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套个性拳法
在很多医药公司,都有产品管理者的岗位,有的叫产品专员,有的则是产品主任、产品经理等。他们是干什么的?
公司的职位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更好地提升药品的销售,管理好产品生命周期,让产品尽可能处在成长期与成熟期。
但是对这套“拳谱”,不同的“拳师”有不同的理解,也各自打出了不一样的套路。
第一类
A主管是刚刚提升的大区产品主任,下辖三个省区。他年龄不大,刚满25岁,之前他是销售部的销售冠军。
成都是他的老市场,成都销售经理也是自己的“老班长”,所以他经常出差到此地,支持力度很大——无论是学术推广,还是销售人员购买营销书籍,大小事情他都力所能及地批钱批物。
他与重庆销售经理的关系一般,但重庆是公司的重心市场,他不敢怠慢。在他主导下,开发新客户、与医院建立良好关系、VIP网络等工作自然不在话下。
而且,他相当勤奋:销售人员邀请不到客户,他亲自出马,每每马到成功;他经常抓市场分析与规划,逐个找业务人员一起回顾和分析上月销售计划达成及偏差的原因,共同探讨下月的销售计划、新的增长点和销售策略;他经常抓市场短板,每月抽一半以上的时间,深入落后区域指导并帮助销售人员提高业绩和能力。
[点评]
你说A主管是干什么的来着?产品主任?可我怎么看他都像一位上蹿下跳的销售主管。
这恰恰是从销售线转向市场线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不难推测,今后他会不断与各地的销售主管发生矛盾和冲突。
产品主任有销售能力不是坏事——做过销售,分析起市场来就更靠谱。但产品主管跑市场的目的是了解市场需求,产品是否能满足这些需求,对比竞品有哪些优势,优势有没有正确而专业地传达给目标客户群,以及竞品都在市场上干什么。
放着这些正经事不做,却干起了销售的老本行。固然得心应手,可产品主任的任务呢?要知道,产品主任手中的资源可不是随意投放的,要根据市场的长期发展,有规划地释放。
第二类
B主管出任湖北区的产品主任之前,曾在外资公司有过半年的产品管理经验。到武汉之后,他经常与销售员一起跑市场,每月要举办10个以上的市场沙龙会议,每个会议的人数都在10人~20人,其间还亲自联系场地;参加学术会议时,他会亲自陪同或接送客户;80%以上的医院科室会议他都要亲自参加,甚至亲自演讲。
由于销售部没有完成计划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奖金,所以产品主任的头等大事就是关注销售。每周召开2~3次区域市场与销售联谊例会,会上大家互通经验、教训,每次会议半天;会后他会单独与销售员谈心,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对于产品知识,他相信员工会自学的。
有时员工抱怨公司给的任务太高,没有考虑武汉的经济水平,对此他只是笑笑。开会遇到迟到者,他也总会说“再等几分钟”。会议进行中,少数人无视会议纪律,擅自外出。
[点评]
B主管是一位典型的会议主管,外部会议多而单一,与销售人员的沟通会也成了谈心会和联谊会。可以推断,这些会议的质量都不高,甚至流于形式。
产品主管的会议除了注重数量之外,更要注重质量。外部会议的形式要有助于提升公司和产品的整体形象,会议内容除了要带来医学上的新进展之外,还要与市场策略相配合。
内部沟通会议需包括:产品知识和医学信息的培训(提升销售人员的临床推广能力),市场策略的沟通传达、执行的反馈调查和调整。
第三类
C主管担任产品主任之前,在一家知名外资企业担任过两年高级医药代表。现在他管理的产品覆盖九个区域。他深知“产品管理者是没有员工的管理者”,因此公司给他的任何市场活动信息,他总是及时传达给销售主任,并抄送一线销售员工以及自己的直线领导。一线销售员工请求c主管决策时,他经常提醒他们应该找销售领导协商。
资源投入上,他一贯秉承产品经理的指示;如果没有指示,则听从销售部的要求,直到费用用完为止。如果销售部再提出要求,他会说:经费已经被你们用完了。
他认为,学术营销的关键,是销售人员必须有专业的学术水平。因此,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学术培训(包括药品知识、临床资料、市场活动计划、营销策略等),而且常抓不懈:每月一个医学主题,每周对两三个区域进行培训,每次培训一两天,每次都邀请临床医生做主题培训,自己则亲自做产品知识培训,每次还都会安排角色扮演或演讲操练。
