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各地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性、针对性不强,教育有效性不佳,教育运作不规范的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不同模式、教育特点、规范运作四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把握。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特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指导纲要》)已经颁布五周年。五年来,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迅猛发展。如果说,过去五年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普及和不断探索的五年,那么,未来五年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提升和深入发展的五年。
由于对《指导纲要》内容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偏颇,各地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出现一些专业性、针对性不强,教育有效性不佳,教育运作不规范的现象,这将影响今后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规范、提升和深入发展,必须弄清其内涵实质、模式特点、教育特点和规范运作。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
只有正确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才能把握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内容方式、教育规范和工作重心,才能促使其提升与发展。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中小学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任务而展开,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必须服从和配合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任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围绕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来开展。
如果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仅仅是围绕着极少数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行为偏差的学生而开展咨询辅导活动,或者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或者仅仅是为了学校有科研课题、教师有科研论文、领导有科研成绩而开展对个别问题学生的教育研究活动,这样的教育活动就有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违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是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心理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发展性教育内容”为特色,以培养和塑造为主要教育方式,面对全体学生、全面实施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教育活动的影响过程,反映和体现学校育人的目的任务。可理解为:
(1)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反映和体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活动有助于学校根本目标的实现和根本任务的完成。
(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必须符合人的发展的需要,必须有利于中小学生一生发展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要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教育方式必须是学生乐于接纳。
(4)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不是为了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个别咨询活动。
(5)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机制和长效机制,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要紧紧地扣住“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这一宗旨,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这一主题来施展,不能像社会上心理咨询活动那样偏重于治疗干预性的辅导。
正确区分心理咨询(教育)的不同模式
模式是指内容与方法有机结合,构成相对稳定的、能模仿使用的标准样式。当前,我国社会上的心理咨询辅导大体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中小学校里开展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育模式”,也叫学校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在医院心理科进行医疗的、以心理疾病患者为主体的“补救性治疗模式”,也叫医学模式;第三种模式是在社区进行服务的、以心理行为问题来访者为主体的“矫正性咨询模式”,也叫社区模式。
当前社会上三种模式的对象、性质、内容、方式等均不同,即三种模式的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不同、工作性质任务的特点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特点不同、所采取的方式特点也不同。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它们均围绕人的心理行为问题而展开和实施干预,但它们的工作重心、干预的侧重点和实施过程途径均有很大的区别。医院心理科和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工作目标任务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病救人,主要采用“补救性治疗”和“矫正性咨询”的内容方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是教育人、塑造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心理素质和心理行为。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特点是:第一,它是教育,归从教育的属性范畴;第二,教育的目的任务十分明确,即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理健康发展;第三,教育的内容以“发展性教育内容”为重点;第四,实施的方式以“教育辅导”为主。这种模式的形成,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所决定的。
就整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看,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个别有轻度的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严重的心理障碍、行为偏差问题的干预属于医院心理科的业务范畴)。第二个层面是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层面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一层面所涉及的教育活动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因此,将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心理咨询”,以区别于其他模式。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正确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是6~18岁的青少年学生。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或这一时期个性品质教育不好,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这一时期,学生处于心理变化敏感期,心理极不稳定,即心理处于发展期,发展过程会出现波动变化。由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心理的变化大;随着社会化的增强,适应能力的变化大;随着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各种心理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容易出现学习、生活、交往、青春期等的心理问题。
2.教育内容的特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特点是什么?教育内容特点是以发展性教育内容为主,补救性治疗内容为辅。发展性教育内容主要是:(1)个性心理方面,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自信心的培养、良好性格的养成、情感自我调节等;(2)行为心理方面,包括学习心理动机态度、自我行为规范;(3)意志能力方面,包括意志力耐挫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等培养。这些教育内容,构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有的内容体系,体现了“发展性教育模式”的内容特色,有别于医院以自闭症、强迫症、忧郁症、恐惧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干预为主的治疗内容。
