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当目前的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萧条,这场房地产泡沫在整体上才会是弊大于利的
“传统智慧”认为,资产市场存在泡沫是危险的,并且具有破坏性。一旦泡沫破裂会更麻烦,可能引起经济不景气。那些依靠泡沫融资的企业会倒闭,它们的雇员会失业。惟一的希望是,另一个行业同时崛起,替代堆满泡沫的行业,满足人们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但是,政策制定者不可能有如此先见——迅速转移产业、避免经济衰退,因为他们不愿看到物价不稳和通胀严重。
“传统智慧”总是在教诲我们:泡沫是坏事,对投资者、劳动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件坏事。此前提倡改变的人们,事后会受到嘲笑;那些原先支持泡沫资产的言论,事后总会被认为是错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技股泡沫就是这样的例子。当泡沫破裂时,所有的言论迅速统一起来,认为“新经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主意,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本被浪费在经营低效率且很快要倒闭的企业,让美国蒙受损失。
但是,这样的观点对吗?的确,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许多财富被用来兴建已经泛滥的光纤电缆和网络。最后,这些生意完全无利可图。虽然8000多亿美元的投资也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不过,从那以后,美国人使用网络却非常方便,因为当时网络公司修建了大量的公共互联网基础设施。虽然成批的网络公司倒闭是件很残酷的事,但是,它们终究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就像英特尔公司创立者之一安德鲁·格罗夫(Andrew Grove)在《连线》杂志中所说:“网络公司把自己扔到篝火上烤,但却点燃了更旺的火焰。”微软、戴尔和英特尔等公司发现自己的市值大幅缩水,但是,他们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从长期看,经济学家会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泡沫带来的巨大价值和社会福利。实际上,他们已经看到了。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公司没有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就说他们没有为社会带来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逐利是合理的,因为它是一个企业规模是否恰当的信号。
如果企业太小,供不应求,价格就会很高,企业利润也会很高。此时,人们预期扩大生产会带来更多利润,由此引发投资增长和企业规模扩大。相反,如果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消费者需求接近饱和,结果就会是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相应缩减。因此,如果利润较高,该行业就会扩张;如果利润下降,该行业就会收缩。
利润最大化指导企业何时扩张、何时收缩,却没有告诉我们企业的价值和企业创造的总效用。这让我想起200年前古典经济学家常用的“钻石和水”的例子:当时,湿润多雨的英国,水是免费的,钻石是昂贵的,但水却是人们必需的,钻石只是不重要的奢侈品。
同样,美国的航空业长年都在亏损,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服务。19世纪晚期,美国铁路运输业衰落,但不能抹煞它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发达的铁路运输网和不断下降的运费,使得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出来。
因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网络泡沫的价值。毕竟,当年修建的光纤电缆现在看来非常有用。同样地,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目前房地产泡沫的价值。
首先,借入房屋贷款的人在过去几年里生活质量相当好。他们可以交较低的房租住在新房子里。现在出现危机,他们可以决定是重新讨价还价还是搬走。
其次,21世纪初的确出现过全球性投资短缺。美国公司利润分成水平提高,使得制造业、运输业和物流业在为资本扩张而融资时,更少依赖信贷市场。
再次,我们从次贷危机中,学到了很有价值的教训,就是现代高技术金融工具的脆弱,它们会多么误导人们进行投资。金融创新使得投资者非常容易购买那些他们没有完全理解的复杂证券。好在这次危机还没有使美国陷入萧条,而美国人也会比几年前更好地理解危机缘由。
最后,拜楼市泡沫所赐,美国多了400万间房屋。它们现在由那些在楼市泡沫出现之前被挤出市场的300多万美国家庭居住。假如银行接收这些房屋,它们将发现自己要把这400多万间房屋销售给收入更低、信誉更差的家庭。所以,最好的战略是坐下来谈判。贷款人在谈判中会损失一部分,但是,借款人受益了。所以,净损失实际上很小。
总之,只有当目前的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萧条,这场房地产泡沫在整体上才会是弊大于利的。■