但每次培训时,销售主任全程参加的很少,即便参加,也都是讲几句欢迎、感谢的客套话。培训结束后,C主管的上级都会收到销售部的培训反馈,内容都是感谢与表扬。
培训占了C主管多半时间,拜访客户只占了他10%的时间,而且主要拜访的是副主任医生以下的客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估和检查销售员工的培训效果。
[点评]
C主管是一位被动的执行者,缺乏对市场的判断和规划能力。当然,他是一位很好的培训主管,只怕会演变成一厢情愿的培训规划:在培训前没有与销售主任充分沟通,在培训时也没有得到他的配合和支持,结果培训没有针对性,成了纸上游戏。
第四类
D产品主管在外资企业从医药代表起步,先后担任高级医药代表、产品经理助理多年。
D主管每月举办一次产品营销创新会议,每次为期一天(半天是分组讨论,半天是全员脑力激荡),每次创新会议成员在18人左右,成员包括:业务员70%(为销售部业务员的20%),销售主管20%(占销售主管的50%),其他部门10%(如事务部、产品经理)。D自己任项目组长,如果会议中有成员连续两次没有参会,他就用对等方式换其他人员参与。
销售部如果邀请他给新员工培训产品知识,他一般以“这是销售主任自己的职责”为由拒绝。销售部对于他这种做法褒贬不一。
对于外部会议,他主张少而精。他通常会每三个月在省级城市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包括全国性巡讲会议),每次会议的筹备、举办与反馈等环节他都会参与,而且会议前后他都会选择不少于5个不同类型的客户倾听意见和反馈。
他上半年总是把下半年的营销活动全部落实好,甚至具体到会议室内部布置、餐饮住宿、产品形象展示等细节。
所有的区域性营销活动,他都会要求同一个形象,同一个声音。所有的区域性营销活动的具体分配与规划,都不在创新会议上讨论,而是在平时的工作沟通中完成,在市场经理与销售经理联合主办的市场销售联谊会议上落实——对出现灰色地带或者明显违背公司准则的地方,他会毫不犹豫地拒绝。由于他高度自信,沟通中往往很强势,所以他经常成为“问题”的来源。
他经常到医生聚集的网站和论坛,以医生的身份发起讨论或跟帖;也经常到患者聚集的网站和论坛,以患者的身份发起讨论或跟帖。他以此作为产品营销信息的收集与营 销活动的反馈的重要途径。
在全国性医学年会和学习班当中,他一般不主导参与安排任何营销活动,尽管有时候产品经理在医学会中有卫星会议。因此他很少陪同医生参加任何会议,即使是由公司赞助的医生参加会议,他也不陪同,他认为那是销售部要考虑的问题。
[点评]
D主管是一位只注重“营”的营销主管:注重营销创新,具有很强的市场规划能力,会议保持统一的公司/产品形象、声音一致,有助于市场策略的统一执行。
不足之处是,他并不关注营销活动的结果,而只是“活动”的反馈;市场信息的收集,甚至是营销方案的制订,不是依据市场情况,而是依据会议和论坛,市场调查途径狭窄,“成果”往往是各部门的“大杂烩”——没有市场调查,没有反馈和矫正,很难保证市场营销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黄德华:卫材(中国)公司华东区产品经理,有多年销售与市场管理工作经历。
黄小倩:卫材(中国)公司产品经理。
在其位,谋其政
仲崇玉
“区域产品主管”是销售队伍以外的市场管理队伍(每个区域一二人)。这个职位听起来比销售主管还“风光”,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一是因为产品主管与销售主管分属两个部门,协调难;二是由于二者的职能很难清晰界定,产生摩擦是常事。
产品主管的“苦水”很多。他们说自己“进不得,退不得”,是真正的“左右为难”。销售队伍一会儿说他们管得太多,“侵犯”了地区销售的“正常秩序”;一会儿又说他们没有什么“价值”,“什么也不管”。可是,销售队伍经常“不配合”他们的工作,经常“不听话”也是实情吧?销售队伍更看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确实没有战略头脑,也很少考虑战略问题。
而一提起产品主管,销售队伍也很受伤:不仅要忍受产品主管平时的指手画脚——“执行不力”、“不懂战略”的指责,还要小心翼翼,不能开罪他们——毕竟人家手上有资源!要不是有这么个过节,才不理会他们组织的什么“集思广益会”或“产品知识培训”呢!
