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培养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人员。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空军部队于1951年初即着手从华东军政大学和航空预备总队选调55名女学员,送到第七航空学校学习。4月初,她们途经北京,刘亚楼司令员专门接见了她们,勉励她们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刻苦学习,不怕困难,把自己锻炼成为优秀的人民空军战士。
这批学员到校后,编在第2期丁班。学校根据她们个人身体素质、文化水平以及机组配套的需要,确定培训飞行员14名,空中领航员 6名,空中通信员5名,空中机械员30名。
当时,第7航校的教员主要由起义人员和日籍航空技术人员担任,使用的教练机是缴获的美制PTl9型和日制双发99式飞机,飞机陈旧,上女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女学员面临着比男学员更大的困难。首先是航空理论学习。有的学员在学习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什么飞行原理、无线电学习,左一个定律右一个公式,简直摸不着门路。于是有的人信心不足了。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上提出了为妇女争气、为祖国争光的口号,以“想想长征难不难,想想抗美援朝的战士难不难”为题组织座谈讨论,鼓励她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女学员们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外认真复习,星期天不休息,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终于攻克了航空理论这一关。 理论过关后,开始进行飞行、领航、通信、机械分科专业训练。这些从未见过飞机的姑娘,过去一直幻想着在蓝天上展翅飞翔的美好景象,可是如今一到空中她们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晕脑胀。教员刚带了几个起落,有的就呕吐起来,可这些学员们以中国妇女特有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勇敢地迎接考验。
身体健壮的上海姑娘施丽霞表示:“男人能做到的,我们妇女也一定要做到。”就是这个意志坚强的姑娘,教员带她第一次飞行时告诉她,飞行中要是感到不适支持不住时,就用手拍拍脑袋。施丽霞在飞行中真的吐了起来,最后吐的尽是黄水,可她坚持住了,也没有去拍一下脑袋。她们当中有一些人对汽油味敏感,却偏要把汽油洒在自己的手帕上,时刻与汽油作伴,用这样的强制方法磨练自己的嗅觉神经。她们操纵飞机驾驶杆、拆卸发动机力气不够,就拼命锻炼,和男同志一起打篮球、跑步、打秋千、滚旋梯。练习器材少,她们就用扫把、凳腿代替驾驶杆演练,坐在地下手拉手脚蹬脚地练习拉杆蹬舵。目测不准,她们就在卡车开动时练习判断运动速度。飞机降落时离地高度变化掌握不准,她们就在楼梯跑上跑下地练习,就连晚上在被窝里也握住手指头蹬着床头作练习飞行。困难终于被一个个克服了,技术一点一点掌握了,学飞行的14名姐妹中有13名放了单飞,只有黄碧云1人还未放单飞。她非常苦恼,担心自己飞不出来,难过地哭了起来,还写了一个条子:“我没有飞行的天才。”并说:“我怕是飞不出来了,我干不了这一行。”同志们看到这种情况也很着急,刚开飞时航校领导就提出决不让一个同志掉队。大家说:“碰上困难,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咱们是新中国的妇女,是第一代女飞行员,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它!”领导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黄碧云“会诊”,找出她掌握技术的难点;先放单飞的同志向她介绍动作体会,教员、学员一起组织起来帮助想办法。人多智无穷,黄碧云终于克服了难点,放了单飞,和姐妹们比翼齐飞了。
1951年11月,14名女飞行员全部飞上了蓝天。她们是:黄碧云、邱以群、戚木木、施丽韦、陈志英、何月娟、武秀梅、阮荷珍、周真明、万婉玲、周映芝、王坚、伍竹迪、秦桂芳。同期学习的女空中领航员、空中通信员和机械员也陆续毕业。至此,新中国第一批55名航空女学员无一掉队,全部学成。毕业后,她们都被分配到空军运输部队。这是新中国妇女的光荣和骄傲。
在部队,她们开始进行了苏制里一2型飞机改装训练。1952年2月,她们接到上级指示,准备在三八节为中央首长和首都人民进行飞行表演,于是转场到北京西郊机场,进行三八节受阅前的训练准备。3月8日这一天,首都各界7000余名妇女代表和50多位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以及中外记者等来到西郊机场,应邀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
