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大学,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在学业上孜孜不倦,成绩卓越;在社会中承担责任,壮志凌云。他们的生命像一枝青翠欲滴的常春藤,把热情和自信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让青春在岁月中渗透,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林思聪便是这样一位佼佼者。
碧绿的盛宴扎实科研,服务信息化建设
如朴实无华的常春藤一般,林思聪的成长充满了美好的理想,更承载着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过程。进入大学,他选择了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这是一门理论发展相对成熟、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不断学习。从本科四年级进入实验室以来,他以自身强烈的热情和朝气,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工作中。2006年,实验室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林思聪在毕业论文《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发布平台的设计与研究》中,完成了该实验课题原型系统的建设,被评为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林思聪更加努力投入到实验室工作中。2009年,实验室承担了北京市总工会12351数字化呼叫与办公平台的建设工作。他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穿梭于学校与北京市总工会之间,每天都要来回40公里。几个月下来,他几乎对沿途公交和地铁线路图了如指掌。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12351三级服务体系平台已经应用到了北京市各级工会体系中,大力推进了首都工会的信息化建设。
除了承担实验室的科研任务,林思聪还主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学院设计了《基于数据仓库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该项目不仅实现了学校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而且在此基础上应用联机分析处理的方法,实现了数据的动态展示和多维分析。这是第一个在学院平台上建立的学生信息系统。该项目获得了北京大学摩根士丹利研究奖学金的支持,并且已经入围2010年北京大学挑战杯复评。
生命的常春藤最美丽之处就在于它碧绿的枝叶,林思聪将它用心培养,摆放得当,带给我们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温暖的光影情牵西部,与奥运同行
2009年的寒假,通过层层选拔,林思聪代表北大志愿者,参加了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所倡导的“西部阳光行动”,利用寒假的20天时间,到西部的贫困山区进行支教和调研活动。作为队长,林思聪带领另外7位和他一样拥有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甘肃省陇南市一个小山村里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
2010年寒假,他再次下乡支教。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关爷庙村小学孩子们的这个冬天,因为林思聪和队友们的到来,变得无比灿烂。
2007年底,林思聪就参与到“好运北京”测试赛的志愿服务中。奥运会期间,他作为鸟巢技术志愿者的负责人,在成绩打印分发业务口,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一起,以“零失误”的成绩,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林思聪在学校发起的“情系北川,爱在行动”为地震灾区儿童填写爱心卡片的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2009年5月12曰当天,三角地爱心展板贴图活动几乎形成大家“围观”的场面,北大新闻网,中国新闻网,大学生周刊和几所高校的新闻网相继报道了这次活动。
在他的努力下,志愿服务活动在信息学院这样一个全校最大的院系范围内广泛展开,并第一次达到了全员覆盖。正因为在志愿者活动开展和组织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林思聪被授予“北京大学共青团员标兵”称号。
生命的碧玉立足本职,胸怀天下
林思聪高中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他时刻提醒自己完善人格,提高修养,自觉认识和思考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努力培养自己的表率意识、服务意识、自觉意识,在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当代大学生的独特气质——服务社会,胸怀天下。
在校期间,林思聪先后担任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育知行社副社长、院团委副书记(兼)、信息中心2008级硕士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常代会主任助理等职。曾获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天创电子奖学金”,北京大学“摩根士丹利研究奖学金”,北京大学共青团员标兵,奥运志愿服务金奖等荣誉。
北大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校内,他积极履职,倡导“支部时事开讲”活动,受到学院党委的高度评价:2009年,他作为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常代会主任助理,通过调研走访,为研究生维权努力工作;2009年底他参与北京大学团委“校园简历”项目的设计,并作为主要技术人员,负责第二课堂规划部分的编码工作,现在,该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为团委青年引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校外,他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让自己直接接触社会和人民,获取第一手资料,成为他检验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好方法。每次暑期实践前后,他都会组织相关报告,向全院同学介绍实践见闻和经验,帮助大家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推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暑期实践活动中去。在他的带动和组织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分享到了他常春藤一样的热情和坚持,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化作春泥”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他生命的翠色洒在一个又一个繁冗复杂的项目上,为学校,为社会,增添了一抹又一抹新绿。
