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初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确定化学课堂上实验探究教学的驱动性问题
  1、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是给出学生所需思考的问题之前,应当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要探究的实验问题是有一定价值的,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第二就是针对我们这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教师要交待给学生具体的实验任务,或者每个人应该干什么,或者小组合作应该干什么。
  第三是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该收缩问题难度的时候要适当收缩,该对问题的外围进行延伸的时候要适当进行延伸,以便于取得最佳的研究效果。
  2、将驱动性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教学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一些有价值的需要试验探究的问题细化为一个个需要验证的教学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一定的研究效果,如果教师对课堂不做任何拆解,一股脑的直接抛给学生,学生整节课都不知所云,不知从何下手,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本节课要干什么,意义何在。比如“氯化亚铁中为什么要放铁粉”这一问题如果不拆解,学生很难找到研究的方向。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如果把比较笼统的研究课题细化为一个个需要研究的小步骤,小问题,学生就有了方向,有了思路,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還有一种情况是教师面对许多个研究课题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加以选择,因为有些研究的课堂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还有一些课题是不适合自己的学生进行研究的,那么我们教师就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要研究的课堂进行准确选择。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设计了探究活动,但是对于这个探究活动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符合学生情况,教师思考的并不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二、化学课堂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活动组织策略的运用
  1、实验探究教学中要有效使用分组策略
  做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分组其实是一种很有科学含量的一项工作,比如我们可以让两个小组一起做一项具有对比性质的实验,同时完成以后让他们进行一下深入的交流,这样既节省了实验时间,他们的印象又非常深刻,某种程度上,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另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实验的难易程度,主次程度,在要求做实验的时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要求。属于重点内容的要求全部学生都做,如果非重点又比较难的,就要求程度较好的学生去做,而非重点又比较容易的实验就要求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完成。
  2、实验探究教学中要进行实验探究前的交流
  有人认为,目前的实验探究课堂存在一个误区,即教师在实验之前都要让学生进行一番讨论,而且还是非得讨论出一个统一而正确的结论之后才再去进行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实验中是按照同一方案实验,实验后的讨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探究也就停止在实验之前了。探究是一个过程,假设、方案、证据、解释是一个自洽系统,不同的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方案设计。如果不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自主推理的过程,探究活动就变成了还没有证据就已经判定某些学生的方案不对了,这样的探究活动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扪心自问,其实实验探究前的讨论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没有了实验前的讨论,学生在动手实验的时候就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实验时漫无目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但问题出在目前实验课堂前的讨论过于详细,过于深入,过于得出结论而不是提出问题。实际上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如果对自己的方案有疑虑的话,可以到其他组去参考一下别人的方案。
  三、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时要保证知识的落实
  在实验探究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实验前教师的讲授环节,还是学生的讨论环节,还是实验的过程之中,还是实验后的总结讨论环节,教师及学生都应当注意一点,那就是实验要以知识的理解为前提,而实验不仅仅是得出推理结论的一个部分,更应该是在原有的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的一个基石。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对二价铁、三价铁性质的探究,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实际上是在检查学生氧化还原的知识。如果教师对这个环节没有重视,就放掉了检查学生氧化还原知识的很好机会。
  在实验之后的总结讨论环节,教师不应该只是对学生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一个简单的重复,而应当在得出的知识的基础之上追加一些新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勇气和信心,也是对学生实验探究精神的一个小小的推动;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些环节是自己疏忽大意了的,而实际上这些环节对于实验探究精神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可以针对其他组的实验情况对全班做一个整体的介绍,说你们组虽然没有经过但是其他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家可以集体思考一下这样的特殊情况,对于教学,对于实验探究来说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
  作业环节是巩固、记忆和迁移、应用的落实环节。有些教师花费大力气开展探究教学,但是对作业环节不重视,虎头蛇尾,丧失了巩固、记忆、迁移、应用的落实机会。实验探究后要注意通过作业指导学生实现笔头巩固、重复训练、拓展迁移等学习活动。
其他文献
死板的课堂英语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如何让学生把“厌学”变“好学”?  一、努力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是最热衷于追逐新鲜事物的群体,同时,他们因为阅历少,需要全方面的了解生活,好奇心重。而处于特殊心理时期青少年本身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觉就十分敏锐,适应能力也非常强。由于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多元化社会当中,他们虽然还处在求学阶段,却不甘寂寞;他们厌恶枯燥、乏味、单调的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些学校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还是相当普遍的,这就制约和影响了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有效的物理課堂的构建是很有必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和当前的形势,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高效课堂的准
期刊
化学是初中二年级才开始学习的一门理科学科。初中化学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还是有些同学感觉难学。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总的特点是繁杂、零散、难记易忘。很多初中化学学的不好的同学,总感觉所学内容似乎无规律可循。严重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上好初中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
期刊
如何学好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化学知识的传授外,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和参考。比方说怎样才能将化学实验做好,实验在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并且怎样通过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到社会中去。将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来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防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由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CAI的发展趋势,正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即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教学中如何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是21世纪对我们物理教师的挑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物理教师的责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大力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
期刊
物理课改的目的:是通过对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发展个性、树立思想、掌握方法、培养素质、提高能力。“物理难学”是学生普遍认为的。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我以为,认识物理学思想和掌握物理学方法是学好物理的保证。现就物理学之思想和方法谈谈自己的浅薄认识,供学生和同行老师商榷。  一、关于物理学思想  何谓物理学思想,物理学思想就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形式、内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
期刊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对实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导致学生对实验会讲不会做,变成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近1000名高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实验结束时只有26.4%的学生能主动收拾实验桌。可见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习惯是不容乐观的,而良好的实验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
期刊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概括、总结
期刊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公式、原理和法则)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所以这类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认为这类知识的教学宜采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具体阐述如下:  一、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阶段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