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常把学生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闭门造车”。如何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呢?作者认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学生赖以采撷习作内容的活水之源。作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实地观察、社会调查、实践服务等活动,从多方面挖掘了学生习作之源,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学生习作 生活源头
传统的作文教学常把学生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让他们“闭门造车”。事实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学生赖以采撷的活水之源,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到生活之乐,那么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有话可说,触类旁通,下笔顺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想方设法开拓课外多种渠道,多方面挖掘学生习作之源,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善于发现,捕捉“镜头”。
1.从熟悉的“场景”中寻找目标。
在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学生所熟悉的人、事、景,如果善于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目标,有意识地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所熟悉的人莫过于父母、同学、小伙伴了。于是我组织学生以“夸妈妈”为主题的中队会。会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咱们今天都来夸一夸自己的妈妈,比比谁的妈妈好。”学生的积极性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都说自己的妈妈好。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的妈妈好在哪里?”有的说:“妈妈关心我的学习。”有的说:“妈妈孝敬奶奶。”也有的说:“妈妈待人和气,乐于助人。”……接着,我让学生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下学生的劲头来了,纷纷举手发言,连平时最怕作文的同学都举手发言了。我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学生把说的这些写下来,拟题为“我的妈妈”。有的同学在文中写道:“妈妈,您是春风,我是小草,是您把我吹绿,让我穿上崭新的衣裳;妈妈,您是阳光,我是小树,是您把我照耀,让我茁壮成长;妈妈,您是甘泉,我是小苗,是您把我浇灌,使我永不枯黄;妈妈,您是广袤的大地,让我永远偎依在温暖的怀抱,永不分离……”作文批改后,我选出最好的两篇推荐给学校“红领巾小广播”。学生听到自己写的作文上了广播,习作的劲头更足了。
2.在“巧遇的景致”中抢抓“镜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许多印象深刻的人、事、景,有的使你兴奋,有的使你难过,有的使你后悔……教师如果善于发现这一类人、事、景,并及时加以指导,让学生写,则有利于学生积累内容,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学校教研活动中,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到我班借班上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及时指导学生,要求他们抓住老师上课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自己上课时的表现、心理活动写一篇作文,学生兴致很高,都觉得有话可写。
二、拓宽渠道,激活源头。
小学生作文训练,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延伸,更是学生习作的广阔天地,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有情感可抒。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我常常采用创设活动情境、带学生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从中体验生活情趣,学会观察方法,领悟习作的门道。
1.创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情趣。
作前精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可让学生有话可写。为了写好一次活动,习作前开展“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打电话”、“贴鼻子”等活动,活动中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师及时指导写作,让同学们把刚才活动过程及活动中的有趣的动作,参赛时的紧张心情、神态写下来,这样,学生习作时就不觉得难了。
2.参观实地场景,教会观察方法。
为了写好一处景物,我带学生走出校门来到“沙钢空中花园”。让学生先站在花园门前观察,说说花园的特点。再让学生登上台阶,说说看到的景物,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并从中挑选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景物,让学生远看(整体),近看(局部),从静态、动态方面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现场练说。回校后,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先说说花园的特点,然后说说在“沙钢空中花园”看到的景物及其特点,最后要求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抓住景物特点来叙述。由于同学亲身观察过、感受过,因此有话可写,写作兴趣较浓。
此外,我还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参加故事会、读书报会、影评会、演讲赛等,并鼓励学生搞社会调查、为社会服务活动等,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更让学生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的佳作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习作的“窍门”,使他们稚嫩的笔触日渐细腻、生动了起来。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学生习作 生活源头
传统的作文教学常把学生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让他们“闭门造车”。事实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学生赖以采撷的活水之源,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到生活之乐,那么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有话可说,触类旁通,下笔顺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想方设法开拓课外多种渠道,多方面挖掘学生习作之源,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善于发现,捕捉“镜头”。
1.从熟悉的“场景”中寻找目标。
在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学生所熟悉的人、事、景,如果善于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目标,有意识地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所熟悉的人莫过于父母、同学、小伙伴了。于是我组织学生以“夸妈妈”为主题的中队会。会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咱们今天都来夸一夸自己的妈妈,比比谁的妈妈好。”学生的积极性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都说自己的妈妈好。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的妈妈好在哪里?”有的说:“妈妈关心我的学习。”有的说:“妈妈孝敬奶奶。”也有的说:“妈妈待人和气,乐于助人。”……接着,我让学生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下学生的劲头来了,纷纷举手发言,连平时最怕作文的同学都举手发言了。我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学生把说的这些写下来,拟题为“我的妈妈”。有的同学在文中写道:“妈妈,您是春风,我是小草,是您把我吹绿,让我穿上崭新的衣裳;妈妈,您是阳光,我是小树,是您把我照耀,让我茁壮成长;妈妈,您是甘泉,我是小苗,是您把我浇灌,使我永不枯黄;妈妈,您是广袤的大地,让我永远偎依在温暖的怀抱,永不分离……”作文批改后,我选出最好的两篇推荐给学校“红领巾小广播”。学生听到自己写的作文上了广播,习作的劲头更足了。
2.在“巧遇的景致”中抢抓“镜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许多印象深刻的人、事、景,有的使你兴奋,有的使你难过,有的使你后悔……教师如果善于发现这一类人、事、景,并及时加以指导,让学生写,则有利于学生积累内容,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学校教研活动中,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到我班借班上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及时指导学生,要求他们抓住老师上课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自己上课时的表现、心理活动写一篇作文,学生兴致很高,都觉得有话可写。
二、拓宽渠道,激活源头。
小学生作文训练,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延伸,更是学生习作的广阔天地,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有情感可抒。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我常常采用创设活动情境、带学生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从中体验生活情趣,学会观察方法,领悟习作的门道。
1.创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情趣。
作前精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可让学生有话可写。为了写好一次活动,习作前开展“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打电话”、“贴鼻子”等活动,活动中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师及时指导写作,让同学们把刚才活动过程及活动中的有趣的动作,参赛时的紧张心情、神态写下来,这样,学生习作时就不觉得难了。
2.参观实地场景,教会观察方法。
为了写好一处景物,我带学生走出校门来到“沙钢空中花园”。让学生先站在花园门前观察,说说花园的特点。再让学生登上台阶,说说看到的景物,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并从中挑选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景物,让学生远看(整体),近看(局部),从静态、动态方面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现场练说。回校后,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先说说花园的特点,然后说说在“沙钢空中花园”看到的景物及其特点,最后要求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抓住景物特点来叙述。由于同学亲身观察过、感受过,因此有话可写,写作兴趣较浓。
此外,我还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参加故事会、读书报会、影评会、演讲赛等,并鼓励学生搞社会调查、为社会服务活动等,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更让学生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的佳作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习作的“窍门”,使他们稚嫩的笔触日渐细腻、生动了起来。