美理想,都是从最朴素的美的追求开始,上升到美的哲学形式,贯穿天、地、人三位一体,表现在宇宙、社會和人之中,最终升华到宇宙秩序、礼乐文化、审美基调的辩证统一,并以此为基础成就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书法线条艺术审美底蕴。
  先秦金文书法的美感经验,从商代末年、西周初期到战国末年,主要经历了自然美、人工美、性情美三种审美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审美特征为自然美,审美状态表现为象形、审美萌芽,主要书体形式有甲骨文、早期金文、金文;商周时期,审美特征为人工美,审美状态表现为半自觉审美,主要书体形式有甲骨文、金文、小篆、古隶;春秋、战国时期,审美特征为性情美,审美状态表现为自觉审美,主要书体形式有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二、商周金文书法的审美原理和特征
  商周金文书法审美是在有效继承甲骨文书法审美特征基础上的美感经验升华。金文青铜器为载体,融合铸造工艺技术,将甲骨文利落的直线美转变为婉转的曲线美;将甲骨文刀刻大于书写意味的笔意,转化为金文浇铸与书写相融的美感。
  (一)商周金文书法的审美原理
  商周金文书法的审美原理,以金文篆引线条的起笔为原点,并将此原点作为书法线条的母元素,抽象点、线、面构成立体多维的文字结构造型,融合书写美感和镌刻意味,统一所依附载体的造型、工艺、纹饰、线条而产生的汉字的点画、结构、章法的艺术特征,产生了以横、竖、弧、弯的篆引线条原理、中锋笔法运笔原理、因字赋形结构原理、自然天成章法原理为核心的艺术审美经验。
  (二)商周金文书法的审美特征
  商周金文发展的过程中,字形的图案化贯穿始终,美化修饰逐渐减少,线条更加圆净匀一,笔势屈曲转引的自然之美到书写之美也更加清晰,最终确定了金文书法的典范美。“篆引”的前期形态在商代末期和西周早期美化装饰性钟鼎铭文中已出现端倪。以篆引开始的金文线条带动的金文书法用笔、结字、章法方面的审美,在书法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三、商周金文书法的审美经验
  书法审美从“自然万象”之象形描摹,到“书为心画”的自然书写,再到书法艺术创作中的“意”“象”“力”“势”的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三个阶段:从甲骨贞人潜意识的朦胧审美,到金文书手开始自觉追求典雅审美,再到魏晋把书法作为性情笔墨表现的主动追求书写之美、情感之美。无论是扬雄“心画说”的意象美,还是许慎“象形说”的形态美,抑或是蔡邕“九势说”“篆势说”的形势美,卫铄“笔阵图”的点画美,钟繇“流美说”的笔迹美以及王羲之的“笔意美”……都是书写主体主动积极追求书法的力、势、技巧、节奏更替、中侧锋变化的美感,辩证统一其抽象美感、立体美感、时空美感和抒情美感的形式和内容,借助并归结于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神采和意境的“和谐中庸”的审美理想。
  披览商周金文佳构,探析其审美经验,可窥探金文开启的中国书法审美的滥觞。先秦人作为审美主体,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正是钟鼎文化礼乐秩序下的雅正中庸审美理想在书法文化上的体现,通过青铜器和铭文所体现的心理、伦理、道德、宗教等精神层面的强化,和法律、历史、文化、哲学等意识层面的关怀,以及其体会这种抽象艺术带来的喜、怒、哀、乐等所产生的乐与哀的审美经验,升华为自己独特的审美理想。
  (一)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留存殷商遗韵、甲骨意味,其文字优美,浑朴厚重,沿袭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书体,笔画首尾略尖、体态象形、起笔粗重、上提运笔、锐意出锋、着意夸张。以青铜工艺再现手写墨迹,采用威严神秘的色彩纹饰,表现凝重严峻的格调,具体有豪爽、雄伟、恣肆、遒美风格,反映当时的奴隶主阶级强调文艺与政治、教化的联系,体现奴隶主阶级的审美理想与神权统治思想的统一。
  (二)西周中期
  西周中期金文书法以典范大篆、工整篆引为主导,诸侯国作器均为小品,字体风范多向“篆引”方向发展,精美者居多,审美个性不显。横竖体态基本均匀,结体匀称工整,章法纵横自然,用笔起、行、止圆劲均匀。字形的图案化程度高,线条屈曲转引已颇具法度,已是成熟的金文书法,中后期金文笔画均匀,不露锋芒。西周中晩期是金文艺术最为兴盛的时期,青铜器物开始轻薄简陋,并带有环带纹路、重环纹路、窃曲纹路等纹饰,铭文文字增多,从侧面反映奴隶制走向衰落的过程,其审美理想表现为端庄灵巧,具体有率朴、壮丽、精巧、灵秀、潇洒、浑厚、端庄风格。
  (三)西周晚期
