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适应农村饮水的需要,通过农村饮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进一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
关键词: 鼎城区;农村饮水;饮水条件;水质;饮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242-02
1、鼎城区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现状
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湘西北、西洞庭湖滨、东临汉寿、南接桃江、安化,西抵桃源,北与临澧、津市接壤,东北与安乡隔澧水相望,全区总面积2310km2,总人口8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12万人,37个乡镇,农林场62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95.84万亩,多年平均降水1380mm,全区水资源总量307663万m3,其中地下水总量73842万m3,累计出露泉点106个。就全区而言,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农村饮水地区多集中在山区和半山区,交通不便,村落分布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汛期一过 ,河水枯少,农村饮水十分困难。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沟渠水、塘坝水及集雨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尤其是在我区的蒿子港、十美堂、牛鼻滩等镇,属于血吸虫疫区腹地,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感染了血吸虫病。山区沟渠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山区集雨水水质较好,但集水量受气候影响较大,供水总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而塘坝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全区农村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地下水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標。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
雨水集蓄的水量因不同地区降水量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饮水之用。
2、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水利部己明确指出:“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适应,农村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2.1鼎城区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当前鼎城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沟渠、塘坝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对农村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按要求基本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的规定。水质标准包括感官性状和化学性状、毒理学、细菌学及放射性四大类指标。
水的感官性状包括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性状上对人体无不良影响。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铝、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剂、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
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氰化物、铝、砷、铅、汞、铬(六价)、硝酸盐、硒、四氯化碳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氯,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放射性指标包括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不中所含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使农村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势在必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现就思路提出以下措施:
3.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
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把当前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充分满足农村饮水的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建成一批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做到深层地下水采补平衡,以科学的发展观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
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以民主化的抉择方式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和施工方法。 3.3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
一是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
3.4加强水质检测建设。
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
3.5加大工程建设方案优化力度。
为保证农村饮水的供给不受影响上,还必须在工程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取水建筑应尽量简单可靠,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可修建小型水库、河床式取水建筑物、岸边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涧槽引水、管道引水等。以地下水为水源时,采用大口井、机井、地龙(渗渠)等。采用何种形式,需按各地水源,地形等情况决定。在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时,应力求简单适用,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以减少工程造价。在建造水塔、水池、配水管网等输、蓄、配水工程时,农村尽量选择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管网中尽量多设置调节建筑物,尽可能利用地形建高位水池。平坝地区则需建水塔,使管网内经常保持20—30米的压力水头,以保证连续供水,并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的管道、管件。
4、结论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是鼎城区水利工作中切实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湖南省乃至全国农村饮水工作“十一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加大对水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探索农村饮水工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谐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規范》(SL310-2004)
关键词: 鼎城区;农村饮水;饮水条件;水质;饮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242-02
1、鼎城区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现状
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湘西北、西洞庭湖滨、东临汉寿、南接桃江、安化,西抵桃源,北与临澧、津市接壤,东北与安乡隔澧水相望,全区总面积2310km2,总人口8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12万人,37个乡镇,农林场62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95.84万亩,多年平均降水1380mm,全区水资源总量307663万m3,其中地下水总量73842万m3,累计出露泉点106个。就全区而言,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农村饮水地区多集中在山区和半山区,交通不便,村落分布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汛期一过 ,河水枯少,农村饮水十分困难。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沟渠水、塘坝水及集雨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尤其是在我区的蒿子港、十美堂、牛鼻滩等镇,属于血吸虫疫区腹地,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感染了血吸虫病。山区沟渠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山区集雨水水质较好,但集水量受气候影响较大,供水总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而塘坝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全区农村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地下水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標。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
雨水集蓄的水量因不同地区降水量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饮水之用。
2、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水利部己明确指出:“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适应,农村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2.1鼎城区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当前鼎城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沟渠、塘坝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对农村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按要求基本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的规定。水质标准包括感官性状和化学性状、毒理学、细菌学及放射性四大类指标。
水的感官性状包括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性状上对人体无不良影响。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铝、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剂、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
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氰化物、铝、砷、铅、汞、铬(六价)、硝酸盐、硒、四氯化碳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氯,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放射性指标包括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不中所含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使农村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势在必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现就思路提出以下措施:
3.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
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把当前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充分满足农村饮水的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建成一批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做到深层地下水采补平衡,以科学的发展观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
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以民主化的抉择方式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和施工方法。 3.3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
一是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
3.4加强水质检测建设。
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
3.5加大工程建设方案优化力度。
为保证农村饮水的供给不受影响上,还必须在工程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取水建筑应尽量简单可靠,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可修建小型水库、河床式取水建筑物、岸边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涧槽引水、管道引水等。以地下水为水源时,采用大口井、机井、地龙(渗渠)等。采用何种形式,需按各地水源,地形等情况决定。在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时,应力求简单适用,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以减少工程造价。在建造水塔、水池、配水管网等输、蓄、配水工程时,农村尽量选择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管网中尽量多设置调节建筑物,尽可能利用地形建高位水池。平坝地区则需建水塔,使管网内经常保持20—30米的压力水头,以保证连续供水,并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的管道、管件。
4、结论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是鼎城区水利工作中切实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湖南省乃至全国农村饮水工作“十一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加大对水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探索农村饮水工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谐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規范》(SL31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