女飞行人员共编6个机组,上午10时许,6架里一 2型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首长及首都人民的检阅。飞机在西郊机场落地后,朱德总司令、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以及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陪同下,接见了女飞行人员。朱总司令在讲话中热情地赞扬了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妇女同志作出的贡献,特别指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女飞行人员,是新中国妇女的光荣,也是解放了的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邓颖超说:“今天举行女飞行人员起飞典礼,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实现,这也证明,妇女只要打破自卑感,有信心,有勇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一切工作都可以做,而且能够做好。”
3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飞行表演的女飞行人员。毛主席关切地询问:“她们都成器啦?”刘亚楼回答:“都成器了,能够独立执行任务了。”毛主席非常高兴。
空军党委决定将55名女飞行人员全部留在北京,归空军独立第三团建制(方中英任团政委、杨扶直任副团长)。经过紧张的昼夜间复杂气候的训练,她们的翅膀硬起来了,开始单独执行任务了。第一个执行飞行任务的是秦桂芳,她一听说让她单独去执行任务,心里异常高兴,但是她也担心,这次任务完成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她今后能否成为一名真正的女飞行员,而且影响到全体女飞行员单独执行任务的信心。领导看出她的心事,鼓励她说,你现在是新中国的女飞行员了,要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在领导和战友们的鼓励下,秦桂芳充满信心地登机起飞,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大大地鼓舞了女飞行员单独执行任务的信心。从此以后,其她女飞行员们都相继单独执行空运任务了。
1954年寒流侵入内蒙古草原,风雪交加,草原上覆盖着1尺多厚的积雪。锡林郭勒盟牧场上牲畜不能放牧,有些地区牲畜已经大批死亡。上级决定派飞机空投粮食和饲料支援牧民,抢救牲畜。女飞行员听到这个消息,都请求执行空投任务。最后领导决定由陈志英和她的机组成员执行这个任务。陈志英和她的机组成员连夜进行飞行前准备,第二天天刚亮,飞机就起飞了。飞机越过长城飞向内蒙古大草原,刚进入草原,天气突然变坏,恶劣气流云团给飞行带来很大困难,飞机颠簸、摇摆、上下浮动。陈志英沉着冷静地操纵着飞机,勇敢前进。机长以敏锐的目光,仔细搜索着机翼下面的地形地貌。领航员首先看到了蒙古包,陈志英按照领航员指引的航向飞去,牧民们从蒙古包里跑出来,一个个手舞着红旗,向飞机欢呼。一包包的粮食和饲料,带着党的关怀和温暖,投放到牧民的手中。陈志英和同志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怀着兴奋的心情返回基地。
这批学员到校后,编在第2期丁班。学校根据她们个人身体素质、文化水平以及机组配套的需要,确定培训飞行员14名,空中领航员 6名,空中通信员5名,空中机械员30名。
当时,第7航校的教员主要由起义人员和日籍航空技术人员担任,使用的教练机是缴获的美制PTl9型和日制双发99式飞机,飞机陈旧,上女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女学员面临着比男学员更大的困难。首先是航空理论学习。有的学员在学习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什么飞行原理、无线电学习,左一个定律右一个公式,简直摸不着门路。于是有的人信心不足了。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上提出了为妇女争气、为祖国争光的口号,以“想想长征难不难,想想抗美援朝的战士难不难”为题组织座谈讨论,鼓励她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女学员们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外认真复习,星期天不休息,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终于攻克了航空理论这一关。 理论过关后,开始进行飞行、领航、通信、机械分科专业训练。这些从未见过飞机的姑娘,过去一直幻想着在蓝天上展翅飞翔的美好景象,可是如今一到空中她们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晕脑胀。教员刚带了几个起落,有的就呕吐起来,可这些学员们以中国妇女特有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勇敢地迎接考验。