  西周晚期金文书法道法自然、百花齐放,金文的典范美虽已化及天下,终因地域、国别及书法观念、审美标准、技艺水准等方面的差别,形成了有别于王者风雅的“四方之风”。诸侯国金文拙朴草率、风格有别者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的《毛公鼎》从字形构架和章法布局上更加追求书写的自然流畅。而《散氏盘》用笔率意雄肆,属于技术含量稍低的简率“篆引”笔法,但字势欹侧开张,散朗多姿,故有大朴若拙的异趣,清晰地为金文书法的风格美感变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例证。《颂簋》具有较为清晰的书写感,线条粗细均匀,颇具简化的“篆引”意态,说明了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注意到在规范中追求自然的书写之美,并非完全表现一种美化修饰的工艺之美,或仅仅满足于日常实用书写的层面。《颂簋》字形参差错落、欹侧摆动幅度很大,圆转处多强直雄劲,通篇则呈现出端严肃穆、古雅雄深的美感意趣。宣王时期的《虢季子白盘》,线条浑圆遒媚,曲直相间,加之行列疏朗,尤具雅洁温润之美,属于西周金文上乘之作。
  (四)商周金文纹饰审美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纹饰在继承商代的基础上,进入了纹饰发展的鼎盛期。商代晩期兽面纹有“环柱角形、牛角形、外卷角形、羊角形、内卷角形、曲折角形、双龙角形、长颈鹿角形、虎头形、熊头形”等纹饰特征,西周早期仍在沿用。西周中后期纹饰特征主要流行“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波曲纹、凤鸟纹、瓦纹”等,同时也出现许多无纹饰的素器。这时期的青铜器延续了青铜器礼器化的进程,使用雷纹说明在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逐渐从天上回到人间。古人对金文审美风格的认知和感悟,经历了巫术鬼神,到达了礼乐秩序,归结为备万物之情状、通自然之妙有的人文哲学高度。
  金文书法作为殷周礼乐文化精神内涵的载体,承载了上古“礼乐”文明从宗教巫术礼仪走向民族精神文明,从“神本”走向“人本”,包含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风尚、时代更替等文化精神,这是无数个体选择中的共同成分——集体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民族的选择的结果。金文书法建立的典范之美,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特征,它厚重、包容、积极、乐观。后世篆刻、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的审美基调,无不是在金文“篆引理想”审美经验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和繁荣。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这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影片,但片中的世界并不能看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延续性,而是赤裸裸展现核战之后人类文明毁灭的绝望与悲凉,多年的文明再次被打回蛮荒的原型,食物,水源和女人的匮乏使得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片中有大量对人类未来的富于想象力的寓言性悲观描写,没有名字的演员们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善与恶,文明与野蛮,失落与获得,其先驱的表达手法,独特的想象力,以及片中所蕴含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将吕克·贝松的才华和勇
期刊
摘要:影视等其它以文化故事为背景的综合艺术品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占据了主流市场。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影视是一门在“时”、“空”、“声”、“光”四个维度上加以创作与组合的艺术,离开任何一个元素,现今的影视作品均不会存在,故事性旅游宣传片也不例外。毋庸置疑,利用好影视叙事中的视听语言,从单纯的听觉上的“说”到视觉上的“讲”是必要的。纵观中外电影史,视觉上的景别、光影色彩;听觉上的语言、音响的迭代更新使得叙
期刊
摘要:《我的叔叔于勒》作为经典小说篇目,多年来被很多读者视为批判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金钱关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思想的作品。但就文学文本本身而言,小说中人物本身具有多重特点,细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读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百态的感慨与悲悯。  关键词:人物特点;主题探究  一、虚荣爱财的底层夫妇  《我的叔叔于勒》作为莫泊桑笔下反映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短篇小说,作为经典