结果,区域产品主管与区域销售队伍之间上演了一出经典的“市场”与“销售”之争。前文的案例,正是反映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实际上,做好区域产品管理,有三个重要问题值得思考:
1.为什么要设置区域产品主管这个职位?
2.区域产品主管管什么?
3.区域产品管理要怎么管?
为什么要设置这个职位?
在区域销售组织之外,之所以要“安插”产品管理人员,有很多原因,这也是导致产品主管不同职能的根本所在。
从市场部的角度来看,他们要背负以下职责:
1.直接反映各地区的市场真相;
2.把整体的战略更具体、有效地体现在各个地区;
3.更有效地执行全国范围的大型活动。
从销售管理角度来说,设置区域产品主管的主要好处是:
1.更容易和总部沟通区域计划和预算问题;
2.帮助组织大型地区活动;
3.帮助管理地区的核心客户。
从公司整体角度来说,这样的设置更有利于部门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监督,使执行更加有效、到位。
应该说,有多少种原因,就有多少种工作职能描述。前文中所概括的四种产品主管形象,基本上反映了目前区域产品管理的现状。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设置区域产品管理的期望结果,不是对地区销售主管的替代,也不是对正常销售流程的干扰,而是直接增加对公司、对团队的额外价值。这个额外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管什么?
有人说,销售管理是管人,产品管理是管事。不完全对——事和人是密切相关的,很难分开。
那么,区域产品主管到底要管什么?他们到底需要影响哪一群人?
广义地说,区域产品主管的“客户”很多,但最主要是三组人群:销售队伍、重要医学专家以及竞争对手。
1.区域销售队伍是首要“客户”。
面对做销售的这帮兄弟,产品主管要小心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要像前文A主管一样掉进“销售主管”的角色里。他应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视野,中立地反映销售队伍的动态,并随时调整区域沟通策略:
他们在使用最新的产品资料吗?资料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表达吗?如果效果不理想,那么是资料的原因,还是使用不当所致?哪些活动更有效?哪些活动要叫停?如何评判活动的效果?评判的标准还要做哪些改变?活动的客户针对性强吗?要传达的信息反复论证过吗?精心设计的活动时间、地点、氛围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产品主管要见微知著,成为地区销售团队的一面镜子,让队伍客观地看到自己做得怎么样,从而加以改善。
2.重要医学专家,尤其是只有影响力、没有个人处方量的医学专家。
没有处方量的客户,即便有很大的影响力,也不会引起销售代表的重视。而且,即便重视这些客户,地区销售队伍也够不着他们。如果区域产品主管能够有步骤、系统化地管理这些客户,将会为该地区的长期发展增加砝码,也会为销售队伍提供更有效的资讯和支持。
3.系统地研究竞争对手。
在一线做销售的,眼里的对手只不过是对手的销售人员,只盯点不看面。
因此区域产品主管必须有能力从表象中,洞察对手的地区策略:他们的目标人群、主张以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如何调整策略才能引起客户的更多关注……
区域产品主管对上述三组人群进行系统有序的管理,是区域资源整合的最主要依据,也是他们自身的独特价值所在。
怎么管?