3.教育方式的特点
与医院心理科的“补救性治疗模式”和社区的“矫正性咨询模式”不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特点是:(1)以心理教育、心理辅导方式为主,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式为辅,着重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水平。(2)强调让学生参与各项辅导活动、亲身体验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感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加强对学生心理行为的调节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4)教育过程注重“三预”机制的建设:即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学生自身抵制和防止心理问题出现的能力,从而形成“预防机制”;注重教育管理,建立起学生偏激行为出现前的“预警机制”;一旦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有消除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
4.教师的角色特点
与医院心理医生和社区心理工作者不同,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的角色职责特点是:(1)具有多元的角色职责。对学生而言,既有普通教师的教育者职责,又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者职责;对学校、领导、同事而言,既有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施者职责,又有校长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决策的参谋者职责,还有对其他教师开展心理教育的指导者职责。(2)具有教育属性的职责特点。与心理医生和社区心理工作者相比,不论专职心理教师的角色职责如何多元易变,其业务范围内工作职责的属性,仍然是具有教育属性的职责特点,而不是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者的工作职责属性。
正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运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教育过程不但不能照搬或模仿其他模式,而且必须有自身的运作规范。何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规范?即教育过程既要符合青少年特点和教育规律,更要符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具有心理学专业性含量,达到教育目标,而不是将所有活动统统冠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名堂而已。
如何正确把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运作,我们认为:
1.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正确把握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含量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规范运行和提升教育质量,教师的心理学素质是关键。不同的教师其教育辅导的心理学含量完全不同,教育的效果完全不同。例如,同样是一节意志训练课,或许可以讲成政治教育课,或许可以成为心理教育课,或许可以一点儿教育效果都没有。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师资培训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含量的保证。通过培训,一般教师除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具备初步“心理诊断能力”、掌握一般“洽谈技能”、具有心理教育“课堂设计能力”和具备上“心理辅导课”能力;而专职心理教师,要具备高级“心理诊断能力”、“心理测试分析能力”、“个案追踪调查能力”、“个别咨询技巧”、“团体辅导能力”、“心理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发展性教育内容的“设计和训练能力”。
只有提高教师心理学素质,才有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含量和教育效果可言,才有教育规范可言。否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或是在“低层次、低水平的循环重复活动”,或是“教育活动频繁、教育收效甚微”。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规范运作的前提。
2.坚持发展性教育内容,注意把握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效果
既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内容方式特点,则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课外辅导,均必须坚持发展性教育内容和采取相应的方法。这不仅是教育方向性问题,而且是教育专业性、有效性问题。譬如,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培养、意志力如何训练、情感如何调节、人际关系怎样沟通、交往能力怎样提高、团队精神何以形成、创造能力如何培养等等。这些都是专业性极强的、针对性明显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有机结合和严格控制训练程序的一个个教育方案,只有规范的训练和运作,才有可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只是活动一阵、放松一下、高兴一时而已。这些专业性极强的教育方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是难以胜任的,更不是哪位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教师就可以随随便便授课辅导的。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坚持发展性教育方向,又要正确把握有效性教育质量,既要坚持发展性教育内容,又要注重规范性教育过程。
3.扩展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正确把握咨询室的规范运行
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与社区心理咨询室或医院心理治疗室的功能截然不同,其运行规范也不同。当前,部分学校的咨询室面积很大,投资很多,设备很好,但由于功能单一、运行不规范,结果造成学生不喜欢来,或教师守株待兔,来的只是几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咨询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变成了场地摆设和设备浪费。
作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咨询室,功能要扩展,运行要规范,要形成自身独特的综合性功能和运作特点:
(1)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功能。学校心理咨询室可用于对学生的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其使用性质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辅导的功能。
(2)具有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功能。学校心理咨询室要经常性地开展对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测评、分析研究、分类建档,而后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因而学校心理咨询室具有调查研究的功能。
(3)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教研功能。心理健康教育要进入课堂,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要使活动具有效果,就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活动辅导研究和课题研究活动等。因而,学校心理咨询室具有教学研究室的功能。
(4)具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功能。心理咨询室既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机构,又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因此,心理咨询室具有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实施教育活动的组织功能。
(5)具有学生娱乐活动的场所功能。功能齐全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往往建立宣泄室、放松室、阅览室和休闲娱乐室等,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场所。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室具有娱乐活动的场所功能。