期刊
摘要:当代水彩绘画艺术发展逐渐呈多样化趋势。在水彩画的艺术表现中,静物画是人们进行创作中最广泛的题材。那么,肌理表现在静物画的创作题材上就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使得水彩画不再以传统的绘画方式来进行表现,而且更富有灵动性。肌理技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审美内涵,而且还体现了画家自身的智慧与才情,具有神奇的美学特性。  关键词:创作;肌理;静物创作;  一、肌理在绘画创作中的概念  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
期刊
摘要:不同的色彩给人感觉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本文通过对色彩的相关概念,人对色彩的感知等知识的了解发现在移动应用中合理的色彩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关色彩的常规概念及阐述  1.色彩的主要内容  "色”是指颜色,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颜色,为我们视觉而感知辨识。而"彩”则是指多种颜色交相呼应,诱发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如红、橙、黄
期刊
摘要:书法的形态指的是外在的形式、形状,历代行草书形态表现各具特色,晚明书家追求视觉效果,多热衷书写巨幅大轴,其代表书家有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傅山等。巨幅大轴的时兴,要求书家的结体等也要拓而大之,其中最成功的实验者当然要属王铎。王铎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对其形态表现予以夸张变形,加强对比,如线条粗细,用笔节奏和欹侧变化等,尤其是涨墨法和行轴线等的成功运用,走出了一条尚态、尚奇之路。王铎让我们
期刊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羽毛球超级联赛正规化以及电视、网络转播羽毛球赛事的增加,羽毛球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逐渐成为一项流行的体育项目。随着城市场地设施的不断完善,羽毛球已逐步成为一项全民运动。儿童作为特殊阶段人群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随时发生着改变。如何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的正确培养是每一位家长所关心的。羽毛球作为一种隔网类球类对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提
期刊
摘要:现如今,很多人提起潘玉良,就会不自觉的把她与“妓妾”联系起来,或者用“传奇”等字眼去解读她。其实,她只是终身不爱风尘,却被风尘所误;她只是从人世的黑暗底层挣扎出来的新女性。在漫长的蜕变中,她一直对人、女人、自己的身体做着不厌其烦的观察、感知和认识,她都能真实的记录下辩证的思考。她的自我成长和觉醒,是通过那一系列自画像完成的。  关键词:潘玉良;自画像  自画像不仅是艺术家的绘画技巧和对现实的
期刊
《三戒》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三篇寓言故事,分别为:《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的《三戒》是其寓言的代表作,题目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得,贪得。” 汉蔡邕《司空杨秉碑》:“昔仲尼垂三戒,而公克焉。” 明沉璟《义侠记·取威》:“若要保残生,须是
期刊
那是一个暖洋洋的中午,我坐在窗边翻看妈妈的照片。看着看着,我突然感觉眼前有些模糊....  不一会儿,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出现在我面前。咦,这儿不是月光草坪吗?那边有个年轻的阿姨,我仔细一看,竟然是我的妈妈!“宝贝,快过来!”妈妈亲切地说。那个胖嘟嘟的小女孩又是谁呀?我走近一看,原来是1岁的我呀!我那时可真胖,走路还走不稳。妈妈伸出双手,温柔地喊道:“来,宝贝走过来!"1岁的我兴冲冲地跑过去,一不小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