1.不要轻易自创沟通平台。
区域产品主管的工作平台有很多:大型活动的组织、和代表协访、参加周会、周期会议、活动报告以及区域计划等。他应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收集信息或表达看法,不要轻易创造另一个平台。
比如D主管每月举办为期一天的产品营销创新会议。这种会如果说每季度一次还有一定价值的话,每月一次就显得刻板、形式化,很容易干扰正常的销售活动。
2.不要过多依赖手中那点权力。
如果区域产品主管抱怨销售队伍“不听话”,那他一定是错把自己当做了销售主管。如果区域产品主管坚定地认为自己有权力让销售队伍“听话”,往往是把手中的资源当做了权力。这是一种无效的、错位的管理,别人听话或不听话,错不在别人,而是自己。前文的A主管投桃报李;则是滥用权力。
产品主管或产品经理,从来都是靠说服而不是压服来施展影响力,因为公司没有赋予他们强制性的权力。
3.要坚持发展有效沟通能力。
其中一大措施是在沟通中停止判断。不要用自己的对错标准强加于人,要中立地反映事实真相。
比如,产品主管对销售主管抱怨说:“这次会议的到会率只有90%,是销售队伍态度上不重视所导致的。”其中“到会率只有90%”是事实,“销售队伍不重视”则是自己的判断和演绎。
事实上,与销售队伍有效沟通的根本,不在于“沟通术”如何,而是对销售队伍日常活动真正感兴趣。唯有如此,区域产品主管才能够了解和体验销售队伍的各种情绪、困难,找到与他们沟通并帮助他们的契机。
4.坚持自己的角色立场。
区域产品主管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是为销售队伍增加额外的价值——要做那些销售队伍做不到、做不好而且又有价值的事。
辅导销售人员是销售主管的事,所以,A主管不要越俎代庖;你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所以,D主管不要离销售团队太远,要留意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增加整个团队的价值;你不是传声筒和小跟班,所以,C主管要有自己的主见;你不是后勤部长,所以,B主管需要明白,组织活动的多少不是考核自己价值的主要标准。(文章编号:3070730,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66556619)
仲崇玉:现任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全国销售经理。在医药行业从事市场营销及销售管理12年:两年销售,6年产品经理,两年CNS中国区经理,两年亚太地区总部CNS市场经理,负责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CNS市场管理。
编辑:王聪[email protected]
在很多医药公司,都有产品管理者的岗位,有的叫产品专员,有的则是产品主任、产品经理等。他们是干什么的?
公司的职位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更好地提升药品的销售,管理好产品生命周期,让产品尽可能处在成长期与成熟期。
但是对这套“拳谱”,不同的“拳师”有不同的理解,也各自打出了不一样的套路。
第一类
A主管是刚刚提升的大区产品主任,下辖三个省区。他年龄不大,刚满25岁,之前他是销售部的销售冠军。
成都是他的老市场,成都销售经理也是自己的“老班长”,所以他经常出差到此地,支持力度很大——无论是学术推广,还是销售人员购买营销书籍,大小事情他都力所能及地批钱批物。
他与重庆销售经理的关系一般,但重庆是公司的重心市场,他不敢怠慢。在他主导下,开发新客户、与医院建立良好关系、VIP网络等工作自然不在话下。
而且,他相当勤奋:销售人员邀请不到客户,他亲自出马,每每马到成功;他经常抓市场分析与规划,逐个找业务人员一起回顾和分析上月销售计划达成及偏差的原因,共同探讨下月的销售计划、新的增长点和销售策略;他经常抓市场短板,每月抽一半以上的时间,深入落后区域指导并帮助销售人员提高业绩和能力。
[点评]
你说A主管是干什么的来着?产品主任?可我怎么看他都像一位上蹿下跳的销售主管。
这恰恰是从销售线转向市场线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不难推测,今后他会不断与各地的销售主管发生矛盾和冲突。