“传统智慧”认为,资产市场存在泡沫是危险的,并且具有破坏性。一旦泡沫破裂会更麻烦,可能引起经济不景气。那些依靠泡沫融资的企业会倒闭,它们的雇员会失业。惟一的希望是,另一个行业同时崛起,替代堆满泡沫的行业,满足人们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但是,政策制定者不可能有如此先见——迅速转移产业、避免经济衰退,因为他们不愿看到物价不稳和通胀严重。
“传统智慧”总是在教诲我们:泡沫是坏事,对投资者、劳动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件坏事。此前提倡改变的人们,事后会受到嘲笑;那些原先支持泡沫资产的言论,事后总会被认为是错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技股泡沫就是这样的例子。当泡沫破裂时,所有的言论迅速统一起来,认为“新经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主意,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本被浪费在经营低效率且很快要倒闭的企业,让美国蒙受损失。
但是,这样的观点对吗?的确,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许多财富被用来兴建已经泛滥的光纤电缆和网络。最后,这些生意完全无利可图。虽然8000多亿美元的投资也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不过,从那以后,美国人使用网络却非常方便,因为当时网络公司修建了大量的公共互联网基础设施。虽然成批的网络公司倒闭是件很残酷的事,但是,它们终究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就像英特尔公司创立者之一安德鲁·格罗夫(Andrew Grove)在《连线》杂志中所说:“网络公司把自己扔到篝火上烤,但却点燃了更旺的火焰。”微软、戴尔和英特尔等公司发现自己的市值大幅缩水,但是,他们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从长期看,经济学家会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泡沫带来的巨大价值和社会福利。实际上,他们已经看到了。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公司没有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就说他们没有为社会带来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逐利是合理的,因为它是一个企业规模是否恰当的信号。
如果企业太小,供不应求,价格就会很高,企业利润也会很高。此时,人们预期扩大生产会带来更多利润,由此引发投资增长和企业规模扩大。相反,如果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消费者需求接近饱和,结果就会是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相应缩减。因此,如果利润较高,该行业就会扩张;如果利润下降,该行业就会收缩。
利润最大化指导企业何时扩张、何时收缩,却没有告诉我们企业的价值和企业创造的总效用。这让我想起200年前古典经济学家常用的“钻石和水”的例子:当时,湿润多雨的英国,水是免费的,钻石是昂贵的,但水却是人们必需的,钻石只是不重要的奢侈品。
同样,美国的航空业长年都在亏损,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服务。19世纪晚期,美国铁路运输业衰落,但不能抹煞它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发达的铁路运输网和不断下降的运费,使得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出来。
因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网络泡沫的价值。毕竟,当年修建的光纤电缆现在看来非常有用。同样地,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目前房地产泡沫的价值。
首先,借入房屋贷款的人在过去几年里生活质量相当好。他们可以交较低的房租住在新房子里。现在出现危机,他们可以决定是重新讨价还价还是搬走。
其次,21世纪初的确出现过全球性投资短缺。美国公司利润分成水平提高,使得制造业、运输业和物流业在为资本扩张而融资时,更少依赖信贷市场。
再次,我们从次贷危机中,学到了很有价值的教训,就是现代高技术金融工具的脆弱,它们会多么误导人们进行投资。金融创新使得投资者非常容易购买那些他们没有完全理解的复杂证券。好在这次危机还没有使美国陷入萧条,而美国人也会比几年前更好地理解危机缘由。
最后,拜楼市泡沫所赐,美国多了400万间房屋。它们现在由那些在楼市泡沫出现之前被挤出市场的300多万美国家庭居住。假如银行接收这些房屋,它们将发现自己要把这400多万间房屋销售给收入更低、信誉更差的家庭。所以,最好的战略是坐下来谈判。贷款人在谈判中会损失一部分,但是,借款人受益了。所以,净损失实际上很小。
总之,只有当目前的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萧条,这场房地产泡沫在整体上才会是弊大于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