鉴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特点,心理咨询室的规范运行既要注重教育性、又要关注娱乐性,既要强调专业性、又要不失大众性,既要注意保密性、又要做到开放性。鉴于学生容易对学校心理咨询室职能误解,为区别于社区心理科和医院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建议学校心理咨询室更名为“心理发展室”,或“心理素质培育中心”,或“心灵氧吧”,或“学生之家”。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编辑/陈 虹 于 洪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特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指导纲要》)已经颁布五周年。五年来,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迅猛发展。如果说,过去五年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普及和不断探索的五年,那么,未来五年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提升和深入发展的五年。
由于对《指导纲要》内容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偏颇,各地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出现一些专业性、针对性不强,教育有效性不佳,教育运作不规范的现象,这将影响今后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规范、提升和深入发展,必须弄清其内涵实质、模式特点、教育特点和规范运作。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
只有正确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才能把握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内容方式、教育规范和工作重心,才能促使其提升与发展。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中小学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任务而展开,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必须服从和配合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任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围绕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来开展。
如果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仅仅是围绕着极少数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行为偏差的学生而开展咨询辅导活动,或者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或者仅仅是为了学校有科研课题、教师有科研论文、领导有科研成绩而开展对个别问题学生的教育研究活动,这样的教育活动就有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违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是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心理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发展性教育内容”为特色,以培养和塑造为主要教育方式,面对全体学生、全面实施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教育活动的影响过程,反映和体现学校育人的目的任务。可理解为:
(1)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反映和体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活动有助于学校根本目标的实现和根本任务的完成。
(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必须符合人的发展的需要,必须有利于中小学生一生发展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要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教育方式必须是学生乐于接纳。
(4)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不是为了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个别咨询活动。
(5)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机制和长效机制,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要紧紧地扣住“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这一宗旨,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实质”这一主题来施展,不能像社会上心理咨询活动那样偏重于治疗干预性的辅导。
正确区分心理咨询(教育)的不同模式
模式是指内容与方法有机结合,构成相对稳定的、能模仿使用的标准样式。当前,我国社会上的心理咨询辅导大体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中小学校里开展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育模式”,也叫学校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在医院心理科进行医疗的、以心理疾病患者为主体的“补救性治疗模式”,也叫医学模式;第三种模式是在社区进行服务的、以心理行为问题来访者为主体的“矫正性咨询模式”,也叫社区模式。
当前社会上三种模式的对象、性质、内容、方式等均不同,即三种模式的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不同、工作性质任务的特点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特点不同、所采取的方式特点也不同。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它们均围绕人的心理行为问题而展开和实施干预,但它们的工作重心、干预的侧重点和实施过程途径均有很大的区别。医院心理科和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工作目标任务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病救人,主要采用“补救性治疗”和“矫正性咨询”的内容方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是教育人、塑造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心理素质和心理行为。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特点是:第一,它是教育,归从教育的属性范畴;第二,教育的目的任务十分明确,即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理健康发展;第三,教育的内容以“发展性教育内容”为重点;第四,实施的方式以“教育辅导”为主。这种模式的形成,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所决定的。
就整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看,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个别有轻度的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严重的心理障碍、行为偏差问题的干预属于医院心理科的业务范畴)。第二个层面是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层面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一层面所涉及的教育活动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因此,将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心理咨询”,以区别于其他模式。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正确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是6~18岁的青少年学生。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或这一时期个性品质教育不好,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这一时期,学生处于心理变化敏感期,心理极不稳定,即心理处于发展期,发展过程会出现波动变化。由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心理的变化大;随着社会化的增强,适应能力的变化大;随着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各种心理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容易出现学习、生活、交往、青春期等的心理问题。
2.教育内容的特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特点是什么?教育内容特点是以发展性教育内容为主,补救性治疗内容为辅。发展性教育内容主要是:(1)个性心理方面,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自信心的培养、良好性格的养成、情感自我调节等;(2)行为心理方面,包括学习心理动机态度、自我行为规范;(3)意志能力方面,包括意志力耐挫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等培养。这些教育内容,构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有的内容体系,体现了“发展性教育模式”的内容特色,有别于医院以自闭症、强迫症、忧郁症、恐惧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干预为主的治疗内容。
3.教育方式的特点