产品主任有销售能力不是坏事——做过销售,分析起市场来就更靠谱。但产品主管跑市场的目的是了解市场需求,产品是否能满足这些需求,对比竞品有哪些优势,优势有没有正确而专业地传达给目标客户群,以及竞品都在市场上干什么。
放着这些正经事不做,却干起了销售的老本行。固然得心应手,可产品主任的任务呢?要知道,产品主任手中的资源可不是随意投放的,要根据市场的长期发展,有规划地释放。
第二类
B主管出任湖北区的产品主任之前,曾在外资公司有过半年的产品管理经验。到武汉之后,他经常与销售员一起跑市场,每月要举办10个以上的市场沙龙会议,每个会议的人数都在10人~20人,其间还亲自联系场地;参加学术会议时,他会亲自陪同或接送客户;80%以上的医院科室会议他都要亲自参加,甚至亲自演讲。
由于销售部没有完成计划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奖金,所以产品主任的头等大事就是关注销售。每周召开2~3次区域市场与销售联谊例会,会上大家互通经验、教训,每次会议半天;会后他会单独与销售员谈心,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对于产品知识,他相信员工会自学的。
有时员工抱怨公司给的任务太高,没有考虑武汉的经济水平,对此他只是笑笑。开会遇到迟到者,他也总会说“再等几分钟”。会议进行中,少数人无视会议纪律,擅自外出。
[点评]
B主管是一位典型的会议主管,外部会议多而单一,与销售人员的沟通会也成了谈心会和联谊会。可以推断,这些会议的质量都不高,甚至流于形式。
产品主管的会议除了注重数量之外,更要注重质量。外部会议的形式要有助于提升公司和产品的整体形象,会议内容除了要带来医学上的新进展之外,还要与市场策略相配合。
内部沟通会议需包括:产品知识和医学信息的培训(提升销售人员的临床推广能力),市场策略的沟通传达、执行的反馈调查和调整。
第三类
C主管担任产品主任之前,在一家知名外资企业担任过两年高级医药代表。现在他管理的产品覆盖九个区域。他深知“产品管理者是没有员工的管理者”,因此公司给他的任何市场活动信息,他总是及时传达给销售主任,并抄送一线销售员工以及自己的直线领导。一线销售员工请求c主管决策时,他经常提醒他们应该找销售领导协商。
资源投入上,他一贯秉承产品经理的指示;如果没有指示,则听从销售部的要求,直到费用用完为止。如果销售部再提出要求,他会说:经费已经被你们用完了。
他认为,学术营销的关键,是销售人员必须有专业的学术水平。因此,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学术培训(包括药品知识、临床资料、市场活动计划、营销策略等),而且常抓不懈:每月一个医学主题,每周对两三个区域进行培训,每次培训一两天,每次都邀请临床医生做主题培训,自己则亲自做产品知识培训,每次还都会安排角色扮演或演讲操练。
但每次培训时,销售主任全程参加的很少,即便参加,也都是讲几句欢迎、感谢的客套话。培训结束后,C主管的上级都会收到销售部的培训反馈,内容都是感谢与表扬。
培训占了C主管多半时间,拜访客户只占了他10%的时间,而且主要拜访的是副主任医生以下的客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估和检查销售员工的培训效果。
[点评]
C主管是一位被动的执行者,缺乏对市场的判断和规划能力。当然,他是一位很好的培训主管,只怕会演变成一厢情愿的培训规划:在培训前没有与销售主任充分沟通,在培训时也没有得到他的配合和支持,结果培训没有针对性,成了纸上游戏。
第四类
D产品主管在外资企业从医药代表起步,先后担任高级医药代表、产品经理助理多年。
D主管每月举办一次产品营销创新会议,每次为期一天(半天是分组讨论,半天是全员脑力激荡),每次创新会议成员在18人左右,成员包括:业务员70%(为销售部业务员的20%),销售主管20%(占销售主管的50%),其他部门10%(如事务部、产品经理)。D自己任项目组长,如果会议中有成员连续两次没有参会,他就用对等方式换其他人员参与。
销售部如果邀请他给新员工培训产品知识,他一般以“这是销售主任自己的职责”为由拒绝。销售部对于他这种做法褒贬不一。
对于外部会议,他主张少而精。他通常会每三个月在省级城市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包括全国性巡讲会议),每次会议的筹备、举办与反馈等环节他都会参与,而且会议前后他都会选择不少于5个不同类型的客户倾听意见和反馈。