碧绿的盛宴扎实科研,服务信息化建设
如朴实无华的常春藤一般,林思聪的成长充满了美好的理想,更承载着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过程。进入大学,他选择了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这是一门理论发展相对成熟、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不断学习。从本科四年级进入实验室以来,他以自身强烈的热情和朝气,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工作中。2006年,实验室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林思聪在毕业论文《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发布平台的设计与研究》中,完成了该实验课题原型系统的建设,被评为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林思聪更加努力投入到实验室工作中。2009年,实验室承担了北京市总工会12351数字化呼叫与办公平台的建设工作。他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穿梭于学校与北京市总工会之间,每天都要来回40公里。几个月下来,他几乎对沿途公交和地铁线路图了如指掌。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12351三级服务体系平台已经应用到了北京市各级工会体系中,大力推进了首都工会的信息化建设。
除了承担实验室的科研任务,林思聪还主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学院设计了《基于数据仓库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该项目不仅实现了学校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而且在此基础上应用联机分析处理的方法,实现了数据的动态展示和多维分析。这是第一个在学院平台上建立的学生信息系统。该项目获得了北京大学摩根士丹利研究奖学金的支持,并且已经入围2010年北京大学挑战杯复评。
生命的常春藤最美丽之处就在于它碧绿的枝叶,林思聪将它用心培养,摆放得当,带给我们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温暖的光影情牵西部,与奥运同行
2009年的寒假,通过层层选拔,林思聪代表北大志愿者,参加了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所倡导的“西部阳光行动”,利用寒假的20天时间,到西部的贫困山区进行支教和调研活动。作为队长,林思聪带领另外7位和他一样拥有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甘肃省陇南市一个小山村里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
2010年寒假,他再次下乡支教。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关爷庙村小学孩子们的这个冬天,因为林思聪和队友们的到来,变得无比灿烂。
2007年底,林思聪就参与到“好运北京”测试赛的志愿服务中。奥运会期间,他作为鸟巢技术志愿者的负责人,在成绩打印分发业务口,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一起,以“零失误”的成绩,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林思聪在学校发起的“情系北川,爱在行动”为地震灾区儿童填写爱心卡片的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2009年5月12曰当天,三角地爱心展板贴图活动几乎形成大家“围观”的场面,北大新闻网,中国新闻网,大学生周刊和几所高校的新闻网相继报道了这次活动。
在他的努力下,志愿服务活动在信息学院这样一个全校最大的院系范围内广泛展开,并第一次达到了全员覆盖。正因为在志愿者活动开展和组织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林思聪被授予“北京大学共青团员标兵”称号。
生命的碧玉立足本职,胸怀天下
林思聪高中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他时刻提醒自己完善人格,提高修养,自觉认识和思考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努力培养自己的表率意识、服务意识、自觉意识,在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当代大学生的独特气质——服务社会,胸怀天下。
在校期间,林思聪先后担任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育知行社副社长、院团委副书记(兼)、信息中心2008级硕士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常代会主任助理等职。曾获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天创电子奖学金”,北京大学“摩根士丹利研究奖学金”,北京大学共青团员标兵,奥运志愿服务金奖等荣誉。
北大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校内,他积极履职,倡导“支部时事开讲”活动,受到学院党委的高度评价:2009年,他作为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常代会主任助理,通过调研走访,为研究生维权努力工作;2009年底他参与北京大学团委“校园简历”项目的设计,并作为主要技术人员,负责第二课堂规划部分的编码工作,现在,该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为团委青年引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校外,他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让自己直接接触社会和人民,获取第一手资料,成为他检验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好方法。每次暑期实践前后,他都会组织相关报告,向全院同学介绍实践见闻和经验,帮助大家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推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暑期实践活动中去。在他的带动和组织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分享到了他常春藤一样的热情和坚持,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化作春泥”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他生命的翠色洒在一个又一个繁冗复杂的项目上,为学校,为社会,增添了一抹又一抹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