身体健壮的上海姑娘施丽霞表示:“男人能做到的,我们妇女也一定要做到。”就是这个意志坚强的姑娘,教员带她第一次飞行时告诉她,飞行中要是感到不适支持不住时,就用手拍拍脑袋。施丽霞在飞行中真的吐了起来,最后吐的尽是黄水,可她坚持住了,也没有去拍一下脑袋。她们当中有一些人对汽油味敏感,却偏要把汽油洒在自己的手帕上,时刻与汽油作伴,用这样的强制方法磨练自己的嗅觉神经。她们操纵飞机驾驶杆、拆卸发动机力气不够,就拼命锻炼,和男同志一起打篮球、跑步、打秋千、滚旋梯。练习器材少,她们就用扫把、凳腿代替驾驶杆演练,坐在地下手拉手脚蹬脚地练习拉杆蹬舵。目测不准,她们就在卡车开动时练习判断运动速度。飞机降落时离地高度变化掌握不准,她们就在楼梯跑上跑下地练习,就连晚上在被窝里也握住手指头蹬着床头作练习飞行。困难终于被一个个克服了,技术一点一点掌握了,学飞行的14名姐妹中有13名放了单飞,只有黄碧云1人还未放单飞。她非常苦恼,担心自己飞不出来,难过地哭了起来,还写了一个条子:“我没有飞行的天才。”并说:“我怕是飞不出来了,我干不了这一行。”同志们看到这种情况也很着急,刚开飞时航校领导就提出决不让一个同志掉队。大家说:“碰上困难,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咱们是新中国的妇女,是第一代女飞行员,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它!”领导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黄碧云“会诊”,找出她掌握技术的难点;先放单飞的同志向她介绍动作体会,教员、学员一起组织起来帮助想办法。人多智无穷,黄碧云终于克服了难点,放了单飞,和姐妹们比翼齐飞了。
1951年11月,14名女飞行员全部飞上了蓝天。她们是:黄碧云、邱以群、戚木木、施丽韦、陈志英、何月娟、武秀梅、阮荷珍、周真明、万婉玲、周映芝、王坚、伍竹迪、秦桂芳。同期学习的女空中领航员、空中通信员和机械员也陆续毕业。至此,新中国第一批55名航空女学员无一掉队,全部学成。毕业后,她们都被分配到空军运输部队。这是新中国妇女的光荣和骄傲。
在部队,她们开始进行了苏制里一2型飞机改装训练。1952年2月,她们接到上级指示,准备在三八节为中央首长和首都人民进行飞行表演,于是转场到北京西郊机场,进行三八节受阅前的训练准备。3月8日这一天,首都各界7000余名妇女代表和50多位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以及中外记者等来到西郊机场,应邀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
女飞行人员共编6个机组,上午10时许,6架里一 2型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首长及首都人民的检阅。飞机在西郊机场落地后,朱德总司令、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以及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陪同下,接见了女飞行人员。朱总司令在讲话中热情地赞扬了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妇女同志作出的贡献,特别指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女飞行人员,是新中国妇女的光荣,也是解放了的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邓颖超说:“今天举行女飞行人员起飞典礼,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实现,这也证明,妇女只要打破自卑感,有信心,有勇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一切工作都可以做,而且能够做好。”
3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飞行表演的女飞行人员。毛主席关切地询问:“她们都成器啦?”刘亚楼回答:“都成器了,能够独立执行任务了。”毛主席非常高兴。
空军党委决定将55名女飞行人员全部留在北京,归空军独立第三团建制(方中英任团政委、杨扶直任副团长)。经过紧张的昼夜间复杂气候的训练,她们的翅膀硬起来了,开始单独执行任务了。第一个执行飞行任务的是秦桂芳,她一听说让她单独去执行任务,心里异常高兴,但是她也担心,这次任务完成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她今后能否成为一名真正的女飞行员,而且影响到全体女飞行员单独执行任务的信心。领导看出她的心事,鼓励她说,你现在是新中国的女飞行员了,要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在领导和战友们的鼓励下,秦桂芳充满信心地登机起飞,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大大地鼓舞了女飞行员单独执行任务的信心。从此以后,其她女飞行员们都相继单独执行空运任务了。
1954年寒流侵入内蒙古草原,风雪交加,草原上覆盖着1尺多厚的积雪。锡林郭勒盟牧场上牲畜不能放牧,有些地区牲畜已经大批死亡。上级决定派飞机空投粮食和饲料支援牧民,抢救牲畜。女飞行员听到这个消息,都请求执行空投任务。最后领导决定由陈志英和她的机组成员执行这个任务。陈志英和她的机组成员连夜进行飞行前准备,第二天天刚亮,飞机就起飞了。飞机越过长城飞向内蒙古大草原,刚进入草原,天气突然变坏,恶劣气流云团给飞行带来很大困难,飞机颠簸、摇摆、上下浮动。陈志英沉着冷静地操纵着飞机,勇敢前进。机长以敏锐的目光,仔细搜索着机翼下面的地形地貌。领航员首先看到了蒙古包,陈志英按照领航员指引的航向飞去,牧民们从蒙古包里跑出来,一个个手舞着红旗,向飞机欢呼。一包包的粮食和饲料,带着党的关怀和温暖,投放到牧民的手中。陈志英和同志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怀着兴奋的心情返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