他上半年总是把下半年的营销活动全部落实好,甚至具体到会议室内部布置、餐饮住宿、产品形象展示等细节。
所有的区域性营销活动,他都会要求同一个形象,同一个声音。所有的区域性营销活动的具体分配与规划,都不在创新会议上讨论,而是在平时的工作沟通中完成,在市场经理与销售经理联合主办的市场销售联谊会议上落实——对出现灰色地带或者明显违背公司准则的地方,他会毫不犹豫地拒绝。由于他高度自信,沟通中往往很强势,所以他经常成为“问题”的来源。
他经常到医生聚集的网站和论坛,以医生的身份发起讨论或跟帖;也经常到患者聚集的网站和论坛,以患者的身份发起讨论或跟帖。他以此作为产品营销信息的收集与营 销活动的反馈的重要途径。
在全国性医学年会和学习班当中,他一般不主导参与安排任何营销活动,尽管有时候产品经理在医学会中有卫星会议。因此他很少陪同医生参加任何会议,即使是由公司赞助的医生参加会议,他也不陪同,他认为那是销售部要考虑的问题。
[点评]
D主管是一位只注重“营”的营销主管:注重营销创新,具有很强的市场规划能力,会议保持统一的公司/产品形象、声音一致,有助于市场策略的统一执行。
不足之处是,他并不关注营销活动的结果,而只是“活动”的反馈;市场信息的收集,甚至是营销方案的制订,不是依据市场情况,而是依据会议和论坛,市场调查途径狭窄,“成果”往往是各部门的“大杂烩”——没有市场调查,没有反馈和矫正,很难保证市场营销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黄德华:卫材(中国)公司华东区产品经理,有多年销售与市场管理工作经历。
黄小倩:卫材(中国)公司产品经理。
在其位,谋其政
仲崇玉
“区域产品主管”是销售队伍以外的市场管理队伍(每个区域一二人)。这个职位听起来比销售主管还“风光”,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一是因为产品主管与销售主管分属两个部门,协调难;二是由于二者的职能很难清晰界定,产生摩擦是常事。
产品主管的“苦水”很多。他们说自己“进不得,退不得”,是真正的“左右为难”。销售队伍一会儿说他们管得太多,“侵犯”了地区销售的“正常秩序”;一会儿又说他们没有什么“价值”,“什么也不管”。可是,销售队伍经常“不配合”他们的工作,经常“不听话”也是实情吧?销售队伍更看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确实没有战略头脑,也很少考虑战略问题。
而一提起产品主管,销售队伍也很受伤:不仅要忍受产品主管平时的指手画脚——“执行不力”、“不懂战略”的指责,还要小心翼翼,不能开罪他们——毕竟人家手上有资源!要不是有这么个过节,才不理会他们组织的什么“集思广益会”或“产品知识培训”呢!
结果,区域产品主管与区域销售队伍之间上演了一出经典的“市场”与“销售”之争。前文的案例,正是反映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实际上,做好区域产品管理,有三个重要问题值得思考:
1.为什么要设置区域产品主管这个职位?
2.区域产品主管管什么?
3.区域产品管理要怎么管?
为什么要设置这个职位?
在区域销售组织之外,之所以要“安插”产品管理人员,有很多原因,这也是导致产品主管不同职能的根本所在。
从市场部的角度来看,他们要背负以下职责:
1.直接反映各地区的市场真相;
2.把整体的战略更具体、有效地体现在各个地区;
3.更有效地执行全国范围的大型活动。
从销售管理角度来说,设置区域产品主管的主要好处是:
1.更容易和总部沟通区域计划和预算问题;
2.帮助组织大型地区活动;
3.帮助管理地区的核心客户。
从公司整体角度来说,这样的设置更有利于部门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监督,使执行更加有效、到位。
应该说,有多少种原因,就有多少种工作职能描述。前文中所概括的四种产品主管形象,基本上反映了目前区域产品管理的现状。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设置区域产品管理的期望结果,不是对地区销售主管的替代,也不是对正常销售流程的干扰,而是直接增加对公司、对团队的额外价值。这个额外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管什么?
有人说,销售管理是管人,产品管理是管事。不完全对——事和人是密切相关的,很难分开。
那么,区域产品主管到底要管什么?他们到底需要影响哪一群人?