与医院心理科的“补救性治疗模式”和社区的“矫正性咨询模式”不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特点是:(1)以心理教育、心理辅导方式为主,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式为辅,着重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水平。(2)强调让学生参与各项辅导活动、亲身体验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感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加强对学生心理行为的调节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4)教育过程注重“三预”机制的建设:即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学生自身抵制和防止心理问题出现的能力,从而形成“预防机制”;注重教育管理,建立起学生偏激行为出现前的“预警机制”;一旦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有消除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
4.教师的角色特点
与医院心理医生和社区心理工作者不同,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的角色职责特点是:(1)具有多元的角色职责。对学生而言,既有普通教师的教育者职责,又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者职责;对学校、领导、同事而言,既有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施者职责,又有校长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决策的参谋者职责,还有对其他教师开展心理教育的指导者职责。(2)具有教育属性的职责特点。与心理医生和社区心理工作者相比,不论专职心理教师的角色职责如何多元易变,其业务范围内工作职责的属性,仍然是具有教育属性的职责特点,而不是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者的工作职责属性。
正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运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教育过程不但不能照搬或模仿其他模式,而且必须有自身的运作规范。何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规范?即教育过程既要符合青少年特点和教育规律,更要符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具有心理学专业性含量,达到教育目标,而不是将所有活动统统冠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名堂而已。
如何正确把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运作,我们认为:
1.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正确把握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含量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规范运行和提升教育质量,教师的心理学素质是关键。不同的教师其教育辅导的心理学含量完全不同,教育的效果完全不同。例如,同样是一节意志训练课,或许可以讲成政治教育课,或许可以成为心理教育课,或许可以一点儿教育效果都没有。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师资培训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含量的保证。通过培训,一般教师除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具备初步“心理诊断能力”、掌握一般“洽谈技能”、具有心理教育“课堂设计能力”和具备上“心理辅导课”能力;而专职心理教师,要具备高级“心理诊断能力”、“心理测试分析能力”、“个案追踪调查能力”、“个别咨询技巧”、“团体辅导能力”、“心理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发展性教育内容的“设计和训练能力”。
只有提高教师心理学素质,才有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含量和教育效果可言,才有教育规范可言。否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或是在“低层次、低水平的循环重复活动”,或是“教育活动频繁、教育收效甚微”。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规范运作的前提。
2.坚持发展性教育内容,注意把握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效果
既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内容方式特点,则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课外辅导,均必须坚持发展性教育内容和采取相应的方法。这不仅是教育方向性问题,而且是教育专业性、有效性问题。譬如,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培养、意志力如何训练、情感如何调节、人际关系怎样沟通、交往能力怎样提高、团队精神何以形成、创造能力如何培养等等。这些都是专业性极强的、针对性明显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有机结合和严格控制训练程序的一个个教育方案,只有规范的训练和运作,才有可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只是活动一阵、放松一下、高兴一时而已。这些专业性极强的教育方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是难以胜任的,更不是哪位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教师就可以随随便便授课辅导的。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坚持发展性教育方向,又要正确把握有效性教育质量,既要坚持发展性教育内容,又要注重规范性教育过程。
3.扩展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正确把握咨询室的规范运行
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与社区心理咨询室或医院心理治疗室的功能截然不同,其运行规范也不同。当前,部分学校的咨询室面积很大,投资很多,设备很好,但由于功能单一、运行不规范,结果造成学生不喜欢来,或教师守株待兔,来的只是几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咨询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变成了场地摆设和设备浪费。
作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咨询室,功能要扩展,运行要规范,要形成自身独特的综合性功能和运作特点:
(1)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功能。学校心理咨询室可用于对学生的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其使用性质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辅导的功能。
(2)具有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功能。学校心理咨询室要经常性地开展对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测评、分析研究、分类建档,而后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因而学校心理咨询室具有调查研究的功能。
(3)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教研功能。心理健康教育要进入课堂,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要使活动具有效果,就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活动辅导研究和课题研究活动等。因而,学校心理咨询室具有教学研究室的功能。
(4)具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功能。心理咨询室既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机构,又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因此,心理咨询室具有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实施教育活动的组织功能。
(5)具有学生娱乐活动的场所功能。功能齐全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往往建立宣泄室、放松室、阅览室和休闲娱乐室等,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场所。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室具有娱乐活动的场所功能。
鉴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特点,心理咨询室的规范运行既要注重教育性、又要关注娱乐性,既要强调专业性、又要不失大众性,既要注意保密性、又要做到开放性。鉴于学生容易对学校心理咨询室职能误解,为区别于社区心理科和医院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建议学校心理咨询室更名为“心理发展室”,或“心理素质培育中心”,或“心灵氧吧”,或“学生之家”。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编辑/陈 虹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