广义地说,区域产品主管的“客户”很多,但最主要是三组人群:销售队伍、重要医学专家以及竞争对手。
1.区域销售队伍是首要“客户”。
面对做销售的这帮兄弟,产品主管要小心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要像前文A主管一样掉进“销售主管”的角色里。他应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视野,中立地反映销售队伍的动态,并随时调整区域沟通策略:
他们在使用最新的产品资料吗?资料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表达吗?如果效果不理想,那么是资料的原因,还是使用不当所致?哪些活动更有效?哪些活动要叫停?如何评判活动的效果?评判的标准还要做哪些改变?活动的客户针对性强吗?要传达的信息反复论证过吗?精心设计的活动时间、地点、氛围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产品主管要见微知著,成为地区销售团队的一面镜子,让队伍客观地看到自己做得怎么样,从而加以改善。
2.重要医学专家,尤其是只有影响力、没有个人处方量的医学专家。
没有处方量的客户,即便有很大的影响力,也不会引起销售代表的重视。而且,即便重视这些客户,地区销售队伍也够不着他们。如果区域产品主管能够有步骤、系统化地管理这些客户,将会为该地区的长期发展增加砝码,也会为销售队伍提供更有效的资讯和支持。
3.系统地研究竞争对手。
在一线做销售的,眼里的对手只不过是对手的销售人员,只盯点不看面。
因此区域产品主管必须有能力从表象中,洞察对手的地区策略:他们的目标人群、主张以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如何调整策略才能引起客户的更多关注……
区域产品主管对上述三组人群进行系统有序的管理,是区域资源整合的最主要依据,也是他们自身的独特价值所在。
怎么管?
1.不要轻易自创沟通平台。
区域产品主管的工作平台有很多:大型活动的组织、和代表协访、参加周会、周期会议、活动报告以及区域计划等。他应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收集信息或表达看法,不要轻易创造另一个平台。
比如D主管每月举办为期一天的产品营销创新会议。这种会如果说每季度一次还有一定价值的话,每月一次就显得刻板、形式化,很容易干扰正常的销售活动。
2.不要过多依赖手中那点权力。
如果区域产品主管抱怨销售队伍“不听话”,那他一定是错把自己当做了销售主管。如果区域产品主管坚定地认为自己有权力让销售队伍“听话”,往往是把手中的资源当做了权力。这是一种无效的、错位的管理,别人听话或不听话,错不在别人,而是自己。前文的A主管投桃报李;则是滥用权力。
产品主管或产品经理,从来都是靠说服而不是压服来施展影响力,因为公司没有赋予他们强制性的权力。
3.要坚持发展有效沟通能力。
其中一大措施是在沟通中停止判断。不要用自己的对错标准强加于人,要中立地反映事实真相。
比如,产品主管对销售主管抱怨说:“这次会议的到会率只有90%,是销售队伍态度上不重视所导致的。”其中“到会率只有90%”是事实,“销售队伍不重视”则是自己的判断和演绎。
事实上,与销售队伍有效沟通的根本,不在于“沟通术”如何,而是对销售队伍日常活动真正感兴趣。唯有如此,区域产品主管才能够了解和体验销售队伍的各种情绪、困难,找到与他们沟通并帮助他们的契机。
4.坚持自己的角色立场。
区域产品主管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是为销售队伍增加额外的价值——要做那些销售队伍做不到、做不好而且又有价值的事。
辅导销售人员是销售主管的事,所以,A主管不要越俎代庖;你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所以,D主管不要离销售团队太远,要留意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增加整个团队的价值;你不是传声筒和小跟班,所以,C主管要有自己的主见;你不是后勤部长,所以,B主管需要明白,组织活动的多少不是考核自己价值的主要标准。(文章编号:3070730,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66556619)
仲崇玉:现任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全国销售经理。在医药行业从事市场营销及销售管理12年:两年销售,6年产品经理,两年CNS中国区经理,两年亚太地区总部CNS市场经理,负责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CNS市场管理。
编辑:王聪[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